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

隨着投入根據地內的河北義軍成員越來越多,高俊也越來越清晰的瞭解了整場戰鬥的經過。滄州之戰,義軍固然遭遇了重大失敗,但也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存能力,趙永田匡力排衆議,沒有選擇向山東根據地靠攏,而是選擇了敵軍的薄弱點,向北突圍,準備就地生根,繼續發展。

他們僅僅派出一支小部隊做出南下的趨勢,吸引蒙古人追擊,而主力部隊從滄州以北突圍,打穿了李全的防線,逃入信安縣一帶,張甫早就在那裡等着他們了。

不過,後續有些消息更讓高俊驚訝,那個被當做棄子一樣向南突圍的小分隊,根據可靠消息來看,並沒有被蒙古人消滅。他們幾度輾轉之後與彭義斌會合,現在被彭義斌派往洺州,在當地蒐羅願意參加義軍的百姓丁壯,準備與蒙古人再戰三百回合。

不久之後,彭義斌的來信也確認了這些事,高俊在自己的小本上記下了此人的名字:王重瑾,字玉成。

太和嶺,高俊直到現在都不知道鐵木真在信中所指的究竟是什麼地方,也許真的是指某個漢地,也許鐵木真已經派遣,一支部隊返回中原,或許他打算生擒哈里發之後把他流放到這裡來。

無論如何,這封信有一些危險的意味,鐵木真有可能把注意力重新擺向東方,所以高俊必須要抓緊時間。

隨着步兵部隊的陸續練成,高俊也開始商量今年秋季的出兵計劃,本次出兵的目標爲,直接在野戰中打擊木華黎的軍隊,削弱其實力,拯救陷於危機的河北義軍。

本年春季的時候,這個拯救的地方在何處還不爲人所知,但是隨着滄州之戰結束,木華黎開始集中其隊伍向西南方向前進,進攻彭義斌直接佔據的冀州等地,毫無疑問,如果高俊想要扭轉戰局的話,也要從這裡做文章。

太平軍主力部隊已經開始在西北地區集結,再過一個月就是收小麥的季節了,等到麥子收割完畢,大軍就立刻出徵。

太平軍已經開始做最後的籌備工作,高俊惦記了幾年的前甲也終於完成了列裝。

此時,太平軍正軍的裝甲終於達到了其歷史巔峰,首先,保護頭部的是一頂全盔,也就是用鐵鉢下面綴聯甲片的巨型頭盔,僅僅露出了眼睛。太平軍全盔是統一製造,然後由士兵根據自己的臉型做微調的,保證每個人都只露出那一條縫來。

全盔的防禦效果很好,即便是用勁弩射擊,也很難擊穿頭頂的均質鐵鉢,下面的甲片雖然防護稍弱一些,但是卻經常能牢牢的掛住箭頭。

身上則是一套全裝甲,這套扎甲用相連綴的1400多枚小甲片組成,胸部硬扎,腰部懸掛,保證士兵可以靈活運動,而甲裙部分則高達五掛,一直保護到小腿。

而在左右兩臂之上是一對披膊甲,也有300多面甲片組成,保護到小臂的位置。這兩面巨大的披膊近乎於盾牌的作用,在側身作戰的時候,可以有效的保護胳膊和胸腹。

除此之外,雙臂的護臂,以及腿上的軍靴上都有甲板甲片,可以防禦敵軍刀劍的進攻。

現如今,正面的附加裝甲終於正式列裝,士兵身上盔甲穿戴時露出的那一條縫也被緊緊的保護起來,這下子,太平軍士兵就更加安全了。

當然,加上這面盔甲,士兵的負重也提高到了,史無前例的51斤。

但是,這兩萬人是高俊精挑細選的精銳,50斤的盔甲披在身上也並沒有使他們不堪重負,反而,這幫人馬上就要用手中的武器教育一下河北的僞軍們如何打仗了。

按照高俊的計劃,他這一仗是避實就虛,既然敵軍正在冀州一帶打仗,他就乾脆從更靠北的地方發難,沿運河抵達清州,打敗李全,然後向西劫掠雄霸等地,順便給張甫送一批補給,等到敵軍回撤之後,他們也撤出戰鬥,坐着船返回山東。

這項計劃相當有可行性,太平軍本身的戰鬥力是最佳保障,王貴他們也已經搞出了一支不小的運輸船隊,雖然不能決勝於萬里海疆之上,但至少可以供給上萬軍兵的水上補給運輸,必要的時候也能直接把他們載回山東。

趙永田匡以及張甫等人在河北的情形不錯,清滄等地區也殘留着不少義軍餘部,他們都對高俊這次出擊翹首以盼。

木華黎何嘗不知道高俊可能會趁你病要你命,但是此時此刻,他還必須專注於冀州一帶的戰事,防線是堵不住的,只能等高俊主動發動進攻之後考慮如何應對。

這也是李驍奇他們第一次以正軍的身份參與戰鬥,就在前不久,第一批少年軍從貼軍轉爲了正軍,他們終於正式的站在高俊的軍旗之下,參與每一場戰鬥了。

也是趁着這次出征前,年輕人們最後一次花前月下,很快,他們就要嘗試着在河北平原上與蒙古騎兵作戰。

“嘿嘿嘿,哈哈哈。”莊佐也不知道爲什麼,每次見到小花的時候,都忍不住想笑,以至於每次兩人一相見,他都像被下了降頭一樣,似乎人都變傻了。

“你傻笑個什麼勁兒?”小花有些嗔怪的責備了莊佐一句,儘管她也是繡工,但是並不會隨軍出征,高俊已經命令將她留在齊州的醫院內。現如今,根據地的醫療事業草創,也正是需要人的時候,即便小花年紀輕輕,但現在已經帶了兩個新來的實習生。

莊佐還是笑個不停,慢慢的,小花也忍不住抿嘴笑了起來。但是,她笑着笑着,神情卻越來越悲傷,最後居然哭了出來:“這次你就要去河北了,出征去打仗,還能不能再回來呀?”

小花驚訝的差點把病歷卡都扔出去,她目瞪口呆的看着莊佐,似乎眼前的人完全是個陌生人,但隨後她就哭了,流下的卻是幸福的熱淚:“你可一定要回來,我等着你!”

6月15日,太平軍出征,他們要擾亂蒙古人的部署,是河北義軍堅持更久的時間。

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尾聲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尾聲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五章 合(上)尾聲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尾聲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
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尾聲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尾聲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五章 合(上)尾聲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尾聲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