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

東嶽大帝是後來宋朝加的封號,此時依舊爲天齊王。

“通天達地嗎?”李嘉思量了片刻,感慨道。

“如此大能的一位仙君,竟然在人世間默默無聞,真是太可惜了!”

“李郎君此言,太過矣!”徐道士站直了身子,緩緩說道:

“天齊王在中原赫赫有名,但嶺南荒僻,聞名之人自然不多,但只要我等努力,衆生自然會歸服,何愁他人不去信奉?”

“況且,吾等與那些強迫他們信仰的教派不同,信我者,才得道緣!這是上天的緣分!”

“那,爲何興王府的天齊王,近幾年卻越發的少了起來?”李郎君面對這義正言辭的話語,毫不在意,反而一字一句地說道:

“這座位於邕州的道觀,不過兩年,卻有廟產三千畝良田,這就是渡有緣人?”

“如若,我所料不假的話,嶺南大地,已經只剩下不到此地三所天齊王的道觀了吧!而,邕州這所,就是從興王府遷徙過來的。”

“這,這……”聞得此言,徐道士一下子就噎住了,臉上漲紅,“那些佛門及其他海外教派,不過是親近那些達官貴人,暗地裡用陰謀詭計,我等道門不屑於用此等卑鄙手段。”

“泰神觀遠離泰山,齊魯大地,自然天齊王的名號不太響亮!”

李嘉臉上突兀地帶着淡淡的笑意,令人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而你們,卻一味的宣稱陰曹地府,受死墮難,自然惹得貴人們不喜,而百姓也被這種死亡的可怕而震懾,輕易不敢前來。”

直視着這位仙氣飄飄的道長,李嘉的話,直抵其內心深處。

“一味的依靠醫術,又能撐得了幾日?哪個教派不想自己的教義被廣泛接受?道長心中,自然也是如此吧!”

“郎君此次前來,到底有個指教!”徐道長強忍着心中的不適,面帶慍色,冷冷地說道,似乎說的話,都帶着冷氣,溫度都降了幾度。

“我此次前來,一是爲了感謝道長之前提煉出鴉膽子的配藥,讓嘉在嶺南各地名聲大噪!”

“不用太過客氣,要不是郎君獻出鴉膽子的方子,貧道還真的想不出有何辦法可以醫治吾徒的病情,貧道應該感謝郎君纔是!”

徐道長此時臉色才緩了下來,顯然,他想起這位郎君的救命之恩。

“至於,那些附於表面的配藥,我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無論如何,李嘉能有今日之名聲,道長功不可沒!”李嘉哪裡當真,繼續說誇讚道。

“前來道觀,二來,也想與貴派合作,讓我們一起雙贏!”李嘉面帶和煦的微笑,抑揚頓挫地說道,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若得到我們李家的支持,在整個建武鎮中,你們不說發揚光大,暢通無阻還是有的,佛教,拜火教,番教(西藏),乃至於綠教,都不會難爲你們!”

“建武鎮很大,數州之地,發揚貴派教義,想來是適合的,再不濟,也能存活下去,不至於頻繁的遷徙。”

足足沉默了半刻鐘,在李嘉的期待中,徐道長默默地轉過身去,對着一旁道童嘀咕了幾聲,這才快速地離去。

“郎君請跟我來,面見真人時,需要淨面!”小道童不過七八歲的年紀,留着哪吒包,連忙走了過來,用稚嫩的聲音說道。

“好的,小道長!”李郎君一本正經的說道。

“郎君,我不是道長,我是道童!”小道童臉色通紅地糾正道。

“好的,小道長!”

“我不是道長——”

“知道了,小道長!”

“我真不是……”

等到道童將李郎君引到密室的時候,小道童已經眼圈發紅,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

“明月,怎麼了?”徐道長見到自家的徒弟這番模樣,詫異道。

“沒什麼,師傅!”小道童撅着嘴,脆生生的說道,最後還瞪了李郎君一眼。

李郎君摸了摸鼻子,對於徐道長懷疑的目光視而不見,正了正衣冠,對着眼前這位花白鬍須的老道士,一本正經了地作了揖:

“邕州李嘉,拜見老仙師——”

“李郎君客氣了,貧道不過是離家數十年的糟老頭子罷了,當不得仙師的稱號,這是會折壽的,這幾百年間,也無人當得!”

ωwш тt kдn ¢ o

老道長髮須皆白,臉頰清瘦,寬鬆的黑白色的道袍隨意地穿着,就坐在蒲團上,背後擺放了一張三清圖,端是仙風道骨,賣相十足。

“老道離家數十載,一生別無他求,只想讓岱宗一脈傳承而去,但,事與願違,嶺南雖無齊地的戰亂,而教派之爭,卻有更激烈幾分,我等無以立足,只能來到建武鎮苟延殘喘一番!”

老道長一臉的唏噓,神色很是落寞。

“離開齊地近四十載,故鄉已經回不去了,平生所願,不過是岱宗一脈在嶺南的傳承!”

“而未知郎君,又有何見教!”

“道長,我此次前來,只是想讓貴我倆方雙贏罷了!”李郎君朗聲說道。

隨即,李嘉仔細解釋,就是想要利用岱宗派在道教中的人脈,來打聽消息,以及對於將士的治病,和精神開導。

而李家,則爲岱宗一派提供庇護,使其在建武鎮中順利發展。

“我等岱宗派人數雖少,但道友卻遍及天下,接觸的達官貴人自然不少,打探些許消息,自然是極爲便利的。”

老道長對於前面的要求不置可否,這等小事自然簡單,反而對後一件,產生了疑慮。

“無量天尊,郎君心善,且又是護家安民,我等又怎會拒絕?”似乎感覺那裡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老道士很是難受。

“況且,老道長有所不知,那些與虎豹搏鬥之人,自然生死邊緣掙扎,貴派何愁無人受之?”

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1120章哭泣第1164章無條件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1304章成婚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1366章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1288章父子第1355章山民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356章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1275章木軌第1406章歲月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260章離譜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1330章支援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七百章第1124章討論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295章門檻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1126章刑統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304章成婚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410章危機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
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1120章哭泣第1164章無條件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1304章成婚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1366章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1288章父子第1355章山民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356章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1275章木軌第1406章歲月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260章離譜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1330章支援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七百章第1124章討論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295章門檻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1126章刑統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304章成婚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410章危機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