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

李世民對李業詡說了一通有關世家的事,徵稅是第一步,後續還有一系列的對策,李業詡也是含糊應之,並沒明確表態,對此李世民也沒什麼意外。

關於世家的事說了大半天后,李世民又對李業詡這段時間在做的關於軍隊管理制度化的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如今正規編制的大唐軍隊數量已經逐漸增多,成建制的衛軍已經有十二個,在安東大都府轄境內,第十三、第十四衛軍在留駐的幾個近衛師的基礎上,也正在組建。

軍隊正規化已經有了初步成效,如何對軍隊進行有效的管理,並使得皇帝對其有絕對的控制權,這是李世民眼下考慮更多的問題。

大唐的天下有大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位在馬背馳騁了多年,指揮了大小不計其數戰役的皇帝,也最是知道這方面的重要性。

軍隊戰力提高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對將領,對中下級軍官如何管理,這是李業詡回朝後李世民交給他的事務。

只是李業詡病了,除了前面已經開始在做的那些事兒,後續的事也不得不暫緩下來,這讓李世民挺是着急。

如今大唐的疆域過於廣大,軍隊分佈非常的地域大,無論是將領的調任,軍隊的換防,及後勤方面的供應,原來那些沿用的方式都已經不太適應了,許多弊端在這次出征遼東時候就暴露出來,必須更加以改進,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手段。

李世民說了老半天,末了也是一副挺着急的神態說道:“賢侄,待你身子好一些了,你要把軍隊裡面管理的各種制度都寫出個草稿來,朕想盡快將這些制度以政令的形式發佈出去!”

“陛下,臣在府裡休養的時候,只要身體允許,一定會將這些東西寫出來,送您過目!”對於李世民給予自己的這個重任,李業詡沒法推辭,如今所有職務都除去了,李世民卻依然把這任務交給自己,李業詡只得再次應命下來。

對於這些制度方面的東西,李業詡腦中當然有現存的東西可以套用,那就是後世解放軍的那一套東西,只要一些方面加以改進,結合如今的態度寫出來,再讓李世民這個皇帝自己琢磨着修改,那就差不多了。

“朕知道你身子還未痊癒,只是這事交給其他人朕不放心,也知道唯有你,有這個能力將之寫好,朕會提供一切便利與你!”李世民臉上露出一副非常信任李業詡的神態說道。

雖然知道李世民這般神態有些假,但李業詡還是裝出一副很感動的樣子,“陛下如此信任,臣一定盡心盡力而爲…”

李世民又在其他一些事上吩咐了李業詡一回,即很滿意地離去,離去前還說,他會時常派太醫來爲李業詡診治的。

李世民走後,李業詡也即悄悄地跑到了衛國公府,將李世民來訪的情況,還有與他所說的話,都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李靖。

李靖沒有出聲地聽李業詡講完,再沉思了良久,這才說道:“皇上的想法還是有些出乎老夫的意外…”

李業詡沒有插話,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如今我大唐邊患基本解決,東、北、西幾面都已經是我國土,西北邊除了更遠的波斯、大食外,已經沒有其他勢力對我大唐構成威脅,波斯與大食紛爭不斷,也暫時對我大唐不會構成威脅,南面,諸國勢力都較弱,多年來一直聽服於我大唐,所以老夫以爲,這些年來,我大唐不會有較大的對外戰爭,外患平了,皇上是想將魏晉以來,一直困擾各朝皇帝的事,也就是世家大閥對皇權威脅的事解決掉…”

李靖也娓娓了道來了有關世族的許多問題:自魏晉以來,飽學之士無不出自世家,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個人的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世家門閥的勢力足以與皇權抗衡,甚至超越皇權,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文化上都居於主導地位,把持了國家的一切,到了如今唐初,其影響力雖然小了一些,但也是不容小視,就如李業詡所知道的,當初李世民想納崔氏家女爲妃,竟然被拒,這是對皇權一種赤luo裸的挑釁,身爲皇帝的李世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

“如今皇上所力推的科舉制度,正是對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度的一種有力挑戰,看當今的朝勢來看,皇上已經牢牢地掌握了一切,對世家門閥的權威已經有了不小的打擊,就如當初重用平民馬周,還有那麼多通過科舉上來的官員,他們都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皇上的舉措是正確的…”

李業詡自是知道這位如今已經居中書令職的平民宰相馬周的情況,以“一步登天”來形容馬周的仕途一點也不爲過,十幾年時間,從一介寄人籬下者,到如今身居大唐相位,爲大唐這些年的繁榮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馬周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庶民中也自有不凡才能者。

還有李靖一手培養的蘇定芳,如今也身居高位,領安東大都護職,爲皇帝守着大片的江山,還有那些經李業詡手提拔起來的中高級軍官,劉仁軌、薛仁貴、席君賣等,他們都用自身的能力證明了出身庶族的人不比身份高貴的世家子弟差,當然還有這些年經科舉考試產生的一批絞絞者,也在慢慢成長。

見李業詡領會他的意思,李靖繼續說道:“如今我大唐國力強盛,百姓安樂,四夷盡服,皇上的威望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放眼歷朝,取得如此成就的帝王,還真是沒有,如今沒有外敵在側,皇上正是可以放手解決這個對皇家權威最大的威脅了,只是如今朝中官員大半還是出身於世家,皇上要採取的政令會侵害絕大多數世家的利益,皇上若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實施這稅法,遇到的阻力還會非常的大,很有可能皇上也抗不住衆臣的反對,而將此事拖延…”

“依老夫看,皇上此番來和你說這事,正是想讓你出頭,以你的軍功和名望,還有如今身居的高位,用你這不一般的影響力,來提出世家門閥和普通百姓一樣徵稅的事,這事若是成功,對朝廷來說,利益將會是非常巨大的,但對於提出者來說,那是要遭到萬人唾罵的,特別是世家門閥,要將你恨之入骨,更不要說這事萬一失敗,那你就基本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啊,老夫覺得,你不能去擔這個任!”李靖面容嚴肅地說道,“若是你提出這方案,但因爲遭到反對的聲音太大,皇上最終放棄了這一做法,或者無限期推遲,那最後被拋棄的就將是你,皇上會將你拿來做頂罪羊,所以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看戲,看皇上和太子是如何出招的,看看衆臣是如何做出反應的,你也得繼續病者,而且這病情還要反覆幾次,讓皇上覺得你暫時無法出去主持事務,不復你職纔可!你可明白?”

“聽祖父一席話,孫兒茅塞頓開了!”李業詡終於明白了其中的情況。雖然說李世民剛剛的這番言語對自己表示了不一般的恩寵和信任,但也是想把自己當槍使,去對付如今勢力還非常強大的世家門閥。

李業詡也知道,雖然說自己這些年來名聲巨響,在朝中也是身居高位,年紀輕輕就位居要職,並晉爵爲國公,在世族間影響力也是巨大,但要去做損害世家利益的事,那這些世家門閥也是會聯手來對付自己的,如今出身於世家的朝中官員多得要死,自己若是要提出這樣的東西,即使有皇帝與太子的支持,那結局是如何,還是很難預料的。無論這條政令能否行得通,提出意見的人名聲受到的損害都是很大的。

若是一位世家不敢惹的人提出來,那事情又是完全不一樣了,想到這,李業詡忙對李靖說道:“祖父,若此事由太子提出來,哪又如何?”

聽李業詡如此說,李靖的眉頭不自覺地跳了一下,“唔,他是提出此計最好的人,只是你能說動太子嗎?”

“祖父,孫兒可以一試!”得到李靖的認同,李業詡很是高興。

“這事你要慎重,不急,慢慢來!”李靖皺了皺眉頭道,接着又露出戲謔的笑,“老夫想啊,你還是把皇上交付給你有關軍隊制度的事先弄好,這事很是煩人的,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很容易讓人心神憔悴的,呵呵!”

“孫兒明白!”李靖的意思李業詡如何不明白。

“如今我們李家一門兩國公,這已經讓同僚羨慕與眼紅的事了,老夫希望,我們李家能一直平安下去!所以凡事都要三思而行,”李靖眯着眼,有些得意地說道,“老夫活動這把年紀也已經很滿足了,有你們這樣兩個出色的孫兒,這輩子也沒什麼遺憾了!只希望太子當了皇上後,不能對我們李家如初!”

“祖父?!”李業詡有些不解。

“皇上自遼東回來後,身子時好時壞,他如今做的這些事,都是爲太子掃除障礙,有可能皇上是怕有個萬一,他不在了,許多事太子不敢做,也做不了,而先做了!”李靖壓低聲音道,“皇上有可能還會選定輔佐太子之人,所以啊,我們現在就重要的還是看戲,看看皇上是如何演這一齣戲的!”

“孫兒明白祖父的意思了!”李業詡聽了李靖所說的,不得不佩服這位老祖父,李靖雖然整日在府中,似不管外面的事,但朝中大多的事,他都清楚,並且爲自己這個孫兒謀劃,作爲李靖的孫兒,李業詡還真的感到不一般的幸運…

第70章 攻擊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8章 琴瑟之合第28章 李恪母子第73章 閉門謝客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8章 訓練繼續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15章 抵達鄯州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1章 陽春白雪第81章 太子的抱怨第67章 出征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60章 其樂融融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56章 爭功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2章 重生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7章 較量第72章 凱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78章 禮節真多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64章 回到軍中第28章 軍事屯田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58章 出海
第70章 攻擊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8章 琴瑟之合第28章 李恪母子第73章 閉門謝客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8章 訓練繼續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15章 抵達鄯州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1章 陽春白雪第81章 太子的抱怨第67章 出征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60章 其樂融融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56章 爭功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2章 重生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7章 較量第72章 凱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78章 禮節真多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65章 驚喜事兒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64章 回到軍中第28章 軍事屯田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58章 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