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

“陛下息怒——”老好人,同平章事宰相嚴續,連忙出聲勸慰道:“僞國來勢洶洶,還須仔細對付纔是,呈一時意氣難以解決大事。”

“相公所言極是,如今僞國來勢洶洶,我國乃是大唐正統,不可不應啊!”

徐知誨的兒子,吳溫的孫子,文安郡公,兩朝寵臣,徐遊,徐才子,一向是皇帝的好玩伴,吟詩作賦是個中好手,他聽到僞國來犯,就跟踩了尾巴似的,叫囂起來。

經受正統的儒家教育,對於名分那是非常看中的,如今僞國竟然公然挑釁,不亞於直接扇朝堂羣臣的耳光,奇恥大辱。

“正好林仁肇在洪都練了十萬大軍,可一舉南下,收復漳泉,奪嶺南,爭湖南,到時候就可有與中原爭戰的實力了。”

空曠而又金碧輝煌的宮殿上,徐郡公的話,令人熱血沸騰,那些老油條不動聲色,而年輕氣盛的低級官員們,紛紛大聲叫好,應和聲不絕。

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也聽的熱血,強行壓抑附和之聲,但放光的眼眸,以及激動到紅潤的脖子,無不在顯示這位皇帝的心思。

畢竟還年輕,也是正常點。

韓熙載閉目養神,對於鬧哄哄的朝堂不置可否,歷經多年官場,他早已經習慣了沉默,而且,徐遊作爲皇帝的代表,哪裡能輕易地否決?

他能保持淡定,不代表別人能夠保持。

“哼!”一向立身端正的蕭儼,實在忍受不住如此胡鬧,年輕的郡公實在是沒有分寸。

“軍國大事,慎之又慎,洪都之兵,乃是拱衛京城所需,不可輕動,中原對於金陵,可一向是虎視眈眈!”

蕭儼站出,雙手握着潔白的勿板,對着皇帝沉聲道:“據微臣的消息,東京的禁軍如今走動頻繁,而各州縣的糧食也再源源不斷地抽調,想必是夏收後,中原必會出兵。”

“值得中原如此大動干戈的,無外乎幾國罷了。”

原本徐郡公眉頭一挑,正準備反駁,但聞聽此言,又想到中原禁軍的厲害,瞬間縮了縮脖子,閉上了嘴巴。

高坐在龍椅上,聞聽中原動向,李煜嘴脣動了動,想說出一些不懼的話語,可是話到嘴邊,卻無論無何也發不出來,只能輕聲道:“中原動向,諸位卿家可有猜測?”

這裡提一句,電視劇中的愛卿這個詞,是形容妃子的,一個愛字表達一切,從未聽聞皇帝對大臣有愛的,除非是龍陽君、韓焉這種穀道之臣。

卿家,纔是正常的稱謂。

所有人目光都看向了蕭儼,等待着他的解釋。

“僞國如今妄然動兵,想必是窺探到了中原虛實,纔有所行動,吳越自來順服,依臣來看,中原禁軍,要麼本國,要麼蜀國。”

所有人對於這點解釋,還是頗爲認可的,沒點戰略眼光,是絕對看不出這些,比如皇帝李煜和徐遊,兩人滿心以爲中原又要南下,根本就不知曉中原會動兵它地。

聽到這個解釋,所有人都鬆了口氣,臉上重新有了笑容。

中原趙宋剛立,船艦不曾修繕,水手不曾訓練,又怎能過長江呢?要知道,自從失去江北十四州後,這些年大唐可是勤修船艦,防備中原。

“中原南下機率雖小,但也不得不警備!”徐遊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輕聲道。

“獅子搏兔,尚且全力,如今僞國來犯想必是作個周全的部署,陛下不可不慎之。”

韓熙載看到了徐郡公被懟了回去,萎靡了,不由得站出列,高昂地說道:“漳泉二州,恐怕只是其第一步,謀建、汀二州,也是其所想。”

“若是更爲大膽一些,僞國甚至可以順江而東下,直驅金陵。”

“要知道,荊襄之地,乃是南地之腰,一旦南下,一日可千里,而且,據臣所知,僞國這些年,不僅興建水師,洞庭湖中,已然萬人,朝廷上下,不得不防之。”

韓熙載的一番話,才真是如同一把利刃,直插衆人心肺,極爲犀利,而且,可能性極大。

“這……”徐郡公咋舌,有些猶豫地說道:“僞國與本國,相差巨大,他們,他們怎敢如此?這與蛇吞象何異?”

朝堂上的衆人也是一臉的不可置信,大唐可是地方千里,南方第一大國,雄兵數十萬,富甲於天下,僞國怎敢有此非分之想?

“哼!”蕭儼冷笑一聲,道:“諸位還以爲如今的僞國只有區區嶺南嗎?”

“安南,楚國,南平,皆被其攻下,如今地域廣闊,治下之民,麾下之兵,已經不亞於本國,而且,其國主,年輕氣盛,野心勃勃,無時不刻地不在磨練兵馬,以有心算無心,怎能不有勝算?”

對於朝廷之上的這些只知尋歡作樂的大臣,蕭儼着實看不過眼,才暫且安生數年,就已經被消磨了精力,只知權勢之爭,哪裡能着眼看向周邊?

鼠目寸光,不外如是。

沉默……

“陛下,此時應當發兵南下,收復漳泉爲要。”看到話題又扯遠了,嚴相公不由得將話題又拉了回來。

“出兵,定要出兵!”李煜點點頭,說道:“林仁肇要坐鎮洪都,剿滅水賊,如今能領兵南下,諸位可所有舉薦?”

“微臣舉薦沿江巡檢盧絳!”樞密使陳喬開口說道。

“不可,盧絳善於水戰,防備中原爲要,不可輕動!”皇帝立馬否決。

“芮國公戰功累累,領兵多年,最是適宜!”有人舉薦道。

“芮國公已然疾病纏身,不可輕動!”芮國公何敬洙,也是南唐名將,如今已經退隱,曾爲滅閩國功最高者,又克長沙,殺楚王馬希廣,守鄂州,可謂是功勳卓著,李煜剛繼位就封其爲芮國公,以示尊崇。

但如今,這位芮國公已經七十有二了,又有足疾,哪裡能再戰。

隨後,又舉薦了許多將領,不是威望不適,就是派系之爭,小半個時辰後,終於,以皇甫暉之子,神衛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爲帥,領兩萬神衛軍,出戰漳泉。

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1104章幽州營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1143章柔情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359章後勤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1354章規矩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八百六十六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188章空獄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三章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226章取暖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401章入祀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386章就藩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1192章嚴家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1227章家宴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1407章禪讓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290章軟肋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376章無名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1186章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七百章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1234章鬧劇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
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1104章幽州營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1143章柔情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359章後勤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1354章規矩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八百六十六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188章空獄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三章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226章取暖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401章入祀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386章就藩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1192章嚴家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1227章家宴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1407章禪讓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290章軟肋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376章無名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1186章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七百章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1234章鬧劇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