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明歷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早上,王金貴被一陣尖銳的哨子給驚醒了,連忙從吊牀上爬了起來,穿上靴子,穿好厚實的棉軍大衣,將武裝帶和腰帶紮好,將彈『藥』盒清點完畢,然後扛着架在旁邊的步槍快步向艙門跑去。

艙門不大,大家有秩序地依次而上,到了甲板上然後各自歸各自的隊。

“立正!”值日軍官高吼了一聲,全體刷地一聲立正,傅雍走了過來,向舉槍致敬的士兵們回了個軍禮,然後說道:“稍息。”

第二營分兩船運輸,這船兩個隊和營部直接由傅雍指揮,另一船的兩個隊和配屬部隊則有夫都營指揮。

“士兵們!稍息!”傅雍點點頭,繼續高聲說道,“昨天晚上,第七海軍陸戰師的弟兄們在海軍的掩護下已經佔領了兵庫津,現在該我們上場了。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在兵庫津登陸,然後協助第七海軍陸戰師鞏固兵庫津的防禦,做好一切準備,隨時待命,屆時上岸時的登陸序列如下。”

傅雍大聲將每隊的登陸序列說了一便,然後各隊的隊正將該隊各哨的登陸序列講解了一遍。一切準備完畢後,傅雍隨即說道:“解散,各隊回船艙,將甲板讓出來,我們要起航了。”

回到船艙裡的王金貴聽到甲板上響起了急促的腳步和海軍特有的哨子聲,然後是水手們齊聲協力的號子聲,然後是鐵錨絞盤的咯吱聲,最後和放帆的噗噗聲。沒過一會,王金貴覺得船開始緩緩啓動。

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值日軍官在艙門又一次吹響了哨子,然後大聲吼道:“全體在甲板集合。”

到了甲板上,按照序列各自排好隊,王金貴有閒向周圍張望了一下,發現對面正是一處殘缺不堪的港口碼頭,上面還有寥寥餘煙在升起,海面上到處是運輸船隻,正向碼頭徐徐靠去,更遠處則是密密麻麻地海軍戰艦,它們停泊在周圍,靠得近的一艘巡洋艦的船舷上擠滿了水兵,他們向這邊揮手致意,並高聲喊道:“陸軍的弟兄們,現在看你們的了!”

王金貴所在的哨是一撥上岸的,在哨長的一聲令下,王金貴和戰友們從揹包裡取出防水的帆布套,先給槍口套上紮緊,再把槍機包嚴實,然後再給彈『藥』盒套上一層防水套。

做完這些後,王金貴把步槍往後背一背,順着船舷上的網慢慢地爬到交通艇上。一艘交通艇最多隻能坐一什人,王金貴在艇中間做好,把步槍取下,放在兩腿之間樹着。隨着舵手的號子聲,水手們便開始划槳,交通艇徐徐地破開海浪,向碼頭上靠去。

海面上到處都是碎木和殘帆,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殘片浮在水面上,和海浪一樣時不時地撞在船幫上。海浪激起的水花偶爾會飛濺到王金貴的身上和臉上,他悄悄地『舔』了『舔』,和大明的海水一樣鹹。

劃了一刻鐘左右,交通艇靠上了碼頭,什長打頭,王金貴一邊取下防水套,一邊跟着隊伍走上了碼頭,並繼續向裡面走去。碼頭上一片凌『亂』,到處都是被炮擊的痕跡,黑『色』的殘物,碩大的彈坑,甚至還能看到黑『色』血跡。

走了幾分鐘,王金貴發現地面上到處都是物資,而身穿青『色』海軍陸戰師軍服的士兵在其中穿行巡邏。在一處空地上,王金貴看到幾個海軍陸戰師的士兵持槍在監督十幾個日本男丁勞動,這些日本男丁將碼在一起的一具具早已失去生機的屍體丟進早就挖好的大坑。這些屍體死狀千奇百怪,有的全身焦黑,有的只剩下半個腦袋,有的斷手缺腳,有的穿着鎧甲,有的穿着木甲,有的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有的甚至只穿了個褲兜,也不知他是被炸死的還是被凍死的。

在遠處是一堆收繳集中的日本兵器,王金貴上課培訓時所瞭解的太刀、打刀、竹矛、木弓,什麼都有,兩三個海軍陸戰師的士官和士兵蹲在那裡,好像在埋頭挑選什麼,時不時舉起一把太刀,拔出鞘來欣賞一下,然後滿意地『插』在自己的腰間,漫步走開。

一邊走一邊看的王金貴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腳踩到了什麼,連忙低頭一看,原來自己踩到一具屍體的手。這是一具身穿鎧甲的武士屍體,火紅鎏金的鎧甲看上去非常精美,按照王金貴培訓時所受的知識來看,這應該是一位中級武士,不過胸口處有幾個破洞,應該是被步槍打出來的。

王金貴往上一看,看到一張非常年輕甚至算是帶有稚氣的臉,儘管臉部被煙燻得有點黑,但是依然可以看出他不過十四五歲。他微張着嘴,好像剛剛將臨死前的痛苦喊了出來一樣,睜開的眼睛一片死寂,呆呆地看着天空,王金貴稍微停了一下,盯着那雙眼睛,那是一雙充滿絕望和期頤的眼睛,或許這位年輕人爲了家族的榮譽,勇敢地站在了這裡,他夢想爲日本立下功勳,將明軍像元軍一樣趕下海去。但是在最後一刻,他看到了死神『逼』近的絕望,在那一刻,他的心裡應該出現一個念頭和期頤,回家,活着回家去與親人團聚。

“走吧!”什長賈四會拍了拍王金貴的肩膀說道。

走到指定的位置,王金貴和戰友與同哨其他什匯合,哨長將隊旗『插』在隊伍前面,不一會,彙集過來的同隊其它哨的戰友越來越多,當隊正等軍官趕到時,全隊已經集合完畢。

又等了半個小時,開完會回來的隊正開始佈置任務:“我們隊的任務是在兵庫津東南方向修建一道兩百米長的防線,然後暫時駐防。”

隨着軍樂手敲響鼓聲,吹響笛子,全隊開始列隊齊步走,向指定目的地開拔。隊伍穿過兵庫津城中,這裡和碼頭一樣,到處可見殘缺和廢墟。大街兩邊還算完整的房屋也是緊閉門窗,街道上看不到一個日本人的影子,只有第七海軍陸戰師的士兵們在四處巡邏。

來到指定位置,王金貴和戰友們把槍架好,放下揹包輜重,取出工兵鏟,開始修建工事。他們先挖出一道到胸的壕溝,然後再將廢墟破屋的木材拆下來,修成一道木柵欄和拒馬。

到了下午,吃過晚餐,天『色』開始變黑,天氣也更加寒冷起來,王金貴和戰友們將運到的帳篷搭建起來,然後用多餘的木材架起十餘個篝火。隊正佈置了值班序列,安排了暗哨和明哨,然後宣佈大家解散,可以回帳篷避寒休息。

躲在帳篷裡,寒風呼呼地從帳篷頂上刮過,其中似乎摻雜着嗚嗚的哭聲,從遠處沉寂幽深的黑幕中飄來。聽着這風聲,王金貴『迷』『迷』糊糊地度過了在這片陌生國土上的第一夜。

第二天一早,全營集合,傅雍給各隊正交待任務,然後全營向南開拔。根據師部的命令,甲一百一十五團向南運動,進軍南邊的難波和堺港,對這兩個地區發起試探『性』進攻。

難波是日本一處港口,公元七世紀,日本在此建立難波宮,號稱是日本最古老的城市,後來日本國都遷往奈良、京都之後,難波繼續做爲一處對外港口和商業區。

堺港則由於其位於攝津國、河內國和和泉國三國的邊境,三國的商人都會集中這裡做買賣,故成爲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加上又臨海,所以也是一個重要的港口,不過論及繁華程度和商業地位,堺港當然要高於難波。而且堺港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其商人占主導地位,在向幕府和當地大名繳納了一定賦稅之後,堺港基本是由商人自治。而進軍難波和堺港,主要需要防備來自石山城和岸和田城的威脅。

石山城就是另外一個世界日本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石山本願寺城,不過現在它只是一個虎視難波地區的小城,岸和田城則是和泉國守護的主城,而和泉國守護則是楠木正儀。

楠木正儀出身對日本南朝忠心耿耿的楠木黨,本身也和其父兄(父親楠木正成、兄楠木正行)一樣是員驍將。日本南朝正平七年(公元1352,日本北朝文和元年)閏二月十九日,擔任南朝軍總大將的楠木正儀,突然率兵殺入京都,展開京都奪還的作戰,時任北朝方京都留守役的足利義詮(足利義滿的父親)驚得魂飛魄散,僅僅經過一天的戰鬥,就丟下京都和北朝崇光天皇,向近江逃竄。

但是楠木正儀在南朝重臣中算是最早一兩個清醒認識到南北朝政治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的人了,從而也成爲主張以兩朝和談的方式爲南朝爭取最大利益的“和平派”的代表人物。

正平二十二年(公元1367,即北朝貞治六年),經過楠木正儀地不懈努力,南北朝終於再開和談,正儀繼續擔任南朝的代表,而北朝則派出了佐佐木(京極)道譽。但是雙方差距太大,北朝要求南朝參附,而南朝還做着天皇親政的美夢。未幾,足利義詮去世,南朝後村上天皇也患病不起,和談更是難以爲繼。楠木正儀耗盡了心力,卻離他兩朝和平合一的目標越來越遠。轉年(南朝正平二十三年,北朝應安元年,公元1368)春天,已到彌留之際的後村上天皇將南朝天皇皇位讓給兒子寬成親王,也就是長慶天皇。長慶天皇是個地道的抗戰派,他一上臺,南北朝的和談氣氛立刻『蕩』然無存,楠木正儀依靠和平談判保全南朝的幻想也徹底破碎了。

楠木正儀揹負着“七生報國”的父兄遺訓,可南朝的天皇朝廷卻一次又一次的讓正儀失望,隨着南朝的政治氣氛越來越與之格格不入,楠木正儀終於走上了父兄絕對不會選擇的道路。正平二十四年(1369,即北朝應安二年)正月初二日,正儀向北朝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表示歸降,正式倒向了北朝方。而這一日正好是在四條畷一戰中楠木正儀的兄弟正行和正時並枕切腹的二十一週年忌日。

шшш ▪тtκan ▪¢O

投降北朝後的楠木正儀獲得了極高的待遇,幕府任命他爲河內和泉二國守護兼國司,北朝朝廷授予他左兵衛督的官位—這幾乎是當時除了室町、關東二公方以外武家可以獲得的最高官位。而這個人面對明軍時會採取何種舉動,誰也說不清楚。

而第二營有幸成爲甲一百一十五團的前導團,王金貴所在的哨則成爲搜索隊。

王金貴抗着步槍,走在隊伍中間,沿着田野向南行去,沒有鼓聲和笛聲,大家走得不急不慢,兩位士兵走在前面十餘米的地方打尖,大家緊張地看着周圍,密切關注着風吹草動。現在已經是冬季,田野早就收穫完畢,變得乾澀堅硬,看上去無比地空曠,就算是隻田鼠也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大家的注意力放在了左邊的山林和草叢之中。

走了大約十餘里,打尖的士兵停了下來,蹲在那裡端着槍瞄準草叢處,看到這裡,全哨都停了下來,王金貴和戰友們舉起槍蹲在地上,目不轉睛地看着前方。士官長和中尉哨長悄悄地走了過去。打尖的士兵往草叢裡一指,原來那裡有動靜。

大家屏住了呼吸看着那堆草叢,三位狙擊手的槍口都瞄準了那裡,只要一有不對立即開槍。過了一分鐘,一隻黑『色』的野豬從草叢裡鑽了出來,看到前面有人,便慌慌張張的跑過田野,向另一面跑去。

看到那頭不大的野豬,大家都不由地笑了起來,也都放鬆了警惕,紛紛站起身來。可是士官長卻神情變得更加緊張,他衝後面揮揮手,示意大家繼續保持警惕和臨戰狀態,然後湊到哨長跟前說了幾句。

哨長的臉也變得凝重起來,他向後面做了個手勢,要求各什立即列隊,準備作戰。王金貴和戰友們站好隊形,將擊鐵搬至擊發狀態,但是心裡卻非常地不解。這時做過北伐老兵的什長走過來輕聲解釋道:“這裡是人口稠密的地區,野豬一般都只在山地密林裡,而且現在是冬季,野豬不大可能到田地裡覓食,因此有可能是這山林裡藏得有人,將野豬嚇出來了。”

哨長和士官長很快就歸隊了,隊伍保持作戰隊列繼續緩緩前進,而兩個打尖的士兵則慢慢靠近山林,仔細觀察着裡面的動靜。突然,兩個打尖的士兵大聲叫了起來:“這邊有人!”說着,他倆向可疑處放了兩槍,隨即一排箭矢從山林裡飛了出來,打尖的士兵掉頭就跑,一口氣跑回到隊伍中來。

“預備!”士官長立即指着兩百米遠的山林可疑處喊道,王金貴連忙將槍舉了起來,他順着標尺、準星看過去,那裡到處都是草叢和樹枝,看不到任何東西。

“『射』擊!”士官長下令道。

“砰砰”一陣齊『射』,子彈將草叢和樹枝打得『亂』飛,突然有三個日本士兵從隱身處現了出來,跌跌撞撞在地上走了兩步便倒在了地上。這時,山林裡突然爆發出一陣『亂』叫聲,然後數以百計的日本士兵揮舞着兵器從樹林裡衝了出來,最前面則是一兩百個武士,竹片做的鎧甲在他們身上『亂』響.

第298章 定(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86章 江州(五)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50章 氣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28章 白古國第230章 羅貫中第175章 入大都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84章 越陳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93章 再亂(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79章 安慶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36章 西安第227章 馬六甲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34章 鎮江第292章 再亂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31章 福州(二)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30章 羅貫中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19 泰西攻略第279章 太子妃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52章 五德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5章 清澗山(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76章 風波(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83章 貨幣(二)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94章 暗影第279章 太子妃第223章 伐蜀(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14章 過年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07章 會盟(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5章 常遇春第45章 吳國公第56章 大內親軍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07章 武昌(三)
第298章 定(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86章 江州(五)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50章 氣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28章 白古國第230章 羅貫中第175章 入大都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84章 越陳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93章 再亂(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79章 安慶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36章 西安第227章 馬六甲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34章 鎮江第292章 再亂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31章 福州(二)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30章 羅貫中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19 泰西攻略第279章 太子妃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52章 五德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5章 清澗山(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76章 風波(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83章 貨幣(二)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94章 暗影第279章 太子妃第223章 伐蜀(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14章 過年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07章 會盟(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5章 常遇春第45章 吳國公第56章 大內親軍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07章 武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