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

三月十日,紅襖軍各路使者齊聚東平府大野陂,並且在此會盟祭天,李全的使者表示,此次大家同心戮力,攻破東平之後殺盡女真賊寇,所得財貨,按照各路人數平分。與此同時,又立下了不傷百姓、不毀城鄉、各不徇私爲己、不克東平絕不撤軍幾條誓言。

宣讀誓詞之後,便是結盟的儀式,刑黑牛白馬,各人歃血爲盟,公推李全爲盟主。

作爲各路紅襖軍最有膽略的人物,李全早早地就進行了“正規化”,自稱“天道討賊都統府”都統,早在此次會盟前,他就在心裡擬定了東平府留守的人選,並且計劃在攻克東平之後就不走了,長期據有此地,山東北部現在流民遍地,便於招兵,而西部卻素饒糧米,以東平府之錢糧養三州之兵,李全有信心在戰後拉出五六萬人的隊伍。

在那之後,就可以據此圖強,等到實力不輸於楊安兒、劉二祖之後,還可以東進,圖謀濟南府、益都府,到那個時候,山東就是我李全的天下了。

爲此,李全對東平府志在必得,五路紅襖軍雖然不到四萬人,但是卻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僅僅從三州南下這段時間,他就吸納了五千多新兵,到了東平府城下,強襲不成就圍困,加上曉以利害,鼓動居民反正,李全對拿下東平很有信心。

此時的李全並不知曉,離東平府不遠的高俊已經盯上他了。

三月初,高俊開始厲兵秣馬,軍隊恢復了訓練,鐵匠作坊源源不斷的把各式武器運送過來。

壽張縣保衛戰中繳獲的軍資不少,高俊也鳥槍換炮,全軍統一裝備了紅漆白樺木杆的鴉項槍,其他林林總總的素木槍、筆槍、女真小刃槍全部扔給了民兵部隊。

弩的作用被進一步證明,目前全軍總共有一百架木弩,由高俊這裡統一保管,必要的時候纔會分發給部隊。

盔甲不足一直是個大問題,此次擴軍之後,儘管扒除了所有的戰利品也湊不齊盔甲數,正軍現在只能六分甲、四分戰袍。高俊現在已經知道,軍器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消耗品”,現在是六分甲,打完一仗就是五分甲了。他期望擴大鐵匠作坊的規模,但是鐵匠已經不夠用,受制於行會規矩,高俊也不能在作坊安插人手,而最近的鐵匠聚集地就是東平府。

全軍也建起了更好的旗幟與鼓角,現在高俊終於能說自己的部隊旗鼓完整了。高俊的總指揮旗是一面黑色大纛,上面是純白色的流蘇和纓。儘管趙汝凡、翟呈信幾個人念念叨叨了一大堆有關“德運”、“五行”、“奇門遁甲”的內容,證明高俊應該用青底白旗,但是高俊依舊我行我素的按照自己的審美設計了軍旗。

當然,傳統也不是完全不保留的,高俊的軍旗上繡的,乃是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除此之外,總指揮部令旗、五方警戒旗、日旗、夜旗、時刻旗、營旗、營指揮令旗、都旗、認旗、軍使令旗、隊旗也各自有了詳細的規定,被編成了一本小冊子,抄寫了二三十本給各都的軍典,讓他們對全體軍兵宣講解釋。

抄寫花了不少錢,讓高俊無比渴望活字印刷術,不過現在手裡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工匠,據他所知,最近的書鋪也在東平府。

三月十日,全軍合成訓練,這次訓練的主題是對抗輕步兵部隊。

“紅襖軍的優勢在於人數衆多,而且開始作戰的時候往往士氣旺盛,紅襖軍派系衆多,不同的隊伍武器、作戰方式都不一樣,這種繁雜的體系也給對抗增加了難度。”潘正雖然擔任了指揮,但是卻成了高俊的參謀長一般的人物,此次合成訓練就由其主持。

“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除了少數精銳部隊之外,大部分人員器械簡陋,未經訓練,尤其是盔甲不足,李全的新軍幾乎沒有盔甲可言。紅襖軍人數雖多,但是旗鼓不嚴,很難指揮調動,遭遇敵情不能及時轉圜。”

“對抗紅襖軍,要依靠步兵的堅決突擊!”

高俊爲步兵們編制的新隊形很奇特:十個都的軍兵,每個都前面四個隊的步兵站成橫排,以一百人爲排面,站成四排,而剩下六個隊的軍兵卻要站成縱列,跟在橫排後面。

“這是個什麼隊形?有點像梳子。”蒲察勇忍不住笑出聲,現如今他也是軍使了。

倒是僧虔、李銘、郭延嗣幾個人久經沙場,比其他人更敏感,他們凝神觀察了一會兒,僧虔忍不住一拍巴掌:“妙啊!”

“前排橫隊則可以壓上更多軍兵,攻擊強大勇猛,後隊縱列可以增強持續的突擊,敵軍鬆動之後能夠一鼓作氣破陣,好隊形!”幾個人迅速明白了。

隊形雖然好,但是排列卻很費功夫,普通軍兵很難理解這種東西。很多軍兵纔剛剛分清左和右,尚且不能理解隊形的意義。聽着鼓點,看着旗幟走,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高俊希望能夠有更有文化的軍兵加入,但是在自己控制的四縣怕是沒有了。新的兵源要等到控制東平府那裡。

一切將在東平府實現。

三月十二日,植樹,敏丫頭指着茂密的樹林問高俊、何志也:“你們還記得我種的李樹在哪嗎?”

“這……”兩個人一下子傻眼了,敏丫頭說過,但是兩個人左耳朵聽,右耳朵出了。

“就在軍營出門左面第三棵!”

“嗯,一定記住。”

幾天後,高俊動身前往東平府,拜會烏林答與等人。

作爲開了天眼的穿越者,高俊深知,烏林答與和耿端義日後都大有可爲,一個官至兵部尚書,另一個則是宣宗朝的參知政事。因而還是儘可能的留個好印象,三個人公服參對,倒是讓高俊免去了跪拜的尷尬。

高俊不知道,自己鬆了一口氣的時候,那兩位也放下了心,原本以爲這個高俊不只是怎樣的狂人,看來還是挺恭敬的。

“高百戶年輕有爲,國之幹庭啊。”上來,耿端義就戴了頂高帽子。

高俊對這些官樣文章沒什麼耐心,只是搪塞一句:“下官不敢。”隨即就切入主題:“此次紅襖賊數路來犯,兵力衆多,東平府守禦,下官倒想略微盡心。”

烏林答與聽到這裡方纔面容舒展:“高郎君直人快語,甚合老夫心意,郎君莫憂,糧草器械,老夫與耿同知在此,你還有什可擔心的。”

這番話很親密,高俊都有些受不住了,但是定定神,高俊還是講出了關鍵的話:“城外之賊好破,城內之賊難破,下官請先破城內之賊。”

“這……”烏林答與犯難了。

無標題章節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六章 決(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尾聲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尾聲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
無標題章節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六章 決(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尾聲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尾聲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