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新賽場

雖然屬於國家間的經濟交流,但是軍火貿易與其他商品貿易有着很大的區別。

嚴格的講,軍火貿易不屬於經濟範疇,而是政治的延續,即軍火貿易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國家的對外政治關係影響。

說白了,軍火貿易並不是由價格、以及貨物質量決定的,而是由政治關係決定的。

在冷戰時期,這一點體現得極爲明顯。

比如,在中國大力推銷j66戰鬥機的七零年代,j66並非世界上最出色的戰鬥機,德意志第二帝國的me440與bf500就擁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而且在一些局部戰爭中,這兩種德制戰鬥機都戰勝過j66。在危地馬拉戰爭期間,j66甚至被落後了一代的me300擊落過數十架。

問題是,j66仍然是七零年代最暢銷的戰鬥機,總產量突破了五千架,除了中國,還有數個國家擁有生產線或者是生產許可證,裝備了數十個國家,成爲冷戰期間第一種產量超過五千架的戰鬥機。

關鍵就是,中國的盟國絕對不可能採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鬥機,哪怕德制戰鬥機擁有更加出色的性能。

由此可見,軍火貿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與維持國家間同盟與友好關係的基礎。

當然,在同盟集團內部,軍火貿易沒有多少變數。不管是中國、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是其盟國的主要軍火供應商。

只是,對處於兩個集團之外的國家來說。軍火貿易就顯得極爲重要了。

拿阿拉伯國家來說。大戰結束之後,依靠與中國的良好關係,衆多剛剛獲得獨立的阿拉伯國家從中國得到了大批過剩軍事物資,並且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廣泛使用。此後,部分阿拉伯國家轉爲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採購軍火,以此導致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保持沉默。到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時,這些採購了德制軍火的阿拉伯國家。幾乎都成了以色列的敵人。只是,這場戰爭中,德制裝備的拙劣表現。讓部分阿拉伯國家回心轉意,重新成爲了中國軍火商的顧客。這也標誌着,部分阿拉伯國家已經放棄了反以立場。轉而尋求與以色列和平共處。

最具有代表性的依然是沙特。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沙特幾乎淘汰了所有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換上了從德意志第人帝國採購的軍火。結果還不到十年,沙特就再次轉變立場,淘汰了處於最佳服役期的德制裝備,換上了中國製造的軍火。

不可否認,沙特非常富有。

雖然沙特是典型的君主制國家,並非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但是依靠石油,以及相對較少的人口。沙特建立起了當時阿拉伯國家中最好的社會福利體制,讓大部分國民過上了富足生活。

問題是,沙特再富有,也不應該如此浪費。

顯然,沙特在軍火貿易上的立場。實際上就是其基本對外政策,即通過採購軍火,與中國形成非結盟的同盟關係。

說白了,就是藉此獲得中國的支持與安全保證。

顯然,其他從中國採購軍火的國家,也有着類似的目的。

對於沒有加入兩個陣營的國家來說。軍火貿易是與大國維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手段,有的時候甚至是唯一手段。

在這方面,聯邦美國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

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被肢解成爲三個國家,其中民主美國與邦聯美國分別由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直接佔領,處於兩國之間的聯邦美國則在一九五四年結束了佔領狀態,成爲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在一九七四年之前,聯邦美國一直奉行親華政策,其主要武器裝備均來自中國。

危地馬拉戰爭之後,中國由戰略擴張轉變爲戰略收縮,基本對外政策也由攻擊型變爲防禦性,聯邦美國的對對外立場因此發生改變,在一九七五年就以軍火貿易的方式,積極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改善關係。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聯邦美國當局認識到,中國的戰略收縮只是暫時性的,而且中國在綜合國力上遠超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經歷了由迅速擴張導致的鎮痛之後,肯定會再次走上擴張之路,並且全面壓倒德意志第二帝國。結果就是,聯邦美國的軍火採購政策再次發生轉變,不但繼續從德意志第二帝國購買武器裝備,也開始積極跟中國軍火商談判。

結果就是,在聯邦美國的軍隊中,即有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坦克,也有來自中國的戰鬥機。

顯然,聯邦美國通過軍火貿易,在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之間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這些都表明,軍火貿易有很大的特殊性,可以看成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表象,即反映出了一個國家的基本對外政策。

由此可見,伊朗革命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有政治上的利益。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八四年,以色列悍然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通過預防性的軍事行動摧毀了敘利亞的武裝力量,在數量衆多的阿拉伯國家中,除了伊拉克等少數,其他都只聲援了敘利亞,並沒有採取實質行動。

關鍵就是,中國並不希望阿以爆發全面戰爭。

當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中國爲阿以和平相處所做的努力,也使得阿以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大爲降低。

主要就是,幾個實力強大的阿拉伯國家中,除了敘利亞與伊拉克,其他都已全面倒向中國,用上了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這些阿拉伯國家根本沒有軍事工業,也就無法自行維持軍隊的作戰消耗。如果捲入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國根本不需要出兵,只需要中斷這些國家的軍火供應,就能使其戰敗。

也就是說,阿以能不能打起來,得看中國的意願。

顯然,只要以色列在中國的戰略中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中國就絕對不會讓中東地區爆發大規模戰爭。

也正是如此,第四次中東戰爭只持續了五天,就以敘利亞戰敗結束了。

只是,受中國限制,以色列並沒有佔領敘利亞的國土,只是鞏固了其在戈蘭高地上的軍事存在,使敘利亞喪失了在短期內通過軍事行動奪回戈蘭高地,對以色列本土構成直接威脅的可能性。

從政治上講,以色列沒有直接入侵敘利亞,也是衆多阿拉伯國家保持中立的基礎。

當然,發生在一九八四年的最爲重要的事情,肯定不是第四次中東戰爭,至少有兩件事情比第四次中東戰爭更加重要。

第一件事情就是中國正式啓動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工作。

當年四月,在顧祝同的全力推動下,中國國民議會批准了由國防部提交的,分三個階段完成“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方案。如果這份方案得到落實,中國將在未來二十年內耗費二萬六千億華元,打造從陸地到海洋、到天空、再到外層空間,以地基海基、空基與天基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戰略防禦系統,具備同時攔截上萬枚來襲核彈頭,對潛在敵對國戰略打擊能力實現全面對抗的戰略防禦能力。

說白了,果真建成的話,中國將不再懼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威脅了。

按照顧祝同在國民議會上做的陳詞,整套系統具備對潛在敵對國發射的戰略武器進行初期攔截的能力,能把潛在敵對國發射的戰略武器的百分之八十擊毀在敵對國上空,另外的百分之二十則將在外層空間與重返大氣層階段遭到攔截,即便同時遭到一萬枚核彈頭攻擊,中國本土遭到打擊的概率也低於千分之一。

也就是說,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國同時發射一萬枚核彈頭,也只不不到十枚能夠落到中國本土上。

顯然,對一場以滅國爲根本目的的全面戰爭來說,遭受數枚核彈頭打擊算不上是沉重的戰爭代價。

要知道,中國的戰略反擊足以摧毀整個世界。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在擁有了全面的戰略防禦能力之後,中國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戰略威脅,即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毀滅性威脅,讓敵對國放棄對中國的威脅,從而放棄在任何領域與中國進行的對抗與競爭。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果真如此的話,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會喪失與中國對抗的能力,還會因此淪落爲中國的附庸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唯一選擇,就是針鋒相對的,建立一套類似的戰略防禦系統。

說白了,在雙方都擁有足夠強大的戰略防禦能力的同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安全、以及國家利益纔有根本保證。

顯然,這次競爭與載人登月工程有很大的區別。

載人登月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爭面子,即通過工程來展現國家的經濟、工業與科技實力,以此證明國家的強大。戰略防禦工程則關係到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勝出者將毫無懸念的成爲冷戰的最終贏家。

德意志第二帝國可以輸掉載人登月工程,卻不能輸掉戰略防禦工程。(未完待續。。)

第126章 變局第89章 聯合進攻第34章 池中之物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章 新皇登基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67章 雷霆萬鈞第5章 明爭暗鬥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72章 警戒艦第122章 投降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58章 面對偉人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63章 參謀長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97章 秘密潛入第75章 創造機會第33章 遠東起火第69章 毅然決絕第33章 遠東起火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604章 援助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慢半拍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48章 警報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88章 同胞兄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72章 相識恨晚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486章 預警機第8章 三權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492章 多用途第79章 偷襲第170章 錯失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87章 預備隊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459章 強攻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章 我行我素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604章 援助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81章 印象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97章 將錯就錯第343章 惡仗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31章 冒險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81章 替身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524章 能源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150章 拷問第37章 看熱鬧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84章 見好就收第419章 矛盾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50章 我行我素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432章 攻擊爲上
第126章 變局第89章 聯合進攻第34章 池中之物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章 新皇登基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67章 雷霆萬鈞第5章 明爭暗鬥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72章 警戒艦第122章 投降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58章 面對偉人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63章 參謀長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97章 秘密潛入第75章 創造機會第33章 遠東起火第69章 毅然決絕第33章 遠東起火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604章 援助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慢半拍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48章 警報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88章 同胞兄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72章 相識恨晚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486章 預警機第8章 三權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492章 多用途第79章 偷襲第170章 錯失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87章 預備隊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459章 強攻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章 我行我素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604章 援助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81章 印象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97章 將錯就錯第343章 惡仗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31章 冒險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81章 替身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524章 能源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150章 拷問第37章 看熱鬧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84章 見好就收第419章 矛盾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50章 我行我素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432章 攻擊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