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

本次會議的扶持亞洲經濟和發展計劃的參加國,分別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錫蘭和緬甸、新西蘭加上英屬馬來亞,一共是七個國家加上馬來亞殖民地。還有兩個並非英聯邦成員國的國家,分別是在本地區有殖民地的葡萄牙和荷蘭旁聽。

其實不用外交大臣有什麼指示,艾倫威爾遜心裡一清二楚,核心是英鎊,參加國大多也都是英聯邦國家。

隨後幾天,參加國代表陸續到來,畢竟除了英屬馬來亞之外,都是英國的前殖民地,這一次會議有着濃重的英聯邦色彩,大概相當於歷史上的科倫坡計劃變種。

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畢竟已經獨立了,各國的利益並不一致,抵達吉隆坡的英國代表團成員也明白,不會像是光榮時代那樣,英國說什麼都行,必然要經過長期的討論和妥協才行。

就算是緬甸、印度和錫蘭之間的關係,也足以令東道主感到尷尬,比如英國和緬甸有防務協議,然而,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大多數英國官員認爲,對英國防務來說緬甸並非至關重要。

因此,不宜向緬甸提供軍事援助,以免仰光將之用於鎮壓與英國長期保持友好關係的克倫人。同樣,英國自身財政處於困難之中,應防止其他內部動盪的國家仿效緬甸向英國求援

艾倫威爾遜自己來到馬來亞,一直保證不會管財政部要一分錢,都快要自掏腰包用來發展這裡了,也虧是逆練神功小有所成,馬來亞地廣人稀被他用一個土地分配法案穩定了局勢。

至於資金來源,自己都買股票,都是求助帕梅拉蒙巴頓,一直跑到堪培拉請求澳大利亞的支持。連他都不敢管倫敦要錢,更別提是緬甸了。

緬甸在沒從倫敦得到想要的,便找到了周邊的英聯邦國家,仰光找到印度總理尼赫魯,提議與印度、巴基斯坦和錫蘭簽署防務與經濟協定。但尼赫魯認爲,因爲克什米爾問題,印巴關係目前十分緊張。而且,錫蘭也不可能參與這樣的安排。從這個角度講,緬方的設想暫時難以落實。

至於和北方的關係,緬甸以及亞洲的英聯邦國家和英國的態度類似。處在左右搖擺的階段,在確定英國無意斷絕關係之後,緬甸已經首先建交。

不但緬甸是這樣,獨立的錫蘭、印度、都表現出來了搖擺不定,就和當前的英國一樣,面對不同的對象,說着不同的話。

會議開始的第一天,幾乎就在自說自話當中度過的,甚至還討論了正在進行的戰爭。

“印度反對美國冒險性將朝鮮戰爭擴大的行爲,這一點新德里和倫敦是相同的,尼赫魯總理認爲,當前的軍事行動在把整個世界拖入戰爭當中。”

聽着印度人義正辭嚴的話,艾倫威爾遜的目光從其他國家的代表身上掃過,伸手撓了一下頭皮,如果是平時的話,他可能會忍不住內涵一下有聲有色的大國。

但就在這件事上,印度和英國當前的反應是一致的,而且專門返回一次倫敦,專門遞交一份分析報告的人,正是艾倫威爾遜,所以不論是國家利益,還是個人利益,他都不能反對。

“尼赫魯總理的風範,令人十分敬畏。”印度人的話音剛落,艾倫威爾遜首先鼓掌贊同道,“這個世界需要不同的聲音,獨立後印度已經具有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既然是尼赫魯說的,這就代表了印度這個國家的態度,因爲尼赫魯不僅僅是印度總理,目前還兼任印度外交部長,尼赫魯的話就是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從戰爭爆發之後,只是在第一次聯合國大會上贊同美國干涉,往後就是在不斷的唱反調,現在尼赫魯在華盛頓眼中,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親蘇份子。

雖然在會議上,艾倫威爾遜作爲馬來亞本地的行政長官身份,再次找到了在英屬印度的感覺,對印度的自立自強態度,進行了全方位無死角的吹捧。

但不代表他心裡就是這麼想的,不結盟的幾個領頭國家,除了印度之外還有埃及、南斯拉夫和印尼,埃及正是當前英國經營中東的大本營。南斯拉夫已經成了蘇聯的鐵桿盟友,印尼更是被直接分治,理論上兩百萬的國土面積,直接被分割了一半,四面還被英國、荷蘭、葡萄牙和澳大利亞包圍。

印度想要在領導不結盟運動,得要找一個合適的國家進行輔佐才行。

“新德里不會認爲,北方鄰居會成爲一個好助手吧?”在一片對印度的掌聲當中,艾倫威爾遜忽然這麼想着,如果是別的國家可能沒有這麼自信,至於印度嘛?很可能!

不過話說回來,艾倫威爾遜確實記得,在整個戰爭期間,尼赫魯確實是不斷爲之奔走,幾次把美國氣得夠嗆,同時也因爲尼赫魯年輕時期對蘇聯頗多讚美被翻出來,給華盛頓留下了傾向蘇聯的印象。

“當前世界和平是主流!”艾倫威爾遜在外交大臣莫里森的示意下,開始嘗試結束對於戰爭的討論,“英國十分希望印度在亞洲事務上發揮重大影響力,對美國行爲的擔憂,倫敦表示理解,同樣致力於本地的經濟發展同樣十分重要,倫敦希望印度能夠起到重大作用。”

印度此時和美國的關係懂得都懂,在英國收縮之後,尼赫魯做一個五年計劃,又一個不排除社會主義,讓準備填補真空的美國心生疑慮,加上傳統上英國就有鋤強扶弱的外交傳統,美國自然也有樣學樣,重點扶持巴基斯坦。

這就讓有聲有色的大國十分不滿,種種原因之下,印度和美國的關係好不了。

在這一次的吉隆坡會議上,又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以及英國,這些同文同種的國家在。印度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好不容易,艾倫威爾遜才把會議走向重新帶回來,不然就成了有聲有色的大國,抨擊美帝國主義的聲討會了。

雖然以英國沒有介入戰爭的背景下,印度這麼表態也表明是和英國對戰爭的態度一致。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是參戰了的。

必要的表態表明英國不介入的舉動並非孤單,但總是說這件事就會破壞到英聯邦的團結。

所以艾倫威爾遜的態度是,肯定印度對國際事務的重要影響力,同時把會議主題帶回來。

歷史上的科倫坡計劃一開始就充滿了政治意味。實際上,這項計劃的目的是對抗美國和蘇聯在東亞的勢力擴張,繼續保持英聯邦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這一次的吉隆坡會議目的也是大同小異,仍然是爲了維護大英帝國的影響力。

英國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支持下,以英聯邦的名義,準備斥資一千六百萬英鎊,對英屬馬來亞、緬甸以及錫蘭進行扶持。

荷蘭和葡萄牙是因爲之前的五國聯防提供軍事保護的,而邀請印度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扶持印度,而是向印度表達透明性,表示本次會議並沒有排斥印度的意思。

比起歷史上英國摳摳搜搜拿出來八百萬英鎊,緊接着就被美國以數以億計的美元沖垮的結果,本次會議更加具象化了一些。

尤其是之前,艾倫威爾遜已經搞定了澳大利亞,不但讓堪培拉放開了鐵礦石禁令,還拿到了一千萬英鎊的允諾。並不在一千六百萬英鎊的英聯邦撥款當中。加上美國當前在東南亞並沒有軍事力量存在,還是可以一拼的。

簡單來說,這一次吉隆坡會議的主題,就是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對以英屬馬來亞爲中心包括錫蘭和緬甸提供資金支持和軍事保護。不過軍事保護在之前的五國聯防上面有具體體現。

這可不是艾倫威爾遜對倫敦張嘴的結果,是倫敦自己要這麼幹的。

經過了幾天的討論,在美軍不斷繼續向北的進發的同時,吉隆坡會議大體算是拿出來了共識,只等簽字。

“艾倫,你認爲英屬馬來亞的主要對手是誰。”外交大臣莫里森在大功告成前夕,詢問這個本地的行政長官。

“美元、日本或者菲律賓。前者是美國的資金挾持,後面兩國是當前附近的親美國家。可能還有泰國,我如果是美國的話,會盡量往本次的會議當中塞進非英聯邦國家,沖淡這個組織的英聯邦色彩。”

艾倫威爾遜實話實說,這也是歷史上美國的應對之策,開口求助道,“歐洲市場一定要爲馬來亞的產品開一個後門。其實我有了一些想法。”

有了資金的支持,艾倫威爾遜的目的就是要盡一切可能提高,英屬馬來亞對英國的重要性了。也就是說當前英屬馬來亞的一切騰飛基礎都已經就位,他要搶在日本前面進行生產。

十月一日,美韓聯軍肅清韓國境內的正規武裝,開始越過戰前的分界線,同一天吉隆坡會議閉幕。

英屬馬來亞各大報紙披露了會議的具體細節,認爲馬來亞的好日子已經盡在眼前。

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1631章 塔曼師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四百三十九章 杜威是熱門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我兒夏洛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
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1631章 塔曼師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四百三十九章 杜威是熱門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我兒夏洛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