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

“毫無疑問,近兩年的發展來說,美國和我們之間的敵意越來越濃,相反英國的敵意也存在,但是目前畢竟是工黨執政。丘吉爾那個混蛋所在的保守黨,目前處在在野地位。”

克里姆林宮斯大林本人的辦公室當中,正對着日丹諾夫和貝利亞吩咐道,“英國和美國確實處在合流當中,但又和一九四五年的情況略有不同,羅斯福已經死了,杜魯門明顯更加的具有對抗性,而英國是艾德禮領導,丘吉爾至少在短時間內是無法造成影響的。”

“根據可靠消息,本次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中,明面上是會邀請我們,但必須以全方開放市場讓美國衝擊爲代價。而在會議上英國和法國肯定會代替美國出面,對我國進行指責。”

“總書記,我們是否提出抗議?”日丹諾夫皺着眉道,“揭露美國人的陰謀。”

“不,使用一點聰明的辦法。就如同我說的,和一九四五年相比,目前的局勢又出現了變化。那個時候丘吉爾是更敵視蘇聯的那個,而現在杜魯門纔是那個最大的敵人。所以我們的策略也要爲之改變。”斯大林搖頭笑道,“英國人現在還想要拯救大英帝國呢,我可以幫助他們站穩腳跟,東歐國家可以訂購英國的機器,作爲美國的代替品,誠然,因爲受創嚴重,可能不會改變英國人對援助的渴望。”

“但是作用也是有的,整個大環境的改觀,可以讓英國升起一個重振大英帝國聲威的希望,只要英國人有這種希望在,他們就不會甘心完全被美國人擺佈。”

“總書記既然有了決定,具體怎麼做,我來安排。”貝利亞聽完之後點頭道。

“其實就是開一個口子,讓英國商品輸入東歐。而且從技術上來說,東歐國家確實需要先進機械和技術的更新。捷克斯洛伐克和芬蘭都可以作爲和英國接觸的國家,反正他們不可能違揹我們的意志的。”

美國不是讓蘇聯開放市場纔會給援助麼,蘇聯不會開放市場的,但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給美國人添亂。

“只是就算是對英國進行示好,英國人爲了貸款還是會指責我們,讓美國把我們排斥在外的。”日丹諾夫沉吟道,“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目前沒有,能夠讓英美不這麼快就聯合起來就已經很好了。”斯大林苦笑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其實英國人看着還很強大,但它的屬地都在海外,遲早是玩不下去的。以目前的態勢來說,太早衰弱對蘇聯還真不是好事。”

關於接受美國援助這件事麼,斯大林也沒有辦法,畢竟在財力上蘇聯和美國無法相提並論,不過既然已經提前知道了大概的走向,就可以進行一番應對準備。

隨即,斯大林讓日丹諾夫和貝利亞離開,抄起桌子上的電話,“給我接莫洛托夫。”

置身現在城市鼻祖巴黎的艾倫威爾遜,脖子上掛着照相機,就如同一個普通遊客穿梭在巴黎的犄角旮旯,美其名曰尋找巴黎真實的一面,當然作爲外交人員,他帶來了一把槍那是非常正常的,畢竟他很有自知之明,對本人的武力值沒什麼信心。

在巴黎最差城區的艾倫威爾遜,領略着繁華的巴黎,老城區牆壁極薄,只比火柴盒厚一點兒,爲了遮住縫隙,牆上用粉紅色紙糊了一層又一層,但是已經鬆脫,裡頭臭蟲藏得密密麻麻。靠近天花板那裡,整天有長長的臭蟲隊伍在行進,像是一隊隊士兵。

這片城區什麼人都有,鞋匠,泥水匠,石匠,苦力,學生,娼妓,撿破爛的。

有的一貧如洗,有的日子還可以。求中一個閣樓上住了個學生,他製作銷往美國市場的漂亮鞋子。每天六點到十二點,他坐在牀上做十二雙鞋子,掙三十五法郎,剩下的時間去巴黎大學聽課。

巴黎的貧民窟是個怪人成堆的地方,他們已經陷入人生那孤獨、半已狂亂的軌道,不再努力去過上正常或者體面的生活。貧困把他們從一般的行爲標準中解脫出來,正如金錢把人們從工作中解脫出來。

“副秘書長!”丹尼爾欲言又止,懷疑自己作爲駐法國使館的工作人員,陪着級別上的上司來到這裡,到底是不是正確的行爲。

艾倫威爾遜正在對着一對夫婦拍照,這對夫婦年紀又老,穿得又破,五短身材,正坐在道邊出售明信片,被打擾的艾倫威爾遜非常不爽,轉過頭來口氣不善的道,“幹什麼?”

“我們的行爲是否不合適?”丹尼爾一臉的羞恥感,對新來的上司此種行爲頗爲不理解。

“怎麼就不合適了,我們是在記錄真實的巴黎。”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的道,“只有瞭解真實的巴黎,才能瞭解法國的真實情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好共同應對美國。”

說了一通毫無邏輯的話,艾倫威爾遜繼續擺弄着相機,雖然他還沒有找到法國豪車開,當然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目前的工作,明白法共滋生的環境。

這都是爲了共同應對蘇聯所作的準備,很明顯這個安排過來爲自己打下手的使館人員,並沒有領會到這一層的精神,未來的發展並不樂觀。

正這麼說的同時,一個光腚身上髒兮兮的男孩從小巷中跑出來,艾倫威爾遜發現了新目標,趕緊把脖子上的照相機拿出來,把這個瞬間記錄下來。

像是馬歇爾計劃的重要會議,那不是一兩天就能出結果的,不出意外的話至少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巴黎,等到都談的差不多了,簽字的重要時刻,外交大臣纔會帶着光輝駕臨巴黎。

所以艾倫威爾遜當然要找點事情做,不然呢?讓外交大臣先在巴黎呆上幾個月?

而且他對這個使館安排的隨行人員並不滿意,只需要隨便聊聊,他就大概知道丹尼爾是什麼人了,鍵政!

不過是涉及到軍事方面的,自稱關於戰略學和軍事史,他讀過的書不計其數,拿破崙、庫圖佐夫、克勞塞維茨、毛奇和福煦的理論,他談得頭頭是道,任何跟當兵有關的事都讓他開心。

最喜歡去的咖啡館是蒙巴納斯區的丁香園,只是因爲外面有內伊元帥的塑像。

你一個英國人,去看什麼內伊元帥的塑像?你不知道那是拿破崙時期法軍的元帥麼?

就憑藉這一條,這個使館安排的生活助理,就已經在艾倫威爾遜這裡貼上了不可靠的標籤,丹尼爾要是知道的自己上司這麼想肯定會感到十分冤枉,內伊元帥是滑鐵盧戰役法軍的指揮官,他怎麼就不能沒事去看看了。

因爲上司知識積累不夠,而被貼上了不可靠標籤的丹尼爾,如果知道艾倫威爾遜的想法,肯定會感到非常冤枉。

帶着沒有拍到法國豪車的遺憾,艾倫威爾遜最終離開了這片老城區。

英國駐巴黎的大使館,距離愛麗捨宮並不遠,滑鐵盧戰役之後,威靈頓公爵買下了沙羅斯特公爵府邸,讓其成爲了英國駐法大使館。

這座大使館每年舉行的公事慶祝自然是不必提,艾倫威爾遜其實更加感興趣的是大使館工作人員口述的歷史,拿破崙的妹妹波琳·波拿巴最早是這座官邸的主人。

起牀後喜歡赤身走動,展示令人羨慕的身體;“身材健壯的黑人”陪她洗澡;如果她覺得冷,就會將腳捂進早已躺在地板上的侍女的胸部。

拿破崙戰敗之後,這座官邸出售給英**隊的指揮官惠靈頓公爵。

得知了這段歷史的艾倫威爾遜肅然起敬,彷彿能親眼看到其中蘊含的厚重歷史,絕對和拿破崙妹妹的生活無關。

“艾倫,我們從國內得到消息,芬蘭、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有益加入到這一次的會議。”駐法國大使普林斯爵士把艾倫威爾遜叫過去,開口道,“我們在會議上是否支持?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希望能夠得到我們的支持。”

“我們當然是支持的,反正蘇聯會反對。”艾倫威爾遜大義凜然的壞笑道,“其實從我們的角度上來說,更加應該關注的是加拿大的利益。”

加拿大與美國比較類似——同樣在戰爭中沒有遭到多少破壞,且在一九四五年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不過與美國不同的是,與美國經濟相比,加拿大的經濟更加依賴於歐洲的貿易。因此在戰爭結束後,加拿大的經濟開始顯露出陷入困境的徵兆。

艾倫威爾遜覺得,其實歐洲能夠早日恢復的話,如果英國在歐共體中能夠有領導地位,受益的還有加拿大,畢竟英國和加拿大感情還是在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長是誰?”艾倫威爾遜雖然不怎麼關心那些被蘇聯影響的國家是什麼態度,但還是表達禮貌的一問。

“揚·馬薩里克,是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後第一個總統的兒子,現在是外交部長,戰前是駐倫敦大使。”普林斯爵士聳聳肩道。

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1653章 劇變前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佔領盧本巴希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百九十章 女權主義者艾倫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1565章 停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
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1653章 劇變前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佔領盧本巴希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百九十章 女權主義者艾倫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1565章 停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