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

也正因爲如此,畢業生們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機關成爲正式公務員,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留在學廳當老師,擴大教學規模,吸引下一批高中生。根據何志也與禮政府所制定的目標,在三年後根據地的學廳畢業生應該翻倍。

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還是想要進入政府機關的,但也有一部分選擇了當老師,在短期內,當教師的收入要比進入機關豐厚許多。其實,無論哪種都是好結果,進入根據地機關的日後會步步高昇,當老師的雖然收入維持了二十年不變,但也桃李滿天下,在社會上受人尊敬。

樊浩古選擇進入政府機關,翟宣決定留校教書,而他們的許多同學連進高中的機會都沒有,回家繼續種地,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既然幹部已經逐漸增多,高俊也重組了根據地行政院,將之任務細化。原本的七政府加六個署,改造成了六政府。

禮政府:分爲文司、範司、教司、賓司,分別負責文化宣傳,出版管理,邸報發行,以及外交的儀式性活動。

吏政府分爲選司功司,考司,封司,依舊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福利待遇,榮譽稱號以及各種相關管理。

戶政府分爲度司、稅司、榷司、舉司,分別負責制定財政預算並監督執行,徵收工商稅,運營專賣事業,以及進行市場監管和價格控制。

兵政府則分爲備司、庫司、覆司、恤司,分別負責武器休整與儲藏,兵站糧草的設計運營,國防工事的建造,以及陣亡軍兵的體恤。

刑政府則分爲比司、隸司、棘司和匭司,分別負責刑事偵查,全國的監獄監管,執行司法任務,以及進行信訪處理。

工政府則分爲蘊司、隍司、澤司和屯司,分別負責礦藏的調查開發,城鎮建設與管理,國土勘測與自然資源規劃,以及全國內的屯田林場草場的運營。

而原本各署也都獨立出來,成爲了與政府平行,但配置人員與權力略微小一些的次一級機關,同樣也有自己所負責的領域。

經過重組之後的根據地民政院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各科室的主政官員也都分到了獨立的辦公室與檔案間,就像高俊所說的那樣,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負責自己的領域,要把根據地帶到蒸蒸日上。

高俊也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空閒時光,繼續埋頭於工作之中,一方面要接見根據地內有名望的人士,尤其是集賢院的諸位社會賢達,瞭解他們對根據地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就是和軍隊的主要指揮官共同探討今年秋季的行動。

河北的形勢已經大大的惡化了,雖然聯軍攻破滄州,爲諸路軍馬打入了一針強心劑,但也同樣招致了蒙古的強烈反應。

呼嘯而至的蒙古騎兵將滄州城團團包圍,並且徵發各地軍馬對之進行猛攻,如果不是像史天澤這樣的世侯愛惜民力,不願意過多出兵的話,滄州城早就被攻破了。

饒是如此,滄州城的情形也極度糟糕,綜合考慮之後,聯軍決定讓城別走,一把火燒掉軍需之後,趁着春季的雨夜突圍。

蒙古人立刻發動追擊,彭義斌的部隊保持完全,向西撤回河北中部的冀州一帶,但李光與趙永都損失慘重,整個滄州的抵抗力量集結起來打了一仗,也被敵人集中一次性清理了一大部分,河北東部的鬥爭形勢轉入低潮。

而河北西部的情況也沒好多少,武仙本來應該按照約定與彭義斌的主力會合,兩軍相連,聲勢相接,東到渤海,西到太行,一條線,一大片。可是由於貪圖虛名,武仙卻孤軍深入攻打真定府,結果在邊界戰役中,被史天佐率領的史家軍馬牢牢堵住,苦戰十七天不得,後路又被蒙古包抄,無奈之下又撤回山中,這次作戰讓他損失慘重,原本在去年冬天積攢的物資丟得七七八八,士兵們爲了防止餓肚皮,不得不散入鄉村就食,甚至大肆搶糧,也讓武仙的風評極度惡化,以至於百姓們紛紛逃到史天澤那裡尋求庇護,河北西部的鬥爭形勢也變得十分嚴峻。

但高俊的判斷是,義軍一時半會兒還倒不了,蒙古人雖然在軍事上贏得了勝利,但在政治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去史天澤這樣的深謀遠慮,已經開始休養百姓之外,大部分的蒙古將領何世豪還沒有這種心思,他們依舊在全民高鞋,尤其是蒙古體制的原因,使得木華里也難以約束將領們各自尋求屬於自己的戰利品,這使得蒙古人邀買人心的策略落在高俊後面不止一步半步。

這也是王澮獻計六策的第一條,還是要求高俊勤修內政,注意博取聲名。

經過一系列機構改革之後,吏政府這邊,趙汝凡倒是給了高俊一個準確數字:現如今,根據地的幹部總數是12,332人,其中九品以上的幹部總人數爲4160人。

這數字多不多?考慮到根據地400萬的人口規模,這個數字可以說是相當多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高俊現在的策略本身就是極限壓榨,爲決戰作努力,蹲起只是爲了跳的更高,在山東積攢的幹部遠遠超過了正常水平,但這也是爲了能夠快速接收河北陝西等地。

“佔磊5年一年,等待明年決戰。”這就是高俊現在唯一的解釋。

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章 武學(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一章 武學(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尾聲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
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章 武學(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一章 武學(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尾聲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