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斬將

第35章 斬將

此時,李瑄看到突厥騎兵黑夜中矗立的狼頭纛。

而月輝之下,穿着鐵甲的突厥達幹,十分顯眼。

“敵翼已潰,諸將士奮擊之,一舉克之。”

雖然戰馬的衝擊力已經降下去,但李瑄大喝一聲,帶着羅興策馬馳入更密集的突厥騎兵之中,直襲突厥達幹。

槍出如龍,甲冑染血。

突厥達幹見李瑄突襲時,將一個個攔路的騎兵挑下馬,無人能擋,心下驚道:“豐安軍何時有這種猛將?”

雖然心驚,但突厥達幹是咄陸部第一勇士,自恃武力絕衆。

他知道必須將李瑄殺死,才能穩住陣形,遂帶着親衛,奮馬迎擊李瑄。

眨眼之間,雙方就到蓄力範圍。

突厥達乾的兩名親衛先前,試圖在達乾麪前表現自己,率先越騎,正面突刺。

“鐺!”

李瑄單手持槍,擋住一矛,回身就刺,將一名親衛殺死。

另一矛在李瑄躲避的時候,夾在腋下。

他一扭身,那親衛被巨力甩下馬。

還不待起身,就被羅興一槍刺死。

而李瑄將再次獲得的長矛投擲出去,突厥達幹又一名親衛被擊飛。

此時,見李瑄的勇猛,突厥達幹心生畏懼。

但此時調馬一定來不及,他只能咬牙強上,殊死一搏。

雙方近。

突厥達幹瞋目橫矛,主動出擊。

“鐺!”

李瑄挺槍直迎。

槍矛撞在一起的時候,李瑄猛然挑槍。

“咻……”

巨大的力量,使突厥達幹無法控制手中長矛,竟脫手而出。

“鐺……”

“噗嗤!”

失去兵器,在雙馬交錯的一瞬,李瑄斜刺突厥達幹盔甲薄弱處的脖頸。

護頸的鐵片七零八落,槍刃貫穿突厥達乾的咽喉。

他眼睛瞪大,一副不敢置信。在部落中無人能敵,今卻被一合擊殺。

當李瑄收回長槍,突厥達幹直挺挺從馬上摔落。

剩下的親衛喪膽,轉馬而逃。

李瑄持槍追擊,一槍貫穿一名突厥騎兵的背後,將他在槍尖上高高挑起,甩到突厥騎兵人多的地方,震懾他們。

“啊……達乾死了……達乾死了……”

許多突厥騎兵親眼目睹達幹被李瑄一槍挑死,他們一個個膽戰心驚,用突厥語大喊大叫。

突厥騎兵左翼被李瑄衝得七零八落,本就有大亂。

現突厥達乾死,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潰敗。

那些倖存的突厥騎兵,紛紛調馬北逃。

這也間接使還能抵抗的突厥騎兵右翼散亂。

當李瑄率領騎兵突到這邊的時候,近千的突厥騎兵,正式崩潰,做鳥獸散。

“阿史那將軍,你去營救被掠走的大唐子民,我繼續追擊。你務必以最快的速度突襲過去。”

李瑄見到阿史那扶汶後,向他吩咐一聲。

突厥還有上百騎在前方。

李瑄讓阿史那扶汶不惜馬力,是害怕突厥騎兵狗急跳牆。

“遵命!”

阿史那扶汶領命後,立刻收攏兩隊騎兵,快馬向前方馳。

此時阿史那扶汶對李瑄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率三百騎兵衝擊右翼,還在鏖戰的時候。李瑄就率二百騎將左翼衝散。

他會說突厥語,能聽到“達幹已死”的呼聲。

……

▪tt kan▪c o

雙方的馬匹,都損耗大量體力,沒全力奔跑多久,就慢了下來。

李瑄一路殺死十幾個突厥騎兵後,看不到突厥騎兵的蹤影,下令士兵們控制馬速,進入慢步狀態。

此時他料定突厥騎兵會拼命狂奔,馬匹遲早堅持不住。

突厥現在分散在原野,他們識路,會向一個方向匯聚。

他以慢步,讓馬匹恢復體力,再快慢步結合追擊,一定能將大部分敵人留下。

整整一夜,唐軍都在追擊過程中。

掉隊的突厥騎兵,很少能逃過斬殺。 拂曉,天微微亮,李瑄在賀蘭山西,遇到人困馬乏的突厥騎兵。

“唐軍追來了!”

突厥騎兵翻身上馬,鞭子抽打,讓不堪重負的馬匹加速。

李瑄趁機下令疾馳追擊。

此時,騎射已經能發揮作用。

而許多突厥騎兵爲了逃命,丟棄弓箭、兵器,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嘣!”

李瑄躍馬在前,張弓搭箭,所中必倒,囊中三十箭,皆被射完。

每一次弓弦的聲音,都讓逃跑的突厥騎兵身體一顫,生怕自己成爲李瑄的箭下亡魂。

但突厥騎兵沒有投降,因爲即將到達咄陸部的勢力範圍。

有生還的希望。

反之,一旦投降,將淪爲唐人的奴隸。

“停!”

追射一個時辰,又有三百名突厥騎兵落馬後,李瑄伸手,示意唐軍不再追擊。

一夜的追殺,使一千突厥騎兵,只有不到五十人逃跑。

這裡是賀蘭山,再追就會到突厥的地界。

自己一方也十分勞累,全靠大勝之勢的意志支撐。

接下來,就是收穫戰利品的階段。

射出的箭,沒有損壞,則收回至箭囊。

突厥的戰馬,被士兵們收攏起來。

可惜有些戰馬無法承受高強度戰鬥,已經報廢。

突厥士兵的弓矛,堆在閒置的馬上。

士兵們以聝計功。

聝,就是左耳。

這種血腥的方式,是記錄軍功最直接的辦法。

在激烈的戰鬥中,無法做到這一點時,會在戰後統計敵軍屍體數量。

再結合士兵彙報的斬敵數,判斷軍功。

冒領軍功,是軍中非常嚴重的罪責。如用平民百姓、自己戰友的屍體冒功,必定會被斬首示衆。

當然,也有許多戰鬥,無法確定殺敵數,只能估算。或者把戰功算在集體上。

戰死的唐軍,放在馬背上帶回軍城。

這讓李瑄很是傷感,但兩世從軍,他有心理準備。

以後會有更多的戰友,離他而去。

邊塞戰死的士兵,除非是將領,不然是不可能“落葉歸根”。

按照唐制,死亡的士兵,就地祭葬。

然後會造冊報送,通知鄉里,以士兵的功勳,給予家屬不同優恤。

又休整一番,攜勝而歸。

回時沒有那麼着急,馬匹常步走回去。

到次日下午,李瑄纔回到豐安漢長城殘垣內牧場附近。

阿史那扶汶在救下被擄走的百姓後,趕着牛羊先一步回來。

在豐安騎兵出擊前,盧瑜按例快馬加急,通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

王忠嗣立刻令皋蘭州派出一千騎兵渡過黃河馳援。

皋蘭州距離豐安最近,只有一百餘里。

“將軍可算歸來!”

探馬得知李瑄率領騎兵回來後,阿史那扶汶單騎走馬十里迎接。

“來犯敵人,幾乎盡滅。我大唐死難的百姓和戰死的兄弟,可以安息了。”

李瑄見到阿史那扶汶的面後,幽幽說道。

“將軍神勇蓋世,古今未有啊!此戰您是首功!”

直到現在,阿史那扶汶還在爲李瑄的神勇感嘆。

“是與諸位一起的功勞,回城以後,論功行賞。”

李瑄向阿史那扶汶說着,看向所有士兵。

士兵們聽後,都很開心。心甘情願與李瑄這樣的將領一起戰鬥。

“啓稟將軍,皋蘭州的騎兵來支援我豐安軍。在得知我軍擊破敵人,卻不肯走……”

寒暄過後,阿史那扶汶一臉難色地向李瑄稟告。

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76章 李瑄亦是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79章 回到長安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番外 李瑄墓第62章 五萬騎兵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章 華山金礦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0章 皇帝問策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6章 回樂城中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78章 陌刀將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
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76章 李瑄亦是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79章 回到長安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番外 李瑄墓第62章 五萬騎兵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章 華山金礦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0章 皇帝問策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26章 回樂城中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78章 陌刀將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