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

雙方的傷亡數字估計還要過一段時間纔會公佈,但就重建來說現在就可以開始了,波斯灣的石油富國可以口口聲聲要幫忙的,這個機會不能放過。

有需求就會有經濟發展,所謂消費升級就是如此,當然消費升級也並非是什麼好事罷了。

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信用卡將會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貸款的適用範圍將會擴大到很多領域,這都是爲了儘早度過經濟危機所採取的手段,但英國這邊,艾倫威爾遜還是不希望出現那種場景。

所以該大建就大建,不要嫌棄賺錢辛苦,實在不行和馬來亞當局七三開讓出一點利益,要是馬來亞那邊不同意的話,這個世界上願意付出辛苦賺錢的人有的是,實在不行韓國,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人,想必非常願意流血流汗進行戰後重建。

人力資源對於當前的大英帝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要是英屬印度還在的話,連討論的必要都沒有,直接就去南亞抓移民了。

在談完重建的事情,艾倫威爾遜就本次石油危機發表了看法,以及對英國的戰略定位問題,和首相哈羅德威爾遜進行了討論,他覺得殖民地獨立的高峰已經算是度過去了,至少美國方面沒有過多的精力,現在肯定會把注意力放在內部調整上面。

至於蘇聯方面,蘇聯肯定是比二十年前強上了一個次元,但經過了二十年,蘇聯國力的增強卻對歐洲的影響力卻在削弱。

當然在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蘇聯的干涉能力還是在上漲,英國要小心的是屬地給蘇聯武裝滲透。

“智利的變故表明,蘇聯的影響力似乎沒有像你說的在減少。”哈羅德威爾遜不同意這一點,蘇聯都把手伸到美洲了,那可是美國的後院。

“那是美國自己的問題,我說蘇聯影響力在削減,指的是對發達地區的影響力。”艾倫威爾遜開口解釋,“這一次的石油危機肯定會造成各國經濟上的困難,但不代表蘇聯就有辦法對發達國家做什麼。現在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已經獨立,剩下的地方,英國只需要做好重點防守。”

兩個白廳首腦,主要還是就經濟危機的英國應對之策,和哈羅德威爾遜進行討論,既然危機自然有危險和機遇,目前來說英國處在一個良好的軌道上,哈羅德威爾遜也同意這一點,表達了白廳工作對英國順利發展的重要性。

“很高興首相這麼認爲。”弗蘭克表達了對首相認可的支持,“國防部的意見是,這一次戰爭證明了適當軍力的重要性,英國就算不能和美國蘇聯並駕齊驅,也要嘗試做一個決定性的力量。有軍事做後盾,外交工作也容易展開,外交工作創造的良好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經濟發展好了,肯定是執政黨的功績,對於白廳而言,我們也可以漲工資。”

“漲工資這件事,只是經濟發展附帶的東西。”艾倫威爾遜輕聲咳嗽一聲,雖然事實如此,但這麼直白的說出來就?紳士們不要體面麼?

戰爭結束了,英國的外交工作還沒有結束,關於引起戰爭的約旦河水源問題,還是要解決的,這個問題不解決,以色列生存都是問題還會開戰,而且根據國際法,阿拉伯一方確實不應該在水源問題上下功夫。

還有就是專門爲阿連德打造的社會黨國際大會,哈羅德威爾遜表示,阿連德已經點頭會對英國的邀請進行正面迴應。

“希望阿連德返回自由世界的懷抱。”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也表示良好祝願,希望智利的事情能夠得到良好解決。

智利的問題明顯是美國的操作有問題,如果說美國在美洲之外還僞裝這麼一下,在美洲從來都是連裝都懶得裝。在其他地方能落實個百分之十,在美洲連百分之一都落實不了。

結果就出現了,高壓之下,拉美的社會黨人都被當做親蘇黨派對待,這非常的離譜,社會黨人的大本營倫敦,這一次是應該發揮外交影響力了。

艾倫威爾遜在適當時候願意創造機會讓蘇聯收拾一下美國,但不準備真的朝着劍橋五傑的路線邁進,智利最好還是拉回來,哪怕是朝秦暮楚也好。

總之,紛亂的一年雖然即將結束,但英國的外交工作纔剛剛開始,他這個卑微的社會公器,還要繼續努力奮鬥,這才哪到哪,不過才中場休息。

因爲石油危機帶來的石油使用成本上漲的經濟危機,邁着矯健的步伐,光臨了歐美各國,首先就是本土毛都沒有,只能依靠勞動力發展製造業的日本。

隨後就是理論上不會被石油禁運影響的美國,最後抵達了似乎不是日本這麼資源脆弱,也比美國分配公平的多的歐洲。

原油庫存開始處於令人擔心的低水平線上,阿拉伯的原油禁運引發了美國公衆購買汽油的恐慌,各界紛紛呼籲實行配給制度,汽車排長隊加油成爲街頭巷尾的常見現象。

在金融界的壓力下,美國各州政府被迫大幅削減了公路、橋樑、醫院和學校的投資計劃以用來償還銀行債務,這使數以萬計的工人下崗,美國最繁華的城市羣也開始變得支離破碎。

在歐洲大陸,油價上漲的衝擊同樣帶來了自“大蕭條”後最可怕的景象。

儘管德國政府制定了週末禁止開車上路的緊急規定,但隨着該國進口石油花費增至駭人聽聞的一百七十億馬克,仍有將近五十萬人因此失業。

通貨膨脹率一度達到了令人恐懼的百分之八,運輸業和農業遭受了毀滅性打擊,鋼鐵、造船和化工等關鍵性工業部門也陷入了深重的危機。

這一次由石油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當然不可能隻影響到發達工業國,比較脆弱的落後國家一樣付出慘重代價,工業國出現社會倒退,和第三世界出現的問題相比,已經什麼都不算了。

本身足夠地大物博的蘇聯,當然不會受到石油危機影響,開始在和美國的對抗當中採取進攻態勢,正當自由世界這邊絕大多數國家陷入衰退的時候,埃塞俄比亞發生軍隊譁變,蘇聯抓住了機會開始向東非水塔發揮影響力。

此時,軍隊作爲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已經崛起。下級軍官成立了一系列委員會,以此來左右軍隊。後來。由正規軍、警察和地方部隊三支力量成立了“協調委員會”。

發海爾·馬里亞姆·門格斯圖爲首的軍官領導的革命,結束了埃塞俄比亞的君主制。

埃塞爾比亞轉而和海爾塞拉西時期的親美政策進行切割,和蘇聯緩解關係,和鄰國索馬里一樣表達對蘇聯的歡迎。至於埃塞俄比亞的另外一個鄰國北蘇丹,同樣是傾向於蘇聯的國家,只不過和中蘇保持着都不錯的關係。

尼雷爾領導的坦噶尼喀和馬拉維聯合共和國,和北蘇丹的情況差不多,同樣是傾向於東方集團,但對中蘇保持均等友好的國家。南部非洲同樣戰火連連,安哥拉、莫桑比克的葡屬非洲殖民地的游擊隊,也接受了蘇聯的軍火援助。

加上歷史上蘇聯從未染指的剛果金,非洲的親蘇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力量。

一九七五年四月北越經過數月激戰攻克西貢,隨即宣佈解放全國。大量南越高官和難民出逃,西貢鐵拳的照片傳遍世界,美國竭盡全力想要保存的南越政權,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南越被消滅也標誌美國在這場東南亞的戰爭當中輸掉了底褲。同一個月,柬共佔領金邊全部全國解放。

五月份開始,老撾全境出現大量游擊隊,老撾王國的存在已經岌岌可危,最終老撾王國在一九七五年結束了自己的歷史。

哈羅德威爾遜在這一年年初開啓了自己的第三次大選,在各國普遍因爲石油危機導致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哈羅德威爾遜再次勝出,繼續工黨的執政狂潮,英國大選的結果,也像是一個信號,在經過了兩年時間的適應和調整,在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季度,各國經濟終於開始了回升。

但是比起石油危機之前的高速增長,危機過後生產回升緩慢,幾乎接近停滯;同時,危機期間出現了普遍的通貨膨脹,危機過後通貨膨脹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了經濟增長緩慢和嚴重的通貨膨脹並存的局面。

保守黨在敗選之後,愛德華希斯宣佈要辭去黨魁職位,在這一年年底,保守黨開始了黨魁的選舉,艾倫威爾遜十分關注這一次保守黨內部選舉,因爲兩個候選人他都熟,前國防大臣普羅富莫,另外一個是前教育大臣瑪格利特·撒切爾。

最終結果很快出來,保守黨對外宣佈,前教育大臣瑪格利特·撒切爾擊敗普羅富莫,成爲新的保守黨黨魁,將會領導保守黨在接下來的時間當中,繼續爲奪回執政權努力。

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十章 就辱法了怎麼樣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1761章 逼宮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東京灣事件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1562章 下半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對峙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
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十章 就辱法了怎麼樣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1761章 逼宮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東京灣事件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1562章 下半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對峙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