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

像李香蝶這樣的浪蹄子,要是多娶幾個在家裡,男人肯定會短壽的,孫享福想的鹿鞭湯木有,虎鞭湯她倒是給準備了一大盅,孫享福整盅喝下去之後,才感覺腰間熱熱的,恢復了一些元氣。

“可別再折騰爲夫了,我還想多活兩年呢!一會你帶我去主會場那邊走走,有點事情,也要麻煩麻煩你們。”

今天虞秀兒和姚紅袖都有彩排任務,家裡就李香蝶一個人休息,吃過補湯和一些食物之後,李香蝶便又纏在孫享福身邊了,她的波濤洶涌,可是最誘惑孫享福的,不過,力竭狀態的孫享福只敢過過手隱。

“好呀!正好也叫夫君瞧瞧,咱們幾個把這次開幕儀式排的怎麼樣了。”

李香蝶膩歪的語氣,總會讓孫享福心裡癢癢的,可不想再受她折磨,便摧她趕緊換一身出門的衣服,兩人挽着胳膊,便上了院中的人力車。

“你這身紗裙倒是漂亮,早知道你這麼穿,我應該穿一身長襯衫馬甲,再配個領結,那就完美了,可惜來的時候沒帶過來。”

“夫君現在這身也挺好啊!就是臉上刮的太乾淨了,妾身在你身邊,更顯老了,您應該蓄鬚了。”

三十歲的女人吶!總是有容顏上的危機意識,不過,大唐到了孫享福這個年齡,還沒有留鬍鬚的,真的很少,跟後世沒有肌肉就顯得不m一樣,這個時代的審美觀念,是沒有鬍鬚,就不像男人,也只有宮裡的閹宦,纔會以一張白白淨淨的臉在世間行走。

所以,孫享福摸着下巴,也開始考慮自己應該留個什麼造型的鬍鬚了,畢竟,顏值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略顯豐滿富態的白紗長裙,與寬鬆清涼的絲綢長襯衫,長褲組成的cp,感覺有點後世的英倫貴族風,一出到街上,他們就亮瞎了好多人的眼睛。

論知名度,他們兩人任何一個在這個時代,都不比後世的天皇巨星差,所以,他們所在的地方,註定會熱鬧無比,當然,其實整個江陵城現在都熱鬧無比。

大唐的風氣其實很開放,遠遠不像後世許多被明清電視劇毒害的百姓們,認爲的那麼保守刻板。

百姓們喜好豔麗的色彩,穿衣風格百變,露個脖子,露個鎖骨,甚至是胸前露一點溝溝上街遊逛的婦人,都大有人在,兩口子過不來的時候,可以吵架,吵掰了,可以合離之後,找人家再結婚,而且這種現象很普遍,妻管嚴,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從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開始,到唐高祖李淵,裴寂組合,再到現在的李世民,房玄齡,程咬金這樣的當朝皇帝大臣組合,都把自己夫人的地位擺的很高,到後來女帝可以上位,韋后,太平公主等女流都謀劃上位,就可以看出了,在後世的一些壁畫和文獻記載裡,也有很多這方面的資料可以考究,是所有古代時期,男女最爲平等,風氣與現代最爲相近的一個時代。

所謂的‘胡風盛行’,就是這種自由開放的風氣,實實在在的存在於民風之中,被百姓們所認同,推崇,不然怎麼叫‘盛行’。

這一點,孫享福今天在江陵城的街道上逛了一圈之後,有了深刻的體會,後世被大家普遍認爲的‘古代人’怎麼樣怎麼樣保守,怎麼樣怎麼樣落後,這個‘古代人’裡面,肯定是不包括唐朝人的。

因爲民風根據時期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不能一概而論,在這個儒家思想還沒有制霸一切,或者像現在,壓根盛行不起來了的時代,根本就不存在保守和落後,民風走上了一條自由開放的道路,那麼,就只會越發的自由開放。

從後世我國建國不過幾十年,就存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氣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民間的風氣轉變,並不需要多長的時間來推動,一兩代人足以,畢竟,南朝敗給了北朝,當下這個社會,是以漢化的北方半胡血統的人爲主流的。

所以,在這種民風自由奔放的時期,歷史上的李世民,選擇推動民族融合,將大唐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舞臺,讓所有人過來展示自己的政治大方向,是正確的,這是唐朝在歷史上快速進入現空前繁華強盛的最主要原因。

找到了自己的優點,就應該放大它,使它發揮出更大的效果,所以,今年運動大會的開幕儀式,主打的,已經不只是傳統漢文化的宣揚,各種被融入到漢文化裡面的少數民族文化,也要得到宣傳。

融合,可不是一種文化消滅另一種文化,那是文化侵略。而應該是相互兼濟,使民族之間變的更加相互包容,認可,甚至找到喜愛的點,去喜愛,讓所有的文化,成爲漢文化的一部分。

楚地少數民族較多,苗族,土家族,彝族幾個中原地區較大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區域,都在荊州周邊地區,他們的節目,也將佔據整場演出的近一半。

再有嶺南,雲南,安西,寧川道的羌族百姓,定襄道的突厥和漠北草原百姓,遼東地區的多民族聯合表演團隊,以及山南道本地和關中漢族代表各出的一個節目,使得整臺開幕儀式文藝演出的內容,十分豐滿,達到了近兩個時辰。

所有的排練場地都是分開的,最後的大合練,是在兩天以後,主場館,則是在面向長湖的一片開闊地,屆時,還有一些水上表演,許多看客如果沒有能進入到主會場的入場券,還可以包船在長湖上面,看到一些表演內容。

而且,今年不會像定襄城那樣,表演只進行一次,讓大多數人都看不真切,除了年初的推廣巡迴表演,已經提前讓許多人觀看過其中一部分演出之外,所有的節目,會每天在各個比賽場館再次演出,一個多月的比賽時間,會演三十多遍,讓所有的人,就能夠很清晰的把節目看全。

所以,城內一早就出了告示,讓所有百姓,不要全都擠到主場館看開幕儀式,沒有入場券,你根本看不到啥,還不如安心等着看各個比賽場館的演出。

男人縱慾過度,就會精疲力盡,女人則相反,承接了雨露,反而會更加容光煥發,一身太樂令儀裝的虞秀兒就是如此,穿着大司樂儀裝的姚紅袖也不差。

“怎麼樣,排練的都還順利吧!”

孫享福來時,帶了兩大籃子葡萄過來,頓時,文工團的姑娘們,都圍到籃子邊分食葡萄去了,孫享福這纔有機會,與指揮台上的二女單獨交流。

“怎麼說呢!少數民族演員在歌唱方面,發音始終不夠標準,一時半刻,只怕是糾正不過來。”虞秀兒有些鬱悶的道。

“其實不需要刻意的糾正他們,讓他們保持一些自己的特色就好,帶些鄉音在裡面,反而更有味道些,對了,今天除了來看看你們排練,還有一些歌給你,回頭啊!給嶺南那邊的演員和雲南那邊的演員都教一教,他們需要更多吸引大家喜歡上他們的特色。”

聽到孫享福又有新作,虞秀兒幾女們頓時來了勁,歌手對於好歌的喜愛,那是異於常人的,只可惜孫享福若不是進入一些特定的環境,就會想不起後世的那些旋律,穿越過來已經十年了,他的心理年齡,已經到了四十幾歲,在這個沒有播放設備讓他回味的世界裡,那些從前聽過的歌曲,已經開始逐漸的遺忘,所以,近來他能剽竊的作品,已經很少了,上次要不是虞秀兒逼迫他,他都想不起今年這些用作表演的歌曲節目。

好巧不巧,在他們針對怎麼讓中原百姓,通過這些少數民族演員的歌聲,舞蹈,愛上這些少數民族的時候,進行討論的時候,李承乾過來了。

其實,要不是昨天公務太忙,李承乾在收到了孫享福來金陵城的消息,就會第一時間過去拜見。

“承乾見過老師,以及諸位師母。”

“太子無需多禮,現在可不是在課堂上。”孫享福將準備彎腰下拜的李承乾扶起來之後,好好的端詳起這個已經進入成年的青年道。

李承乾的這種禮儀習慣,可是從小在宮裡被教出來的,在李綱做他的老師的時候,他甚至每天都要到東宮門口行師禮迎接,伺候他坐轎子,跟着他的轎子步行入宮,課堂上有問題,必須躬身行禮之後,才能開口,有錯處,還經常受到懲罰。

爲什麼說太子三師榮寵至極,甚至超越宰相呢!宰相,可輪不到儲君,未來的皇帝,給你行禮。

不過,李承乾到了孫享福這裡,可就鬆的多了,基本不需要他行虛禮,平時講課說話,也十分的自由,這也是李承乾爲什麼喜歡孫享福的教學,把他教的東西都學進去了的原因。

“老師這幾年在九垸縣,過的還好吧!”李承乾要跟孫享福說話,虞秀兒等人,自然是藉故到了別處去了。

“當然,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生活比關中還自在些。倒是你,這幾年學以致用,做的非常好,沒有讓我失望。”孫享福笑了笑,與李承乾一邊聊着,一邊向主會場佈置好的座椅區走去。

得到孫享福的誇獎,李承乾的心情頓時就好了很多,將這幾年自己許多的心得和經歷與孫享福分享了起來,也讓孫享福對他近來的所作所爲有了些瞭解。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個道理,後世的一些專家已經驗證過了,在李承乾這裡,就很實用。

而且,他不光只是繼承了李世民在音律方面的才華基因,在智商上,也繼承了李世民夫婦的很多優良基因,許多事情辦的孫享福都自嘆不如。

一路慢走着,找了兩個位置坐定了之後,李承乾又再度開口道,“昨日,王旭請見了我。”

聞言,孫享福眉頭一挑問道,“說了些什麼?”

李承乾答道,“薛延陀的事情,夷男可汗病重了,他們藉機想搞事情。”

他的話讓孫享福很感詫異,道,“這事,他爲什麼跑過來告訴你?”

李承乾笑了笑道,“這就是我當初要求把王瑤接進東宮的好處了,他所求的,就是我正式納王瑤爲側妃,而在聽過他與上齊城五家的計劃之後,我覺得,好生利用一下,正好可以作爲我們進軍西域的一個藉口。”

第721章 開工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755章 過黑海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38章 返城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463章 困惑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146章 制海鹽第761章 家事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24章 試藥第131章 去交趾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40章 談條件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10章 回朔州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368章 定計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562章 利益第743章 到船廠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84章 九垸縣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414章 談妥第450章 效果第125章 審訊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381章 各種忙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十章 賞錢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
第721章 開工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755章 過黑海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38章 返城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463章 困惑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146章 制海鹽第761章 家事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24章 試藥第131章 去交趾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40章 談條件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10章 回朔州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368章 定計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562章 利益第743章 到船廠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84章 九垸縣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414章 談妥第450章 效果第125章 審訊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381章 各種忙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十章 賞錢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