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前鋒

第61章 前鋒

大軍晝夜過河,兩天後,人馬全部到達峽口。

張齊丘再次召開行軍會議。

“諸位,此次行進,李將軍率領麾下爲前軍,府衙的行軍小吏對通往阿波達幹、咄陸、喀喇、餘勒都思等部的路途瞭如指掌,與前軍一起隨行。”

張齊丘端正坐在首位向衆將說道。

自古以來,大軍行進深入,都會分爲前軍、中軍、後軍。

前軍先頭部隊,被稱爲前鋒。作爲主力的耳目,探查敵人虛實,同時承擔修橋開道、誘敵深入、驅逐敵軍斥候的任務。

如果前鋒遇到小股敵人,就追擊活捉,審問訊息。如果遇到大隊兵馬,立刻派遣探馬通報主力,並就地組陣,等待主力到來。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時候,就喜歡親自率領玄甲軍爲前鋒。

所以前軍必是軍中精銳,由勇敢的猛將統帥。

之前豐安軍的陳回光就被視爲猛將。他是軍使中,少有能衝鋒陷陣的大將。

現在李瑄到來,接替這個重任。

中軍爲主力步騎,通過前軍傳遞的訊息,決策對敵的決戰、圍殲、突襲、伏擊。

後軍任務是保護主力的後方,也就是護衛糧食、輜重道路,民夫、修繕兵器盔甲的工匠,也在後軍之列。

千百年來,將領們皆知糧道的重要性。

所以後軍不僅有郡兵把守,主力也會分出一些精銳守護。

同時,大軍會盯緊敵軍的主力。一旦大部敵人迂迴攻擊糧道,主力會立刻做出反應。

“末將會將敵軍的一舉一動,傳遞中軍。”

李瑄起身拱手。

前鋒最容易建立功勳,雖然有風險,但這是李瑄希望的。

“後軍糧草通道,關係我軍命脈。由崔湛將軍負責。”

張齊丘讓崔湛率領步騎負責糧草。

左廂兵馬使崔湛和右廂兵馬使程圭,都對王忠嗣唯命是從,關鍵時刻,很可能不聽張齊丘的命令。

最重要的重甲步兵、駑兵、重騎、陌刀營、斧營,都是崔湛和程圭的屬下。

張齊丘需要先調開一個。

“末將遵命。”

崔湛雖然不服,但軍令如山。

況且確實需要一個大將坐鎮後軍。

崔湛本以爲是向玉靖,沒想到會是自己。

“啓稟將軍,末將覺得前鋒當以輕裝爲主。末將斗膽再申請五百匹馬,兩百輛車,用以託運物品,快速行軍。”

李瑄又向張齊丘請示。

如果馬匹足夠,前鋒最好都是以騎兵爲主。

他麾下還有五百重步兵。李瑄打算在行軍的時候,令重步兵卸甲放在車上。

有更多戰車,除了能裝載更多物品以外,還可以將沉重的大盾放在車上,加快前軍的機動性。

唐軍一馬拉一車,剩下三百匹戰馬,李瑄準備組建斥候。

“準。”

張齊丘沉思片刻,准許李瑄的申請。

又商議一番其他進軍事項,張齊丘最後下令:“明日清晨,李將軍率領前軍先行。主力後日開拔,前軍與中軍之間,相距一百里。待大軍全部離開峽口,崔將軍組織後軍,爲大軍作保障。”

“遵命!”

衆將齊應。

翌日清晨,李瑄見過張齊丘後,領軍出征。

在出徵前半個時辰,李瑄就讓麾下兩百名探馬,皆騎三馬,輕裝簡行,只攜帶乾糧和水,到前方探查。

李瑄要求這些一人三騎的探馬,探查範圍必須超過一百里到一百二十里。

斥候只攜帶弓刀自衛,遇到敵人,立刻調馬,不得主動戰鬥。

若遇大隊敵軍,全速飛馬回來稟告。

斥候只要將消息帶回來,就屬於大功一件。

李瑄最先向阿波達幹部落的方向行進。

隨軍小吏爲李瑄指明道路,告知沿途的注意事項。

在大量車馬運載,有序組織下,李瑄第一天就行軍五十里。

第二天軍隊更是行進六十里。 傳令兵告訴李瑄,前軍與中軍的距離爲八十里。

也就是說,主力一天只行進三十里。

李瑄以前軍爲支點,力求讓斥候跑得更遠,爲大軍提供有用的訊息。

第三天,李瑄放慢行軍速度,大約與中軍保持一百里的距離。

一旦出現變故,唐軍騎兵可以在半天內支援過來。

李瑄沒有狂妄到孤軍深入。

“將軍,發現數隊突厥騎兵,他們每隊大約五十騎,似乎想繞到我軍的後方。”

下午,探馬來報。

此時,李瑄已經過賀蘭山的南麓。

“五十一隊,這不是探馬。”

李瑄露出思索之色。

“將軍,會不會是想繞到我大軍後方,襲擾我大軍糧道?”

王思禮在一旁說道。

“極有可能。我們的探馬已經發現五六隊,他們絕不止這些。突厥如果分數十上百隊,從不同地方攻擊我軍糧草輜重,會對我軍造成極大困擾。”

李瑄點了點頭,然後吩咐傳令兵將這個消息告知張齊丘。

黃昏的時候,張齊丘收到消息。

但他只是令渾釋之派遣兩千騎,在周圍遊獵這些突厥小隊輕騎。

突厥小隊輕裝簡行,他們看到成建制的唐軍騎兵,掉頭就跑。

不久後,他們就發現唐軍騎兵並不多,伺機尋找機會,突破防線。

又過三天。

隨着戰線的拉長,糧道也越來越長。

近十萬役夫,肯定不能聚集在一起。

在原野上分成數十隊。

首尾相距百里。

突厥上百小隊輕騎,見縫插針,有數十隊避過唐軍的巡視,接近糧道。

每一波役夫、工匠周圍,除了郡兵以外,還有精銳唐軍守護。

單憑五十騎硬衝,很難對唐軍糧道造成傷害。

但突厥騎兵通過號角聲,將越過外圍防線的突厥輕騎匯聚在一起。

超過二百人的輕騎,一不會就聚集好幾處。

能深入敵後偷襲,代表他們不懼死亡。即便力量還有些不足,但這些突厥輕騎毅然選擇進攻。

無邊曠野上,一個運糧隊排成長龍。

“轟隆隆!”

守衛的唐將得知突厥騎兵襲來後,一邊向周圍請援,一邊讓唐軍擺好陣形,張弓搭箭。

“不用管唐軍,殺死這些唐軍民夫,三輪騎射,開始衝鋒。”

突厥騎兵的首領紅着眼說道。

與唐軍騎射對壘,只會耽誤時間。等唐軍援軍趕來,他們就跑不掉了。

殺死這些民夫,一樣是他們的功績。

二百多名騎兵,繞開列陣的數百名邊軍、郡兵。

殺向縮在車後的民夫。

“咻咻咻……”

距離數十步時,突厥騎兵射出箭矢。

“噗嗤……”

十幾名未藏好的民夫被突厥騎兵射中,鮮血染在糧食上。

其他民夫非常驚恐,聽到朝廷的召令,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第二輪箭矢,再次帶走幾名民夫的生命。

活着的民夫只能躲在糧車後面瑟瑟發抖。

第25章 渭水離別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49章 賣馬人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4章 神勇第78章 陌刀將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50章 獲得寶馬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2章 寧遠將軍第42章 把柄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51章 火雲第35章 斬將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章 軍功入相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6章 王維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章 李適之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124章 決戰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
第25章 渭水離別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49章 賣馬人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4章 神勇第78章 陌刀將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50章 獲得寶馬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2章 寧遠將軍第42章 把柄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51章 火雲第35章 斬將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章 軍功入相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6章 王維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章 李適之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124章 決戰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