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末代港督

第1708章 末代港督

減稅法案將會是冷戰結束之後,對英國某一部分人的最大勝利,這部分當然包括帕梅拉蒙巴頓和她的朋友們。

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艾倫威爾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說對海外政策的調整。

在麥理浩之後,原則上港督將會由外交官擔任,不過撒切爾夫人破壞了許多規則,艾倫威爾遜記得最後一個港督就是政客。

由此可見內閣的吃相實在是難看,趁着當前還能夠發揮影響力,必須把事情定下來,這樣才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現任港督衛奕信,目前已經接到了倫敦白廳這個光榮集體的召喚,讓其在包括但不限於,蘇格蘭水力發電有限公司、太平洋基金會總監、英國文化理事會的成員、倫敦大學亞非拉研究會委員、不丹研究會主席、蘇格蘭皇家地理學會理事長等等的邀請,英國和澳大利亞經濟學會會長,南太平洋文化推廣大使等職務,就不一一列舉了。

衛奕信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提前因病離任,並且做好推舉下一任港督的工作,比如說推選大衛·哈特利這個候選人接替自己的職位。

冷戰勝利這麼重大的事情,萬里之外的港督當然也應該回到倫敦一趟,對大英帝國對東方的利益,和內閣秘書長交換一下意見,順便確定一個如果港督的人選,內閣有別的想法,如何統一戰線。

已經成竹在胸的衛奕信,自然願意表現出來配合,並且詢問道,“美國總統的想法是不是過於急切了?蘇聯還在呢。”

“但是蘇聯集團已經不在了。”艾倫威爾遜回答道,“當然了,亞洲那邊的問題可能還沒這麼簡單。不過首當其衝是美國人。第一島鏈可不是在我們手裡,雖然馬來亞也對着非常重要的珠三角,但是距離遠,而且珠三角並沒有長三角重要,魔都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重心。”

作爲一個略微涉及地域矛盾的鍵道中人,艾倫威爾遜知道這是一個肯定會出現的未來,不是八十年代說珠三角全靠政策的時候,到了自己就全靠個人努力,這也非常正常,倫敦也總被其他英國城市內涵,都是避免不了的。

艾倫威爾遜忽然好奇香江內部,有沒有這種互相內涵的段子,衛奕信則搖頭表示不知道這事,無上權威心說確實應該讓你讓一下位置,給更加可靠的人爲大英帝國站好最後一班崗了。

“我們在東方的戰略以經濟交往爲主,在美國經營的第一島鏈被突破之前,這個戰略不會改變。”

艾倫威爾遜已經爲英國的東方政策定下了基調,“現在局勢微妙,各地都要小心一點,一旦有不明來源的反英浪潮出現,不用關心來自哪裡,先撲滅再說。這不但是香江應該做到的,馬來亞、羅德西亞、紐芬蘭和南太平洋領地都應該一樣做到。”

無上權威對美國確實是不信任的,沒準布什覺得蘇聯已經不構成威脅的情況下,就會重啓對英國海外體系的衝擊,誰敢保證不會發生?

紐芬蘭雖然地理位置上比較危險,但其他方面問題不大,人口很少,生活水平很高,澳大利亞現在都兩千萬人了,紐芬蘭纔剛過五十萬人。

守着新發現的石油和原本的大漁場日子過的相當不錯,尤其是比老對手冰島的日子過得好。

羅德西亞在非洲內陸,周圍都是黑人國家,生存問題要排在任何問題的前面,尤其是現在南非的政局動盪,美國想要下手也不容易。

位置最重要,人口最多,最能增強英國實力的地方還是馬來亞,扼守馬六甲海峽,主要族羣還不是白人移民,比其他地方容易下手。所以一定要防着一點美國人,衛奕信馬上就生病了,於是港督的人選就呼之欲出。

衛奕信嚴格上還有不到兩年的任期,一旦有人己任他剩下的任期,幾乎就可以確定將會成爲英屬香江的最後一任港督,消息傳開之後,各方勢力都開始摩拳擦掌,艾倫威爾遜絕不會在這件事上退讓,不管是保守黨哪位巨頭,會有什麼看法,最後一任港督必須有可靠的人坐鎮才行。

在衛奕信的強烈建議下的,白廳最終選擇衛奕信推舉的人選,大力支持大衛·哈特利接替衛奕信的職位,理由自然是很好找,比如說對當地瞭解,深受香江行政體系的信賴,以及等等……

“秘書長,和內閣爭奪港督的人選,會不會?”米德爾頓還是有些疑慮,這一次白廳算是主動性有些明顯了。

“不是這兩年任期的事情,而是提前把最後一任定下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沒什麼簡單。”

艾倫威爾遜開口道,“這是爲白廳爭取利益,我最多就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就要退休了,我來比較合適,這樣以後你的工作也容易一些。”

很多很著名的事件當中,其實隱藏在後面的那個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就比如安史之亂,安祿山的名氣遠大於史思明。但其實安祿山很快就被自己的兒子殺了,他領導叛軍的時間不過一年多一點。安史之亂的大部分時間當中,叛軍的主心骨是史思明。

期間鄴城之戰史思明將唐軍九大節度使打的一敗塗地,其中不乏郭子儀、李光弼這樣聲名赫赫的將領,才讓安史之亂又持續了這麼長時間。

艾倫威爾遜還是很看好米德爾頓的,要說是多信任就未必,不過願意給下一任內閣秘書長創造一個好環境,只是希望米德爾頓能夠在任內能夠對阿諾德另眼相看,讓可靠的政府代代相傳。

白廳認爲最後一任港督應該由自己人出任,內閣那邊又何嘗不是如此,撒切爾夫人就屬意環境大臣克里斯柏藤,克里斯柏藤之前負責推行人頭稅,引起了廣泛的非議,艾倫威爾遜還在接受採訪採訪的時候,代表過白廳反對這個政策。

人頭稅這種古老的稅種,艾倫威爾遜要是不反對的話,那簡直是侮辱英國公民的智商。

人頭稅已經由四月份在英格蘭地區鋪開,英國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包括居住在英國的外國公民,除了中學生、長期住院或接受護理者、精神病患者、在慈善和非贏利機構供職人員、國際組織代表及其家屬、服刑犯人以外,均須繳納人頭稅。

對由於某些原因、如低收入、領取養老金、殘疾人等無力承擔全部稅款的人,可給予部分減免。

克里斯柏藤就是撒切爾夫人用來圖形人頭稅的大臣,之前艾倫威爾遜就反對人頭稅,現在則反對克里斯柏藤出任最後一任港督。

“你給我一個理由。”撒切爾夫人對着艾倫威爾遜反問道,“伱之前就反對我的政策,現在又反對我的人選,你到底想要做什麼?”

“首相。”艾倫威爾遜直接面對面坐下來,凝視着撒切爾夫人的眼睛,“政黨的力量,不要擴散到其他地區,那不是你們可以插手的地方。我這邊有更好的人選,更加年輕,更有實力,而不是讓一個現在就飽受非議的大臣去香江,他去做什麼,在香江也把人頭稅恢復麼?”

“我看我把減稅法案收回來好了。”撒切爾夫人威脅道,“也許這能夠讓內閣秘書長看到,英國到底是誰領導。”

“我這是爲他好,要知道香江的交通事故率是很高的,比英國本土都搞,做不完任期多沒意思。”艾倫威爾遜不爲所動的嘀咕道,“其實有些事情不要考慮眼前,天長地久纔是權力。誰的影響力維繫的時間長,誰纔會更加佔據優勢。”

艾倫威爾遜想到一個例子,華仔其實在大衆眼中屬於演技上沒什麼天賦的演員,但截止到無間道系列完畢,他的電影票房在香江,遠超過什麼雙週一成,至於另外一個被傳言演技好的梁朝偉,連華仔的灰都吃不上。

“怎麼?退休之前膽子大了?”撒切爾夫人把笑容收起來,她能夠感覺到眼前的男人是認真的,而且不會妥協。

艾倫威爾遜點頭,他不能允許最後一任港督的人選旁落,他有很多反對的理由,比如克里斯柏藤是天主教徒,但理由其實一條就夠了,由外交官出任港督已經約定成俗,那麼就無可更改,撒切爾夫人也不行。

這個態度強硬到近乎於僵硬,撒切爾夫人忍不住笑了,憑什麼?艾倫威爾遜則實話實說,表明自己最大的誠意,“也許首相不相信,我可以拉着你一起下臺。”

港督衛奕信因身體願意不得不提前結束任期回國修養,新一任港督經由內閣討論,由大衛·哈特利接任,任命隨即下達。

“我們都知道,唐寧街和白廳存在某種程度上的聯姻,”內閣會議結束之後,一些大臣暗中發表着牢騷怪話。

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七十章 漢堡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二百一十九章 印命貴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章 是,總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
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七十章 漢堡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二百一十九章 印命貴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章 是,總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