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新式武器(二)

“諸位哥哥,不要爭了。現在這火器哪支部隊也裝備不了。”

“爲什麼?”

“這些火器是我們傾全力,費盡千辛萬苦才研製出來了,甚至還死了十幾個工匠。目前只有這麼點,怎麼夠你們分?”

“那怎麼能行?叫工匠們趕緊多製造呀!”常遇春等人紛紛叫開了。有好東西弄不到手,怎麼不叫他們着急。

“這位是負責火器研製的趙先生,讓他來說說。”劉浩然指着一位工匠模樣的人說道。常遇春等人知道劉浩然對工匠們非常敬重,當即也不開口,只是靜靜地等着工匠開口說話。

這位工匠叫趙營戶,據說是金朝掠去的前宋宗室後裔,不過劉浩然相信他這層關係應該比小明王的關係更靠得住。趙營戶祖上從元廷立朝開始就轉做工匠爲生,幾代浸淫下來,積累了不少高超的技術,而他本人聰穎過人又謙虛好學,在大都遍拜東西高人工匠爲師,把元廷南侵西征積累出來的工匠技術學了個遍。但是終究姓趙,不受蒙古人信任,甚至還因此家人獲罪被砍頭,要不是他技藝太高,蒙古人捨不得殺,說不定早就和父母家人一起被埋在黃土裡。這樣的人自然被派到前線去送死,於是在高郵歸了張士誠,最後轉到江南行省。劉浩然見他技藝高超,而且對蒙古韃虜有深仇大恨,於是就以重用,成爲火器局的負責人。

“這三百支火槍和六門野戰火炮,是我們從上千枝火槍和十幾門火炮中精選出來,所以諸位將軍纔看到如此盛況。但是實際上,火炮還好一些,火槍的廢品就太多了,無法大量生產。根據槍炮廠的能力和進展,就是下個月正式開始生產,每月也不過出火槍四百枝,火炮二十門。”趙營戶緩緩說道。

看到常遇春等人一臉的失望,趙營戶連忙又說道:“不過隨着不斷的改進,我相信到下半年槍炮廠每月可產火槍達八百到一千枝,甚至更多。火炮可能會達到每月四十門到五十門。”

還要等啊?不過總比沒有要強,大家又開始爭論起來。

劉浩然連忙勸解道:“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是無法裝備到你們部隊的。”

“爲什麼?”衆人又異口同聲地問道,下半年不是可以大量生產了,數千枝火槍每支部隊分一點也好。

“我知道你們的心思。但是你們知不知道,這火槍、火炮集中使用威力才能顯現,要是一人給你們分一點,除了給你們當儀仗長威風還能有什麼用處?”

劉浩然的話一出,衆人都不好意思了。原本他們就是打着這個主意,多的火槍沒有,總要搞上上百支,全部給親兵隊,拿來壯壯門面也不錯。現在聽劉浩然說破他們的小心思,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不過他們都是知兵之人,而且受劉浩然影響,早就接受了集中兵力、發揮集體協作力量的思想。今日一見,當然知道這玩意必須和長矛方陣一樣,用密集的方式才能發揮作用。因爲這玩意雖然威力好,就是射程和準頭差了點。

“你們也知道這火槍齊發,火炮齊鳴,一般的敵軍必定要嚇破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到,我們的軍士也會不會被嚇破膽?這三百軍士是經過三個月的刻苦訓練,才由聽到槍炮響嚇得尿褲子而變成現在這鎮定自如,步炮協同。”

劉浩然的話讓衆武將陷入了沉思,這槍炮的威力的確不小,不但敵人,連自己人都要被嚇住。而且他們也知道,當初定遠營初建,劉浩然爲了訓練長矛方陣不知耗費了多少精力,可是一上戰場,還是有不少人怯了場。這火槍兵上了戰場,整隊列陣而行,耳邊有火炮轟鳴,炮彈呼嘯,頭頂上可能有敵軍箭雨,而且這火槍上藥、擊發比硬弩要複雜地多,要想順利完成這些步驟,不鎮靜能行嗎?所以刻苦地訓練是必需的。

“再說了,火槍配火炮是一種新的戰術方法,我們還按照以前的戰術就無法發揮它最大的威力,因此我準備在江寧陸軍學堂增設炮兵科,並改進步兵科教材,重新訓練軍官和士官,你們也要重新上課。我還準備新設一支軍隊,全部裝備火槍火炮,由我親自指揮和訓練,等到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再開始裝備大軍。”

常遇春等人對劉浩然的計劃連連點頭,這樣也好,等火槍兵訓練好了再劃歸自己也不錯,到時自己直接用就好了。他們對劉浩然練兵手段非常欽佩,長矛兵方陣就是他練出來的。再說,現在火槍火炮全歸劉浩然直接管轄,大家都撈不到,也不用嫉妒誰了。

看到大家都談得差不多了,旁邊一直沒作聲的俞通海開口道:“丞相,諸位將軍,現在陸軍演示完了,也該看看我們水師了。”

看着俞通海得意洋洋的樣子,傅友德不由一驚,失聲問道:“難道水師艦船上也裝了火炮?”

這時俞通海開始買弄玄虛了:“諸位將軍,到時一看不就全知道了嗎?”

劉浩然也相當地配合,什麼話也不說,只是招呼大家去江邊。

劉浩然帶着李善長、馮國用、陶安、朱升、常遇春等人來到江邊的涼棚裡坐好,俞通海下令點燃旁邊的一門號炮。

隨着號炮一聲巨響,岸邊的紅旗搖動,從遠處飛駛來兩艘鉅艦,正是定遠長江水師的主力艦型-二十槳戰艦。只見長槳如輪,飛快地划動水面,加上三面鼓得圓圓的大帆,驅動着這艘鉅艦駛近。

“他孃的,這船可真大!”丁德興不由開口讚道。

“那是,這船不輸原元廷的鉅艦,不過當初元廷鉅艦也是江寧造船廠造出來的。”俞通海笑眯眯地答道。

戰艦駛到衆人面前,突然右邊的長槳擡起,不再划水,而左邊的長槳繼續划動,加上船舵一轉,戰艦整個身子迅速橫在了江面,剛好船尾對着衆人,船首對着江北,而左邊船身對着停在不遠處的一艘樓船,一前一後地停在那裡了,風帆降了下來,木槳也都平收起來。

只見兩艘戰艦左邊船身在長槳上方不遠處突然各自推開了十四扇木板,露出窗戶一樣的小口。靜靜地過了一會,從窗戶裡推出二十多個銅光閃閃的炮口。

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兩道火光先後在江面閃過,一團黑煙從窗戶處噴了出來,就在炮彈在樓船前方不遠處打出兩大團水花時,兩聲巨響才撕破空氣從江面上先後傳來,隨之而來的是呼嘯之聲。

接着是第三團和第四團火光閃過,又有兩道黑煙噴出,接連不斷,一共二十六下。隨着每一道火光,兩艘戰艦的船身都微微一顫,在江面上顫出一道又一道水紋。呼嘯而出的二十八顆炮彈有十二發擊中了目標樓船,把這艘空無一人的船隻打得木屑直飛,千瘡百孔。

“乖乖,這船上要是有人,不是死傷慘重嗎?”馮國勝不由感嘆道。

在寂靜和煙霧瀰漫中等了一會,又是接連不斷的炮聲,呼嘯飛過空中的這輪炮彈有十六發擊中了樓船,一時間,這艘樓船在江面上抖個不停,周圍佈滿了木板碎片。緊接着又是第三輪炮擊,可憐的樓船這次被十八發炮彈擊中,巨大的船身已經變得支離破碎。就連沒有打過仗的陶安和朱升也連連搖頭,這三輪炮擊之下,樓船雖然沒有沉,但是如果上面有人的話,不死也要跳江了。

但是兩艘戰艦毫無憐憫之心,一口氣又連打了三輪,到最後,那艘樓船像塊破布一樣孤零零地漂在水面上,衆人心裡都只有一個念頭,這艘船就算水師不派專門負責登舷接戰的十二槳船上去,它在戰時也已經變成了鬼船了。

演示完畢,得意洋洋的俞通海邀請衆人到已經靠岸的戰艦上去視察一番。

登上戰艦,大家覺得自己像是進入了一座城堡,甲板上站滿了水手,雖然擁擠了點,但是井然有序。常遇春等人急着看火炮,在劉浩然的帶領下進入到第二層甲板裡。

第二層甲板非常低矮,個高的人都快直不起腰來。二十八門銅炮分別安置在船身兩邊,有木架子裝着,上面還有一些一般人看不懂的繩索,滑輪組。火藥已經被收拾好了,藏在安全的火藥庫。鐵彈丸整齊地堆在火炮旁邊的木箱子裡,炮手都站在那裡,默不作聲。

“這火炮比步兵用的野炮大多了。”常遇春摸了摸艦炮說道。

“這艦炮有一千八百斤重,而步兵用的野炮只有九百斤重,就是將來裝備的另一種炮也只有一千五百斤重。”劉浩然解釋道。

“步兵的野炮要靈活轉進,比不得這船上可以固定,我們也只好用些小炮了。”傅友德在一旁嘆息道。

“丞相說了,將來海船上安裝的重炮可達三千六百斤重,而一艘大海船可以左右安裝六十門這樣的火炮。”俞通海接言道。

“孃的,不讓人活了!”丁德興看着俞通海滿臉得意的笑容忿忿地說道,“這要是齊轟出去,一座城池都能被轟塌了。”

“我們水師艦炮不比陸上的野炮可以齊轟,只能一發接着一發開火,錯一點都不行。”俞通海又言道。

“爲什麼?”正在撫摸艦炮的傅友德等人回過頭來問道。

“丞相說,艦炮要是齊轟,能把戰艦給震散架了。”

“比不得,比不得!”想想那齊轟就能把自己戰艦震散架的聲勢,丁德興等人不由搖搖頭嘆息道。

“你們不用着急,江寧火器局正在研製陸戰攻城用的重炮和臼炮,重炮也會有三千六百斤,而臼炮有一千四百斤,是攻城的利器。”劉浩然勸言道。

“臼炮是什麼火炮?”馮國勝好奇地問道。

“一時說不清,到時研製出來你們一看就清楚了。”劉浩然笑着答道。

“你們水師現在有多少這樣的船隻?”旁邊的鄧友德開口問道。

“江寧造船廠現在一個月只能造一艘這樣的船隻,再過兩、三個月,等新進的工匠們熟練了,就可以一個月造兩到三艘這樣的船,不過就是要等火器局的火炮。”俞通海也不隱瞞。

“告訴你們,你們水師可不能跟我們搶火炮!”丁德興厲聲說道,隨即他也明白了,劉浩然會根據情況進行調節了,他應該比誰都希望陸軍也裝備更多的火炮,所以不用他擔心。不過丁德興心有不甘地說道:“孃的,你們水師算是先嚐到鮮了,我們陸軍還只是聽了響聲。”

“丁將軍,着什麼急,火器早晚會裝備我們水陸兩師的。在丞相的統領下,我們水師定會縱橫七海,而你們陸師定可橫掃天下。”俞通海笑着說道。

“那是!那是!”丁德興等人不由滿臉嚮往道。

劉浩然對這次演示非常滿意,原本他很擔心,尤其水師戰艦。在船艙裡操控火炮比陸地上要艱辛許多倍。那裡地方狹窄,操作不便,稍有不慎就會點燃火藥發生故障。幸好刻苦訓練幾個月水師還比較爭氣,也讓劉浩然對這支水師充滿了期望。到時海軍就要在他們基礎上發展起來,不過海軍比江河上的水師要辛苦百倍,操帆、海戰,還有海上氣象水文的變化,根本不是江河水師能比的,沒個幾年十幾年,根本無法培養出一支合格的海軍來。還是先造出兩艘三桅橫帆海船,讓他們去北邊出海訓練。那裡沒有類似於方國珍這樣的大海盜,可以通過捕鯨等來訓練海軍,一旦成熟了還可以去嚇唬敲詐高麗和小日本,一舉多得。

第二日,劉浩然下令犒賞演示成功的水陸兩隊人馬,並宣佈成立大內親軍,抽調精銳將士,開始秘密訓練火槍兵,嘗試和完善熱兵器戰術。另組建長江第一艦隊,配備火炮主力艦和其它十二槳、八槳戰船,開始在真州一帶江面上操練新式戰術。

就在劉浩然雄心勃勃時,西邊傳來消息,安慶城陷落,餘闕身死。

第83章 江州(二)第223章 伐蜀(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303章 南掌第76章 風波(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84章 越陳第132章 泉州第32章 取江寧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8章 戰東南(四)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32章 取江寧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95章 張定邊(三)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96章 驚變(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33章 南平(一)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92章 再亂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79章 安慶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82章 貨幣(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93章 張定邊(一)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23章 伐蜀(一)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21章 授銜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93章 再亂(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31章 福州(二)第11章 夜話第262章 李存義第12章 馮氏兄弟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二章第330章 天山(一)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29章 阿瓦國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七章第42章 治內政(二)第51章 大婚第223章 伐蜀(一)第291章 鬥(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52章 五德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52章 五德第64章 初次會戰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13章 新四省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27章 馬六甲
第83章 江州(二)第223章 伐蜀(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303章 南掌第76章 風波(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84章 越陳第132章 泉州第32章 取江寧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8章 戰東南(四)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32章 取江寧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95章 張定邊(三)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96章 驚變(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33章 南平(一)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92章 再亂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79章 安慶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82章 貨幣(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93章 張定邊(一)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23章 伐蜀(一)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21章 授銜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93章 再亂(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31章 福州(二)第11章 夜話第262章 李存義第12章 馮氏兄弟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二章第330章 天山(一)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29章 阿瓦國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七章第42章 治內政(二)第51章 大婚第223章 伐蜀(一)第291章 鬥(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52章 五德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52章 五德第64章 初次會戰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13章 新四省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27章 馬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