第四百章:盡人事,聽天命

人不懂沒關係,最怕的就是不懂裝懂,偏生文人都是這個尿性。

自以爲讀了兩本聖賢書,就真的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了?笑話,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外行領導內行,不僅是宋朝這樣,哪怕是後世,這樣的現象都很嚴重。比如某球協,就是外行領導內行,也就中國那麼奇葩。更奇葩的是,別國的體育協會都是行業協會,就中國的是行政機關,真的是有歷史淵源啊!

歷史,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優勢,但有些時候,卻成了最大的劣勢。

比如外行領導內行,這就說歷史的劣勢了。可以說,如果宋朝做得到人盡其用,那麼宋朝絕不止這個疆域。

想想看,宋朝的人口是歷代以來最多的,經濟最繁榮的,單單這兩項已經是核武器級別的震懾力了。偏生宋朝自廢武功,搞個“崇文抑武”,硬生生把自己搞死了。當然,這也是因爲漢人太自信的緣故,認爲外族不過爾爾,只要漢人一發力,就能搞掂了。真正的憂患是國內,一旦泥腿子揭竿而起,江山就沒了。換句話說,就是統治者都認爲外部威脅只是一時的,內部威脅卻可以讓政權顛覆。

殊不知,他們忘了有“五胡亂華”一事,胡人的野蠻,就是對文明的最大摧殘。沒有了強硬的武力做保障,一個國家怎麼發展壯大,繁榮昌盛?

這也是歷史的劣勢,因爲中國自古有句話叫做“攘外必先安內”,是“尊王攘夷”繼承而來的。話一旦說得絕對,就不是真理了,而是詭辯。真理,永遠是一定範圍內的真理,出了這個範疇,真理也是謬論。前人有大量的實踐和證明,“攘外必先安內”這一策略有着無可爭議的合理性和操作性,這使得“攘外必先安內”成了歷代統治者的治國方略。到了宋朝,這一理論繼續升級,就成了“崇文抑武”。

確實,在很多時候漢人都是領先的,把胡人打得叫爸爸。可是他們忘了辯證看待問題,那時候漢人之所以強大,是因爲漢人的科技碾壓對面,文明碾壓對面。想想看,當鐵器遇到青銅器,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局面?肯定是一邊倒啊!

但很可惜,宋朝現在的局勢已經反過來了,如今是胡人拿着鋼鐵,對上宋朝的生鐵,再結合機動性、勇猛作戰的特點,漢人哪裡還是胡人的對手!

此一時彼一時的國際環境,宋朝統治者卻還是用以前的目光看問題,不出大問題纔怪!

用老馬的觀點就是,宋朝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已經轉變了,武人鬧事不再是主要矛盾,和西夏、遼國、交趾等國的不斷摩擦已經變成了主要矛盾。矛盾變了,方法還不跟着變,那註定是要失敗的。

張正書現在也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宋朝能到什麼地步,變成什麼樣子,不是他能主導的。張正書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宋朝多一條選擇的道路,不要一條路走到黑,明知道是死路一條還硬着頭皮往裡衝。所以,張正書不管彭元量的譏諷,拿起鵝毛筆就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信,交給了彭元量。

“彭內官,麻煩你交給官家了。看不看是官家的事,但如果因爲這樣而戰敗了,可勿謂我言之不預了……”

張正書這話帶着點威脅的意味,彭元量卻嗤之以鼻。“這小子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還‘勿謂言之不預’。你真當自己是周郎再世,孫子復生嗎!”彭元量也是有文化的太監,對於各種典故還是很熟悉的。

沒辦法,作爲趙煦的貼身大內高手兼秘書,肚子裡沒點墨水怎麼行?

正因爲是有了墨水,彭元量才覺得張正書就是在吹牛皮。

“呵呵……”

彭元量冷笑兩聲,抄起張正書手中的信件,頭也不回地走了。

看得他走遠了,張正書才往地上呸了一聲,不屑地說道:“什麼東西,不就是一個死太監嗎?爺爺我知道的事情,比你海了去,你丫的還敢呵呵?”

在後世,“呵呵”這個詞幾乎是禁詞了,正所謂聊天止於呵呵,更別說親口說出來了。張正書不爽彭元量也是情有可原的,他是誰啊,穿越者啊,站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想要搭救你們這些“土著”,你居然還敢“呵呵”?

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可忍,嬸嬸也不可忍!

“郎君,爲何生這般大的火氣?”

也是見彭元量離開了,曾瑾菡纔敢從房間裡出來,她也怕這個臉色陰鬱之人,覺得有股滲人的氣勢。“難不成,你和他……吵架了?”

張正書搖了搖頭,低聲說道:“我哪裡敢跟一個死太監吵架?”

“太監?”

曾瑾菡有點不明所以,要知道“太監”可不是一般的高官了,而且也不是特指宦官。比如將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司天監等等,這些部門的頭頭,都可以叫做“太監”或者是“大監”。唯有遼國此時才把高級宦官叫做太監,宋朝並沒有此例。

“哦,他是宮中的人……”

張正書又解釋得不明不白的,曾瑾菡就更混亂了:“難道他是將作監的監正?”

“什麼?不是不是,他就是一宦官……好吧,我說錯了,他是宦官,不是太監……”

張正書鬱悶了,死太監在後世是罵人的話,到了宋朝,居然還成了褒義了。他也是剛剛纔醒悟過來的,感慨這歲月變遷,連褒義詞都能變成貶義詞。比如“無奸不商”,一開始是“無商不尖”,宋朝這時候買米以升斗作量器,“升斗小民”就是從這裡出來的。商賈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錢貨兩訖之後,商賈還會加點米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量好米再加點添點,已成習俗,稱爲“添頭”,所以才“無商不尖”之說。結果後世,就成了商賈奸滑狡詐的貶義詞了。

第九百七十八章:互相試探?第兩百五十七章:品牌效應第六百二十五章:發現了妖孽第四百八十六章:智商壓制第一百七十六章:禮畢第一百六十二章:商人本性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第五百三十一章:華夷之辯第九百一十七章:佔便宜可以,吃虧不行第九十五章:論茶第七百零七章:耳目第三百九十一章:有人眼紅了第兩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敵寇第九百六十八章:放鬆警惕第五百六十三章:錯過機會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六百七十九章:廣州城第四百五十九章:毫無懸念第二十八章:真面孔第八百八十三章:還在虧錢第六百七十二章:稻花魚第六百一十六章:積攢第九百五十九章:拒旨不接第兩百三十二章:林百間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第一百七十七章:芰荷第四百四十八章:高俅上位史第九百六十一章:出征第七百二十章:糧價風雲第四百九十章:定下基調第三百九十六章:能做官和會做官第兩百八十九章:不幹人事第六百六十四章:自吹自擂第一百七十二章:又一個賺錢項目第四百二十六章:理念不同第九百五十三章:氣勢壓倒第八百章:聯手打壓第七百八十四章:宋朝也有信託機構第三百四十四章:天下之大第一百零九章:首次發聲(上架五更,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四章:勾兌第三百三十二章:苟富貴第五百六十三章:錯過機會第九百二十四章:或許還有救第六百章:從重處置第三百七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七十章:事出突然第四百七十四章:男人壓力大第三百六十四章:手可摘星辰第五百九十四章:大雪引起的河患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第一章:大桶張家的小官人第一百一十七章:情書第五百八十一章:鋌而走險第四百八十二章:你也有今日第七十一章:老流氓第三百一十七章:猜對了一半第四百八十四章:無恥駙馬第八百二十五章:不擇手段第五百零五章:會客室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九章:小官人被打傻了!第一百四十五章:別無選擇第六百四十四章:忙前忙後第兩百四十八章:憤青惜憤青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五十七章:人山人海的廟會第兩百八十章:撞見第六百七十七章:即將離別第三百二十章:補刀第三百三十八章:太祖長拳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第七百四十六章:無官不貪第七百九十二章:下絆子第八百零七章:明擺着的事第三百五十二章:細水長流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第四百八十一章:水銀之禍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六百二十三章:新婚燕爾第一百章:如墜夢裡第五百八十八章:爭功勞第四百三十六章:被仰慕了?第七百六十七章:主動權第兩百三十八章:西軍第二十八章:真面孔第五百五十一章:陷害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四十八章:東京汴梁第七百二十九章:報復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四百九十一章:後手第八百二十八章:攪局者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費錢第八百三十五章:權衡第一百一十五章:七夕將至第六十七章:折服
第九百七十八章:互相試探?第兩百五十七章:品牌效應第六百二十五章:發現了妖孽第四百八十六章:智商壓制第一百七十六章:禮畢第一百六十二章:商人本性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第五百三十一章:華夷之辯第九百一十七章:佔便宜可以,吃虧不行第九十五章:論茶第七百零七章:耳目第三百九十一章:有人眼紅了第兩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敵寇第九百六十八章:放鬆警惕第五百六十三章:錯過機會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六百七十九章:廣州城第四百五十九章:毫無懸念第二十八章:真面孔第八百八十三章:還在虧錢第六百七十二章:稻花魚第六百一十六章:積攢第九百五十九章:拒旨不接第兩百三十二章:林百間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第一百七十七章:芰荷第四百四十八章:高俅上位史第九百六十一章:出征第七百二十章:糧價風雲第四百九十章:定下基調第三百九十六章:能做官和會做官第兩百八十九章:不幹人事第六百六十四章:自吹自擂第一百七十二章:又一個賺錢項目第四百二十六章:理念不同第九百五十三章:氣勢壓倒第八百章:聯手打壓第七百八十四章:宋朝也有信託機構第三百四十四章:天下之大第一百零九章:首次發聲(上架五更,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四章:勾兌第三百三十二章:苟富貴第五百六十三章:錯過機會第九百二十四章:或許還有救第六百章:從重處置第三百七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七十章:事出突然第四百七十四章:男人壓力大第三百六十四章:手可摘星辰第五百九十四章:大雪引起的河患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第一章:大桶張家的小官人第一百一十七章:情書第五百八十一章:鋌而走險第四百八十二章:你也有今日第七十一章:老流氓第三百一十七章:猜對了一半第四百八十四章:無恥駙馬第八百二十五章:不擇手段第五百零五章:會客室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九章:小官人被打傻了!第一百四十五章:別無選擇第六百四十四章:忙前忙後第兩百四十八章:憤青惜憤青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五十七章:人山人海的廟會第兩百八十章:撞見第六百七十七章:即將離別第三百二十章:補刀第三百三十八章:太祖長拳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第七百四十六章:無官不貪第七百九十二章:下絆子第八百零七章:明擺着的事第三百五十二章:細水長流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第四百八十一章:水銀之禍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六百二十三章:新婚燕爾第一百章:如墜夢裡第五百八十八章:爭功勞第四百三十六章:被仰慕了?第七百六十七章:主動權第兩百三十八章:西軍第二十八章:真面孔第五百五十一章:陷害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四十八章:東京汴梁第七百二十九章:報復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四百九十一章:後手第八百二十八章:攪局者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費錢第八百三十五章:權衡第一百一十五章:七夕將至第六十七章: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