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糊弄

“陛下要避暑?”政事堂的宰相們得知這個消息,陡然一驚。

按照傳統來說,皇帝巡查、就食、避暑,在前唐時,都是司空見慣的,如唐高宗洛陽、長安兩地跑,安史之後,更是常事,皇帝們因爲兵災,隔三差五地就巡狩蜀地。

但,五代後,則不同,各個國家的皇帝、國主,基本上就穩住都城,輕易不挪窩。

除了地盤小以外,跟國都聚斂各地方州縣財賦功能有關,比如東京,因爲運河的緣故,四通八達,可以有效的將錢糧運送到都城,保持禁軍的穩定,從而壓制地方。

所以,一個國家的首都,必然是政治、經濟中心,不然就是畸形的,如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大運河斷一個月,北京鬼哭狼嚎、人人餓肚子,斷半年,國家大亂。

元朝的崩潰就是如此,因爲運河,元軍第一個拿張士誠開刀,隨後,張士誠默認運糧北上燕雲,然而等朱元璋攻克江南後,自然斷了貢糧,所以,此時就敲響了元朝滅亡的倒計時。

徐達輕易地就攻克元大都,偌大的北京城,幾乎沒多少人,餓殍遍地,還得讓他用軍糧救濟。

長沙城比元大都好,來自蜀地、江西、江寧二府的糧食,可以通過長江,再經過洞庭湖、湘江,而至長沙,都是水運,成本低。

雖然嶺南的錢糧運送卻很困難,府道耗費大,靈渠又不方便,但總算能運到。

某種意義來說,長沙城作爲國都是足夠的。

所以,皇帝的避暑遷徙,某種意義來說會造成朝廷動盪,尤其是在這個亂世,這要是禁軍出點差錯,就大事不好了。

“絕對不行!”孫釗義正言辭地說道:“如今乃亂世,非安史之前的太平盛世,陛下身負萬里江山社稷,豈能輕易涉險,某身爲宰相,應諫言之!”

“好——”孫光憲、鄧斌二人作爲新晉宰相是,雖然不屬於孫釗一黨,但卻對其表態表示贊同。

這是國家正事,非私事,作爲宰相的責任和使命,他們還是分得清輕重緩急的。

當然,更關鍵的原因則是,皇帝的繼承人很小。

幾個皇子論,哪怕是其弟衛王李賓,也不過七八歲的年紀,毫不頂事,皇帝走了,誰來監國?太妃嗎?

“自是如此!”眼看着孫釗一番言辭,就獲得政事堂的擁護,作爲首相,趙誠瞬間感到危機,連忙表態,不敢再猶豫:

“萬幾重擔在身,聖人不得輕易遷移,此乃國之根本!”

所以,幾個宰相聯袂而來,找到了皇帝。

皇帝倒是早就知曉了政事堂的熱鬧,他知曉宰相們的動機是好的,他不以爲意道:“諸位相公們所爲何事而來?”

“臣等因陛下遷移宮廷而來!”趙誠糾結了一下,僵硬地向前一步,朗聲道。

“哦?你們知曉了?”李嘉坐起,懶洋洋地說道:“此事爲真,主要是這長沙城太過於溼熱,不利於皇子皇女們的生長,而朕及皇后等,也身體不適,所以準備擇一地避暑,所去幾個月罷了!”

“陛下,您身負社稷,不可輕動啊!”孫釗喧賓奪主,向前一步,一臉沉重地說道。

“朕知道了!”李嘉擺擺手,說道:“我又不是傻子,這點道理還是知曉的。”

“避暑之地,就在長沙府附近,距離長沙城不遠,到時候政事堂也會跟隨,諸位相公們也一起避暑,不會耽誤軍國大事的!”

“況且,若是遠離長沙府,朕及宮廷,以及元從軍的糧食又從哪裡來?總不至於餓肚子吧!”

聽到皇帝的解釋,所有人鬆了口氣,趙誠更是如此,他坦誠地說道:“聖明無過陛下,考究如此周全,避暑自然是理所應當之事,想必是有了好地界吧!”

“這倒是沒有!”李嘉搖頭道:“朕不是長沙府人,哪裡知曉長沙府的避暑勝地,諸位卿家可曾知曉?”

“微臣聽聞,湘江西岸,有一座嶽麓山,其地貌優美,景色宜人,一向是長沙踏青的好去處,山樹茂密,泉水應有,聽聞山上有個麓山寺,系晉初古寺,杜少陵也曾題詩,雲:“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其是一個絕佳的避暑之地!”

孫釗連忙拜下,直接說道,惹得趙誠不喜。

這要是沒點學問的,還真不懂杜少陵是誰,它是杜甫的別稱,經過韓愈的提倡,杜甫算是與李白齊名的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嶽麓山,湘水西岸,這不就是在潭州嗎?”聞言,李嘉哭笑不得。

長沙府轄邵、衡、道、永、全、嶽、潭七州,其中,長沙城屬譚州,支長沙縣,所以一般也用潭州來代指長沙。

長沙城在湘水的東岸,而嶽麓山則在西岸,簡直是咫尺之遙,後世嶽麓山還成了長沙市的市區,可見距離之近。

不過,近的好處很大,起碼可以隨時操控長沙城,政治不偏移。

“還有嗎?”

這點距離,在家門口算避暑?這跟搬張席子從前園到後院去乘涼,太過於兒戲了。

李嘉繼續問道。

見到宰相們都沉默,他繼續說道:“難道長沙府就沒點景色不錯的山嶺?”

“你們要是不說,我就去廬山了?李太白的望廬山瀑布寫的很不錯!”

見到皇帝威脅,幾位宰相沉默一會兒,趙誠硬着頭皮說道:“湘潭縣與衡州之交,有衡山,南嶽之地,也算是景色不錯之地!”

聞言,李嘉笑了。

這羣人真當自己是白癡,不知道嶽麓山和衡山的關係,嶽麓山可是衡山的支脈,七十二主峰之一,衡山的祝融峰與嶽麓山隔兩百里,看着遠,其實湘水一下,一天就到了。

這要是個知識淺薄的,還真的被忽悠過去了。

娘希匹,果然,難怪皇帝容易被糊弄,實在是這羣讀書人太奸,其實意思差不多,就只是偷換個概念,就看上去完全不一樣了。

剛想發脾氣,李嘉看着幾位宰相一臉嚴肅的模樣,心中只能嘆了口氣,人家也是爲了朝廷好,自己若是較真,還真是肆意妄爲了。

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1309章就藩第1291章京城事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149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九百一十六章第1248章暫住證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七百四十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1192章嚴家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二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八百八十七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152章心思感言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1287章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1230章出宮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192章嚴家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225章隱情
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1309章就藩第1291章京城事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149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九百一十六章第1248章暫住證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七百四十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1192章嚴家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二十一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八百八十七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152章心思感言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1287章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1230章出宮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192章嚴家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225章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