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

鄭貴妃回宮後,先去向武媚娘回稟,回到薰風殿時,早已睏倦不堪,更衣歇息了。

當她再醒來,卻見李治坐在屋裡,正在欣賞桌上幾首詩詞。

這些詩詞正是鄭貴妃昨日考教族中姊妹作品,心中一緊,笑道:“陛下,您何時過來的?”

李治道:“剛來一會,見你沒醒,就拿起來瞧瞧。這些詩詞哪兒來的?”

鄭貴妃一邊在宮人伺候下穿衣,一邊笑道:“都是妾身家中頑童所作,大家快放下,這些詩詞可不配過您的眼。”

李治笑道:“別的詩詞都一般,只有這首弄溪賦還不錯,不知是何人所做?”

鄭貴妃笑道:“是妾身一位表妹所寫,她叫盧婉君,是范陽盧氏子弟。”

李治笑道:“好一個范陽盧氏,連女子都有如此文采,果然不凡。”

鄭貴妃起身後,陪李治在附近的園子裡轉了一會,傳過午膳,李治便離開了薰風殿。

回到甘露殿後,案上又多了些奏章。

李治隨意翻了翻,發現有一份兵部奏章,還是崔敦禮親自上呈。

翻看一看,卻並非好消息。

原來自李治去年責問兵部後,兵部便向涼州、靈州等臨近吐蕃的州縣,加強對吐蕃情報工作的偵探。

結果,很快便有消息傳回。

吐蕃大軍果然駐紮在巴隆河北岸,人數超過十萬,更重要的是,統帥這支軍隊的有兩人。

Wωω .тTk Λn .c ○

一人是達延莽布支,也就是吐谷渾的太子,都布的老爹。

這一點李治已經猜到,吐蕃要想吞併吐谷渾,定會重用此人。

只是另一人,卻讓李治心中凝重了幾分。那人正是吐蕃大相祿東讚的兒子,欽陵。

大非川之戰中,打敗薛仁貴的正是此人。

正當李治拿着奏章沉思時,一名內侍來報,說李勣和崔敦禮在殿外求見。

李治心知定是邊關之事又出變化,急命兩人進來。

兩名老臣進殿後,朝李治齊齊拜禮。

李治擡手道:“兩位愛卿不必多禮,是不是前線有消息了?”

李勣肅然道:“回陛下,程務挺剛派人傳回消息,吐蕃大軍已渡過巴隆河,從時間來看,現在應該已包圍了白蘭城。”

白蘭羌是西羌一支,原本生活在青海湖北部,後被吐蕃驅趕,只得南遷。

近年來,自吐蕃吞併蘇毗女國之後,便不斷南侵。

白蘭羌首當其衝,大部分領土都被吐蕃吞併,只得依附吐谷渾方存。

白蘭城只是一座小土城,城外旗幟蔽天,盡是吐蕃人大軍。

然而吐蕃卻並未攻城,只嚴密包圍了白蘭城。

城外,吐蕃大帳。

欽陵正端坐帳內看書,帷幕忽被人掀開,兩個人大步走了進來。

走在後面一人正是出使大唐的都布。

他前面之人,身材魁梧,年過四旬,臉上兩道傷疤,縱橫交錯,是吐蕃大軍主帥,達延。

達延手中拿着馬鞭,死死瞪着欽陵。

“先前是你非要急着進攻,匆匆忙忙,扔下不少輜重,如今到了白蘭城,爲何又下令禁止攻城?”

欽陵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面色儒雅,文質彬彬,身材勻稱,肌肉結實。

他站起身,朝達延行了一禮,道:“副相不必急,且聽在下解釋。”

欽陵是監軍,並非主帥,不過因爲是祿東讚的兒子,大軍其實還是由他指揮。

達延只能控制手中的吐谷渾部。

達延哼了一聲,走到一張矮椅上坐下。

“那你說吧。”

欽陵擡起頭,看向都布。

“先要多謝世兄入唐一趟,給我們帶來了重要情報。”

達延冷哼道:“你不必冷嘲熱諷,這狗崽子去了趟唐朝,錢沒少用,卻一事無成,本相已向大相上書請罪了。”

欽陵正色道:“此事不能怪世兄,弘化公主也去了唐朝,攀附唐朝皇后,勸唐朝皇帝改變主意。縱然在下親往,也無計可施。”

話鋒一轉:“好在我們早有準備,唐人雖決定幫吐谷渾,動作卻不會太快,我們正可速戰速決。”

達延道:“既是速戰速決,爲何還不攻城?”

欽陵緩緩道:“我說的‘速’,指的是戰略上的迅速。二位請想,唐朝既支持吐谷渾,那幫西羌小族,定會站在吐谷渾一邊。”

達延道:“這是羌人傳統,只站強者一邊,我們又能如何?”

欽陵道:“所以吐谷渾一定會打着唐朝大旗,派人聯合他們,救援白蘭城。”

達延冷笑道:“我那侄子一向喜歡依靠他人力量。”

都佈道:“欽如本說的不錯,唐軍已派出一個叫程務挺的將領,眼下就在白蘭城。”

如本又被稱爲翼長,是吐蕃軍事長官的一種稱呼。

達延道:“一個毛頭小子罷了。”

欽陵緩緩道:“良將也罷,愚將也罷,只要是唐朝所派,就能號召衆多小部落。”

達延點點頭。

自吐谷渾被唐朝打敗後,所有羌人的脊樑骨都被唐人打斷,只有吐蕃依然站着。

欽陵繼續道:“所以咱們立刻包圍白蘭城,那些小羌族,便會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來救。”

達延愣了愣,道:“你的目標是打援軍?”

欽陵道:“現在攻城,守軍想着有援軍支援,定會拼死抵抗。若先滅援軍,對他們心理產生巨大打擊,到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都佈道:“父親,我覺得欽如本說的有理。”

達延沉默了一會,道:“你就不怕拖延時間,把唐軍拖來?”

欽陵道:“唐軍並非天神,先贊普就曾擊敗過他們,就算他們來了,我軍以逸待勞,一樣能擊敗他們!”

達延霍然起身:“那就聽你的,不過消滅援軍時,我要親自上陣。”

欽陵微微躬身,行了一個吐蕃禮節。

“正要儀仗您的神勇。”

正如欽陵預測,白蘭城被圍後,党項羌顧不得再召集小部落,急忙帶領軍隊馳援。

東女女王卻不敢貿動,派人前往鬆州,將消息告訴了薛仁貴。

薛仁貴這幾日都在練兵,得知消息後,立刻進入東女羌部落,隨同東女軍和許多小羌族,一起北上援救白蘭羌。

大道之上,煙塵滾滾,薛仁貴策馬與賓就女王並行。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西境作戰。

眼瞧周圍到處都是大山,行軍路線極爲艱難,敵人若在峽谷設伏,後果不堪設想。

“女王殿下,道路艱險,恐受伏擊,不如我軍在前,你軍在後,相距五里,前後策應。”

賓就女王笑道:“你是客軍,我是主軍,豈有讓客軍做先鋒的道理?我東女軍和其他諸羌在前,唐軍在後。”

薛仁貴沒有相爭,拱手同意。

大軍繼續前行,沒多久,就被吐蕃哨探發現,回報達延和欽陵。

達延此時態度與先前大爲不同。

就在兩日前,他親率伏兵,在烏海附近大敗党項諸羌,殺的血流成河,諸羌喪膽。

眼見東女諸羌終於來了,他哈哈一笑,道:“欽如本,那我按照計劃,前往白蘭山設伏。”

欽陵道:“您千萬小心。”

達延和都布父子離開營帳後,欽陵表情凝重,沉聲道:“傳令全軍,做好作戰準備。”

一月下旬,春寒料峭,萬物發芽。

只聽一陣“撲哧”聲,一羣金絲燕從白蘭山山谷騰空而起,隨後,山谷之中傳來陣陣廝殺聲。

人在嘶吼、馬在嘶鳴、兵器的撞擊聲,在山谷中迴盪。

達延和都布父子率軍突襲,東女羌和諸羌猝不及防,陷入險境。

都布帶着幾名親衛,在混亂的戰場中縱橫捭闔,所向披靡,收割着敵人性命。

這時,他忽然瞥見遠處一名女子正在奮力廝殺,哈哈一笑,策馬奔去。

“賓就女王,你我又見面了。”

賓就女王一言不發,手持兩把銀刀迎上,刀刀砍向都布要害。

賓就女王力量雖不及都布,身子卻極爲靈活,騎術也高明,兩人鬥了十來回合,竟不分勝負。

都布舔了舔彎刀上的血,冷笑道:“想不到女王武藝如此高強,看來活捉是不成了,就由我送你上路吧。”

便在這時,遠處揚起一陣塵土,沒過一會,都布發現己方部隊變得混亂不堪。

有人高喊:“唐軍,是唐軍來了!”聲音惶急。

都布吃了一驚,急問:“哪裡來的唐軍?”

然而戰場一片混亂,哪有人回答他,只聽不斷有人喊着“唐軍來了”幾個字,吐蕃大軍越來越亂。

都布大爲惱怒,手下再不容情,手中彎刀有如疾風驟雨般,朝賓就女王砍去。

賓就女王抵擋不住,手臂被砍中一刀,幸得身邊護衛死救,方保住性命。

都布正要下殺手,忽聽一陣嘶吼聲,是他父親達延的聲音。

轉頭一看,只見達延正在與一名穿着白袍的唐軍將領激鬥,那唐將赫然是薛仁貴!

都布深知薛仁貴可怕,眼見父親危急,撇下賓就女王,拍馬過去援救。

還未奔近,一條握着彎刀的手臂飛到空中,卻是薛仁貴一戟斬斷達延手臂。

達延慘叫一聲,摔落下馬。

都布睚眥欲裂,大吼一聲,取出弓箭,朝薛仁貴射了一箭。

薛仁貴聽到破空聲,低頭躲過一箭。

眼見達延起身要逃,另一箭又射到,伸手抓住來箭,仰臂一投,箭矢射中達延右腿。

達延的兩名親兵趁機趕到,擋在達延前方,薛仁貴長戟一揮,橫掃千軍,將兩人擊飛。

薛仁貴拍馬上前,俯身要活捉達延,都布終於趕到,一刀砍向他後背。

薛仁貴聽到破空聲,手中銀剪戟勒回招架,兩人瞬間鬥了數合。

都布只覺對方長戟有如耀目銀光,眼前盡是戟影,不到十合,後背一痛,摔落馬下。

薛仁貴正要補上一戟,忽聽賓就女王驚呼聲。

轉頭一看,賓就女王身邊護衛都被殺死,正在地上翻滾,躲避幾名吐蕃人的攻擊。

薛仁貴撇下都布父子,策馬趕將過去,銀戟揮處,吐蕃人盡皆喪命。

都布趁機救下達延逃跑,吐蕃軍見主將逃跑,全部開始潰逃。

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
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