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

大家都有些驚訝的看着畢再遇老將軍,這個結論實在是有些駭人聽聞,但仔細想想確實有道理:大家剛剛渡過淮河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前方多麼危險,如果高俊手下兵馬衆多的話,就應該首先打擊作爲東線主力的自己啊。

想通了這一點,宋軍上下士氣大振。

畢再遇麾下主力近萬人南下迎擊高俊,雙方在河岸對峙,宋軍紮下聯營,高俊看到畢再遇果然中計,率軍轉頭對付自己而不在北上,頓時喜不自勝。現在只要充分運用拖字訣,小心翼翼的避免暴露自己的實力,何必再遇在大河邊上打太極,等到各路金軍來援抵達徐州宿州,那麼畢再遇就被困死在淮北了。

一連幾天宋軍卻不大出戰,雙方長期對峙,讓高俊既高興,心下未免也有些懷疑,總覺得宋軍的行動太過詭異。但是對手卻號令嚴明,隊伍整齊,衛兵一刻不敢撤,夜間還要敲響戰鼓,整理隊伍。高俊也不敢主動進攻,生怕爲敵軍所乘。

一連對峙了四天,高俊才終於感覺宋軍營地未免過於一成不變了,其中或許有詐才率軍向宋軍撲來,卻發現營地裡面的哨兵都是稻草假人,戰鼓是把羊綁在樹樁上敲響的。整個營地裡真正的敵軍不過百人,都有駿馬,高俊剛一攻打營地,即刻就乘馬逃離了。

看着這個情況,高俊大叫一聲不好,敵軍必然已經提前北上了,急忙點齊隊伍前去追擊,連行十餘里,潘正追上高俊,極力勸說:

“指揮時千萬不要過於急躁,敵軍既然設下這道空營計,必然早有準備,難道還會任由咱們追擊嗎?”

高俊這才如夢初醒,趕緊下令隊伍暫停追擊,進行整頓。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探馬來報,前方樹林中隱蔽着數千宋軍,看到金軍停頓下來並且整理隊伍,知道伏擊無望,已經撤走了。

高俊立刻率兵攻打宿遷,但是宿遷一座小小城池居然屢攻不克,宋軍守將乃是畢再遇麾下的鎮江屯駐大兵後軍統制官姚喜,此人端的是一員猛將,經常在危急時刻親自上城搏殺,在陣中常戴一鐵面具,使用一把鑌鐵長刀,往來無可對。

高俊頓兵在宿遷城下,感覺到形勢有些出乎自己意料了,但是他並不心急,此時在自己手中還有一張王牌。

畢再遇已經前進到徐州城下,但是卻不能馬上破城,這畢竟是山東門戶,金軍在這裡也屯駐了重兵,而且從宿州戰敗的金軍各部馬上就要趕過來了,徐州守軍感覺到戰事有望,所以並不投降。

在這種情況下,畢再遇當然希望李全能夠儘快解決海州,然後西進幫助自己。但是他卻驚訝的發現,李全根本就沒有打海州,直到現在還停留在漣水一帶,正在不斷的向南宋朝廷要錢要糧,至於幫助自己,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這就是高俊的王牌,李全作爲史彌遠的心腹,早就接受了指令,根本就不積極攻打海州,要斷掉畢再遇的念想。

這樣一來,畢再遇的人馬將不可避免的成爲一支孤軍。

在淮北一團亂麻的局勢當中,淮南的真德秀也被貪得無厭的李全所激怒,甚至打算直接斷掉李全的糧草,但是經過商議之後,卻也意識到此時如此做無異於逼反李全。

前線形勢紛亂,又有主和派從中作梗,軍馬器械調撥並不及時,義軍與宋軍之間心存芥蒂,數生狐疑,北伐戰爭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長此以往,決計不能取勝。

但是真德秀不孚衆望,在淮南終究乾的不錯,在喬行簡的支持下,大大緩解了淮南的錢荒、糧荒和鹽荒。雖然淮北戰事急轉直下,但是楚州城卻打造得鐵桶一般,短時間內金軍難以攻克。

也就是這幾天的功夫,真德秀找來宋慈瞭解了有關私鹽案的始末。宋慈這些日子來從楚州推官案開始抽絲剝繭,已經意識到私鹽案是一個頗爲龐大的問題,一五一十的向真德秀作了稟報,而後者欣慰的看到自己確實挑選了一位合適的人才。

聽完宋慈的彙報,真德秀不由得撫掌大笑:“鄭相公剛剛在朝堂發起朝議,你就又來錦上添花,這很好!對了,你還不知道,鄭相公已經在朝堂上檢舉史彌遠手下的步軍王斌倒賣內帑,此事幹系不小。

鄭相公已經傳來話,咱們在淮南也好好翻翻賬本,史彌遠手下貪贓枉法,空虛國庫的證據,尤其是賈涉販賣私鹽一事,這我確實也沒想到,你可以讓那個女子陪你一起去查一查。”

得到了真德秀的命令,宋慈帶着喻俠前往盱眙軍,準備掀翻賈涉的老底。

在路上,喻俠這才說出有關費培的事情,宋慈大喜,準備前去尋找。

此時此刻,在大家想象中大概已經焦頭爛額的史彌遠卻氣定神閒的坐在馬車裡,這是一輛非常寬闊豪華的馬車,用厚厚的錦緞圍着,而坐在史彌遠下客座的是趙昉。

能夠獲得與半個中國實際掌權者同載而歸的殊榮,似乎是一件值得得意的事情。但是趙昉早就已經見怪不怪,而且恰恰相反,他還對史彌遠在這種風口浪尖之時和自己見面的大膽舉動而感到困惑不解。

“史相公此時見下官未免太過招搖一些,倘若被有心人所利用,必爲不利。相公難道不怕受到挫折嗎?”

“你的消息倒是很靈通,可是那個刁光鬥告訴你的?”

“少說這些話,你以爲我不知道這朝堂之上、街坊之間是怎麼議論我的嗎?想殺我的人多的是,說不準現在就有人在街上用弓箭對着這輛馬車呢。”史彌遠打了個哈欠:“我倒是小看了鄭昭先等人,想不到他們會突然發難,不過並沒什麼關係,這幾個人迂腐不堪,並不爲大患。”

趙昉打不定主意是不是要繼續恭維幾句,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彷彿是要印證史彌遠的話一樣,一支箭從被錦緞遮住的馬車窗戶射了進來,釘在史彌遠身後的車板之上。

第一章 糧(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九章 劫(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尾聲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九章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尾聲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尾聲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尾聲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
第一章 糧(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九章 劫(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尾聲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九章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尾聲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尾聲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尾聲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