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急回關中

延津城的戰鬥結束了,結局沒有一點點意外,就像王旭和上齊城五家的談判一樣。x23us.com更新最快

淵蓋蘇文二十五萬大軍,與五萬唐軍鏖戰至半夜,被隨後趕來的張公瑾部襲擊了後路,最終,帶着十餘萬殘部,逃往新城,他的十幾萬輜重部隊,被張公瑾部斬首三萬餘,俘獲了十萬餘,而拿下了遼東城的侯君集大軍,快速的攻破了周邊縣城,要寨,在新城之下,與李世民的東路軍會師,合兵十萬,對於新城內的二十多萬高句麗大軍,保持進攻姿勢。

之所以兩軍相合,也只有十萬,那是因爲李世民將延津一戰的傷兵,以及失去了家園的延津城百姓,一起交由程處默送往河北道境內,後續,水路會有船,將這些人送到洛陽,關中安置。

而遼東城,侯君集也留了五萬兵力給李道宗,讓他固守城防的同時,切斷高句麗軍向建安,積石城方向的補個,延津和遼東兩個口子被撕開,唐軍想要攻擊高句麗本土城池,就到處都是路了,現在,李世民反而不急着攻城略地了,只想集中兵力追着淵蓋蘇文打,因爲,他接受了李靖新的戰略建議,放歸一部分高句麗俘虜,讓他們在高句麗本土宣揚淵蓋蘇文火燒延津的惡跡,當然,也順道宣傳宣傳李世民的仁德大方,這樣,唐軍只需要拿下淵蓋蘇文,就能借助高德的名頭,一舉解放整個高句麗了。

這是目前來說,拿下東北地區最省力的策略,同時,李世民還派張公瑾爲使,將淵蓋蘇文坑害倭國,新羅,百濟士兵,以及統兵將領,試圖在戰後,吃下他們幾國的意圖,告知了諸國。

當然,張公瑾此行,也不只是告知,而是逼他們做最後的表態,這個時候,如果他們還不徹底向大唐稱臣,那麼,大唐的軍隊在拿下淵蓋蘇文之後,接下來就是他們了,到時候是被請到長安城喝茶看戲,還是吃牢飯,就看他們現在的選擇了。

然而,戰局向好的方向發展,卻並沒有讓後方收到了戰報的孫享福的心情有一絲愉悅。

趙龍不僅帶來了高句麗戰場的戰報,還爲他帶來了王銘的口供。

“王浩果然在高句麗有手段,所以,長安這邊,也肯定會出事,召集所有護衛,一人三馬,咱們火速啓程,趕往長安”

孫享福甚至都沒來的急跟褚遂良和李承乾當面交待什麼,只是急匆匆的給他們留了幾封讓他們暫且主持東征後勤工作的信件,以及代爲向李世民說明情況,就急匆匆的隨着從東北戰場上回來的一批老護衛,以及他時常帶在身邊的兩百多護衛,快馬向關中奔去。

蜀中,劍南道大總管府,蕭失了魂一般的癱坐在了地上。

就在剛纔,屬下的官員急報,吐蕃二十多萬騎兵,突然來襲,對鬆州城圍而不打,一路往漢中方向而去。

和柴紹商定了出兵事宜的他,太知道蜀中這一路通往長安各處關口的防禦情況了,絕對沒有那一處,能夠抵擋住二十多萬吐蕃騎兵突進的,也就是說,如無意外的話,這二十多萬吐蕃騎兵,能在十幾天之後,抵達長安城下,而此時,長安城的守軍,還不到兩萬,比武德九年頡利二十萬騎兵突進關中的時候,還要薄弱的多。

首都陷落。

想到這四個字,蕭就感覺天塌地陷了一般。

“大總管,咱們現在立刻以飛鴿傳書通知長安,或許,能讓長安有所準備。”

“對,對,飛鴿傳書,把鴿子都放出去,長安有那麼多人口,只要同心協力,早做準備,未必能讓吐蕃人破城,快,寫信”

益州距離長安的直線距離並不是很遠,信鴿,快的話五六天,慢的話,七八天左右,就能抵達,而蜀中出川的道路,卻不那麼好走,即便吐蕃人是全騎兵雙馬配置,趕往關中,也要十多天時間,有幾天的時間差,長安方面,就能做很多準備了。

此時,蕭才知道,自己可能落入了一個圈套之中,雲南這邊的叛亂,跟吐蕃的突然出兵,一定有關係,只是,他現在就算去信將柴紹調回,也是枉然,因爲,柴紹就算收到了信,不顧雲南的戰事,率軍趕回蜀中,再去到關中,起碼都是一兩個月以後的事情了,對於戰事,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現在,他只能期待關中留守的諸位大臣最終能守住,所以,他的信中,言詞極爲懇切,甚至,他都想到了,就算長安渡過了此次危機,他這個劍南道大總管的下場也不會太好的結果,因爲是他,導致了首都陷入如此危機。

用火燒死延津城數十萬百姓以及大部份唐軍這樣的計策都想的出來,王浩簡直就是個瘋子,孫享福已經不在心裡咒罵他了,現在,他最想做的,就是殺死他,因爲,一個沒有人性的陰謀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太可怕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對不對還兩說呢!也不能因爲怕別人有異心,就把所有人都殺光啊!你就能擔保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漢民族了,漢民族內部就不會爆發戰爭嗎?到時候怎麼打,死的都是自己人,你又怎麼說?

要想這個世界完全沒有戰爭,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然有爭鬥,這是根本避免不了的,現在,孫享福就是擔心王浩有什麼比在高句麗更瘋狂的計劃,因爲,計劃不瘋狂,就不足以逼瘋李世民,不足以逼瘋自己。

所以,他非常急切的從善陽往關中趕,可惜,他只是個正常人,所以,即便是一人三馬,沿途替換,他最快每天也只能跑四百里左右,當他跑完一千八百多裡,抵達關中地界的時候,已經是五天後了。

“看這邊的景象,王浩的計劃應該還沒有發動,咱們今天先走到渭南,明天再去長安。”

連續五六天在馬上顛,孫享福的骨頭都快散架了,現在,已經快到十月天了,關中的天氣已經很涼,一行二百多人到了渭南,也終於能睡個安穩覺,吃口熱乎飯了。

“咦,都十月了,渭南這邊怎麼還有這麼多胡人沒有走?”孫享福看到了渭南街頭,比例不少的胡人,有些意外的問道。

“屬下去找個治安署的人打聽打聽。”

趙龍雖然是孫享福的原班護衛,但真正跟在孫享福身邊時間最長的還是張軻,他在嶺南已經有幾年了,現在看到關中景象的時候,其實跟當初回到了關中的程處默差不多。、

很快,張軻就從治安署巡丁那邊知道了消息。

“都督,他們是選擇定居在渭南的胡商的家人,聽說,上個月的商品展銷會,創下了七百多萬貫的現金成交量,幾乎讓所有胡商都把身上的錢都掏光了,但是,許多胡商又想借貸咱們大唐的貨物,在大唐落戶籍,留下家人的話,可以借貸到更多的貨物,所以”

很快,孫享福對於渭南上個月發生的事情便有了些瞭解,商品成交火爆,是孫享福預料之中的事情,這七百萬貫的成交,可不僅僅是西域胡商創下的,本土商人也貢獻了不少,比如各大寺廟,都花大量的錢財來琉璃廠定製了琉璃制佛像,道觀也沒落下,這些在前隋時期累積了大量財富的宗教組織,總算開始出血了。

倒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緊急出臺的這個戶籍管理政策,孫享福有些異議,不過,此後稍微調整一下就好,這裡短期之內,不適合成爲除大唐工人以外的其它任何國家子民的居住地,因爲涉及到的技術太多了,很容易被傳播出去,不過,當那些胡人對於大唐的歸屬感超過他們本國的時候,卻是可以實行,民族融合嘛!管它什麼種族,都融進來纔好。

相比於今年借貸出去的價值過千萬貫的貨物,其實七百萬貫的現金成交量並不算什麼,自從長安第一年對於西域胡商採用這種借貸經營的手法之後,每年都存在上百萬貫的貨物借貸交易情況,許多商家和自己的老主顧已經十分有默契,放給他們的額度,也越來越高,這都是民間商業行爲,朝廷沒有必要干涉,商人想要賣出更多貨物,以及借貸上面的利益,就得有承擔風險的覺悟。

如果,所有的貨物都需要胡商全額掏資金買下,那麼不僅胡商們能從長安帶走的貨物會少很多,經營的風險全部都加在了他們的身上,這是不合理的。

一般情況下,商家對於老主顧,只需要付三四成的貨款,就能將貨物提走,來年過來的時候,把上一年的貨款繳清,再付三四成的貨款,又能貸走更多的貨物。

其實,借貸貨物給他們的大唐商人,並沒有承擔任何風險,因爲,三四成的貨款,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成本價格,胡商第二年給他們帶來的貨款,全部都是他們的盈利部分,還有一部分的利息錢。

像琉璃,瓷器這一類的貨物,成本其實連售價的一成都不到,胡商也是按照市價,付三四成價格的貨款纔拿貨,有暴利,自然也就有人願意冒風險,誰叫他們賣的多,賺的多呢!

至於胡商在路上死了,或者貨物搞砸了的情況,也有出現,不過是極少數,就算是在後世,也沒有那國政府,能保證本國所有企業的經營安全。

況且,這些人若是出了意外,他們的繼承人,或者爲他們打工的人,會想把他們的生意繼續做下去的。能夠借貸到貨物的路子,可比一年的貨款要重要的多,這是一個每年都可以爲他們帶來鉅額財富的路子,商人都精明,知道怎麼做纔是對的。

而騙子,一般都活不長,因爲他們一旦不守信用,就會成爲大唐,和所有胡商的敵人,甚至是這些商人背後的國家的敵人,要想查誰騙貸了大量的貨物,可並不難,因爲他們總要出手的,大唐在西邊駐守的軍隊,去逮捕他們歸案,可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對於那些老牌大胡商,其實遠征軍那裡,都有他們在本國的一些資料,也只有那些老牌胡商,貸貨的額度會更高些。

總體來說,用七百萬貫左右的現金,拿走渭南價值一千七百萬貫的貨物,在孫享福看來,這還算是合理,就算西域胡商明年集體不來,渭南這些工廠,實際上,也賺取了至少兩三百萬貫的利益。

所以,他見到渭南一干主官的時候,大大的誇獎了他們一番,然之後,他就第一時間去查看了冶煉廠的武庫倉庫。

由於此前特意留了一條生產線,這幾個月下來,冶煉廠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可不少,因爲,隨着採礦業的逐漸發達,冶煉廠的礦產來源更加豐富了,工人們想多掙錢,自然是多生產了。

看到了庫房裡堆積如山的武器裝備,孫享福這纔有些安心,此前在李世民和虞秀兒的雙重提議下,他才強忍着沒有砍掉這條生產線的費用,現在看來,倒是起了大作用。

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125章 審訊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509章 大招工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469章 自救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456章 戰局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54章 軍議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73章 開賽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97章 獻策第618章 九垸行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770章 大結局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760章 治理難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400章 再對質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621章 公告欄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
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125章 審訊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509章 大招工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469章 自救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456章 戰局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54章 軍議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73章 開賽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97章 獻策第618章 九垸行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770章 大結局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760章 治理難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400章 再對質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621章 公告欄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