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首富誕生

資本市場,即便是在後世,坑害的人通常也比成就的人多,因爲小魚是玩不過大鱷的,但不可否認,它會推動這個世界的進步,因爲,水滴積多可以成大海,參與的人多了,匯聚起來的資金就多了,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僅僅是一個多月後,孫享福在爲第一期,第五季的雜交水稻種植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朝廷新設立的股證交易中心就開張營業了,這個交易中心暫時由商部左侍郎馬周主管,當然,他具體的運營操作,有很多都是孫享福的建議,馬周這一個多月給孫享福的信紙,起碼超過一公斤,而孫享福的回信,自然也不少。

第一批上市的公司,有十家,總共會面向市場發行價值一億二千萬貫的股份證券,其中以長孫氏集團爲最,因爲,他們走的發展路線與其它各家不同,他們是投資建設商業廣場的,不僅有江陵城這裡正在修建的商業廣場,在廣州城,大理城,碎葉城,平壤城,以及大唐在原吐火羅與波斯接壤的地區即將修建的番市城,在原新羅首都修建的漢城,都要投建,除了商業廣場,還有一些配套的物業,以及倉儲,供貨渠道等,類似的大型產業,又分佈在天南海北,每一間的造價都不低,加上頂級的裝修,和一些自營店擺售的貨物,一個項目的投資都要上百萬貫。

長孫氏的產業有多賺錢,不用多說,只要生活在長安的百姓都知道,因爲,現在大家都習慣空閒的時候去廣場裡面逛逛,光是長安的四間商業廣場,每個月的交易流水,就高達數百萬貫,長孫氏的純利潤,至少超過五十萬貫,一年,可就六百萬貫以上的盈利,還別說渭南,定襄,洛陽,揚州,成都等地的商業廣場,這些廣場從去年起,都進入了穩定的盈利期,每年純利潤加起來,超過千萬貫。

這些數據,長孫氏集團都有向外登報公佈,而如果這些新的資金加入,快速的修建起更多的商業廣場,那麼三年以後,他們的盈利至少還會再翻一倍,達到年盈利兩千萬貫以上,大家看過長孫氏登報招股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帶着家裡的錢,去到了在東市錢莊營業廳旁邊開設的證券交易中心。

按照長孫氏的公告,這次增發的股份的數量爲兩千萬股,每股作價三貫,先到先得,也就是說,花三貫錢,就能買長孫氏的一股股票,然後,就可以坐等每年分紅。

三貫錢,在七八年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算有點多,可是現在,在長安,渭南打工的工人階級,甚至在關中種田的普通農夫家庭,拿個三五十貫出來,買個十股二十股,都不在話下。

根據錢莊的總存款統計,現在光是長期存在錢莊裡,不怎麼存取流通的錢款總額就超過了六億貫,加上市面上流通的錢財,大唐國內通過錢廠鑄造出來的新貨幣,至少有十二億貫資金,就算因爲貿易,暫時流出去二三億貫,但本土的貨幣總值,也超過九億貫,平均到大唐三千多萬人口身上,每人差不多三十貫。

有這麼多的貨幣在市場上,主要還是因爲倭國整個被納入了大唐,大量的金銀被船隊往鑄錢廠造錢,另外,長安數千番邦貴族子弟留學生,和番邦商人,也將大量的金銀錢財帶入了大唐,他們那些番邦貴族學子,每人每年的學費就是千貫起,而帶過來花用的錢財,超過萬貫,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像希拉剋略的幾個弟弟,來大唐的時候,光是金幣,每人就帶了兩萬多個,一個金幣的價值,差不多就是十貫,光是他們幾人,就帶了高達一千多萬貫的資產入唐,其國內貴族,有錢的還不少,光是他們拜占庭帝國,從去年到今年,流入大唐的金銀,就高達億貫,而這些錢,到了大唐之後,就立即被錢廠鑄造成了唐錢,舉世用唐錢,就是李世民給鑄錢廠定的長期目標。

三貫錢就能成爲長孫氏的股東,這對於所有人都是一種誘惑,所以,僅僅是第一天上午,長孫氏增發的兩千萬股就全部在交易中心售賣完,得知消息的長孫無忌後悔的直跳腳,看來,這個增發的價格,定的太低了,他感覺,即便是定四貫,五貫,也同樣有人買。

長孫氏集團的股份,結構與別家不同,長孫無忌本人佔五成,長孫皇后佔三成,分給族人的,只有兩成,而爲了保持話語權,長孫無忌在增發的兩千萬股中,自購了一千萬股,長孫皇后,也購入了六百萬股,真正流入市面的,其實只有四百萬股,也就是說,雖然他們這次入賬了六千萬貫,但真正獲得的外部資金,才一千二百萬貫而已。

長孫皇后用皇家的錢,墊付了四千八百萬貫,這基本就將皇家的現金全部掏空了,如此的話,就不能完成李世民購入各個家族股份,達到影響其產業重大決策的意圖,所以,長孫無忌,還得想辦法搞錢。

馬周得知他的煩惱了之後,直接建議,讓他在交易中心掛牌,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自己手中的一部分股份,反正現在也沒有做什麼大股東限售之類的規定,增發完成,三天後就能允許在交易中心自由買賣,而且還沒有漲跌停限制。

於是,被編號爲000001的長孫氏集團的股票,在交易中心允許自由交易的第一天,長孫無忌試探性的開始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股票,這立即帶起了一陣股票交易潮,當天,整個交易大廳完成了高達三百多萬股的買賣交易,價格從長孫無忌最先掛出來的四貫,一路高漲到了五貫八百二十文,其中,長孫無忌五貫左右的均價,出手了一百萬股。

許多前幾天購入了長孫氏集團股份的百姓,僅僅事隔幾天,把自己買到的股份賣出去之後,居然得到了將近一倍的收入,而交易中心這天上午,也因爲一千多萬貫的交易量,收到了一萬多貫的稅收。

然後,從第二天開始,擁有上百個穿着紅馬甲的交易員的交易大廳,就根本忙不過來了,暴利,對於富豪的吸引力,簡直是太大了,所以,所有在前一天沒有保持淡定,賣了股份出去的百姓,都後悔死了,包括長孫無忌,也覺得自己的一百萬股,賣虧了。

像尉遲恭,程咬金這樣手裡錢多的要發芽的權貴,一大清早就跑到長孫無忌的府邸大罵一通。之後,就帶着數百萬的現金存票,跑到了交易中心,誰叫長孫無忌有發財的事情,沒有最先想到他們呢,在他們看來,搞什麼增發嘛!長孫氏的產業缺錢,直接找他們投資不就完了,現在,他們可是要花一倍多的價錢,才能拿到長孫氏集團的股票,太虧了。

對此,長孫無忌也是無奈,誰叫這兩貨最開始的時候,還諷刺他將一貫錢的東西,賣三貫錢,是黑了良心呢!現在看到它的價值遠超三貫,後悔了吧!

有了兩個大戶,以及越來越多的大戶的加入,長孫氏集團的股價,可謂是一路高漲,第二天收盤,直接就到了七貫,然之後,大唐的報紙刊登出來了一則消息。

大唐無可爭議的首富誕生了,手上目前持有兩千四百萬股長孫氏集團股份的長孫無忌,個人身家達到了一億六千八百萬貫,超越當世第一世家,錢莊存款高達五千萬貫的王氏家主王旭的三倍。

這個消息一放出來,所有世家,甚至是普通百姓都一片譁然。

五姓七家的人,全部都急了,這麼玩下去,他們以後在大唐,可完全排不上號了,因爲,兩天以後,韋氏集團也要開始玩這種股份增發上市了,以長孫氏的行情來看,韋氏家主晉升億貫身家,也是輕易而舉。

所以,他們不能再猶豫了,必須改制,成爲股份制公司,擁有在市場籌集發展資金的渠道,擴張自家的產業。

如果世家的改革,進入到了五姓七家這個層次,那麼,大唐在解決世家問題的方面,就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們不能成爲大唐發展的阻礙之後,必將成爲大唐發展的助力,因爲,長安那些金髮碧眼的傢伙,現在已經開始之乎者也了,孫享福也難得的給王旭寫了一封信。

內容不復雜,就是在王家沒有方向的時候,給他們指引了有一個方向而已,王家在改制擴張的道路上,已然輸給了長孫氏,韋氏等緊密團結在李世民身邊的關隴世家集團,在大唐本土,他們想要重新反超,重新站上巔峰的位置,已然是很難,半年左右的時間,足夠那些改制了的家族,將大唐有養份的地方,全部搶佔,所以,他們只能向外,去開闢那些目前沒有被佔領的市場。

孫享福從來就不反對大唐對外擴張,他只是反對以戰爭和犧牲人命的方式對外擴張,穿越的這八九年時光裡,他一直着力於提升大唐的國力,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爲擴張做準備。

現在,條件差不多就要成熟了,李承乾用提前花完國庫的盈餘的方式,最多也就能拖住李世民一年,等到明年,安西大都護府屯田將超過千萬畝,糧食會多到吃不完,新農村建設也全面在國內鋪開,新一屆科舉,還大量爲國家提供了可用的人才,補足了內政能力不足的短板。

而軍方的將領們,卻因爲連續幾年都沒有戰事,得不到升遷,那種逐年積蓄起來的情緒,就需要得到一次爆發,就是不知道到時候誰會成爲第一個被大唐踩死的倒黴蛋了。

王旭收到了孫享福的信之後,久久無語,世家現在的狀態,別說左右國家政治了,基本上是任由皇帝拿捏,而他,卻完全無能爲力,他根本不知道爲什麼這種趨勢突然就形成了,也對當下的這種局勢,完全無能爲力。

“家主,族老會給出來的意見是順勢而爲,除了海外貿易那條線,王氏的產業,應該儘快的完全清算,改制,給予所有的族人股份和向上發展的機會。”在交易中心找到了王旭的王安小聲向其稟報道。

“給予所有族人股份和向上發展的機會。”

王旭重複默唸了這一句,才突然有些明白孫享福的厲害之處,他太懂得人性了,永遠站在多數人的那邊考慮問題,這些族老是什麼人?

家族的直系,支系,旁系子弟中的頂尖智者。

他爲了家族的繁榮,絞盡腦汁,卻只能隱藏在幕後默默無聞的奉獻,並沒有得到與他們的才智相匹配的利益和風光。

他們也有自己的子孫後人,所以,他們也會爲自己考慮,在這種當口,做出這樣的建議,自然也是理所當然了。

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450章 效果第十一章 買船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十二章 告狀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193章 殺心第127章 海戰第112章 到洛陽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八章 加夜餐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238章 都來了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570章 走場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82章 談心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693章 去雲南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118章 殺倭第577章 追擊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80章 行軍難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463章 困惑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271章 新作物
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450章 效果第十一章 買船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十二章 告狀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193章 殺心第127章 海戰第112章 到洛陽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八章 加夜餐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238章 都來了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570章 走場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82章 談心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693章 去雲南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118章 殺倭第577章 追擊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80章 行軍難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463章 困惑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271章 新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