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

“父皇爲保證公平,以抓鬮而定!”

齊王李復歆猶豫了片刻,又強忍着笑意,說道:“四弟趙王,抽中的是黑水都護。”

“不過,聖人也補償他,將渤海國的率賓,安遠,東平,安遼,四府劃歸趙國,其地域是極廣的,比我們三國加起來還要廣闊!”

韓王與吳王也是一臉爲其高興的模樣。

也不知是多少慶幸,或者幸災樂禍。

“海參崴其實也不錯!”

張維卿點點頭,艱難地誇耀道:“魚貨很多,遍地牛羊,口衆加一起,二三十萬人還是有的,除了冰雪多些,其實並無缺點。”

幾人無力反駁。

沒錯,除了每年六七個月的冬天,的確沒啥缺點,再挑剔,就是不容易活人了。

在幾人看來,這與吐蕃的衛國、中山國,其實相差無幾。

想到這,幾人不由得慶幸着,高麗雖然也不咋地,但好歹也是海東盛國,人口百萬。

事已至此,張維卿也沒啥好說的,就與皇子們聊聊,噓寒問暖。

三王隊伍,在遼陽待了近十日,補充了大量的物資,這才緩緩而走。

而遼陽府的百姓商賈,也是第一次品嚐到了藩王的好處:

豈不是說?高麗數國,日後的買賣,都要在遼東府?

這可就意味着大量的財富啊!

一時間感慨遼東府有眼光的商賈,就準備行囊,準備一些遼東特產,以及高麗地區稀缺的東西,如鐵器,農具等等,追隨着三王腳步。

遼東府的承上啓下,獲得的好處難以計量。

比如,在去年,張維卿攻克上京後,遼河以南的廣闊草原,已經囊括到了遼東府的範圍。

如此大的草場,來不及轉移部落,牧民,也只能被迫接受統治。

也因此,大量的牛羊馬等,源源不斷地涌向遼東,然後又轉向幽州,再入中原。

其中的利差,難以計量。

李復歆等人自不知曉,大量的跟從部隊,已經源源不斷而來。

……

而在毀於一旦的上京城,新大汗耶律只沒,帶領着契丹貴族再次駐紮。

曾今雖然矮小,但卻依舊是屏障的上京城,被張維卿毀於一旦。

若不是其糧草不濟,恐怕這片地界就已經被其佔據了。

但,契丹貴族們依舊警惕。

有一就有二,今次缺糧,下一次豈能不準備?

上京之地,並不算安穩,

所以,今日的議題,就在於遷都。

“上京距離遼東太近,唐人擅長水師,若是從遼河逆流而上,豈能缺糧?”

有的貴族振振有詞道:“上京被燒燬,已不能久待,只能再次遷徙。”

“那,遷徙去哪?”耶律休哥眼眶通紅,辮髮都帶着血跡,渾身洋溢着殺氣。

一時間這樣的威逼,竟然讓人說不出話來。

剛廝殺烏古部數千人,繳獲數萬牛羊,耶律休哥因爲屢戰屢敗而喪失的威信,在一點點的迴歸。

“那,那總不能就這樣待着吧!”

貴族們無奈道:“前有唐人,後有烏古部,敵烈部,上京處境艱難。”

耶律休哥直言道:“上京怎麼就艱難了?咱們還有數萬兵馬,怕唐人?”

“他們沒有那麼多的騎兵,上京是佔據不了的。”

對於耶律休哥對於騎兵的自信,衆人紛紛默然。

錦州城下的重甲騎兵,可謂是殺的人仰馬翻,怎麼還能依靠呢?

契丹大汗耶律只沒則嘆了口氣說道:“去年,上京被破,就是騎兵並步兵結合,毫無破綻,以致於騎兵都無法子可言,咬之不動。”

“去年還有城牆依靠,今年被燒燬一通,只有些許帳篷,這能作甚?”

與兄長一樣,他的漢化也高,但卻沒有高志氣,高情商,反而散發着一股頹廢氣息。

耶律只沒只是普通人,或者說,是個普通的君主。

他寬額頭,辮髮,闊臉。

最讓驚歎的是,他只有一隻眼睛,另一隻帶着眼罩。

這是因爲,當年他私通睡王耶律璟的宮女,不僅被鞭打幾百下,而且還被施以宮刑,成爲的廢人。

即使在平時,這樣的廢人也是被鄙視的,但如今,在即將爆發內亂的契丹,反而懦弱的君主,最適合平衡各派關係。

沒辦法,只有他最適合。

而,無有子嗣的他,下一任繼承者,不出意料就是耶律賢的幼子。

“上京確實待不住了!”

一旁,咳嗽兩聲的耶律賢適,則無奈地露出實情:“我發覺,遼河之旁,有唐人修的碼頭,而且,被燒燬的不止是上京城,還有大量的草地。”

“這意味着,唐人在嘗試燒荒,今年,或許是明年,唐人將會在來,到時候,這裡還將失去。”

“我們契丹人,又面臨生死抉擇了!”

老臣耶律屋質,則仰着頭,眼眶微溼,他環顧四周,所有人無不低頭,無人敢對視。

“終究還是要議出來的,契丹要保存元氣,重整雄風!”

此話一出,衆人凜然,面色嚴肅。

“那,就只能北上!”

這時,一直沉默的大汗耶律只沒,高聲道:“上京距離遼東太近,王帳與此,極爲不妙,沒有遼東的錢糧支撐,這裡不足以支持數萬大軍。”

“打,打下烏古部,佔據呼倫湖、貝爾湖,這裡土地肥美,地域廣闊,距離唐人極遠,草場適合咱們修養生息!”

聽到這話,衆人心頭一震。

“可,一旦北上,祖地(木葉山)不保啊!”

契丹貴族們有些濃厚的祭祖情節,也是憑藉着血緣關係,才能齊心協力,打下諸多部落,稱霸草原。

“北上,祖地還有可能會被奪回來,但一但徘徊在此,日後不僅牛羊被掠奪,就連屬民,牛羊,乃至於妻兒,都會被奪走。”

“雖然此話不宜說出來,但不得已還是要說,契丹,如今已經不是唐人的對手。”

耶律只沒用盡力氣說着,在場的衆人無不動容。

“北上——”

耶律休哥目光微紅,咬着牙沉聲道:“打下烏古部、敵烈部,起碼能再建五萬騎兵,補充元氣,還是草原霸主。”

“耕地,稻穀,並不適合咱們。”

一瞬間,衆人氣勢重燃,滿懷熱血地喊着。

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207章獻土第七百零七章第1214章遺民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1165章第1168章安撫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四百九十章第1146章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番外3世系變更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七百九十六章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七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138章尊老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九章(重發)第1139北行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1349章小子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七十九章活計第1366章第1331章威逼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111章三門峽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1155章改變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160章幽州營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七百零九章第1374章大喜第1174章消磨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1284章誘惑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
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207章獻土第七百零七章第1214章遺民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1165章第1168章安撫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四百九十章第1146章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番外3世系變更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七百九十六章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七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138章尊老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九章(重發)第1139北行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1349章小子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七十九章活計第1366章第1331章威逼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111章三門峽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1155章改變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160章幽州營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七百零九章第1374章大喜第1174章消磨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1284章誘惑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