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

“你閉嘴!”

李瑄見邊令誠胡攪蠻纏,指着他的坐位,大喝一聲,非常不客氣。

他怕邊令誠在龜茲城搞風搞雨,強行帶着隨軍,給一個後方的安穩。

李瑄在的時候,邊令誠不敢光明正大索賄。

除了李瑄,沒有人能鎮住邊令誠的貪婪。

最主要的是李瑄害怕邊令誠壞他大事。而現在李瑄不能搞死邊令誠,需要建立功績後,再進行控制。

“我是聖人任命的監軍,你即便是領軍的統帥,也不可侮辱我,你這是欺君之罪?”

聽到李瑄的呵斥後,邊令誠的白臉變成豬肝色。

在李瑄到達西域之前,邊令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連高仙芝都得遷就他。

他的富貴在西域體現得淋漓盡致。

宦官由於某個部位殘缺,自古以來,心理極度扭曲,也非常自以爲是。

他們認爲皇帝賦予的權力,大過一切。

在關鍵時刻,皇帝也會選擇自己。

特別是邊令誠這種橫貫了的宦官。

“我是安西節度使,使,爲天子所使。監軍又如何?難道還能越俎代庖嗎?誰是欺君之罪?”

李瑄嗤笑一聲,向邊令誠諷刺道。

大軍出行,監軍跟隨,是自古的規矩。

也是李隆基定下的規矩。

而邊令誠吃不了行軍的苦,李瑄強令邊令誠隨軍,只是讓邊令誠憎恨,也不敢告訴李隆基。

他吃定邊令誠不能耐他何!

上次邊令誠打他小報告,李隆基不予處理。

一旦李瑄打勝仗,再有楊玉環和高力士爲內,邊令誠更無法傷害他。

“我自幼入宮,被挑選爲聖人的侍從,我視聖人爲天,怎麼會欺君,分明是你有異心……”

破防的邊令誠叫罵起來。

拿自己的出身說事,表示他是聖人的心腹近臣。

天寶年間,大唐的監軍,無一例外,都是在李隆基身邊長大,深受李隆基喜愛的小宦官。

李隆基認爲自己在小宦官眼中,是高高在上的君父,所以將監軍的重任,交給他們。

但由於李隆基的迷之自信,監軍的問題也層出不窮。

前有牛仙童,後有郭全。

沒有犯事,不代表其他宦官監軍乾淨。

“本帥對大唐的忠心蒼天可鑑,日月可表。擒突厥可汗、擒吐蕃贊普,再到如今的西域,想方設法戰勝大食。蒙聖人的信任,經略西域,節制西域,你竟然質疑聖人,是何居心?”

李瑄繼續反脣相譏。

邊令誠純粹是自以爲是,李隆基殺牛仙童的時候,可絲毫不眨眼。

只是相比於王公大臣,李隆基更信任宦官而已。

一旦辜負李隆基的信任,李隆基覺得自己被欺騙,一定會惱羞成怒。

“我久居邊塞,心中亦有韜略,高仙芝都要聽從我的意見。這是聖人所允許的。我認爲李都護錯失良機,李都護身爲邊帥,連這點意見都不能容忍馬?”

邊令誠強詞奪理道。

他根本不懂軍事,全憑自己的臆斷。

他認爲大食聯軍在進攻碎葉城,唐軍多馬騎兵突襲過去,直接戰鬥,可以輕而易舉勝利。

這麼做確實可能會勝利!

但一定會付出不必要的損失。

在李瑄看來,一個優秀的將領,應該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如果有將領爲了功績,讓士兵強攻一個沒有戰略價值的堡壘,李瑄一定會整死他。

“從千里之外供給軍糧,士兵當會面有飢色;臨時拾柴割草來做飯,軍隊當會常常食不果腹。我軍耐着性子,慢慢磨大食,必然是大獲全勝。”

“如果將軍的能力有品級,中軍一定是不入流。別再賣弄你所謂的策略了,以免貽笑大方。”

李瑄依舊對邊令誠沒有好臉色。

“諸位將軍,聽我的命令,騎兵今夜襲擊大食的營寨,這也是一個好計策……”

邊令誠不依不饒地說道,在大帳中更加放肆。

他以爲他是楊思勖。

在李隆基年輕的時候,楊思勖就與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交好,後因平定景龍政變有功,被授內侍監,參與平定韋后之亂,拜爲將軍。

由於楊思勖勇猛兇狠,頗有膂力,殘忍好殺,所以李隆基令他專管征伐之事。

開元盛世之初,嶺南不太平,楊思勖奉命先後平定了安南梅叔鸞、五溪覃行章、邕州樑大海、瀧州陳行範的叛亂,建立赫赫的戰功,官至驃騎大將軍、上柱國、虢國公。

楊思勖活着的時候,高力士都得禮讓三分。

李隆基更器重楊思勖,從勳爵上能明顯看出。

由於楊思勖爲將受寵,讓如邊令誠之類的監軍,誤以爲自己也能成爲楊思勖那樣的人。

“夠了!以前莊賈失期,司馬穰苴就將其斬首,難道你還比古代的監軍地位高嗎?再敢放肆,我必斬了你!”

李瑄打斷邊令誠的話。

唧唧歪歪的,在他商議軍機大事的時候橫插一槓,讓李瑄更加厭惡。

這觸及到李瑄的底線。

否則李瑄也不會當衆羞辱邊令誠。

“你……”

邊令誠被氣得說不出話,顫顫巍巍的手指着李瑄。

他可是監軍啊!

當着這麼多將領和官吏、西域諸國將領的面侮辱他,這讓他顏面掃地!

他再生氣也沒用。

因爲他確實無法奈何李瑄。

李瑄處處限制他的,使他無法尋找機會彈劾李瑄。

正如邊令誠所想,此時此刻,大帳內所有將領、屬吏、西域諸國將領在心中竊笑。

他們早看邊令誠不順眼,但不得不容忍。

現看李瑄痛罵邊令誠,他們非常解氣。

這方面來看,高仙芝遠遠不如李瑄。

至於邊令誠令他們“夜襲”,他們更當耳旁風。

這個時候,他們只聽李瑄的命令。

包括安西軍、北庭軍,他們也認可李瑄的魅力與強勢。

以後不用受邊令誠的窩囊氣,他們也開心。

邊令誠太放肆了。

李瑄可是天水王,當過實際上的首席宰相,又有不世戰功的傍身。

如此對李瑄無禮,讓大帳中的人唾棄。

“諸位,我先頭軍以黏住大食聯軍爲主,不論是大食駐紮在碎葉水,還是他們拔營起寨,我們都要牢牢黏住,爲龜茲軍、瀚海軍等爭取時間。任何人不得主動進攻,壞我大計,違抗者,斬!”

“大食聯軍十萬,只要將其全部留在大唐,少不了將士們的軍功,西域三十六國,也可以因此免去一年的稅,並得到朝廷的獎勵……”

李瑄不再顧彆着頭說不出話的邊令誠,而是向大帳中的僚屬、將領、西域諸國將領說道。

“我等遵命!”

衆人齊聲領命。

他們都能知道龜茲軍、瀚海軍、葛邏祿騎兵等到達碎葉水的概念。

即便未經大戰,但大食聯軍想撤走十分困難。

“李帥,據情報顯示,大食聯軍中有拔汗那和粟特諸國,我軍到位以後,可以派人勸降拔汗那士兵和粟特諸國士兵,讓我軍的勝利更加輕鬆。”

封常清又向李瑄建議道。

他常理安西事物,知曉拔汗那等國對大唐的崇敬。

臣服大食是迫不得已,現大唐亮劍,拔汗那國和粟特諸國,當順勢而爲。

“封判官說得不錯,等龜茲、瀚海等軍到來後,就勸說拔汗那、粟特等國投降,給予大食聯軍士氣打擊。”

李瑄點頭,贊成封常清的建議。

如果有可能,拔汗那和粟特諸國在大食內部反戈一擊,會加快其潰敗的速度。

不過李瑄猜測,大食的主將不會把拔汗那、粟特諸國安排在薄弱的地方。

現在局勢已經明朗,明顯是李瑄的誘敵之計,讓大食主動進攻大唐。

拔汗那和粟特諸國,就成了大食聯軍的隱患。

又過半個時辰,大帳內的軍議完畢,邊令誠立刻走出大帳,他滿臉鐵青,憎恨寫在臉上。

他路過僚屬和將領們的時候,將領和僚屬們故意視而不見。

這讓邊令誠咬牙切齒。

他一定會找到機會,與楊國忠一起裡應外合,將李瑄徹底拿下。

……

七天時間,一晃而過。

西域諸國聯軍在尉遲勝的帶領下,早已到達碎葉城一帶,安營紮寨與大食聯軍對峙。

“殺!”

“噗嗤!”

離兩軍營地數裡的開闊地,伴隨着一陣陣喊殺聲,渾瑊左衝右突,將一隊數十名大食騎兵殺得片甲不留。

而渾瑊是率領二十多名身披大唐明光甲的親衛。

這七天時間,大唐騎兵與大食騎兵,在兩軍前沿,碰撞不下於五十次。

都是小規模的衝突,最大也不過百人。

然而這些不起眼的小衝突,卻讓齊雅德·伊本·薩里眉頭緊皺。

因爲這些衝突大部分都是以大食失敗而告終。

齊雅德·伊本·薩里只是想試探一下大唐騎兵的戰鬥力,還派遣幾名猛將,但都死在戰場上。

唐軍從將領到士兵,從兵器到盔甲,都遠遠強於大食聯軍。

齊雅德·伊本·薩里也不忘時時防備大唐的進攻,但大唐偏偏能忍耐住,只是派遣探馬、精騎巡邏。

最近的時候,在大食騎兵營寨百丈的距離,耀武揚武。

這是想挑戰大食。

數十隊的衝撞,大食聯軍只獲勝數隊,對大食軍心打擊巨大。

他們第一次認識到大唐的強大。

唐軍派出去的,都穿着大唐明光甲,哪怕擊敗一隊,也不可能全部殺死。

而大唐將兇兵勇,往往全殲。

“李瑄想與我軍打持久戰,我軍翻山越嶺千里,糧草需要源源不斷地補給。耗不過唐軍。如果一直耗着,我軍士氣會越來越低迷,當主動出擊。”

阿杜向齊雅德·伊本·薩里建議道。

他們沒有資格和大唐在安西對峙。

現在他們都知曉李瑄爲何選擇在安西與大食爭勝。

因爲這樣的優勢太大了。

騎兵的小規模衝突,並不能代表什麼,一旦真正的大戰來臨,阿杜發誓他一定能帶着呼羅珊騎兵,走向勝利。

阿杜只是意識到天外有天,他們之前太小瞧大唐了。

光是兵甲,就讓他們吃盡苦頭。

“好一個天將軍,如此逼迫我們。呼!唐軍騎兵衆多,阿杜將軍,你責任重大。”

齊雅德·伊本·薩里長吸一口氣,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只有主動向大唐攻擊。

否則以唐軍的定力,一直耗下去,他們一定無法長久堅持。

“回將軍,末將誓死捍衛大食和主。”

阿杜堅定意志。

“報……啓稟將軍,北方百里外,發現大量葛邏祿騎兵,我軍探馬去詢問的時候,他們直接將我們的探馬殺死,掛在狼頭大纛上。”

就在這時,傳令兵奔入營帳,向齊雅德·伊本·薩里稟告道。

“葛邏祿果然與大唐勾結,算計我大食。待我大食佔領西域,定叫葛邏祿在草原無立錐之地。”

齊雅德·伊本·薩里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憤怒。

這幾天,他一直在想這種可能性。

所以看似意料之外的事情,齊雅德·伊本·薩里卻是意料之中。

他有心理準備,能在第一時間,完成調配:“阿杜將軍,分一萬騎兵在北方,威懾葛邏祿。”

齊雅德·伊本·薩里不敢派精騎去突襲葛邏祿騎兵。

因爲此時大食聯軍周圍沒有秘密,貿然派騎兵離開聯軍大營,很可能被唐軍騎兵圍堵。

同時,進攻西域諸國聯軍的事情,要再三思一番。

他們怕大食聯軍進攻唐軍的時候,葛邏祿騎兵突然襲擊。

“遵命!”

阿杜也得無奈領命。

齊雅德·伊本·薩里拍了怕阿杜的肩膀,準備爲呼羅珊總督寫信,將所有的戰況告知呼羅珊總督。

以請求計策!

然而數個時辰後,又有消息,如晴天霹靂一樣傳入齊雅德·伊本·薩里的耳中。

兩萬多唐軍騎兵,不知何時,出現在他們西面數十里。

西面可是他們的退路。

和流傳的一樣,大量唐軍進入西域。

有心算無心,唐軍完成突襲,大食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現唐軍完成四面圍堵之勢,大食唯有背碎葉水一戰了。

阿杜請戰,先用呼羅珊騎兵,擊破阻攔他們後路的龜茲、瀚海等軍,可齊雅德·伊本·薩里直接拒絕。

因爲唐軍的經略軍騎兵、長城軍騎兵已經動起來,盯住大食的騎兵。

只要大食騎兵一動,他們會立刻迂迴跟隨。

大食騎兵必然腹背受敵。

齊雅德·伊本·薩里是名將,但瞻前顧後,顧此失彼,也是一個將領常犯的錯誤。

因爲齊雅德·伊本·薩里太想勝利,佔領西域。

以至於大食聯軍進退兩難……

當唐軍鐵騎的塵埃,落入拔汗那、粟特諸國的眼中時,一切都變了……

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完結感言新書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72章 心在動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02章 南霽雲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73章 威震草原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55章 頗黎完結感言新書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4章 華山金礦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4章 神勇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78章 陌刀將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60章 峽口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章 靈翠樓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49章 賣馬人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章 軍功入相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
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完結感言新書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72章 心在動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02章 南霽雲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73章 威震草原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55章 頗黎完結感言新書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4章 華山金礦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4章 神勇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78章 陌刀將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60章 峽口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79章 回到長安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章 靈翠樓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49章 賣馬人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章 軍功入相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