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

畢再遇派出小股部隊南下,但是卻遭遇了太平軍的沿河阻擊。高俊在大河河底沉下了木樁,阻止畢再遇船隊南下。畢再遇乾脆下令軍馬返回宿遷,做出了一副威脅邳州、海州的樣子。

對畢再遇所率領的鎮江屯駐大兵,高俊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從開戰之初,他就意識到鎮江纔是洪澤湖以東的宋軍主力,如果不能擊敗這支軍隊,雖然打垮了三支新軍,但也不能阻擋宋軍前進的步伐。

眼下高俊雖然一直撲到淮河邊上,剪除了鎮江屯駐大兵兩邊的羽翼,但是畢再遇治軍有方,部隊並沒有產生恐慌情緒,而是牢牢的佔住宿遷,伺機進攻邳州,與李全相互策應。這樣,倒是讓高俊一下子孤懸在淮河岸邊,後方就要丟掉了。

一旦宋軍拿下邳州,他們可以毫不費力的從那裡威脅徐州,而金軍主力剛剛在宿州被宋軍擊敗,還在向徐州一帶撤退,如果不能趕到宋軍前面回到徐州的話,就會被宋軍兩頭圍堵,而不得不向西方撤退,至此則山東必然空虛。

也正因爲如此,當畢再遇意識到強勇軍和神勁軍已經全軍覆沒的時候,就不再多花心思,而是繼續向北挺進。

面對這種情況,太平軍在邳州的留守人員得到高俊的命令之後,向東撤往海州,而畢再遇隨即佔據邳州,切斷了還在淮河北岸的高俊與海州之間的聯繫。

高俊毫不示弱,決心封鎖從大河運輸的水路,截斷畢再遇的糧道,形成了一個多重包圍的局面。

但是他的對手似乎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畢再遇已經向臨安朝廷發呈,讓李全部迅速佔領海州,然後糧食從張家港出發,運往海州,贍濟各部。趁此機會,畢再遇可以繼續北上,恢復山東。

儘管洪澤湖以東的方向出了很多差錯,但是其他各路的反擊連連得勝。在漢中的金軍毫無疑問的潰敗了,他們同時遭到四川主帥安丙和西夏嵬名令公的雙重夾擊。

而在京湖戰場之上,安貞雖然是一代名將,可是卻在蘄州城下損兵折將,湖北神武軍、湖南飛虎軍一應而上,扈再興、孟宗政等名將閃耀其間,他們都不輸於僕散安貞,雙方打的有來有回。

孟宗政在棗陽重創了安貞部,但是由於後援不及,金軍還是靠人海往大別山一線發展,切斷了荊襄與江淮兩個戰場,此時的華中你來我往,勝敗尚未可知。

而在兩淮戰場上,雖然在洪澤湖以東的區域,高俊連連得手,但是在洪澤湖以西,宋軍精銳盡出,四路大軍圍攻宿州,青年軍官國仇家恨。蒙古綱中箭,金軍全面敗退。

宿州是北伐的一個關鍵節點,拿下了宿州,向西可以攻打大宋舊南京歸德府,進而圖謀東京開封,向東則可以會師徐州,進軍東平、濟南,圖謀山東。丟了宿州,再丟了徐州的話,那麼山東門戶大開,高俊的根據地就首當其衝。

在畢再遇寫完他的呈文並且送往臨安的同時,高俊也收到了何志也千里迢迢傳來的信,李秉均在根據地總算是老實了些,今年的春耕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今年在荒地上種了不少棉花,可以開始着手棉紡織工業的事情。

密州一帶遭到了叛軍的進攻,但是在民兵的堅強阻擊之下,敵軍並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率先進攻濟南府,雙方還在鏖戰之中。

目前春耕工作緊張,人力實在是抽調不出太多,何志也很擔心,一旦田琢抵擋不住,那麼張林的叛軍很可能再次進入根據地,破壞剛剛完成的春耕。

“根據地不足以抵擋張林和畢再遇的同時進攻。”這是結論。

何志也不知道是從什麼途徑,得知了高俊最近一段時間怨氣沖天的事情,還在信裡面勸慰一番高俊,讓他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慢慢來,還送給他一把根據地的最新產品——摺扇。

本來在明代纔會出現的這種文人雅趣的東西,被何志也當做是最新的拳頭產品推出,好在現在根據地的河東氏子甚多,可以幫助傳播。

這把紙扇畫了一堆奇特的樓房,何志也告訴高俊,這是殷敏想象中的未來世界,何志也最後還勸高俊經常和元好問聊一聊。

看到這副畫,高俊略微展顏。

高俊開始頻繁騷擾畢再遇的後備部隊,希望讓後者感到恐慌,停止前進。五千多人的太平軍畢竟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力量,如果高俊牢牢的守衛住洪澤湖以東的淮河河岸,那麼始終就是在畢再遇身後一把隱形的匕首,逼迫對手反過身來先解決他。

這樣的行動很有效果,高俊現在又編成了兩個新的輕騎兵都,這兩支騎兵並不像李銘和僧虔的軍馬那樣身披重甲、馬帶具裝,而是帶着相對輕巧的盔甲和大量的箭矢,以騎射爲主。

輕騎兵也是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馳射和馳刺一樣,都是戰場上重要的打擊手段,這兩個新的騎兵都分別交給了訛留山律和桑真,前者的主要組成是那羣黠嘎斯僱傭兵們,而後者的主力則是阿里哲孛部的人。

這些遊牧民族的士兵雖然缺少紀律的概念,有些散漫,但熟悉戰馬和弓箭,只要翻身上馬就彷彿長在了馬背上一樣。確實很適合輕騎兵這種需要一定經驗的工作。

“如若他不加以騷擾,倒也難說,但如今居然屢屢騷擾我軍,則此人未必是打算跟在我們後面,從背後突襲我軍。”畢再遇捻了捻鬍子:“這個高俊顯然是個知兵的人,大家都應該聽過孫子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此人必然是實力不足以擊敗我軍,才故意做出要迎擊我軍的姿態來。

從現在來看,此人早就知道洪澤湖以東我軍進軍的計劃,如若他真有兩三萬的兵力,一定會優先伏擊於我,只要擊敗咱們鎮江屯駐大兵,其他三路新軍又如何成事,可是他卻零敲碎打,首先打擊他們三個,卻放過了當時還懵懂無知的咱們。

這就說明,他當時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攻打鎮江屯駐大兵,現如今我算是看出來了,此人的兵力恐怕只有五千人左右。”

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尾聲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八章 願(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尾聲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尾聲第五章 貨物(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尾聲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尾聲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七章 牛(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十二章 見(下)尾聲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尾聲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尾聲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
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尾聲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八章 願(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尾聲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尾聲第五章 貨物(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尾聲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尾聲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七章 牛(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十二章 見(下)尾聲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尾聲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尾聲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