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朝會,大體上分爲四種。
會朝是每年的元日,也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這兩天。這個會朝的規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員全部都得參加,禮儀的性質更濃。
大朝是每月的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大部分在京的官員,都要參加。
而常朝則是五品以上的官員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閣。其他官員,則各自回衙辦公。
當朝廷面臨水火意外災害,有政變,有貴賓來訪需要討論應答接待,需官員臨時上朝的,叫追朝。
雖然形式不同,但幾乎可以說的上是每日一會。和後世並沒有什麼區別。
不過今天,元日早過,既不是朔望,也沒有意外。可昨日散衙之時,依然有人通知,明日乃是大朝會,所有官員都需上朝。就連沒有職官的勳貴也一樣。
到了這個時候,誰還不知道,懸在頭頂上的刀,就要落下來了。
所有人天不亮就起牀,吩咐家人,趕緊準備吃食。順帶再在懷裡揣上一張餅子,或者一塊肉乾。
今天的日子不好過,無論如何也不能當一個出頭鳥。
若是因爲吃不飽而被人擡出來,那可就糟糕了。
一衆人,搶着時間,趕在了朱雀門前,按照官職的大小,關係的親近與否,聚在一起,等着宮門開鎖。
此時氣氛肅殺,沒有一個人敢高聲說話。全都低着頭竊竊私語,交換着彼此的消息來源,盼望着能躲過今天的一劫。
有人抱團,自然有人孤立。
其中,最顯眼的,則是站在朱雀門外的劉弘基。
周圍滿朝朱紫,他是一襲白衣,彷彿獨立世外,和這裡格格不入。
看着這種不和諧,有人低聲問道。
“他怎麼來了?”
去年,義安王李孝常與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等人,因密謀反叛被處死。劉弘基因與李孝常有交往,也遭到牽連,被免官除名,幽居在家。
不想,今日,竟然在朝會之時見到此人。不由的別人驚訝。
這邊,話纔剛問出口,旁邊,立刻有人一臉羨慕的回答道。
“自然是皇上要用他了。”
說着,擡手一指周圍,繼續說道。
“你看看着滿朝的文武大臣,那個不是惴惴不安?只有‘任國公’一臉的風輕雲淡。”
“幽居在家,朝中的大小事務都牽扯不到他。就算是皇上手中的鋼刀舉得再高,也落不到他的頭上。”
“不怪‘任國公’一臉淡然。”
說這話的人,滿臉的羨慕,恨不得自己也是戴罪之人。
一番話讓小團體的衆人頓時啞口無言。
現如今,說這話有什麼意思?
人劉弘基和皇上是什麼關係?出則同輿,入則同席。就算是牽扯到謀反,也不過是關門自省罷了。
要是自己呢,怕是早就腦袋搬家了。
一旦罷官,誰還想的起來?
當下,沉默片刻之後,齊齊開始轉移話題。
“諸位可知,眼前的這高臺是做什麼用的?”
其中一人略微回首,指着朱雀門前的漢白玉搭建的祭壇一樣的東西問道。
“怎麼會建在這裡?”
朱雀大街貫通長安南北,太極宮坐鎮中央,鎮壓八方。
這纔是如今長安的格局。
眼前這個小小的高臺,何德何能,能攔在皇城之前,受四方拱衛?
以往皇上要辦成什麼事兒,或者修建什麼東西,長安城早就鬧的沸沸揚揚了。那些“直言敢諫”之臣的奏本怕是都能堆成小山了。
可是這次,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出來。
只要是個官員,都能察覺到不對勁。
“或許是用來祭天,祈雨,亦或者驅蝗等此類用途的?”
這人去過長安南原,專門瞻仰過南原的那一方黃玉祭壇。
兩者規格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寓意上應該是差不多的。
仙人沒有降世之前,這大唐哪裡建過這種東西?
既然長安南原有一個了,長安再建一個也毫不稀奇。
“怕是不止!”
另外一人,搖了搖頭說道。
“祭天,祈雨,爲何不用太廟和大社,非得要新建一座祭壇?”
“何況,這幾日興祿坊中,車馬出出進進。”
“坊中居住的衆位親王,郡王,全都搬了出去,將整個裡坊都騰空了。就連威名赫赫河間郡王李孝恭都不例外。”
“我就不信這兩件事兒之間沒有關聯。”
河間郡王李孝恭戰功卓著,是皇上的堂兄,是大唐不亞於李靖的名將。
整個李唐宗室,除了皇上,威望無出其右者。連他都要搬家,怕是真要出天大的事兒了。
聽到這裡,衆人無不一凜,心中的驚懼再大幾分。
那些膽小的一個哆嗦,差點憋出幾滴尿來。
有人受不了如此肅殺的氣氛,連忙打斷了這個話題,略帶一絲興奮的說道。
“聽宮中傳來消息,帝君賜下了秘法,能讓人從此不受天花毒害。”
“可有人聽說過此事?”
這話一出,衆人瞬間眼前一亮。
天花的酷烈,誰不知道?要不然,湖畔哀嚎的“賊奉義”也不會選用這種方式,謀害皇家。
誰家孩子,沒有受過這種疾病荼毒?
當下,剛纔沉重的話題,早就被人拋到了一邊,衆人無一不興奮的問道。
“這事兒你們也聽說了?”
“莫不是真的?”
“希望是真的啊!若是真有此事,我今天回家就供奉帝君,早晚一爐香,晨昏三叩首,絕不懈怠。”
如今的長安,帝君帶來的變化雖多,但是和自己密不可分的,並沒有多少。
反倒是麻煩不少。
譬如需要重新讀書識字這一點。
但是天花就不同了。
即便是人到中年,沒有出過天花,始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若是真能預防天花的話,讓人怎麼感激都不嫌多。
這邊一衆人,正在憧憬。那邊“吱吖”一聲,宮門開鎖,皇城大門打開。
殿中侍御史一聲呼喝,衆人立刻按照官位排好隊伍,魚貫而入。卻不想,長長的隊伍,在太極殿外,被人攔住。
只見皇上和帝君,正面無表情的站在那裡,等着衆人。
一衆大臣,頓時不知所措,連忙高呼。
“皇上萬壽,帝君安康!”
而這時,李世民才沉聲說道。
“走吧,隨朕出發。”
“今日的朝會,不在太極殿,而在神兵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