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

在危急時刻,高俊、潘正和孫庭幾乎是同時做出了最優抉擇,各自打起大旗,吸引蒙古騎兵的主力軍隊,爭取讓其他潰散的軍馬能夠得以複合。

太平軍長期以來實行的軍典文教制度起了作用,軍典們大多是各處的讀書人,有志於參軍報國,長期負責文教工作,一般而言意志堅定,百折不撓。此時他們的穩定鼓舞了軍兵們,儘管軍隊崩潰了,但是各處軍兵沒有停止戰鬥,形成了二三十個較大的股,向山內各處分散,不斷的收納遊兵散勇,儘可能的擺脫蒙古軍隊的追擊。

進山以後地形複雜多變,蒙古人雖然一戰擊潰太平軍,但深入追擊乃至於全殲敗軍就很難了。幾十人一組的蒙古騎兵四處遊弋,尋找太平軍的散兵,如果是兩三個人的話,固然在劫難逃,但是上百人的隊伍並不畏懼蒙古騎兵,他們與蒙古騎兵對峙,面對面的後退,慢慢撤入山林之中,消失在密林深處,然後想辦法轉移到別的山頭尋找友軍。

大股的騎兵追逐着高俊等人,艱難苦戰讓人感到既與絕望,高俊面色如常,有力的下着一個又一個命令,其實他的心裡無比清楚現在的處境多麼艱難,但是在巨大的失敗面前,反而心境平常了。

雖然失掉了大部分軍馬,但圍在高俊身邊的還有將近千人,這支小部隊反而指揮靈活了許多,掉頭一擊就打垮了追擊的蒙古騎兵。隨後左衝右突,終於在爬過兩個山頭之後,與潘正率領的殘餘人馬會合。

“輸的是夠慘的,但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你現在立刻接過我的旗幟,到那邊去收羅殘兵,我在這裡頂住蒙古人的進攻,這裡是山區,他們施展不開!”

“郎君!你在胡說什麼?要留也應該是我留下,你趕緊去收羅兵力。”一陣羽箭飛過,潘正的披膊上掛了一支。

“打出了這麼一場仗,我現在怎麼回去,你放心,我心裡有譜,我是不會輕易的死在這兒的,你趕緊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快一點。”高俊原本平靜的心情也變得逐漸激動起來:“此時最需要的是士氣,我必須留在這兒。”

潘正知道現在不是較真的時候,但是他還是最後勸說高俊:“別忘記野狐嶺戰敗的事情,要小心蒙古騎兵在山谷間的機動。”

蒙古騎兵再一次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來,雙方又發生激烈的戰鬥,第一排的步兵舉起沉重的長槍,呼喊着與敵軍近身肉搏。潘正和高俊都知道時間緊迫,此時潘正也不再推脫,接過旗幟之後,率領少部分人馬迅速向東北方向前進。

“溫參軍,你留下來。”在分兵的時候,高俊點名讓溫逢海留下,這個人總是能夠及時的點出錯誤,此時高俊需要他。

這是一場無比艱難的戰鬥,騎兵對抗步兵、勝軍對抗敗軍、追兵對抗逃兵,各個方向都對蒙古人有利,不少潰散的軍兵已經扔掉了武器,還要想辦法重新收集,混亂之中不辨方位,高俊花了好一陣工夫才摸清應該撤離的方向,他想辦法將蒙軍的主要追兵拉得離潘正他們遠一些。

然而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困難,真正阻礙高俊的在於所有人都覺得已經徹底輸了,就連高俊也時不時的冒出這種想法。

有好幾次,高俊自己都絕望了,但是戰鬥還在激烈的進行,僅僅是出於求生欲,步兵們也絕對不放棄希望,敵軍的騎兵在山道上努力前進,馬蹄踩在沙土上不住的打滑,步兵們慢慢的走上高坡,又緩緩的跨過斜嶺,能夠追擊的騎兵逐漸變少,大股騎兵在山谷間平坦一些的路上不懷好意的驅馳着,不斷的探清周圍的道路,尋找將敵軍步兵全部包圍在山頭上的辦法,他們試圖阻隔各個山頭之間的通道,然後將山上負隅頑抗的太平軍慢慢殲滅。

各個山頭和山嶺之上慢慢的都出現了太平軍的旗幟,儘管敗退,但是太平軍軍魂不散,此時他們開始搖動旗幟互相聯絡了,在山谷間的蒙古騎兵驚訝的望着這一切,在此之前他們還沒見過這麼堅韌的敵人。

從山口進入山間的路上隨處可見兩軍的屍體,太平軍與蒙古騎兵之間的戰鬥還在各處持續,在山中,迎風側耳,還能聽到遠處兵器碰撞的呼嘯之聲。

高俊知道不能拖下去了,那樣的話散處各地的各路兵一定會被殲滅的,這一千多名步兵剛剛衝上山頭,只不過休息了片刻,吃掉了隨身攜帶的乾糧,就立刻再次衝下山,與山谷間馳騁巡邏的蒙古騎兵激烈交戰。

高俊的目標是不遠處的一座小小的山頂,不過十幾米高,遠遠的能看見十幾名步兵正在上面緊張的防禦着,用盾牌遮掩着身體。

這座小小的山峰上都是碎石,馬衝上去一定會打滑,蒙古人當然不會忍心讓戰馬受損,所以只是繞着這座山峰尋找破綻,同時一波又一波的放箭。

發現太平軍主力從不遠處的山上奔了下來,這些蒙古人怪叫一聲,又是大聲呼喊又是吹牛角號,開始一起向高俊這邊發起進攻。

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他們所想象的不同,太平軍此刻並沒有變成一隻殘破並且士氣不振的軍隊,反而高俊一次又一次的讓軍兵們重振士氣。

“我肯定會把你們都帶出去的!咱們哪座山頭上的友軍也不能放棄!”

在擔架上還有些意識不清的魏小乙嘴邊輕輕哼了一聲,這下子軍兵們更加高興了,在命令下,另一名軍兵撤掉自己的盾牌,跑回中間去照顧魏小乙,剩下的人重新安排了位置。爲首的隊正告訴大家,聽他的口令,一旦時機合適,就趕緊擡起魏軍佐,全軍一起衝下山去,與高郎君會合。

山下激戰正酣,太平軍憑着一股勇力衝到了山谷間,隨即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包夾,蒙古騎兵人數少一些,無法驅趕太平軍。

畢竟是山間,蒙古人無法自由的撤離戰線,然後在不遠處重新集結,反覆驅馳,尋找敵軍的破綻,而只能沿着山道行進,他們只能順着山道脫離戰線,集結在高俊左右兩邊,還在尋找不會到來的破綻。

就在此時不遠處的一陣馬蹄聲提前結束了戰鬥,一個身穿銀色山文甲的光影從山那邊奔了過來,一杆梨花長槍畫出漂亮的弧線,從背後刺進敵軍之中。

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前言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尾聲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九章 劫(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八章 願(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尾聲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尾聲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尾聲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
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前言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尾聲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九章 劫(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八章 願(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尾聲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尾聲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尾聲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