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

反正孫享福順道要在揚州講幾天假歷史,能夠跟陸全有敘舊的時間不少,孫享福也沒在豆醬廠多留。

晚飯他自然是要和王得用等人,去武士彠府上吃的,武家在揚州的宅子一直都在,不過,現在已經被武士彠分配給了他的兒子武元爽,至於他現在住的,則是商學院內,一棟兩三百平的別墅。

建成後的揚州商學院,孫享福還是第一次來,不愧是揚州四大家聯合了所有淮南道商賈修建起來,代表着商人臉面的大學府,爲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彰顯自己的逼格,他們可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砸了不少錢。

在大門很遠的地方,孫享福就看到了一尊巨大的陶朱公雕像,沿着大門兩側,則是石壁高牆,上面還鑿刻了各種壁畫和文字。

其內容自然是說的些商人在歷史長河中起到的各種正面作用,尤其是本朝興商貿之後的好處,甚至,還有多次提到了孫享福,倒是叫一掃而過,零散的看到自己的名字的孫享福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這樣宣傳也好,對於商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來就要抓的嚴苛一些,用正面的呼籲,能給所有後來的從商者,奠定意識形態基礎。

所以,商學雖然是一門比較講究科學的經營管理學,但是比其它各科,加入了更多的儒家思想教學。

孔穎達雖然沒有想到,最後主動要求學習儒家知識的人,居然會是這些他們從前看不起的商人。

但是,對於商學院的儒家思想教育,他還是十分支持的,派了自己不少的學生前來任教。

商人必須重誠信,守道義,教導他們成爲仁人君子,能夠肅清整個商界的風氣,這一點,孫享福也是比較支持。

來迎接孫享福和王得用的商學院教諭有不少,畢竟,現在,它已經納入朝廷的教育體系了,同樣是一個從三品的教育口部門,上上下下,有品級的各級教官,足有數百人。

如果孫享福是白天來,這裡甚至可能有幾萬學生來迎接他,現在差不多到了吃晚飯的黃昏時間,卻只是偶爾看到了教諭們在門口集合的學子,才圍攏過來。

人是好利的,而學習經商,能使人獲得更多的利,尤其是在朝廷和社會各界,對於商人的作用已經認可,不存在歧視之後,百姓學習經商的熱情就更高了,商學院光是漢族學子都有兩萬餘,其它少數民族學子,更是達到了近五萬,倒是與大唐現有各民族的人口比例相當。

這七八萬學子,就算只有一成左右的人聽聞了消息,趕到校門口來看熱鬧,也足足有七八千人,所以,孫享福來到商學院,享受的是天皇巨星般的感覺。

由於時間原因,孫享福只是與大家打了個招呼,就進入了校園內,藉着黃昏的光亮,在遠處大致看了一下商學院的幾座主體建築之後,便去到了教諭們的別墅區赴宴,反正之後孫享福是要在這邊停留幾天的,與大家交流的時間會很多。

武士彠的別墅不大,所以,真正能夠上桌吃飯的人不多,只有幾個四品以上的官員而已,其餘的人,則是在花園裡吃着自助餐,圍在邊邊聽他們講話。

在這種場合,武士彠是不可能拿自己的私事出來問的,只是就商業教學方面的一些事情,跟孫享福聊了起來,率先開口道,“正明四處種田,逍遙自在,可是苦了老夫等人了。”

“應公此話怎講啊!”孫享福面帶笑意道。

武士彠攤了攤手,說出了衆多商學院教育體系官員心中的想法道,“如今咱們大唐這麼多的大產業,有些產業管理起來,甚至需要制定一套堪比朝廷法度一般複雜的管理規定,可是把我們這幫人給累壞了。”

說到這個,孫享福確實要爲在坐的人點個讚了,也就是武士彠之前有數十年的經商,和管理商部,以及海外投資探索有限公司這樣數十萬人的大企業的經驗,不然,大唐現在數百個大產業的經營管理,肯定會遭遇管理水平不足,跟不上發展節奏的尷尬局面。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大唐在商業經營管理上面,基本都跟上了大唐的整體發展節奏,或許有這個時代商業體系整體不發達的因素在。不過,主要還是商學垸的這些教諭們,本身就處置各個商業行當,自身水平過硬。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大氏族企業,朝廷產業,對於經營管理人才的或缺,決定了他們這方面人才在市場上的價值,至少,這是一個錢途很大的學科。

商業,與農業,工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商業的發展,就不會有大唐如今的農業,工業齊頭並進,實現整體快速發展的局面。

因爲農民,工人們的產出,都需要靠商人去出售,才能獲利變現,只有賣的出去,流通的起來,這些產出,才能更加體現出價值,幫助百姓們實現富裕,過上好的生活。

孫享福當初在農業方面起步之後,就專門開了一間望江樓來來輸出農業產品,現在大家也都看出來了原因。

從目前大唐所有的稅賦,都集中在工商業,就可大概知道未來這個階級在社會上的地位了,所以,商學院這些人,對於自己的工作,十分的上心,夢想着有一天,他們成爲社會主流的樣子。

孫享福笑了笑接話道,“那也沒有辦法,我們種田的人流汗,你們經商的人費腦,各有各的付出,咱們要學會在挑戰中鍛鍊自己,這樣才能面對未來更大的挑戰。

諸位是知道的,咱們大唐未來的人口,市場,還會翻倍的增長,產業的種類之多,經營管理之複雜,根本就難以想象,還望大家再接再厲,不惜才華,爲咱們的子孫後代,鋪好一條通往富裕的康莊大道纔好。”

聞言,所有人面上都是一笑,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職業更有前途一些,能在商學院任教的人,家裡都是不缺錢的,他們更加需要的,就是像孫享福這種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口號,來提升自己的名望和逼格。

十幾年的發展,大唐的工商業,已經從最開始的產出製造,被動賣出,轉型成了主動向外鋪開商路,架設銷售渠道的模式。

想當年,爲了西域胡商能安全的到大唐進貨,朝廷還需要爲他們提供軍隊的保護,爲了讓商人更多的將自己的產出賣出去,還需要借貸大批量的貨物給西域的胡商。

而現在,那些西域胡商,大多都持有了大唐戶籍,以唐人自居,並且,許多時候,各個大廠會在自家的貨物還處於設計階段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派人前往外地考察市場,按照別人的需求來搞商品研發,在後世,做商品,就是做需求,這可是所有經商的人都懂的道理,而現在,就已經被大唐的商業精英,發揮的淋淋盡致了。

讓所有人離不開大唐本土製造出來的商品,這是就未來大唐實現對新增統治區域有效控制的一種手段。

“老夫雖然管理着商學院,但論到生髮之能,可不如正明你多矣,你難得來一趟揚州,可得要多多與我們講講這裡面的門道,也讓咱們今後,能夠找準一個方向。”

武士彠說到這個,孫享福倒還真是有些說頭,道,“大家都知道,做簡單的低買高賣的經營的,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商人,而真做需求的商人,往往會做的大一些,比如煤炭,或者其它礦產資源產業,大家都有需要,所以,它能夠快速做大。

但,即便是這些煤炭鋼鐵礦物資源產業,它其實也大的有限,並不能進入整個商業圈前十的名單之中。因爲,有太多的可替代品,太多的選擇。

就目前來看,咱們大唐排行前十,盈利前十的上市公司有那些呢?

第一的是冶煉廠,第二的是造船廠,第三才輪到集衆多資源打造的海外探索投資公司。

以海外探索投資公司經營範圍之廣,經營體系之大,又有一定的壟斷性,也不過是位居第三而已,可爲什麼傳統的冶煉和造船兩個行業,在有諸多民間小作坊的競爭之下,能做到第一和第二呢?

咱們可以從過往十幾年的發展中,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核心技術。

凡是在貞觀元年之後迅速發展崛起的來的行業,大多都跟高新技術有關,包括我剛纔將的煤炭和採礦等產業,而其中,冶煉廠的冶煉工藝,最先做到了世界之最。造船廠的造船工藝,在之後也做到了世界之最。

冶煉廠能冶煉出各種不同程度的金屬,滿足其它行業需求,造船上,能夠造出各種提升運量,運輸效率的船,使得他們能完全掌握市場的定價權,所以,他們能夠穩穩的排名第一和第二。

因爲,在整個下線產業中,大家都要求着他們,而煤炭,礦產等資源行業,各個地方都可以做,雖然整體量級很大,但是,卻沒有渭南冶煉廠的盈利大。

從貞觀二年開始,造船廠的建造訂單,就通常會排到三五年以後,即便是他們定出來的價格,比實際造價貴好幾倍,大家也都會求着他們給自己造。因爲他們造出來的船好,第一代的水輪船,能夠完全碾壓之前的船槳。

第二代的風力推東螺旋槳,則又是碾壓純牲畜拉動的水輪船。

到了第三代的蒸汽輪船,則更加是能做到碾壓全世界所有的船隻。

他們憑什麼能肆無忌憚的擴張,做大?

因爲他們有造船的核心技術,別人達不到的技術。

相比較而言,原本那些資本雄厚,經營產業龐大的氏族集團,卻因爲沒有這些核心技術,想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求到他們,將大筆自己從事經營的產業賺到的錢,交到這兩大廠的手中。

這就是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而商人,到了咱們現在的這個時期,就需要注意這種核心技術的研發投資,圍繞各種高新技術,將其打造成產業鏈,提升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往後,核心技術,纔是商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孫享福說到這個,大家頓時就將大唐的整個商業趨勢看明朗了,造船也好,造車也好,建樓房也好,做太陽能鍋子也好,造火炮這樣的各種新式武器裝備也好,所有高效好用的東西,基本都離不開技術,所以,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的企業,成了整個商業圈發展的源頭,成爲了最大的盤口。

可不只有冶煉廠和船廠的成功經歷,不斷開發研究各種口味的醬料的揚州豆醬廠,也掌握了調味料市場的技術源頭,還有掌握了羊毛脫脂,紡線,織布技術的定襄紡織廠,成了紡織業的技術源頭,還有其它各種如陶瓷,玻璃,造紙,印染等等等等產業,只要能夠做到技術最先進,就都有資格做成產業的源頭,成爲排名最靠前的超級大企業。

而如果世界上所有產業的源頭,都出自大唐本土,那麼,大唐對整個統治地區內的穩定度,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恐怖的高度。

原來,商人應該要參與到各種技術研發的投資中,爭相做源頭,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不僅自己能更加賺錢,爲國家創稅,還能幫助國家更好的在經濟層面,統治地方,這就是一個大商人需要具備的素質。

這個體系一旦在各行業全面打造完成,那麼當那一個地區有人造反,他們可能就會因爲工商業跟大唐本土完全沒有競爭力,從而變成窮人,那個時候,這些起事的人的成功率,就下降了很多,畢竟,以後,是個比武器裝備的時代。

並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是所有人的通病,人們更喜歡從糟糕變好,不會喜歡從好變的糟糕。

在這樣的大局面下,那些因爲一時之氣,被煽動造反的百姓,一般都積攢不到可以威脅中央的實力,一旦這些造反的底層百姓發現,自己造反,會讓自己過的比以前更加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會及時回頭,而那些爲了反對而反對的人,基本都是瘋子,就算有這樣的,也只佔極少數。

當然,大唐最大的問題,其實已經不是外部,是內部,由皇帝掌權的帝國主義獨裁製度,會讓這個國家發展的好壞,與皇帝勤政睿智與否相捆綁,出現昏君誤國,再好的局面,也可能崩壞,這,就是想要做聖皇的李世民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150章 滿船寶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46章 制海鹽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567章 宴會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147章 豐收樂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241章 運作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115章 下揚州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27章 進村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270章 戲劇院第463章 困惑第466章 大戰起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127章 海戰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14章 談妥第146章 制海鹽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46章 制海鹽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564章 入城第147章 豐收樂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56章 戰局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133章 種稻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159章 殺人第285章 上朝第666章 書畫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534章 出手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111章 起航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
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150章 滿船寶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46章 制海鹽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567章 宴會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147章 豐收樂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241章 運作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115章 下揚州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27章 進村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270章 戲劇院第463章 困惑第466章 大戰起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127章 海戰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14章 談妥第146章 制海鹽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46章 制海鹽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564章 入城第147章 豐收樂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56章 戰局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133章 種稻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159章 殺人第285章 上朝第666章 書畫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534章 出手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111章 起航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