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

這種智障計劃雖然是史彌遠的功勞,但鄭昭先等人並不反對,鄭、曾均不知兵,不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平心而論,宋軍的前進計劃並不算太糟糕,但是如果金軍能夠通曉宋軍的信息,在戰場上單面消除“戰爭迷霧”的話,就可以尋找機會將各路宋軍各個擊破。畢再遇也看出了事有不諧,向中樞提出要求,給各路宋軍一個月的備戰時間,並且更改計劃,集中兵力攻打宿州、徐州二地。

然而沒有人同意這份計劃,鄭昭先和曾從龍也希望畢再遇早日出兵。

強勇軍率先渡過淮河,從楚州北上,向宿遷進發。而李全的部隊也與之策應,北上海州,吸引高俊的注意力,大有一舉遮斷泗州金軍後路之勢。

由於缺乏對宋軍北伐的預料,看着這兩路軍馬向後方延伸,集中在泗州前線的金軍一籌莫展,紇石烈志乾脆提出,哪怕徐州丟了也行,大軍立刻向前挺進,打下盱眙軍,進軍淮南各州,最後會師建康府。

這種換家流的打法被蒙古綱所批評,而高俊則主動提出去守衛宿遷,對付武鋒軍。

“溫敦郎君兵馬不多,能夠辦下此事嗎?”紇石烈志得到消息後很詫異,據他所知,李全擊敗必蘭阿魯帶之後,在迫近海州,而此時高俊進軍宿遷,後方未免不穩。如若李全趁勢攻破海州,就等於打開了一個北上山東的小小缺口。

“以我的兵力,同時守衛宿遷和海州確實困難,我也得挑兩個副手,不知可否將潘正的軍馬與我隨行?”高俊倒也真不忌諱,直接回書向蒙古綱請求援軍,並且點名要求潘正來協助,這裡外裡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老部下用的順手。

和蒙古綱一起駐紮在徐州的紇石烈志立刻表示支持,並且主動請纓一起前去,務必一戰全功。蒙古綱考慮之後,同意了紇石烈志的請求,增添高俊的兵力,要求他守住宿遷。

紇石烈志有仗打就高興,事不宜遲,即刻離開大營,向東挺進至邳州一帶,在那裡還遇上了敗退的必蘭阿魯帶,兩人舊有過節,此時相見,牙吾塔忍不住洋洋得意。甫一進城,就接到了高俊的快馬傳書。

“好,好!”粗粗瀏覽一遍,牙吾塔立刻表示贊同,準備按照高俊的方案。和高俊合力對付武鋒軍。但是他也去信給高俊,提醒他不要忘記李全的威脅,如果只注意眼前的武鋒軍,不注意李全,說不準會吃大虧。

然而高俊的回覆卻很有意思:“全力進攻武鋒軍,依我看,李全此人最愛保存實力,只要不給他一個太過明顯的破綻,他是不會硬碰硬的。”

紇石烈志撓撓頭,覺得此說太過武斷,但是溫敦郎君一向喜好用兵行險,這倒也不奇怪,姑且先依着,萬一海州丟了,想辦法再打就是。

高俊早就把兵馬布置在沭陽,接到消息後火速行軍進駐宿遷,此時,武鋒軍已經佔據了桃源鎮,紮下營壘,隨即直奔宿遷而來。

宿遷城內的太平軍迅速的組織起來,準備與武鋒軍較量一番。

參與宿遷之戰的金軍部隊,主要是高俊麾下馮達、李銘、蒲察勇、裴真、賀萬歲各部,總人數兩千人左右,而正在進軍的宋軍多達一萬兩千。

武鋒軍,總額一萬四千餘人,是南宋新軍當中創立較早的的一支,早在宋孝宗初年就創設於揚州(揚州是個好地方,有王氣!),後來移到緊鄰淮河的楚州。

紹興議和,金人要求南宋不得在江北屯駐大兵,所以三衙和十道戎司均在江南,而新軍卻不在此列,一萬多人的武鋒軍是南宋在江北最大的軍隊,也是改變南宋“守內虛外”的保守軍事路線的主要工具,一向頗受重視。

此時神勁軍的都統制爲柳充國,同都統制袁鏡,以下分爲四軍,四員統制官:劉俊海、陳辭、徐規、季宗若。這些人打心眼裡看不起三衙,當然也看不起三衙的頭目史彌遠。在他們看來,這羣鷹犬之輩根本無什麼可提的,一旦真的和北虜打起來,還是得看他們武鋒軍的。

這支軍馬整體來比較親近的文官是辛棄疾和他的朋友們,所以跟理學仕子們比較友好,在眼下的朝堂暗流之下,他們萬萬想不到自己的軍事信息已經被盡數出賣。拿下桃源鎮後,留下季宗若和兩千士卒,剩下的人直撲宿遷縣。

高俊與宋軍的第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序幕,正當高俊不斷派出覘騎,偵查宋軍每日的行動時,這一日卻又有人來報告說,有一位中年書生飄然來見,身上還帶有何志也的介紹信。高俊連忙出迎,這人二十多歲,面容爽朗,說話帶着河東口音,不是元好問先生還能是誰?

“袁先生,相遇恨晚呢,相遇恨晚!”高俊勉強從板着的面孔中擠出一點笑容,給他指點一下週圍的人,介紹了太平軍的軍官。

元好問此行是應何智也的邀請遊覽山東,得知高俊在前線,心念一動,便前來觀看太平軍行軍打仗的模樣。

讓他意外的是,之前誠心誠意的高俊,初次見面的時候卻顯得煩躁又心不在焉,似乎並不歡迎自己,這讓他疑竇叢生。

還是陳秉彝看出了元好問的疑惑,偷偷告訴他說:“元先生千萬不要見怪,我家主公前線軍伍煩惱,已經十餘天未展顏了。”

“前線何事?”元好問以爲高俊是苦惱于軍務。

“我跟隨高郎君日久,多少了解郎君,郎君溫和有雅量,行事堅決,但是胸中總有一種怨氣,彷彿天下皆不入眼,不把這天翻個個兒,就決不罷休。爲此,他可是眼睛裡一顆沙子都容不下。”

“怒氣攻心?不會,高郎君胸中不是怒氣,而是怨氣,他不是要與宋軍戰鬥,而是想改變宋軍,這點我太瞭解郎君了,對外,郎君南北征戰,與黑韃、契丹、南家都戰過,對內則敲殺豪傑、均田免賦、齊男女、齒四民、興教育,幹這兩種事情的時候,郎君的神情想法是一模一樣的,郎君從來都是視外戰爲手段。”

元好問有點感興趣了,決定留下來看看宿遷戰況。

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尾聲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尾聲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尾聲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三章 伏(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章 牛馬(下)
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尾聲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尾聲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尾聲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三章 伏(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章 牛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