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

一連兩三天,高俊都在看着從中條山前線來的情報,這已經是十數天前的事情了,金軍在中條山輸了一個乾淨徹底,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將領們貪生怕死,他們在事前胡亂指揮,令出多門,在戰鬥中則消息閉塞,一心保全自己,輕易撤退,最終導致了蔓延整個中條山的大崩潰。

甚至出乎高俊的意料,他們連河中府的防備都疏忽掉了,蒙古騎兵前鋒直接攻到城下,一個衝鋒就拿下了這座關鍵要害。現如今,再也沒有任何力量阻擋蒙古人輕鬆的遊蕩在關洛平原當中。

很難預測這次進軍的損失人數,高俊等人給出的估計是,直接戰場死亡四萬人左右,被俘潰散等不可恢復的損失十五萬人左右。

越來越多的情報從各地傳來,蒙古人終於挺着最後一口氣,在最後一把糧食吃完之前拿下了平陽盆地,攻克了平陽府,拿下了中條山,控扼黃河天險。參政李革與城內官佐五百餘人被殺。

金朝朝野極度震驚,戰敗之後,逃回河南的金軍不到萬人,向西逃入陝西的金軍更是隻有六七千,胡天作部幾乎被逼得全員跳河,最後僅剩兩千餘人西渡黃河,而困守石梯山、平定州的張開胡天作二人也毫無消息。

懷孟沒有遭到戰火波及,各軍保持完整,他們聽說中條山慘敗之後立刻卷旗而歸,逃到了太行山王屋山以南的地方,利用天險來阻擋蒙古人。但是,既蒙軍已經拿下了河中府,也就沒有必要再收拾他們了,萬里鐵壁,只要有一處缺口就足夠。

蒙古人繳獲了大量的輜重人員,那些南宋壯士幾乎不做任何抵抗就立刻投降了蒙古:他們本就是被俘而來的宋人,根本就不願意替僕散安貞這些金軍大將賣命,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

但是,木華黎最希望得到的糧草卻並不充盈,金軍前線本來也是能過一日捱過一日,飢一頓飽一頓的勉強維持,自己尚且不夠用,逃亡的時候又遺失了一大部分,被蒙古人繳獲的量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打了一場大勝仗,但是獲取的糧草不足以讓全軍再發動一次大戰,正好夏季也要來了,不妨先拆掉河中府等地的城牆,咱們先回燕京避暑,等今年秋天再南下。”木華黎的建議得到了大小將領的一致贊同,之前對這位奴隸出身的權皇帝的不滿煙消雲散,大家都對木華黎的堅韌不拔和神機妙算佩服之至,一仗打垮十幾萬金軍,可是好久沒有這樣的大捷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接到了情報,高俊率領主力西出,已經與史天澤的後備部隊交戰。

同樣,他們拿到的也是比較早的情報了,當木華黎得知此事時,高俊已經完全拿下了沃州等地。

換句話說,其實現如今,高俊與木華黎之間的距離並不遠,雙方隔着太行山的幾支金軍而已,雖然山高路險,但蒙古鐵蹄完全可以向東北方向出動,繞過太行山的餘脈,從鹿陘進入華北平原,與高俊交戰。

“高俊全軍輕離山東,這也是個機會呀。”不少人開始竊竊私語,高俊在根據地內確實很有本事,出擊作戰也雷霆萬鈞,但是這次離他的老家如此之遠,彷彿是無根之木,浮水之萍一般。在這個時候,如果蒙軍立刻到河北平原,將高俊團團圍住在幾個離他老家很遠的州府內,那豈不是可以一舉成擒?”

這個誘惑着實不小,讓大家短暫的沉默了,重新開始考慮今年夏天要不要回燕雲去消暑。

木華黎同樣在心裡做着激烈的鬥爭,中條山之戰後,金軍的有生力量已經被消滅大半,目前而言,金朝所剩的軍隊分散在各個城市當中,已經沒有幾支能夠自由調動的大兵團了,不是蒙古的一合之敵。

所以說現如今,蒙古最大的對手反而變成了高俊,他這次出擊河北,很有可能也是打算趁着中條山之戰僵持的時候過來摘桃子。

年初的時候他已經北進過一次,把木華黎也驚出了一身冷汗,所幸此人的實力還不夠強,未能直接一步進入燕京,但是他回去休養一年之後,實力更勝,此番必然是有備而來。

終於,木華黎下定了決心:“各位先回去準備好有戰馬吧,看樣子咱們不能立刻返回燕雲了,趁着這次機會,無論如何咱們也要讓高俊吃點虧。”

“好啊,大餐連吃兩頓,這可是我做夢都不敢想的。”年輕的蒙古將軍們高聲的笑了起來,紛紛舉杯暢飲,他們既是爲了這次中條山之戰的大獲全勝乾杯,也是在期待下一次作戰,如果能夠在全殲中條山敵軍之後再消滅高俊,那麼進入開封,生擒阿勒坦汗,消滅蒙古不共戴天的仇敵女真人的夢想就可以快速實現。屆時,木華黎元帥自然大受封賞,而自己也能撈下足夠的戰功,英雄事蹟將被蒙古子孫世世傳揚。

更不消說,肯定還有數量巨大的戰利品,從金銀珠寶,工具軍械,到男女奴僕,良田豪宅,什麼都會有的。

蒙古人在通宵暢飲的時候,高俊何嘗不是在連夜籌劃,將軍們得知中條山慘敗的消息之後,第一想法都是撤退。

不撤不行啊,之前木華黎被牢牢的拖在中條山,所以高俊才突然橫跨河北,到沃州來找史天澤的麻煩。沒有想到史天澤跑的比誰都快,而木華黎那邊卻突然打了勝仗,騰出手來。

要是讓蒙古人從河東返回河北,把大軍團團圍住,那太平軍的前途就很難說了。

所以,眼下正是跟蒙古人搶時間的時候,全軍就應該立即向山東撤退,爭取在一個月內快速返回,以圖日後再行發展。

但是,高俊卻對這種意見置若罔聞,從接到中條山慘敗的消息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天兩夜,太平軍卻沒有往東迴歸半寸,這讓不少軍將心急如焚,在一陣串聯之後,樓升來找王澮:“先生,平日裡太尉最聽您的話,您倒是勸勸太尉趕緊回去啊,我們實在想不明白,沃州以前還算富饒,但如今也只是戰火瘡痍的破城而已,太尉爲何如此留戀,久久不願意東歸呢?”

王澮嘆了口氣:“你們覺得這次西征是失策了,沒能預料到中條山的戰局。”

“是啊,是沒考慮到。”

“你們呢?太尉早就口口聲聲的說中條山之戰必敗,難道你們以爲太尉對於官軍在中條山的失敗一點兒準備都沒有嗎?此次西征看似是將我軍送入險地,不過這也正是太尉的謀劃。”

“這是個謀劃?”樓升很是吃驚:“太尉還有手段?”

王澮又嘆了一口氣,這次卻沒有說話,讓樓升感到不解,不過,既然太尉有想法,大家也稍微安下了心,開始反覆琢磨,不知高俊是如何打算的。

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章 劫(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尾聲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尾聲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尾聲
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章 劫(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尾聲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尾聲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