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如此一來,在麓山寺後院,一個小院子中,上書房也就成立了,幾個皇子們結束了優哉遊哉的幼童時代,開始進入了學習時代。

李嘉見到幾個小人兒一臉稚嫩和好奇的臉龐,頗有些心疼:“還是年紀太小,終究是自己的骨肉,還是捨不得啊!這時候你們感到好奇,以後就不一定了!”

“你們分別是律學、書學、算學,太學中的博士,育人這方面,你們比我在行,但有一點,皇子們如今年歲還小,我怕你們不習慣,教導他們,主要以寓教於樂,待年歲稍長一些就好了!”

李嘉作爲父親,說出最後疼愛之語。

“臣等曉得!”王坤立馬就勝任了上書房總師傅的職位,連忙擡頭挺胸,說道:“皇子們雖天資聰穎,但教學自當適應他們的年歲,畢竟孔夫子有言,因材施教,這是我等之責!”

“好!”李嘉拍了拍手,說道:“你們出了國子監,來到簡陋的上書房,作爲皇子的師傅,我也不能虧待你們,就賞一些蜀錦和金銀與你們,改善一下伙食吧!”

見到幾個博士立馬要拒絕,李嘉毫不猶豫地打斷他們的話:“你們在國子監,清貧的很,這些算作是給予你們的補貼,也是我這個父親的一點心意,充作束脩罷!”

這般,幾個博士們低頭拜下。

唐朝時期,皇子都教育一般分兩種,認真和忽視。

其中,認真的只有對於太子,也就是詹事府,比如少師少傅等等,他們也算是有品級的官員,教育太子,是他們的職責。

而其他皇子們學習呈隨意態度,基,就是爲了杜絕其向太子爭位,不過就算如此,只要皇子們認真學,教學資源雖然不及太子,但還是可以的。

如李嘉這般,遲遲未定太子位,自然詹事府沒有,而且他還將所有的皇子集合起來一起學習,更是混淆視聽,讓朝臣們難以抉擇。

“陛下,幾位皇子如今已到了開蒙的年歲,只有小名而無大名,怕是不妥吧!”

王坤瞅了一眼陷入深思中的皇帝,諫言道。

“哦,朕得子不易,效仿民間百姓家,取賤名好養活,至今日,也是要好好的取一下了!”

李嘉頗爲尷尬,要是沒人提醒,他還真是忘了自己的幾個兒子,竟然還只有乳名而沒有大名。

“你們下去吧,明日正式開學,先去安排一下課表吧!”

“喏!”幾人連忙拜下。

“你們也回母妃那裡去,記住明天要上學了,要認真點知道嗎?”

看着幾個眉清目秀的兒子,李嘉感覺他們完全繼承了自己英俊的基因,長大後定然俊朗不凡,他輕聲說道:

“學了字,就與以後不同了,要謹記哦!”

“兒子曉得了!”幾個小人歪着頭,樂呵呵地應下,然後被宮女宦官們牽引而去。

李嘉這邊,則開始陷入了取名的糾結之中。

他是個取名廢,這等難題,真是讓人煩躁。

“來人,拿紙筆來!”李嘉喊了一聲,開始準備取名了。

提筆,猶豫了許久,李嘉嘆了口氣。

一個個取,着實太麻煩了,三個名字,必須吉祥有新意,難爲人啊!

“不如,取個輩分吧!”李嘉眼前一亮,瞬間就想偷懶了。

中國人的輩分一般起源於唐宋,發揚光大於明清。

比如此時獨眼龍李克用,號稱13太保的養子們,都以存字爲輩分,親兒子李存勖,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等等,還有朱溫的兒子朱友圭、朱友貞、朱友文等等,可以說,輩分在此時,已經習以爲常了。

輩分這東西,是具有文化底蘊深厚的,在儒家忠孝社會環境下,人名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意義。

輩分具有行輩之序和長幼之別,所以沿用至今。

對於李嘉而言,皇帝的子嗣總是不愁妻妾的,所以繁衍生息肯定厲害,子孫後輩肯定多,如果不區別,在幾十上百個子孫中找出自己的兒子,還真不容易。

所以,日後宗室之間,可以直接根據姓名,就可以區分輩分。

當然,像老朱這樣,不僅爲二十多個兒子各想了一套輩份,而且還提出五行更替來取名字,這着實太難爲人了。

於是,爲後人貢獻了大半的元素週期表。

李嘉想的也不多,先把自己這代的輩分想好再說吧!

大唐再立,這是天大的好事,可以用“復”字爲輩。

好極了!!

大兒子心哥兒,就叫李復歆(xin)。

二兒子水哥兒,就叫李復睢(sui)。

三兒子亮哥兒,就叫李復湸。

果然省事又方便,我真是個天才。

雖然有些敷衍,但誰能說皇帝的不是?

“反正是我的兒子,我想取什麼名字就取什麼名字,這是我的權力!”

李嘉挺起胸膛,義正言辭。

“將這幾張紙遞給幾個妃子吧,記住,別弄亂了,依次是皇子的名字!”

“奴婢知曉了!”田忠在一旁觀察了良久,早就知道了皇帝的打算,也瞭解的清楚,自然不會有錯漏。

“恩!”李嘉一屁股坐下,至於接下來的輩分,慢慢想吧,不急於一時。

很快,到了下午,王坤作爲上書房總師傅,就立了一份名錶,請皇帝過目。

這上面寫着皇子們學習的課表,幾時上課,幾時下課,又教導些什麼東西,都在上面。

李嘉拿起一看:

每日寅時(凌晨3:00-5:00)來到書房早讀,卯時(凌晨5:00-7:00)開課,午時(11:00-13:00)下學。

各大節日放假一天,暑日上半課。

如皇帝萬壽節,母妃壽辰,端午、中秋等節日,只有一天假。

至於上課,就是按照國子學、明經、明算、明律分門別類開始的。

當然,自然是以儒家經典爲主,其他的爲副,這是理所應當的。

“未免有些苛刻了!”李嘉嘆了口氣,還是於心不忍道:

“寅時太過於早了,皇子們還是稚齡,正是貪睡的年紀,可卯時早讀,下學時,可以在申時放學,這般便可以了!”

“至於放假,依我看,每旬放一日休假,勞逸結合!”

第1168章安撫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386章就藩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1259章改任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260章離譜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1361章東去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218章涼州詞第1286章分封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1180章豐州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1314章凜然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159章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1200章唐奴第1223章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1195章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1223章第1210章夏王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1356章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1323章胡昌翼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1173章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四百七十六章湘西府(百萬字了,訂閱票票來一波)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138章尊老
第1168章安撫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386章就藩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1259章改任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260章離譜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1361章東去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218章涼州詞第1286章分封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1180章豐州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1314章凜然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159章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1200章唐奴第1223章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1195章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1223章第1210章夏王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1356章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1323章胡昌翼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1173章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四百七十六章湘西府(百萬字了,訂閱票票來一波)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138章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