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

由於湖南地廣人稀,雖然肥地都被豪強大族佔據了,但那些未曾被佔據的土地,依舊有很多。

李嘉準備收攏過來,無論是屯田,沒收爲官府,或者直接併入少府寺,或者賞賜給兵卒,都是可以的,現在雖然看不上眼,但若干年後,湖南可是有數的產糧大地。

兩稅制的核心在於,它是按照土地來收稅的,它將其他的雜稅,除了丁錢外,全部包括在內,省卻了許多繁瑣的過程,而古代,越是繁瑣的過程,那些貪官污吏們越是有機可乘。

當然,兩稅制是收錢的,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唐朝以前沒有錢荒,甚至私人可以制錢,皇帝和朝廷懶得管,而到了安史之亂的千年,中國錢荒的問題所在了。

兩稅制就是,你家有多少土地,就收多少錢糧,而不是之前的那些朝廷一樣,有多少人,纔多少稅,世家大族隱瞞丁口了,國家就越來越敗落。

唐朝以前,從來都是按丁口來交稅,你家多少口人,就交多少,如唐朝,每丁授田後,每年上繳粟二擔,稱爲“租”,而不是按畝來交稅。

宋朝以後,財政是以田地爲中心,哪怕清朝有四億人口,比宋朝、明朝高出數倍,但財政相差無幾。

至於元朝,不提也罷,“以寬治國”的蒙元,大腦簡單,怕麻煩,以包稅制將天下分了出去,讓色目人負責,缺錢了怎麼辦?發紙鈔,加大包稅錢,所以造反的人那麼多,從元初到元末從來沒停過,所以財政崩潰,沒了天下。

國家的正稅,此時只有兩個,丁錢以及兩稅,後來雍正攤丁入畝,丁錢也併入到了兩稅,不用再單獨收丁錢了,百姓每年直接合並交稅,省一道手續,而不是指對百姓免稅啥的。

省卻了一道手續,看上去很簡單,但對於百姓而言,就是活命之恩,這也是爲啥歷史對於雍正大書特書的原因所在。

康熙的永不加賦是什麼意思,就是丁口稅固定了,比如今年兩億人,以後就收兩億人的丁口錢,田稅、雜稅什麼的,照收不誤。

瞭解了兩稅後,就等於知曉爲什麼土地兼併那麼可惡了,關鍵是,他們土地兼併後,卻隱瞞土地,還是按照以前的數目來交稅,對於朝廷而言,損失大大的。

宋朝冗官太多,豈止是增發俸祿,還增多了許多不繳稅的特權階級,士大夫治國,都他麼士大夫的國家了,都是主人了,還繳稅,想去海南逛一圈了?

所以,士大夫們不繳稅,泥腿子來養活這羣特權階級,然後北宋建國才幾十年,就有了慶曆變法,王安石變法。

這種不繳稅,法律上還有特權,就享受生活的朝代,讀書人自然喜歡,連忙吹捧,後世一大堆無腦跟風吹,以爲自己讀了幾年書,就是士大夫了,呵呵……

言歸正傳,扯遠了。

李嘉決定在秋收之前,統計一下湖南的土地,尤其是數萬大軍還未撤離,以及分府而治的決議未曾實施的情況下,利用皇帝以及軍隊的威勢,統計一下全湖南的土地。

別瞎想,李嘉並沒有打算讓地主豪強們將吃進去的土地吐出來,這是犯衆怒的事,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只能愣頭青才做。

而且,不要忘了,李氏的土地,也是兼併來的,如果這樣做,不就是打臉了嗎?

至於把土地收爲國有,然後再分配使用權,這種儒家嚮往的井田制,王莽這二貨已經做了,天下沸騰,之前推他上去的,恨不得多桶幾刀。

關鍵是,由於生產力以及交通的落後,不消幾年,這些土地,就會成爲官吏的樂土,國家的,不就是他們的嗎?然後百官們沆瀣一氣,皇帝依舊矇在鼓裡,樂滋滋的做着天下大同的美夢。

所以,如何抑制土地兼併,保證國家的稅收,李嘉只想到了一個辦法,重新統計田畝,讓豪強世族們,乖乖的納稅。

那些被吞併的土地,李嘉也不想要回來,甚至還有些感謝他們將土地開墾,能讓朝廷能多收一些錢糧。

這是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基本,不過他的麻煩在於,秀才舉人擁有合法的免稅田,他只是讓這些士人們吃相別太難看,將免稅田以外的繳稅。

宋朝是當官的有免稅田,明朝的是秀才舉人都有免稅田,把讀書人慣壞了。

李嘉則不然,老子家的田都繳稅,你個土豪竟然也想免稅,想屁吃?

哪怕你家有人當官,有合法的免稅田也休想,每畝田,都要繳稅。

所以,這一天,李嘉離開了朗州,來到了長沙府,讓各地的軍隊以及轉運使們都來到長沙府,他要做一件大事。

“諸位,湖南新得之地,不可馬虎,蕭規曹隨纔是正道,你們這些轉運使可都是朝廷的臂膀,秋稅之事,乃是朝廷根基,過一段時間就聽到有什麼抗稅、民亂的,如今只有一個字——穩!”

“你們這些駐軍,以及巡檢營,都要照看好,而且還要去配合轉運使司的運轉,將秋稅平穩的收下來。”

面對李威、李信、段友良,以及各地方轉運使,以及巡檢營的指揮使,李嘉直接命令道。

原本他準備就在秋收之前行事的,但卻突然受到了嶺南的告急文書,說廣州城沒有多少糧食了,每運送一石糧食到湖南,就會消耗兩石糧食,哪怕大半的軍隊就食於湖南,但嶺南還是支撐不住了。

所以李嘉就改變對策,由於糧食受制於人,暫時不要刺激湖南的官吏以及地主們,起了亂子就不好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1321章皇事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209章白眼狼第1160章幽州營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1284章誘惑第1201章唐旗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177章走了第七百零七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1170章對戰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七百零九章第1351章折騰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1338章諸王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1321章皇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1126章刑統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1150章安北第七百章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1208章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1376章無名第1287章第1140章第1263章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六百二十一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120章哭泣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369章騎兵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番外3——震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
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1321章皇事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209章白眼狼第1160章幽州營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1284章誘惑第1201章唐旗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177章走了第七百零七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1170章對戰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七百零九章第1351章折騰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1338章諸王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1321章皇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1126章刑統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1150章安北第七百章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1208章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1376章無名第1287章第1140章第1263章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六百二十一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120章哭泣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369章騎兵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番外3——震雷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