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次要價值

馬歇爾在戰略立場上的妥協,使得美軍從西南太平洋戰場撤軍變得加困難

說得直接一點,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除非美軍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失,已經喪失了繼續守衛澳大利亞的能力,不然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沒有理由下令從西南太平洋撤退,美軍也就得在這裡戰鬥下去

在艦隊決戰中被擊敗,就可以看成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有趣的是,這反而促成尼米茲採取較爲積極的立場,即認爲斯普魯恩斯應該主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

尼米茲的立場,毫無疑問的影響了斯普魯恩斯,也影響了哈爾西

在離開布里斯班之前,斯普魯恩斯就從哈爾西那裡接到了命令,即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擊敗中國艦隊

當時,哈爾西還暗示斯普魯恩斯,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冒險行動

只是,斯普魯恩斯沒有立即明白哈爾西的意思在他看來,羅斯福肯定不會考慮任何與撤軍有關的建議,最多隻會採納尼米茲的戰略主張,即在確實無法守住澳洲的情況下,把艦隊調回夏威夷羣島

結果就是,斯普魯恩斯認爲應該儘可能的保存艦隊實力

當然,斯普魯恩斯的理解也沒有錯

羅斯福確實需要一個放棄西南太平洋戰場的理由,但是美國海軍加需要一支完整、健全的艦隊

直到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第31艦隊已經在塔斯曼海活動兩天之後,斯普魯恩斯才收到了尼米茲發來的電報在這份電報中尼米茲提到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即斯普魯恩斯得盡其所能的找到中國艦隊,但是同樣得盡一切能力保護好手裡的戰艦,至少得保住那兩艘艦隊航母

這下,斯普魯恩斯迷惑了

要知道,這兩點要求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找到中國艦隊,就得與中國艦隊決戰也就不可能保全戰艦要想保全艦隊,就得儘可能的避開中國艦隊,避免與之決戰,也就不可能找到中國艦隊

費了好大的盡,斯普魯恩斯纔算明白了尼米茲的意思

當然,這也不能責怪尼米茲

尼米茲直接下達命令的話,說得嚴重一點就已經犯了叛國罪即便說得輕一點,也是消極怠戰也就是說,任何想要對付尼米茲、或者是想讓尼米茲下課的將軍,都可以拿這道命令說事

如此一來,尼米茲就只能設法暗示斯普魯恩斯

所幸的是,斯普魯恩斯總算弄明白了尼米茲的意思

關鍵只有一點,即尼米茲只提到找到中國艦隊,卻沒有提到與中國艦隊決戰,沒有要求斯普魯恩斯一定要擊敗中國艦隊

搞明白尼米茲的意圖之後,斯普魯恩斯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天晚上斯普魯恩斯就把第31艦隊拆分成了兩支航母戰鬥羣,即兩艘艦隊航母爲一支戰鬥羣,六艘小型航母爲一支戰鬥羣此外,尼米茲還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部署,即只爲兩艘艦隊航母各安排了一艘護航的重巡洋艦,保留了四艘輕巡洋艦與四艘驅逐艦然後把其他所有的護航戰艦都分配給了六艘小型航母結果就是掩護六艘小型航母的力量要比掩護兩艘艦隊航母的力量強大得多當時,第31艦隊裡總共有八艘重巡洋艦、十二艘輕巡洋艦與十六艘驅逐艦

做出這一部署之後,斯普魯恩斯就讓兩支航母戰鬥羣分道揚鑣了

按照他的部署,由六艘小型航母爲核心的第二航母戰鬥羣直接前往喀裡多尼亞西北海域尋找中國艦隊並且設法偷襲中國艦隊由兩艘艦隊航母爲核心的第一航母戰鬥羣則由他親自率領前往喀裡多尼亞南部海域

這一部署,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斯普魯恩斯的意圖

說直接一點在斯普魯恩斯的安排下,第二航母戰鬥羣就是犧牲品,其價值就是達到尼米茲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雖然在美國海軍中,特別是在珊瑚海大海戰之後,小型航母頂起了半邊天,做出的貢獻絲毫不亞於艦隊航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淪陷之前,美軍小型航母的活動頻率比艦隊航母高得多在倫內爾島海戰之後,小型航母成爲了美軍唯一可用、或者說是敢用的海上航空作戰平臺但是與艦隊航母相比,小型航母依然是可以犧牲的戰艦除了美國正在大批量的建造小型航母與護航航母之外,還與美軍對小型航母的價值認識與使用方式有關簡單的說,美軍並不在乎這些小型航母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當時,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分爲兩種,一是在輕巡洋艦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二是按照商船標準建造的習慣上,一般把前者稱爲小型航母,把後者稱爲護航航母,而這兩種航母的用途也有所差別大戰初期,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上活動,主要價值就是填補艦隊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力量空缺護航航母則主要在大西洋上活動,主要價值是對付敵人的潛艇

問題是,美國海軍對此並沒有清楚認識,至少美國高層沒有這方面的認識

要知道,這兩種航母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小型航母的基礎是戰艦,而且也是按照戰艦的標準建造的護航航母的基礎是商船,也就是按照民用船隻的標準建造可見,在基本規格上兩種戰艦都截然不同

由此,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相對而言,護航航母的建造工程要簡單得多在實現了量產化之後,美國平均每個月最多能建造十艘護航航母在整個大戰期間,美國平均每月建造了四艘護航航母可以說,護航航母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戰艦

顯然,護航航母是可以犧牲的戰艦

問題是,小型航母則不同

整個大戰期間,美國只建造了不到四十艘小型航母,平均每月不到一艘,小型航母的總建造量僅相當於護航航母的五分之一

在使用價值上,小型航母能夠頂替艦隊航母執行一些作戰任務,而護航航母唯一的價值就是反潛

由此可見,小型航母實際上是不應該犧牲掉的

別的不說,當時第31艦隊的六艘小型航母搭載了近兩百架艦載機,比兩艘艦隊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多了近六十架

也就是說,六艘小型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過了兩艘艦隊航母

如果按照出動與回收艦載機的能力計算,兩艘小型航母就頂得上一艘艦隊航母,而小型航母唯一的欠缺機是無法搭載笨重的魚雷攻擊機,只能搭載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攻擊手段較爲單一

戰後,就有人認爲,美軍不重視小型航母是輸掉太平洋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戰史學家多認爲,如果倫內爾島海戰延遲三個月爆發,那麼這場海戰的結果有可能截然不同這就是,在六艘小型航母補充到位之後,加上“企業”號歸隊,第三艦隊將擁有三艘艦隊航母與十艘小型航母,合理編排的話,美軍能夠組建三支都具有一定攻擊能力的航母戰鬥羣,在航空作戰能力上與中國海軍的第五艦隊不相上下,至少有一半的把握在海戰中擊敗中國艦隊

不管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有一點得承認,小型航母在得到合理使用之後,能夠發揮出很大的價值

可以說,在這方面,中國海軍的做法就是正面教材

這就是,在艦隊航母充足的情況下,中國海軍一直把小型航母當成主要的支援力量,極大的限度的降低了艦隊航母的作戰負擔到了一九四三年,特別是一九四三年的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的上半年,在艦隊航母不夠用的情況下,中國海軍用一些性能較爲突出的小型航母單獨組成航母戰鬥羣,有效彌補了艦隊航母不足造成的力量空缺,並且在艦隊作戰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事實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中美海軍都沒有足夠多的艦隊航母

在小型航母的認識與使用上的差別,對中美海軍的實力對比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當然,在戰術層面上,也不能說斯普魯恩斯大錯特錯

從斯普魯恩斯的編排來看,他至少已經認識到,很有必要讓小型航母組成單獨的航母戰鬥羣其實,在倫內爾島海戰期間,斯普魯恩斯就有了這樣的認識,也確實這麼做了,只是沒有收到太好的效果

在戰術上,斯普魯恩斯最大的錯誤,還是在戰局的判斷上

當時,斯普魯恩斯讓六艘小型航母北上,前往喀裡多尼亞西北海域可見,斯普魯恩斯斷定中國艦隊會直接南下進入塔斯曼海問題是,在此之前,斯普魯恩斯對戰局的判斷卻完全相反,即他認爲中國艦隊會主動尋找美軍艦隊決戰,也就不可能如此直接,很有可能會選擇繞過喀裡多尼亞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斯普魯恩斯在做出這一安排的時候,多的是考慮到了如何讓主力安然撤離戰場也就是說,如果小型航母戰鬥羣在北面遭遇了中國艦隊,那麼兩艘艦隊航母就有足夠的時間撤回去

問題是,怎麼打,根本就不是由斯普魯恩斯決定的(未完待續)

第78章 新任務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95章 參戰陰謀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437章 快節奏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104章 撤退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64章 關鍵情報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8章 三權第150章 拷問第89章 借刀殺人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437章 快節奏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42章 低調行事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459章 強攻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212章 出動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383章 轉折點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59章 主動權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4章 政治體制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93章 挑戰書第86章 圍攻第129章 意義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539章 硬碰硬第52章 奮戰到底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77章 胸有成竹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87章 不戰而勝第69章 恩仇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4章 戰鬥力第142章 南下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62章 勝負未定第474章 各有所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577章 信號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68章 倒計時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26章 夾擊第61章 戰爭危機第187章 優勢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24章 航母熱潮第225章 撤與戰
第78章 新任務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95章 參戰陰謀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437章 快節奏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104章 撤退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64章 關鍵情報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8章 三權第150章 拷問第89章 借刀殺人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437章 快節奏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42章 低調行事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459章 強攻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212章 出動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383章 轉折點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59章 主動權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4章 政治體制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93章 挑戰書第86章 圍攻第129章 意義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539章 硬碰硬第52章 奮戰到底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77章 胸有成竹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87章 不戰而勝第69章 恩仇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4章 戰鬥力第142章 南下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62章 勝負未定第474章 各有所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577章 信號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68章 倒計時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26章 夾擊第61章 戰爭危機第187章 優勢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24章 航母熱潮第225章 撤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