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

李瑄一回到長安,就繼續埋身於政務。

三月中旬,工部尚書崔光遠陪同李瑄到達工匠司,驗證新發明。

工匠司位於原本的十六王宅坊。

皇帝於乾元元載,己辰日下達詔書,詔令先登《大唐月報》,然後以活字印刷,同傳天下。

詔令規定,凡文人、工匠、商人、黎庶等有一技之長,皆可創造器具,發覺未知,推應算學。不以“奇淫技巧”論,統爲“發明”。

在《大唐月報》上的登文聲明,技藝將改變世界,闡述工匠之長,涉及到方方面面。

李瑄用直轅犁變爲曲轅犁舉例子,最簡單的改造,卻使得百姓在耕種的時候更省時省力。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報。

又着重點明,擁有“發明”者,不論出身貴賤,皆以重賞。

其中包括爵位。

開平民百姓,通過技藝光宗耀祖的先河。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纔是王道。

以李瑄的威望,下達詔書後,無數匠人磨拳擦掌,那些心裡有想法的人,廢寢忘食地研究器具。

是以,工匠們稱乾元元載的詔書,爲“己辰工令”。

後世,也會被一批人堅信是工業革命起始的真正開端。

工匠司,除了本司的官吏,還聚集一批從各地遠道而來的工匠。

他們互在一起,討論並聯系自己的技藝。

至尊親臨工匠司,震動整個工匠司。

畢竟崔光遠也無法琢磨李瑄何時會至,今日下朝的時候,李瑄直接通知崔光遠要到工匠司,還來不及準備。

整個工匠司因李瑄的到來,而蓬蓽生輝。

在工匠心中,李瑄是最偉大的皇帝。

他改變工匠的地位,使工匠衣食無憂。

還特意成立工匠司。能親眼目睹龍顏,激動地不能自己。

李瑄也親切地向工匠們問好。

平易近人,贏得好感。

一番簡單的交流以後,步入正題。

“至尊,此爲綿織布機的發明者,陳三年。”

崔光遠向李瑄介紹一名看似只有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

“草民拜見至尊……”

陳三年也立刻向李瑄拜見,誠惶誠恐。

“不必多禮。給朕講講紡車的效率如何,又如何紡織成布?”

李瑄看着眼前的一輛“紡車”,向陳三年詢問道。

不可能親身演示,畢竟從棉花變成棉布需要許久。

“遵旨!”

陳三年領旨,立刻來到棉紡織機旁邊。

他是萬年縣人,從小跟着父親學習匠人技藝,多觀看婦女紡織絹的全過程。

當棉花開始推廣的時候,陳三年又看到從天竺傳來的棉布。

他認爲這些棉布太粗糙。在得知天竺諸國將棉布視爲奢侈品,想與絲綢畫上等號的時候,陳三年嗤之以鼻。

長安城外,沃野千里,開遍白花。

作爲匠人,他知道一步生成的棉花,理應比絲綢便宜。

而己辰工令,又向陳三年幹勁十足,他參照自古以來的紡車,經過數年時間,研製出棉紡織機。

新式的棉紡織機的各部零件,多達數百種,精密繁瑣,看起來就覺得不一般。

作爲發明者,陳三年能獨立完成織布,對織布的每一個步驟都瞭如指掌。

陳三年捏着一團棉花,從棉花的起紗、梳理、捻合已經完成。

然後又向李瑄描述,將捏成一股的線拉過織布機上的針眼。

經線在織布機上垂直地掛着,緯線則是水平方向上的,它們分別由織布機的上下兩個軸拉起,呈九十度交錯的狀態。

緊接着通過將交錯的經緯線壓合在一起,組織出橫紋結構……

最後,織成的布需要經過處理,包括染色、印花、熨燙等。不同的處理方式可以製造出不同的效果……

從紡線到織梭,陳三年一步一步地向李瑄描述。

李瑄心平氣和地傾聽。

他自己也觀察棉紡織機,他非一竅不通,能看出這是腳蹬式,從零件上,認爲這棉紡織機於現在還是比較先進的。

“此織布機一天能織布多少?”

待陳三年講述完畢後,李瑄向他詢問道。

“回至尊,只要棉花完成選捻的步驟,一天可以織兩匹到三匹的棉布。”

陳三年不敢誇大,保守回答道。

想提高產量,還得另尋他法。

即便如此,他的棉織布機,也遠遠優於域外國家制作的棉布。

“將未染色的實品讓我一觀!”

按照現在的生產力,兩三匹足夠多了。

一匹爲長四丈,寬一尺八寸。

加上剪裁,一匹布能製作好幾件衣服。

“至尊,這是草民用此紡車織出的布匹,請您過目。”

陳三年從一個箱子裡取出一匹棉布,向李瑄呈上。

顏色很突兀,但李瑄能看出做工精細,比天竺上供的棉布還精緻。

他伸手撫摸,非常柔軟、舒服,是棉布的感覺。

棉布與絲綢,各有優劣。

李瑄記得後世的棉布,也發展出很多名布,其貴重程度,不亞於極品絲綢。

最重要的是,當棉花普及以後,棉布更容易用於平民百姓。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種情況,是無法避免的。而穿起來舒服又實用的棉布,絕對可以引領一時風潮。

“不錯……不錯……”

李瑄將棉布放回去,拍了拍手。

他腦袋裡還有一些知識,但他更希望由其他人說出來,或創造出來。

他不會吝嗇爵位賞賜。

“工匠者,精益求精,要勇於進取,攻破難關。此紡織機已經很好,但我希望將來可以有更高的效率,甚至以更獨特的方式出現。你可以向工部申請一筆錢財,用以研究新一代紡織機。”

“我在乾元元載己辰下詔,稱工匠可得爵位,並非戲言。此紡織機,雖類前任,但是你在棉花的基礎上,改進、獨創,不亞於發明。”

“君無戲言,今封你爲金明縣子。享受爵位帶來的俸祿、賜田。”

李瑄肯定陳三年的功績,沉吟一番後,給予他爵位。

即便是千金買馬骨,李瑄也要賜陳三年一個不錯的爵位。

不僅如此,還要在下一期的《大唐月報》上大宣特宣。

讓世人知道,發明創造,可以換來榮耀。

不可否認,華夏人對官位、爵位,自古以來都有執念,大詩人都不能免俗。

大唐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當更多人願意在這方面下苦功夫的時候,即便貢獻再小,也可以形成積水成河之勢。

“三年,還不快謝至尊恩典……”

看到嗔目結舌的陳三年,崔光遠立刻向他提醒道。

“草民謝至尊賜爵,從今往後,草民將傾盡全力,創造出更好的紡車。”

反應過來的陳三年立刻向李瑄拜禮。

內心的情緒無以言表。

他做夢都沒想到會有這一天。

本以爲這樣,只會得到一些賞賜,離爵位還差得遠呢!

畢竟一直以來,只有立下大功的文武大臣,纔會被賜予爵位。

“發揮你的奇思妙想,爵位提升,未嘗不可能。”

李瑄拍着陳三年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樣子。

長安洛陽,擁有爵位,卻無官職的權貴、宗室,不在少數。

李瑄不會在乎付出幾個爵位。

相比於那些混吃等死的宗室權貴,每一次對於工匠的賜爵,大唐都會向前邁進一步。

陳三年更加激動了。

他後半生的目標有了。

黑夜的路上,有一盞明燈在指引着他。

隨後,崔光遠引李瑄去見一名叫夏全的男子。

這是一名文人。

他精於算數,想在參加科舉之前,將自己的算數成果展示出。

而己辰工令,囊括算數,使夏全想以此揚名。

親眼目睹皇帝,是他意想不到的,非常拘謹。

李瑄安撫他,使他用紙筆,介紹自己的成果。

世人皆知,天子精於算數。

看到夏全的推理算數,李瑄瞭然,原來是天元術。這可是高次方程。

百年前,算數大師王孝通用幾何方法列三次方程。

但這往往需要高超的數學技巧、複雜的推導和大量的文字說明,非常困難。

而天元術本是難以發展的。

李瑄看夏全的推理,用增乘開方法。

而且夏全精通新式的“華夏數字”和各種李瑄創造的符號。

這使他計算時遊刃有餘。

“草民認爲此術可以應用於水利工程,於民生有幫助。”

和陳三年不同,有幸見李瑄一面,夏全毛遂自薦,推薦自己。

他向李瑄講解完他創造的高次方程外,說此算數的應用。

在華夏,古人的數學與實際息息相關。

每一個算數的出現,大多運用在建築、水利工程、道路、工藝品等方面上。

是以,許多匠人都精通算數。

“此算法可有命名!”

李瑄點頭認可,向夏全問道。

“回至尊,未曾得名,還請至尊賜名。”

夏全迴應道。

“就叫天元術吧!”

李瑄不假思索地回答:“數學無止境,希望你再接再厲!”

有天元術的基礎,多元高次方程的出現,已成定局。

李瑄只是提示一番,是繼續出自夏全,還是出自其他算數大師,全看他們的應變了。

“夏全,你推進數學有功,可以利國利民。朕封你爲方渠縣男,准許你在長安、洛陽的大學中,向學生講述你的數學之道和天元術,並以你的署名,在《大唐月報》上登錄天元術。”

李瑄想到附近的地名,爲夏全選一個男爵。

夏全是寒素,有爵位傍身,使他更爲自信。

他的目標是進士科,如果進士不第,可退而求其次,考取算科。

現在大唐選官,更系統化,更明確。

如精通算數的官吏,在戶部、商部、農部、工部都非常吃香。

“草民拜謝至尊!”

夏全拜謝李瑄,面色激動。

靈機一動的算術,竟能得到爵位,他比陳三年還吃驚。

本來只是想在至尊面前留一個好印象。

一個爵位,雖不能代表什麼實際權利,但卻是他邁入仕途的底蘊。

和夏全又聊幾句後,李瑄去看其他匠人的成果。

其中,手工藝品,對李瑄來說含金量最低。

李瑄不可能封爵。

因爲這不能明顯帶動工業進步。

但大多數匠人,都陷入桎梏之中,喜歡搞手工藝品。

甚至還有純粹欣賞的陶瓷花瓶。

李瑄封陳三年和夏全爵位,通告天下。

讓諸多匠人跳出原始的思維。

要麼利國!

要麼利民。

要麼推動時代的進步。

其他不可能獲取爵位。

“回至尊,草民有一工程巨大,只有圖紙,未有錢財建造。在家鄉時,草民建築過,但已盡花費,有充分的試驗。”

就在這時,一名工匠在崔光遠的引薦下,呈上一沓厚厚的圖紙。

他叫諸葛興,酷愛天文地理,又是工匠家庭傳承。

但這種東西不一般人玩得起的。

諸葛興出生於巴蜀省蜀郡,得知己辰工令後,又磨合一番自己的成果,向縣令要了一些盤纏,跑到長安尋求機會。

他搭建的天文臺簡陋,若沒有資金,一輩子都別想達到心中的完美。

李瑄接過諸葛興遞來的圖紙,一張一張,仔細觀看。

“這是天文臺?好像需要水運?”

李瑄看完以後,猜測道。

天文是很深的學問,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或缺。

“至尊英明,這是以水爲運力的儀象樓,可以演示天象的變化……”

諸葛興對李瑄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愧是天子,天文地理無所不知。

很少有人能通過圖紙,看出他在幹什麼。

可惜李瑄貴爲天子,否則一定可爲知音。

隨即,諸葛興向李瑄介紹他的天文儀器。

等完整的儀器建造完成後,高達四丈多,寬約兩丈多,是一座上狹下廣、呈正方臺形的木結構建築。

其中渾儀等爲銅製。全臺共分三隔。下隔包括報時裝置和全臺的動力機構等。中隔是間密室,放置渾象。上隔是個板屋,中放渾儀。

渾象一晝夜自轉一圈,裡面還有各種機件。

此儀器是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爲一體。

諸葛興稱其爲偉大的創造。

他一度認爲自己是諸葛亮的後代,是祖宗庇佑,才讓他搞出這種巨大的工程。

“妙!”

李瑄聽完後,腦海中已有概念。

他雖然只吐出一個字,卻是極高的評價……

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84章 長離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6章 王維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5章 斬將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番外 李瑄墓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81章 落花,西征完結感言新書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62章 五萬騎兵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7章 拒絕贈送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70章 陷陣第42章 把柄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
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84章 長離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6章 王維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5章 斬將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番外 李瑄墓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81章 落花,西征完結感言新書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62章 五萬騎兵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7章 拒絕贈送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70章 陷陣第42章 把柄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