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

“談廢事,肯將拄漫吏之頤;老氣未除,猶足擊奸賊之齒。”

——王寂

梁山泊周圍可真是個好地方,這裡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素來是“無水食麪,有水食魚”的北方魚米之鄉,此刻彭義斌就在吃魚,一衆紅襖軍頭領相圍而坐,顯得十分痛快滿足。

彭義斌手下只有一千軍兵,除去篩選嚴格之外,糧食的制約也是重要原因。彭義斌年輕的時候當過莊戶,非常清楚各地大戶的那一套,所以起兵之後,他和其他紅襖軍首領不同,從來不向各村的大戶派糧,防止這些大戶藉機壓榨農民。

好的方面是彭立斌的名聲越來越好,但是僅僅靠查抄官倉和女真軍戶所獲得的糧食十分有限,彭義斌的隊伍也就只能維持這麼多人。

幾個人正大快朵頤之際,一名小卒遞過來一封書信:“頭領,押剌百戶的高俊給您送了封信。”

“哦?”彭義斌拆開信封,看着看着皺起眉頭,遞給旁邊的參議。“李參議給咱念念,我實在看不大懂。”

“是。”這名參議展開了信,唸了出來。

“紅襖軍首領彭兄義斌勳鑑:

蒼天鉅變,社稷有顛覆之憂;紅襖事起,生靈陷塗炭之禍。黎庶哭於道路,士子嘆於廟堂,爲禍不次,奸賊稱快。

今兄以三軍之勢,仗五兵之利,屯兵湖上,意在圖我,此皆我所周知。俊雖無壯遒,叨承閫寄,懸鏡於荒野之邊,立木於江湖之畔。然正以垂紳,書而對命,以是人衆見多,士心正旺,軍兵有效死之心,鄉老無乞活之難,兄若見疑,不妨來觀。

吾知兄本良民,形勢所逼,苛政如虎,啖小民骨肉皆淨;墨吏鼠貪,竊國家財富無遺,官逼民反,天意如此。然兄何以討罪之師,興無名之役?你我本皆忠義,立命生民,雖有路途之別,終歸天下之義。望兄早識此意,去兵示和,爲蒼生謀雞犬之樂,使士卒卻干戈之苦,此誠吾所願也。

俊之誠心,天地可鑑,若公執意圖我,俊當據鞍以請,執轡相待,兄慎之。

山東路押剌百戶親管高俊謹啓。”

“這個高俊說話有點兒意思。”彭義斌笑了笑:“按照他的意思,我不能殺他,卻可以殺別的金人。”

“我看他有些心思。”另外一名首領說。

“不錯,近幾天我也訪問了些人情民風,此人真如其所說,治理地方很是得力,頗得衆心,這個人如果願意共聚義旗以襄大業的話,紅襖軍的力量就更壯大了。”彭義斌考慮了一下,讓參議官寫了一封回信,交給高俊。

“不能把所有希望寄託在高俊身上,看樣子他已經知道咱們和時全聯合,計劃攻取押剌百戶了,所以咱們的速度也要快,今天就向壽張進軍。”

“太早了吧,兒郎們剛剛急行到這裡,還沒有休息整頓呢。”

“現如今他既然已經知道我和時全打算攻他。我是擔心萬一高俊冥頑不靈,決心和咱們戰場相抗,必然會向壽張、陽谷兩縣求援。如果讓他先佔據壽張,得了糧草人馬,就難以爲我們制服。”

“不錯,咱們先佔據壽張,和當地的大戶打好關係,攻打高俊的時候後方就不用愁了。”李參議點點頭,放下書信,首先草擬了開拔的命令。

隨着一聲悠長的號角,正在梁山坡湖畔休憩的紅襖軍軍兵們整齊隊伍,安靜而主動的排成長隊,繼續向北進發。他們的武器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在初秋的土地上彷彿碎了的頗黎。

彭義斌信交給一名會騎馬的軍兵,快馬奔到押剌百戶那邊去,然而這名軍兵在壽張就被攔了下來,何志也留在小山墩堡,而高俊率領部隊已經進入壽張,開始備戰。

壽張縣鄉野的居民很多,大致可以分爲三類:一部分早就受夠了官吏壓迫,準備敲鑼打鼓簞食壺漿的歡迎紅襖軍;一部分則是常年受忠君愛國思想的浸染,準備組建義兵和亂賊血戰到底;但絕大部分人則既不願意爲朝廷賣命,又不敢用全部的身家性命來賭彭義斌的人品,這些人自然歡迎高俊。

高俊直接打出了“保境安民”的旗號,四處張貼告示、拜訪鄉老,鎮撫民情,同時也徵集了不少糧食器械,以及部分敢戰的義兵。

壽張縣整整一天沒有開城門,城牆外聚集百姓數以萬計,但是張通古已經下了死令:擅開城門者殺無赦。城外無數村民哀嚎求救,請求張縣令發發慈悲,打開城門讓大家進城避難,但是縣尉親自上城巡視,根本不打算理會城外居民的請求。

高俊再派出使者前往各個村子,鎮撫地方之後,還是勸說聚集在縣城之外的村民回家。讓人相信了高俊,他們推着小車,抱着雞鴨,返回了自己的村子,但還有數千人決心在城外等待張縣令的慈悲。

高俊也沒法子,只能先管理好其他地方,僅僅一天的功夫,高俊的地盤擴大了三倍,掌握了三萬多的人口,並且徵集了近千名敢戰的義兵爲軍,山東也有不少像靖安民一樣的人,他們手下的義兵倒也不是不能用。但是高俊的想法不是欣喜,實在是太累了,這兩萬人才是小半個壽張,但已經根本管不過來。

高俊不得不承認,對待百姓上,自己並不比彭義斌強出來多少,之所以能夠贏得壽張人望,純粹只是因爲自己早來了一步。如果是彭義斌搶先一步到達壽張,那麼這裡絕大部分人可能就會支持他了。

“敬人事,聽天命。”高俊自我安慰一下。

這封信層層輾轉之後,交到了高俊手裡。

彭某本泰安草民,遭時亂離,遂居草莽,乃行綠林。位卑而淺,仍懷以忠義之心,德寡且陋,終不忘故國之誓。某能如此,兄豈不知?某知兄有顧慮,不得其心,此行願勸兄早作思量,兄亦慎之。

彭義斌謹啓。”

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七章 牛(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尾聲第九章 燕(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尾聲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尾聲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
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七章 牛(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尾聲第九章 燕(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尾聲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尾聲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