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

文月兒抽出信紙,很快她就明白了這張紙上承載的是怎樣的信息:史彌遠指使李全暗害官軍、打擊主戰派、泄露軍事情報,這消息一個比一個沉重,一旦交到那些頭頭腦腦手裡,不知道會掀出怎樣的滔天巨浪。

她的大腦在飛速的旋轉着,不知道應該將這封信交給何人。甚至於,她有些不想交這封信,對於戰場上的情況,她也有所瞭解,高俊正在和畢再遇生死相搏,而且處於人數和位置上的劣勢,打下去只會全軍覆沒,那麼此時何必用這一封信攪亂宋軍的神思?

但是,從這封信來看,李全正從背後觀察戰場的形勢,在必要的時候會主動襲擊畢再遇,這樣的話,淮中最爲強大的兩支軍隊將會全軍覆滅,屆時李全就可以稱霸一方。

她不交這封信,鎮江屯駐大兵的三萬人,和太平軍的一萬人都將會煙消雲散,只要她現在將眼前這個人殺死,毀掉這封信,就確確實實可以做到。

特別的情愫在文月兒心中劇烈的遊蕩着,種種不同尋常以往未有的情緒此刻都蔓延起來,讓她無所適從。

最後,她小心翼翼的收起這封信,將言和拖到一處無人可見的相對安全的地方,轉身向西南方向而去。

她走的很及時,穿過戰場十幾分鍾後,宋軍和太平軍的覘騎又一次相遇,最後的戰鬥來臨了。

李銘所率領的騎兵得知高俊退往利國寨後,也放棄糾纏鎮江右軍,迅速趕往利國寨與高俊會合。此時兩軍再也不是一方突破另一方的一翼那種狀態而是各自收回了拳頭,準備最後的拼死一擊,預定的戰場就在大河與淮河的汊口附近,小清口一帶。

在鬆軟的泥土上,太平軍正在進行最後的佈置,戰場上的拒馬溝濠已經修建完畢,貼軍們用泥土堆出了一座高臺,供高俊登高指揮。

站在城頭,看着滾滾黃河,高俊忍不住長長嘆了口氣,這讓站在他身邊的紇石烈志有些疑惑:“溫敦郎君覺得咱們打不贏這一仗?”

“沒有,我只是在看眼前的大河。”

“郎君不要驚慌,據我所知,宋軍的舟師都已焚燬,而且就算他們有水軍,也於事無補。”

“我不是在想宋軍,我是在想眼前的大河氾濫。”

“哦?”紇石烈志這下更摸不着頭腦了。

“大河自過孟津渡以來,下游河牀漸高,以至於河水溢流,北上奪漳,南下奪淮,注入洪澤湖中,多有損害。前幾年李固渡分河,又使得淮北生靈塗炭。”高俊看着眼前這道河流寬闊而緩慢,真不知道用什麼樣的神力才能讓黃河歸於平靜。

“原來郎君在想這件事,大河就是如此,怨也沒用。”

“我看國朝是打算以黃河爲界阻礙蒙古人的進攻了。”

“溫郎君又在說瘋話了,那河北就這麼丟了,你的山東不也沒了嗎?”

“恐怕確實如此,以潼關黃河爲防線,然後在河北以兩行省爲羽翼,至於河北,能收復就收復,收復不了也就如此了。

兩人正在說話間,潘正騎着馬,踏着鬆軟的泥土來到望臺下面,高聲稟報:“郎君!宋軍已近五里之地!”

高俊揮揮手,示意軍馬列陣,步軍馬軍紛紛前進,呼喝之聲不絕於耳。高俊站在望臺上,軍隊像是彩色的洪流一樣從望臺下面穿過,望臺彷彿是屹立在黃河中的礁石一般。

旗隊在戰場上佈置旗幟,確定方位,高高的勾陳大帝旗和毗沙門天王旗立在高俊的望臺兩側。

步兵們結成方陣,爲了應對敵軍的衝擊,高俊將方陣的厚度加強了不少,反正現在要防守的區域也不大了。

高俊這是背水一戰。

步兵都部署在最前面,而騎兵佈置在兩側,各直屬單位,包括旗隊和軍樂隊都在高俊的望臺身後,而貼軍在前後貫穿着。

步兵採取了三層列陣,最前面是橫隊,中間的補充兵力是縱隊,兩側身後則是小方陣。

遠處出現了宋軍的旗幟,正所謂兵上一萬,無邊無際,高俊連己方的陣型都只能望個大概,敵軍到底有多少實在是看不出來,而前線的斥候們接連不斷的打出旗語,向高俊彙報敵軍的形勢。

儘管宋軍的攻勢極猛,但太平軍依舊是不急不躁的慢慢搏殺,弓弩釋放有序,執行良好的交火程序,使得宋軍頭頂上永遠覆蓋着一層箭雨,這對敵軍的進攻士氣是一種打擊。

宋軍首先使用了重步兵衝陣,然而雙方慢慢的磨在一起,直到宋軍筋疲力盡,連第一道陣型都還沒打開,反而在步兵撤回本陣的時候遭到了太平軍騎兵的突襲,損失慘重。

宋軍的弓弩手和太平軍進行了激烈交鋒,但前者的儲備嚴重不足,在一個上午的射擊之後,幾乎啞了火。

結合前幾天的大數據,高俊下了判斷,宋軍的箭矢儲備已經接近斷絕,而糧食也有所不足。

在望臺下面搭設的兩個涼棚裡,各位參軍和幹事們來來出出,不時有公使得到命令,策馬衝向前線傳遞消息,高俊的判斷很準確,宋軍的弓弩已經基本停火。

面對這種緊急情況,姚喜再也按捺不住:“眼下敵軍巋然不動,而我軍已有懈怠之意,此時應當急擊!”

說罷,姚喜翻身上馬,戴好面具,率領宋軍騎兵發動猛烈衝鋒,而步兵則在其他各位統制官的率領下,排開陣勢,跟在騎兵後面,向太平軍發動了壓力最大的一次攻勢。宋軍準備在騎兵的先導下,撕破敵軍的步兵方陣,硬吃太平軍。

在最前面的大橫隊後面,是已經列陣好的幾道縱隊,而姚喜率領騎兵在縱隊之間穿過,太平軍軍兵們不敢擅離隊伍,瘋狂的用長槍向兩側戳擊,想把從縫隙中穿插而過的宋軍挑下馬來,而宋軍也毫不客氣的用手中的馬槊與太平軍“熱烈交談”。在縫隙中響起巨大的金屬撞擊聲,然而宋軍馬隊還是突破了縱隊。

但是,太平軍步兵是最堅韌的步兵,已經被撕碎的橫隊迅速退回到縱隊邊沿重新列陣,返身再戰,將跟在宋軍馬軍後面的步軍牢牢堵住,而縱隊軍兵們也沒有在管已經突破了的馬隊,轉身去加強橫隊。他們奮力搏殺,將試圖跟隨騎兵突破的步軍牢牢的擋在了步兵陣地之外。

在橫隊和縱隊後面的是三個步兵小方陣,他們迅速由內而外的佈置好防禦,讓敵人的馬軍無從下口,正當姚喜遲疑之際,太平軍騎兵已經從身後接近,準備包抄。

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五章 貓(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尾聲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尾聲第七章 願(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牛(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
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五章 貓(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尾聲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尾聲第七章 願(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牛(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