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

曹彬與劉光義二人與兩萬蜀軍來的長沙府境內後,就一分爲二,蜀軍們在巡檢兵的看押下,邵州官衙的安排下,因爲只有兩縣,所以一分爲二,各萬人。

至於家屬,則慢慢從蜀地來,不急於一時。

由於降軍是從長江而來,遠離部隊,兩人着實沒有安全感,只能安置在長沙城外,一直待着。

“兩位可曾收拾好嗎?”門外,宦官大聲嚷嚷道。

“好了!”劉光義換了一件比較鮮亮的圓領長袍,梳理好了長髮,施施然而立。

“我也好了!”曹彬也穿着長袍而出。

兩人都是武將,此時穿着長袍,一臉鬍子,膀大腰圓,頗爲可笑。

但兩人又不能穿着鎧甲,官服又沒有,平日穿着的玄衣勁服,也不能穿,所以只能是長袍,雖然是量身定做的,着實有些滑稽。

“哈哈!”兩人互相一見,頓時大笑起來。

“你們兩人來吧!”宦官斜瞥了一眼兩人,帶着拖音。

雖然感覺皇帝對這兩人有重用的意思,但對於他這個大內宦官而言,並沒有多少利用之處。

兩人身無分文,自然無法收買賄賂,只能無奈對視一眼,登上了馬車。

“這長沙城比之東京,真是小之又小!”劉光義掀開簾子,看着人擠人的長沙城,以及高大的長沙城,嘆息道:

“與東京相比,此地雖然不及繁華,但,卻又是一座堅城,從攻戰而言,作爲國都而言,也是適宜的。

而東京,則滿是商賈逐利之徒,城窄而民多,若兵卒不豐,則只能失陷。”

“臨湘水而居,土地豐沃,通洞庭,上可用江陵之財,又能下用嶺南,作爲國都,自然是合適的!”

曹彬點點頭,也讚歎道,隨即又搖搖頭,說道:“劉兄說錯了,東京城廣聚天下之財而養之,自然多以商賈,商賈豐而自然多以養兵,而持有天下!”

“而唐國新近而下江南,長沙城之利雖多,但弊處也不少……”

言盡於此,曹彬也不再言語,閉目養神,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恐怕也得在這裡了。

劉光義笑了笑,望着車窗,也不再言語。

在這裡聊太多,並不合適。

兩人草草吃了飯食,坐了一路馬車,入了大內後,遭受幾輪檢查,然後就待着,等候接見。

“他們真那麼說?”李嘉吃了幾個糕點,飲了杯茶,聽着宦官這樣說,頗有驚奇。

“只有那麼多,之後奴婢沒聽到言語聲!”宦官低着頭,輕聲彙報道。

“知道了!”李嘉洗了洗手,又漱了漱口,用手絹擦了擦嘴,嘴角泛起笑意:“果然,沒有一個笨人!”

“吃也吃好了,先讓這兩人過來吧!”

“喏!”

劉、曹二人等待良久,早已經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此時得到皇帝的召見,心中一喜。

跟着宦官走了走,楚王城宮比之東京大內,卻又奢華了一些,也大了許多。

心中感慨,一路快步,終於見到了皇帝。

被帶到了一處亭子,一個背對着兩人年輕人正垂釣着,只見月白色的長袍,兩人見之立馬跪下,低頭說道:“罪臣劉光義(曹彬)叩見大唐皇帝陛下!”

“起來吧!”清脆的聲音響起,兩人這才起身,細看之。

第一眼,只覺得年輕,真年輕,望之背影也不過二十來歲,身材也不是膀大腰圓的武人形象,而是文士模樣。

聽聞其起兵嶺南,怎麼也是個武人,怎麼那麼文弱?何以掌控百官。

心中不言,兩人面帶惶恐。

“你倆何罪之有?”皇帝輕笑道。

這句話,令人無言以對,但只能硬着頭皮說道:“罪將無故興師與大唐對戰,自然有罪!”

“貴我兩國本就敵對,聽命於君上,相互對戰,本就是應有之義!”

李嘉隨口說道,這纔回首而看,瞧見了兩人,心中頗爲好奇。

劉光義與曹彬二人,他還沒見到。

兩人雖然都是膀大腰圓,但左邊一人卻是面方而耳大,額頭寬廣,鬍鬚修長,宛若關公一般,雄偉壯觀。

右邊一人,則爲額闊頂平,脣方口正,鬍鬚更休整一些,鼻樑高挺,雙目有神,更顯得儒雅一些。

想着二人中,唯有曹彬有字,又是將門出身,那麼右邊的定然是曹彬了。

“陛下所言甚是!”

兩人齊聲拜下。

“兩位將軍被俘,可知緣由?”李嘉再次問道。

“潘將軍雄武不凡,用兵如神,我等只能敗退!”

兩人目光對視,這還用說嗎?肯定是打不過才被俘的。

“謬矣!”李嘉搖搖頭,說道:“貴軍自入蜀以來,劫掠百姓,欺男霸女,仿若契丹人打草谷一般,百姓自然厭之,民心不附,雖可佔之,但卻不可守之!”

隨後,李嘉又頗爲得意地說道:“我天兵去金陵,數日而下,何哉?不外乎江南李氏暴政迭出,民心不附,又黨爭不斷,所以旬月就定了數十州,吳越也只能俯首稱臣,歲歲納貢。”

“所以,這天下,民心就是天意,天意就是思唐,大唐之社稷,依舊未端,如後漢之再興,已經不遠了!”

“罪臣慚愧,不知天意!”被這一整套的話下來,兩人又不是傻子,怎麼會選擇相信,但這是最好的藉口,也是人家光明正大的政治宣揚,只能低頭應下。

至少,他們兩人的能力,沒有被質疑。

一套天意論斷出來,李嘉自己都感覺太好了,絕對能忽悠人,畢竟古人就信這種讖言,推背圖啥的,劉氏的”劉氏應王,爲萬日天子““金刀之刈”,唐朝幾百年,造反的劉氏數不勝數。

所以,天意論會忽悠,並且,還具有可信度。

不然,請你解釋一下神武元年怎麼突然就下了兩國,今年怎麼又下了江南、蜀國,這不是天意是什麼?

看來得潤色一下,讓邸報給刊登一下,廣而告之啊。

“如果讓你們轉刀中原,怕是也難,這樣吧,我大唐不養廢物,正好騎兵缺乏,更是少有懂得騎兵作戰的,你們就當個教頭吧,衣食無憂!”

“喏!”兩人瞬間滿意了,這是最好不過了。

第1194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1129章續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1210章夏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1259章改任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321章皇事第1234章鬧劇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1144章後宮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1221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365章野女真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270章草原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112章老君山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1232章喜事第1301章技藝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1239章佛難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1110章信念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1160章幽州營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七百一十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239章佛難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1238章護法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214章遺民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1121章沙州第1331章威逼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1275章木軌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1263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1248章暫住證
第1194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1129章續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1210章夏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1259章改任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321章皇事第1234章鬧劇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1144章後宮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1221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365章野女真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270章草原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112章老君山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1232章喜事第1301章技藝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1239章佛難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1110章信念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1160章幽州營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七百一十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239章佛難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1238章護法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214章遺民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1121章沙州第1331章威逼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1275章木軌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1263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1248章暫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