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

單獨就倫敦城區改造這件事,煙霧事件的出現當然是好事。只是艾倫威爾遜不能表達出來,不然幾千人死亡的家屬可不會接受。

倫敦這一次的改建安置條款,幾乎就是一比一照着棚戶區改造的安質條款臨摹的。

不過並不存在拆字一噴,百萬富翁的後果。能夠一比一置換新房就不錯了!以現在英國的財政,補償款之類的東西肯定佔比不大。

以房換房是本次倫敦改建的主要安置方式,當然在這期間的住宅花費,倫敦市政府會酌情給與一定的補償。

沒有英屬馬來亞擴充的產能兜底,憑藉英國自己就非常難辦,更別提倫敦東區就是工業區,工廠遷徙一定會影響產能的。

艾倫威爾遜一個海外專員,和本土的官員有着明顯的不同。如果說最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兩點,一點是靠山強大,一點是膽子夠大,兩者相輔相成。

因爲有蒙巴頓家族做靠山,他纔敢對任何具有風險的事情插手,最終的結果都不算差。才一直不算磕磕絆絆走到了今天。

已經被定義爲重大民生工程的倫敦改建,他這一次是極爲上心的,還有內閣秘書諾曼·布魯克的幫忙,在做內閣秘書之前,他就是重建部的常務副大臣。其實就是重建部的常務次長!

戰後重建的規劃都出自於諾曼·布魯克之手,有這樣一個在建築領域不下於天啓皇帝的內閣秘書,艾倫威爾遜的規劃自然是如魚得水。

“英國曆史上就從來沒有進行過這樣的民生工程。”諾曼·布魯克對艾倫威爾遜以房換房的想法表達了欣賞,而且他現在也同意,煙霧事件確實在這件事上是一個利好。

“蘇聯體制的國家,好像對這種模式並不陌生。東歐國家的房屋都是分配的。”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也沒有忘記自己是可靠的人,“當然國情不同,但是出於成本考慮,這還是有得賺,應該可以讓施工的地產商滿意。”

畢竟從平房到樓房的一體化,一棟房子變成一個七層樓,節省出來的土地還是很有價值的,這可是倫敦,在全世界來講都算是一線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方。

以房換房的政策,可以縮小房屋佔地面積,把這些土地給地產商人開發,這樣地產商人有利可圖,倫敦市政府也落得一個清閒,算是兩全其美。

在實踐中,由於東區安置房的價值可能比較低,補償的數額也可能會被拉低。所以,首先應該確定一下,自家被劃爲拆遷範圍的房屋,是否屬於安置的房屋。

這樣倫敦東區最終將會節省土地面積,還有利於人口集中,某些地方學習一下蘇聯其實不算大事,可以換一個不這麼蘇聯的說法嘛。

如果這件事能夠波瀾不驚的有好結果,沒準倫敦東區將會長期成爲工黨的大本營。其實現在倫敦東區也是工黨支持者佔優。

“你可能不知道,首相可是下了好大的決心才支持這個方案的。”諾曼·布魯克提及了艾德禮首相的糾結。

一切順利自然是好說,如果這件事掣肘太多導致結果並不圓滿?要知道一個傳統票房地區要是倒戈了,對執政黨來說這意味着什麼。

“尊敬的爵士,交給我就好,首相不是說過麼,我們要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結合起來!”艾倫威爾遜拍着胸脯啪啪作響,表示一定會竭盡全力辦妥這件事。

就在這種時候,他還有空和費雯麗聯絡,旁敲側擊的詢問,關於大英新國寶奧黛麗赫本的近況,拐着彎的承認錯誤,這個青年女演員是自己安排的。

看電報費雯麗都能想想出來,艾倫威爾遜做賊心虛的樣子,可這也沒有辦法,同樣在回電當中暗示,她確實是知道了奧黛麗赫本這個青年女演員,疑似和自己的愛人有不清不楚的關係。

但她仍然願意給奧黛麗赫本一個機會,把羅馬假日的劇本給她,費雯麗希望這一封電報能夠讓她的愛人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可惜艾倫威爾遜沒有沒來得及看,他正在做一件,前世習以爲常,但在英國十分少見的事情,抗洪救災。

有着風暴洋稱號的北大西洋在二月份形成了一場特大風暴,巨大的海浪被狂風所裹挾,一路朝着英吉利海峽而來,颱風對着海浪朝着沿海各國的海岸線迫近。

來往於英國和法國的渡輪在這場風暴中已經失聯,而風暴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如此。正在倫敦的艾倫威爾遜得到了一個消息,海水已經從泰晤士河口倒灌。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次的洪災正在萌芽當中。”眼見着天上的=烏雲酒精不散,關於一九五三年歐洲洪災的記憶浮上心頭,艾倫威爾遜穿着雨衣抵達白廳。

在諾曼·布魯克表達事態的嚴重性,當務之急是,應該立刻在泰晤士河口鑄造堤壩,不軟現在倫敦剛剛遭受倫敦煙霧事件還不到兩個月,影響纔剛剛消散一些,對於此時的倫敦市民來說,更爲雪上加霜。

“根據航運方面傳來消息,我們艘已經渡輪在海峽失聯,上面有一百三十三個渡海乘客,我不想太悲觀,但他們可能是凶多吉少了。”

挾風裹雨、濁浪翻滾,面臨決堤的危險,泰晤士河口的海水已經開始倒灌。倫敦有浸泡在海水中的危險,當然荷蘭的危險更大,只是他現在顧不上荷蘭。

“現在只有實行國家緊急狀態了,只有首相有這個權力。”諾曼·布魯克直接拿起來電話,安排自己和首相見面,然後波動市政府的電話,“安排市政府統治泰晤士河兩岸的市民疏散。”

“我們就不能主動抗擊這一場洪水麼?”艾倫威爾遜鄭重的建議道。

“艾倫!”諾曼·布魯克直視着艾倫威爾遜,但後者沒有躲避,並不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好吧,你如果能夠把倫敦市民動員起來,可以參與進去。”

“我總在殖民地做壞事,也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補償一下。”艾倫威爾遜欣然接受,直接離開了白廳,前往市政府報道。

兩個小時之後,艾德禮內閣通過廣播宣佈,北大西洋風暴導致泰晤士河口海水倒灌。倫敦有被浸泡在海水中的危險,政府鄭重決定,英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下午時分,正是潮水處於低潮的時刻,估計在凌晨四時潮水才漲至最高峰。隨着風勢越來越大,逐漸發展成西北風,海面上的浪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船隻陷入困境。

預期的低潮沒有發生,水已經達到與高潮時一樣高,而潮汐尚未到來。因此,估計這將導致潮汐期間水位上升得更高。因此,可以想象,當颶風挾着高水位,會發生些什麼?

自從戰爭之後,倫敦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倫敦市區的警察,吹着口哨引導着動員起來的人們前往泰晤士河,重型卡車運載着加固大堤的工具。

在倫敦東區,一個多月前承受了煙霧事件慘重傷亡的東區市民們被動員起來。

艾倫威爾遜也在其中,他現在就在泰晤士河邊,親眼見證着這一場事到臨頭,才被他想起來的洪水,也就是倫敦是英國的中心城市,所有決策都能夠馬上下達,戰爭也沒過去幾年。

甚至剛過去的煙霧事件都有正面作用,不然倫敦市民是絕對不會反應這麼快。

伴隨着隱隱的雷聲,大雨仍然落在人們的身上,但整個泰晤士河兩邊燈火通明,河邊的人們扛着沙袋,不惜辛苦的加固河堤。

這可能是倫敦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斷有人高呼着口號,並且得到大批人的熱烈迴應,這一天足有上十萬人的英國公民,面對海水倒灌泰晤士河,走上了堤壩與之抗爭。

此時的英吉利海峽風力已經到達十級,潮水也在逐漸上漲。倫敦各處的廣播,正在把泰晤士河的情況,通報給倫敦的每一家每一戶。此時此刻,倫敦八百萬市民的注意力都在泰晤士河。

政府不斷的發出的廣播,讓倫敦的市民們幾乎回到了二戰時期,只不過現在倫敦面對的不再是德國人的炸彈,而是一場自然風暴。

不斷有市民從家中出來,決定參加到這一場抵禦洪水的抗爭當中,整整一天,面對着越來越高的海水倒灌,泰晤士河兩邊的堤壩也越來越高。

海峽的對面,著名的低地國家荷蘭海岸堤壩已經被海水衝破,荷蘭的沿海省份已經處在一片汪洋當中。

凌晨時分潮水漲至最高峰,風力也達到最高,災難發生了,開始是決堤,海岸堤壩到處被衝破。然後,洪水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流入人們的定居點。無數在睡夢中的人們被捲入到海水當中。

比起荷蘭人,倫敦是幸運的,英國並不是低地國家,海水雖然從泰晤士河倒灌進來。卻也正好侵襲的是英國最重要的城市倫敦,剛剛經過了煙霧事件的艾德禮內閣,也不再想一次讓支持率下跌,拿出來了戰爭時期的措施應對。

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國需要我的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1562章 下半場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麼叫大國總理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
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國需要我的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1562章 下半場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麼叫大國總理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