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

孫光憲逝去,對於政事堂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多年來的政治默契,讓政事堂各行其是,只不過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名額,由從前的七位,降至六位。e

分別是首相趙誠,五十七歲;次相孫釗,四十九歲;鄧斌,四十五歲。

王溥,四十七歲;魏仁浦,五十七歲;趙普,四十七歲。

名次代表着政事堂中的地位。

他們基本上都屬於精力旺盛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政治黃金年齡。

政治分工,自然無須贅述,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

宰相越多,就代表着相權的分散,也代表着政出多門,不過趙誠擔任近七年的宰相,已經擁有自己威望,調控把總。

而六部中,曾經南人佔據九成的局面,也得到了緩解。

吏部尚書,高孔昭,嶺南人。

兵部尚書,馬延年,南人。

工部尚書,呂餘慶,北人,曾任參知政事。

戶部尚書,元德昭,前吳越國宰相。

禮部尚書,黃天佑,南人。

刑部尚書,薛居正,北人。

如此,朝堂上南北大臣濟濟一堂,聊着洛語,倒也是不曾有礙。

三人病逝,李嘉一連輟朝九日,以悼哀傷。

當然這指的是初一十五的常朝,有沒有都無所謂。

而就在這時,射聲司傳來消息,北漢國主劉鈞病重,恐怕時日許多。

“這傢伙,要死都得趕趟,非要湊在一起,真是令人無語。”

李嘉搖搖頭,他想到了北漢,看着地圖上表裡河山的河東地區,尤其是太原,更是重中之重。

北漢雖然有十幾州,但最重要的,就是太原,只要攻佔了太原,其他州縣自然不戰而降。

而太原的位置還在其次,關鍵在於契丹人。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得在契丹人反應不及時,一舉攻佔,亦或者阻攔其支援。

“朕囑意,六月歸都洛陽——”

在小朝會上,面對六部九卿,諸位宰相,李嘉宣佈一項拖延多年的工作——歸都洛陽。

這在朝廷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原宋國的百官們,他們住在汴梁幾十年,已經與這個繁華的城市融合在一起了,若是遷都,對於他們的損失是極爲慘重的。

雖然知道這個結果是不可避免的,但衆人還是想拖延。

不過,皇帝一言九鼎,宰相們持支持的態度後,這項措施很順利地就實行了。

具體的流程是這般。

皇帝,並十五萬御營,先趕到洛陽,政事堂、六部九卿緊隨其後,隨即纔是其他的小官吏們。

先期五萬人馬,護衛着皇帝,以及高官們,向着洛陽而去,浩浩蕩蕩,灰塵驟起,瀰漫了整個大地。

北漢在中原,也是有探子的,對於中原如此大規模的兵馬調動,大吃一驚,隨即仔細調查,才發覺是遷都洛陽。

劉鈞此時已經躺在了牀榻上,一衆大臣圍坐一圈,聽候這位皇帝越來越少的聖諭。

而在他的病榻前,則站立着兩三個男子,年齡約莫三十來歲,一個叫劉繼恩,一個叫劉繼元,都是劉鈞的外甥兼養子,從小就養在跟前。

另一個,魁梧的大漢,則是劉鈞的侄子,劉繼欽,是劉鈞的大哥任大內都點檢,掌控着禁軍。

顯然,在這爲數不多的日子裡,劉鈞迫切地想要給自己的養子填補知識,從而獲得政治威望。

而令人驚奇的是,劉鈞並沒有立自己侄子爲繼承人,反而囑意養子劉繼恩,也就是他的外甥,本姓薛。

其唯一被劉鈞看中的是,乃是年歲最長,已經三十有四,國賴長君,不外如是。

至於他的弟弟們,雖然衆多,但都比較稚嫩,所以他直接摒棄了兄終弟及,讓自己年長的養子繼位。

而,值得注意的是,劉繼業(楊業)其實也是他的養子,被劉崇隔代收養,寄養在劉鈞身下,其實看中還是楊業的潛力罷了。

所以,在劉鈞的想法中,劉繼業只是手底下的工具,不可能坐上皇位,養子兼外甥,親情與感情具有,才上位。

這些也足以證明,劉鈞在亂世中,還算是個合格的君主,他清楚的明白,保護江山社稷,比所謂的宗廟血脈重要太多。

當然,也不排除是郭榮太過於典型,以致於讓他下定了決心,希望自己的養子能夠青出於藍。

“唐國歸都洛陽,諸卿怎麼看?”

劉鈞蜷縮在牀榻上,有聲無氣地問道。

“陛下,唐人將洛陽設爲國都,大肆修建已經兩年,如今歸都,分屬正常。”

郭無爲穿着道袍,厭惡地看了一眼劉繼恩,他微微彎着腰,說道:“但,河東,形勝之地,汴梁還不曾明顯,如今洛陽,正好居高臨下,威脅正盛,如今接下來唐國就得化友爲敵了。”

“若咱們大漢不下,洛陽一日難安,唐主並非庸人,自然清楚此況。”

“所以朝廷還得早些做準備纔是,以防不測!”

另一宰相趙文度,也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這句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劉鈞又將目光對準了劉繼業,馮進坷等武將,見其一個個沉默不語,顯然也表示默認了。

“咳咳,那就按照相公的意思去辦吧!”

劉鈞有氣無力地說道。

如今纔不過四十三,他已經病入膏肓,艱難地局勢,讓他時刻憂慮,有時候徹夜難眠。

更過分的是,契丹人越發驕縱無禮,屢屢呵斥與他,讓他鬱結叢生,病上加病,怎能好?

隨即一陣囉嗦後,衆臣離去。

“繼恩,你怎麼看?”劉鈞這時,看向了自己的長子。

“父皇,郭無爲所說的,還是有幾分在理,只是,未免太過於驚恐了。”

劉繼恩恭敬地說道:“衆所周知,遷都之事,乃是極爲耗費國力的大事,短則數月,長則數載,如今這般大動刀戈,未免有些過分了。”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過分?並不過分——”

劉鈞失望地搖了搖頭,提點道:“雖然這兩年來,唐國一直安然無事,不曾動兵,也不曾越境擄掠,但,其心思,與宋國,周國一般無二,都是爲了江山社稷。”

“早做一些準備,總是要好些的。”

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354章規矩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1146章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315章水師第1337章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285章中秋感言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1112章老君山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303章清明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152章心思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1206章覬覦第1174章消磨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1300章假道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335章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1351章折騰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106章修法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353章民艱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1246章主考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406章歲月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1277章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
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354章規矩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1146章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315章水師第1337章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285章中秋感言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1112章老君山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303章清明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152章心思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1206章覬覦第1174章消磨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1300章假道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335章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1351章折騰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106章修法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353章民艱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1246章主考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406章歲月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1277章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