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

冬季已經過去了一多半,眼看又是開春,對於山東來說,又要是忙碌的農業時節,但是淮南地區的農民卻不這麼想,他們已經懶得去耕種今年的田地了,反正沒有人能挺到秋天。

淮南地區大災已愈數月,然而,南宋官府連軍米都收不起,哪還有餘力去賑災呢?地方官員不是隱瞞災情不報,就是虛報災情求蠲,再摻合上薛極等人在朝中攬權的政治攻擊,沒有人真正關心淮南人民的死活。

反正去年就有打算把淮南江北地區作爲羈縻,雖然由於彭義斌出走,該項決議最終沒有實行,但既然能做出這種協議,朝堂大臣們早就不把淮南當作是心腹要地了,當地人死活與江南朝廷何干?

但有人很在乎他們,包括殷去寒,這段時間來,她苦苦的從江南運來一船船糧食,勉強的賑濟幾個州縣的百姓,當地盛傳這位女菩薩的聲名。

但是,官府對她卻頗爲忌憚,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路不明的人爲何如此慷慨大方,甚至有人懷疑他要謀反作亂。

有人敵視防備他,自然也有人對殷去寒的熱心之舉推崇備至,一些有識之士聯合起來,爲這位出身不明的女商人做激烈的辯護。如果不是他們,身上疑點重重的殷去寒早就要被捉到大牢裡去嚴查身份了,而覬覦她家產的官員也不是一個兩個。

黃之孝就在爲殷去寒作辯護的人羣當中,面對淮南的大災,黃家也面臨着毀家紓難的抉擇,他選擇了捐出家產來賑濟百姓,平日裡珍惜不已的字畫書籍、瓷器用具以及真金白銀通通被拉到江南,換成糧食送往江北。

另一個這麼做的人,名叫梅洛行,他在高郵當地也小有文名,期貨貿易雖然也有參加,但是份額不多,在今年依舊是淮南比較有財力的人家之一。可是看着高郵軍無數的災民,梅公子卻選擇直接開倉放糧。

還有一些孟宗政手下的軍官也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想辦法節省出一些糧食,或者放棄自己本應貪污的份額,給百姓們一條活路。

大概也是正月的時候傳來消息,殷去寒在浙江嚴州買糧的時候,被當地官吏羈押。據傳聞,由於今年應該送給金朝的歲幣籌措不力,各地方都在竭力搜索,殷去寒來路不明又有錢,自然是極好的敲詐對象。

得知這個消息,淮南士子們羣情激奮,現如今江北已經敗壞成這個樣子,朝廷居然還只知一味要錢,難道江北淮南的百姓就不是陛下懷中赤子嗎?

可能研究當地的官吏也沒想到,羈押一個看似無權無勢的女商人居然招惹來了一大羣各地賢達。淮南有名的詩書禮儀之家來了不下十二三人,既有像黃之孝這樣已經名動士林的大君子,也有很多青年書生。

這些人大多出自中小地主家庭,一方面有一定的文化,但是也親眼目睹民生疾苦,希望努力讀書,金榜題名,報效朝廷,兼濟蒼生。此時他們被嚴州官吏的貪婪深深激怒,決定抱打不平。

不過,讓他們驚訝的是,來搭救殷去寒的居然不只是他們這些名流君子,還有一些淮南、浙江、廣東的商人,甚至是孟宗政隊伍裡的軍將,他們也都懷着類似的目的,決定幫助殷去寒。此外,還有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可以說,在其他任何地方,這些社會階層和交際網絡都明顯不同的人根本不可能同聚一堂。

整個營救工作居然花了近一個月,還不得不把當地官府上下喂得飽飽的,纔將殷去寒搭救出來,縣獄的條件極差,殷去寒出來的時候面黃肌瘦,身上還受了許多傷,很明顯被用過刑。

“媽的,老子洗了這狗衙門!”營救團體中的一名軍將氣的拔出刀來,就要帶着跟他來的十幾名小兵衝進衙門裡,此人名叫司忠信,乃是孟宗政手下的一名部將,儘管在南宋官場上也打磨了多年,但還是難改武漢人的火爆脾氣。

“將軍不可輕動,只要人無大礙就好,咱們還是想辦法先回淮南,籌措糧食賑濟災民,共度難關。”黃之孝勸着大家趕緊回去。然而,大家看着躺在牀上幾近奄奄一息,連路都走不了的殷姑娘,個個都雙眼垂淚,像姑娘這樣的人尚且要被敲詐勒索,籌措糧草,救援淮南,又何嘗容易!

殷去寒暫時行不的路,只能暫時安排到郊外的一個村莊裡去,巧的是,這正是司忠信夫人的老家,現如今司夫人也已有孕在身,因爲前線軍務繁忙,又有一定的危險,再加上淮南赤地千里,實在是不方便,司忠信這次也安排人將夫人送回老家調養,剛好也可以和殷去寒做個伴。

殷去寒儘管極度虛弱,但還是對前來的士子們表示感謝,同時拉住了從山東來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要機靈一點,給高太尉的報告不必寫的太詳細,千萬不能讓太尉在決戰前的關鍵時刻分心。

這些從山東來的工作人員豈能不知殷去寒的實際身份,此時只能忍痛垂淚,跪在主母牀前抽自己的耳光。

安頓好了殷去寒,黃之孝等人先一步離開,司忠信和那些年輕士子們要稍晚一些,一羣人在周圍忙活了幾天,但能籌措到的糧食極少,現在浙江各處收稅極多,都是爲了應付今年的歲幣。

轉眼已是初春天氣,突然有個名叫葉夢鼎的浙江書生請大家去一處園子裡議事,這讓大家有些奇怪。進入園子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種植漆樹的漆園。

“鎮之,你爲何讓大家到這裡來?”有人奇怪的問,司忠信這個大老粗不明所以,好奇的檢查這些漆樹,以爲其中有什麼機關。

“諸位,徽宗朝時席捲東南的方臘,就是在這誓師舉兵的。”

一言既出,舉座皆驚,在場諸人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道葉夢鼎爲何突然提起這個前朝叛逆。

“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織,終歲勞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名靡造之,稍不加意,則鞭笞酷虐,至死不恤,與汝甘乎?

靡造之餘,又悉取而奉之仇讎,仇讎賴我之資,反見侵侮,則使子弟應之,子弟弗能制,則譴責無所不至,然遂奉仇讎之物,與汝甘乎?”葉夢鼎的神色突然激動起來,已經有些見識廣博的人知道,這是前些年的老臣洪邁所寫清溪儀軌當中,有關方臘起事時的話語。

此時,在這種環境下說出這些話來,葉夢鼎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我們不妨就結個社吧,就叫漆社。”

在座諸人面色灰暗,仔細考慮了一下,紛紛點頭,司忠信和其他幾名軍將有些不明白文人們搞的東西,有人解釋一番之後,也爽快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頭到尾,葉夢鼎沒有解釋過漆社的綱領和目標,但就像高俊說的,有些事,等到勝利那天,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尾聲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六章 貓(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尾聲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二章 羊(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六章 決(下)尾聲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
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尾聲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六章 貓(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尾聲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二章 羊(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六章 決(下)尾聲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