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

對於這項有利於朝廷的制度,政事堂自然不會反對,只是對於納貢,則有些腹議。

不外乎大唐上國,物華天寶,乃天下最厲害,最文明的國度,應有盡有,對於藩屬國,則儘量的寬宏大量,顯示咱們大唐的廣闊心胸。

不要汲汲於財貨,要以善待人。

說白了,李嘉這種剝削藩屬國的行爲,不符合聖君的傳統,有損其威嚴。

再加上文人自尊自大,藐視天下的心態,認爲其他國家鳥不拉屎,窮的都沒鞋穿,你還剝削人家,有沒有同情心?

這種思維是很正常的。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本土對外需求很小,除了黃金白銀外,也只有香料能佔據一席之地了。

但,出口卻是極多的,絲綢,瓷器,書籍,佔據了大頭,這是拳頭產品,幾乎每個國家都需要。

如今,茶葉,鐵器,鎧甲,玉器,漆器等,也開始產出,廣受歡迎。

由於西域的斷絕,吐蕃的分裂,以至於讓頗有中獨孤求敗的感覺,看待其他國家,就像是現代人看非洲一樣,滿滿的可憐。

人家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了,皇帝你還好意思要求人家納貢?

對此,李嘉毫不理會,裝作看不見,直接要求政事堂施行,而且,還要編入大唐會典,成爲一項切實的制度。

這可都是錢啊!

吳越國每年上貢翻倍,二十萬貫錢,六十萬匹絹,價值一百多萬貫,可以說,很好的補充了大唐的國力。

就算是高麗,也有五萬貫,外加五萬石糧食,也不是個小數目,剛好囤積起來,作爲北上的軍糧。

若是大理國,渤海國,乃至於真臘國,也多多少少出點,來個幾萬貫,加在一起,也不是個小數目。

每年來一趟,光靠吸血,就能讓大唐財政寬裕許多。

甚至,李嘉都有些捨不得打吳越了,產出實在是太令人高興了。

只是,一想到打下吳越國,賦稅甚至比這還要多幾倍,那就更令人興奮了。

“大理國、渤海國,真臘國,其納貢多少,政事堂可以參考一下高麗國,比如大理,其地多銅山,可以讓其納銅,以此類推,必要其納貢入朝,方肯罷休!”

李嘉懶得去對這幾個小國進行規劃,直接交給政事堂去辦,因地制宜的納貢,多人性化,不能太死板了。

“喏——”宰相們臉色不太好,君子談利,總有些奇怪,但亂世多年,早已經習慣了國主談錢的傳統。

比如孫光憲,他就不以爲然。

南平國國小民寡,可憐的很,甚至經常劫掠貢品來緩解財政問題,以至於高氏有高癩子的外號。

一個銅錢都得緊着花。

如今的大唐,雖然地域廣闊,但年入上千萬貫,可以說令人羨慕嫉妒了。

“陛下,這些納貢,不知是納入戶部,還是內庫?”

孫釗虎視眈眈,這麼一大筆錢,對於朝廷來說真是大補啊!

“朝廷如今也不缺乏錢糧,至於這般嗎?”

李嘉無奈地笑了,看着幾位宰相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他不由得退了一步,這恐怕就是政事堂答應剝削屬國的條件吧!

果然,只要錢財到位,一切都好談。

“一半一半吧!”李嘉搖搖頭,感慨道:“如今少府寺和內侍省人員越來越多,開銷也大,不能全部給你們,我就只有一半吧,具體的你們就去少府寺去商量吧!”

“陛下聖明!”

見到皇帝這般吝嗇的模樣,宰相們的心情,突兀地就大好起來,虎口拔牙,着實難得。

這般一來,戶部每年又多了百萬貫的進項,可謂是意外之財,令人歡喜。

至於對於皇帝的哭窮,他們心中腹議不止,少府寺一年的進項,聽聞可比擬了戶部了,尤其是市舶司,一年百萬貫的進項,戶部眼饞了許久,但就是不敢言語一句,怕皇帝算賬。

“對了,這般朝貢體系建立後,關係越發的緊密了,朝廷對於各國,也要更加密切的瞭解,也可以說是監控!”

談完錢,氛圍立馬就鬆垮下來,不復原來的緊張,李嘉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言道:

“各國國都中,則須設立使館,派遣使臣常年駐紮,勘察其國事而報之,也可傳達大唐的旨意,也算是爲朝廷多個瞭解的眼睛!”

“如今的話就在大理、渤海等五國之中設立,其他的小國也就罷了!”

這個想法倒是奇妙,頗有種監視的味道,不過政事堂倒是不反對,皇帝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只要不損害大唐利益,就直接贊同。

見到自己的建議都被接受,李嘉頗有一種君臣相得的感覺,要是一直這般就好了。

……

“什麼?讓我派遣世子去長沙?”

錢俶突然不想念佛了,他被唐國人的強勢亂爲,感到極大的憤怒。

他吳越國,可不是小國,乃是帶甲之兵數十萬的大國,富甲天下,竟然被這般凌辱,欺人太甚。

“國主息怒,唐國此舉,代表着其對咱們還是不太信任,還是之前上貢宋國的餘波啊!”

元德昭感慨道。

“況且,海龍軍勢大,船艦極多,咱們不堪爲敵啊!”

聽到這,錢俶這才坐下,有些自暴自棄地說道:“他要世子,就與他吧,反正我兒子比較多,大不了再換一個罷了!”

質子行爲是很正常的,比如留從效就把侄子留紹基抵押在南唐。

然後繼位的是小侄子留紹磁。

只是吳越國一向地大物博,國勢雄厚,哪怕是中原各國,也一向是安撫居多,從來沒要質子。

如今突兀的被要求這般,着實讓人反應不過來。

……

宋國,東京。

趙匡胤得知的情況,比吳越國還要仔細一些。

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感言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331章威逼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八百章度田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382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129章續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195章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1282章羈糜?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六百九十章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112章老君山第1169章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1319章就國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1237章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六百六十三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1289章心情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七百零二章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七百零二章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111章三門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1231章開藥第1315章水師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298章規格第1122章于闐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1343章番外2——觸目驚心第1257章安南府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1237章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一千零七十章
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感言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331章威逼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八百章度田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382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129章續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195章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1282章羈糜?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六百九十章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112章老君山第1169章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1319章就國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1237章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六百六十三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1289章心情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七百零二章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七百零二章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111章三門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1231章開藥第1315章水師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298章規格第1122章于闐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1343章番外2——觸目驚心第1257章安南府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1237章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一千零七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