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

草長鶯飛,梅雨連綿。

按理來說,這樣的天氣着實不適合征戰,對於皇帝來說,也不適宜親征。

在這樣的中央集權時代,皇帝幾乎是整個天下的象徵,親政若是敗了,幾乎是損害整個朝廷的威信,着實要不得的。

但,如今正是五代,它並不同以往,以及後來的朝代,這是個君權式微,軍權強盛的時代。

換句話來說,襄州之戰,李嘉不放心將那麼多的御營兵馬,交於其一人指揮,更是不想讓自己錯開滅宋之戰。

如果缺席,這對於皇帝的威信是一種傷害,更是助長了將領的威望。

打個比方,以郭榮的雄才大略,無論是徵淮南,還打北漢,燕雲,他都參與,親征,除了秦鳳四州太偏遠,他幾乎參與到了後周的每一場戰爭。

後周的中央集權,朝廷威望,其實就是建立在郭榮的南征北戰上的,幾乎無年不戰。

並非後周沒有名將,如今的北宋將校,都是從後周存留下的,而是郭宗想要釜底抽薪,換句話來說,他與將領搶奪戰功,從而杜絕禁軍中出現軍閥頭子。

很顯然,他成功了。

他操勞而死之後,沒有一個人能夠具有龐大威望,禁軍也一盤散沙。

但,趙匡胤則別出心裁。

他一個人威望不足,就聯合一批兄弟,組成攻守同盟,共同來謀奪江山,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義社十兄弟”。

十個人加在一起,就是禁軍的半壁江山,擁有顛覆後周的力量。

所以趙匡胤看到這種情況的可複製性,杯酒釋兵權,將禁軍大佬全部趕去地方,要麼平衡藩鎮,要麼去抵禦敵人,如北漢,党項,契丹。

趙匡胤的事例太可怕,李嘉都心有餘悸。

所以,他讓禁軍更碎片化。

每萬人設一大營,以提督,兩名副提督統帥,一營又有前後左右四軍,每軍只有兩千多人。

賞罰有憲兵司,輜重錢餉有輜重營,儘可能的削減將領的權力。

但,軍隊又與官場不同,某種程度他更封閉,保守,或者說更重感情,義氣,兵卒們尊重且聽從那些帶領他們走向勝利的將領,待其威望到達一定程度,就會碾壓規則。

李嘉心中假設,若是御營在潘崇徹的帶領下,攻佔襄州,然後又進軍洛陽,與關中的張維卿匯合,一起東向汴梁。

偌大的滅國威望,就由潘崇徹獲取,他這個皇帝又將如何?

北宋又不是蜀國,南唐,吳越,這是最後的決戰,李嘉不想假手與人。

宰相們面面相覷,皇帝自比郭榮,但你不一定有郭榮這般本事啊!

但礙於情面,大家只能一陣三思,不敢多言。

“我明白你們的意思!”

李嘉搖搖頭,說道:“不懂裝懂,臨陣瞎指揮,這些我都不會去做,我只是坐鎮荊門,鼓舞士氣罷了。”

聽到皇帝這般自知之明,衆人鬆了口氣,隨即又問道,朝廷的這些奏本又該如何?

亦或者讓某個皇子監國。

這尼瑪,不就是擔心老子翹了,重新立個皇帝嗎?

雖然明知道是正當的話語,但李嘉仍舊不喜,說道:“可以讓皇后監國,其賢良淑德,母儀天下多年,坐鎮些許時日,想來並無差錯。”

誰知,宰相們反應更激烈,他們言真意切地表示反對,甚至,隱晦地提起武后的名字,想讓皇帝忌憚。

而老臣孫光憲,則年歲大了,不怕前途,直接明言:“後宮干政,這是取禍之道,萬不可爲!”

當然,李嘉心裡明白,以皇后周穎兒愛書宅女的勁頭,肯定是做不成武則天的,但凡事就怕萬一,女人感性,危機時往往分寸大亂。

所以,爲了保證後方的穩定,李嘉直言:“我在江陵,距離長沙不遠,軍國大事可直接傳與我,其他的小事,則由政事堂抉擇吧!”

“諾——”趙誠頗爲欣喜地應下,他這個首相權責最重了。

“不過,朝廷最要緊的,就是保證軍糧的供應,夏收到了,也要保證夏糧的徵收。”

“是——”幾位宰相全部應下。

很快,兵部就發下調令,加上皇帝的諭旨,御營使司立馬遵從,五萬兵馬中,調派四萬人北上,伴隨御駕。

御營使司,負責御營兵馬的日常訓練,而地方則是軍都司,但全都沒有調兵權,超過百人的調遣,都要兵部審批,地方則需要州縣主官的點頭。

而隨即又從嶺南三府,調派一萬人北上,衛守長沙。

如此一來,京城震動。

皇帝待在長沙五六年了,第一次離開統兵,誰都知曉,這是戰爭走向了拐點了。

當然,經過這些時日邸報的宣揚,報喜不報憂,把憂變作喜,京城上下,都對大唐獲勝深信不疑。

甚至,某些心裡腹黑的,還在想皇帝這是想搶功。

京城的風吹草動,都影響深遠,御營盡出,自然需要安撫民心。

皇帝從自己的內庫中,直接拿出四十萬貫錢財,絹布,作爲賞賜,來鼓舞軍心。

這下,四萬御營兵卒的家屬,就擁有了一大筆錢,市面上罕見的畸形繁榮,購買的貨物極多。

這還是民間,李嘉的後宮,十幾位嬪妃,也需要一一安撫,就算兩三人湊合了一夜,也經過了七天。

這時,物資已經到齊,御營也分批休假完畢一切都準備就緒。

皇帝親自面見了所有的嬪妃。

這下子,真是雞飛狗跳,哭鬧聲不絕於耳。

會走路的皇子公主,約莫七八個,但哭鬧吃奶的,卻有十來個,被饃饃抱着,見見出征前的父親,李嘉則腦仁疼。

皇子公主太多,他完全認不出是哪個,甚至取名字都是一個難題。

這也不怪皇家親情淡薄了,愛是有邊界的,人多劃分的也多,他滿腔的父愛,對於這些孩兒來說,完全不夠分。

“等長大了,模樣不同,性格不同,就好區分了。”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李嘉安慰自己,隨即說了幾句,讓孩子們退下,他對着一羣女人說道:“自我離開皇宮,一切內廷事務,皆由皇后主持,賞罰嚴明,不得有異議。”

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六百五十三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146章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341章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六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350章第1407章禪讓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1376章無名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1115行事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1386章就藩第1351章折騰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274章伴當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197章想法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165章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1203章羣議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1317章島嶼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380章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1195章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376章無名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九百四十四章
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六百五十三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146章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341章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六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350章第1407章禪讓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1376章無名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1115行事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1386章就藩第1351章折騰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274章伴當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197章想法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165章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1203章羣議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1317章島嶼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380章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1195章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376章無名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九百四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