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決戰時機

難以適應新氣候的不僅有官兵,還有戰艦上的設備。

進入所羅門海的第一天,就有四艘戰艦上的六部雷達出了故障,而檢修結果都是雷達的冷卻系統不過關。

其實,這還是小問題。

雷達的冷卻系統,也就在一天中最熱的幾個小時中出問題,在其他時候,雷達還能正常工作,而且並非所有雷達都會在這幾個小時裡出故障。一支艦隊中,只要有幾艘戰艦上的雷達能夠工作,也就足夠了。

最大的問題,出在戰艦的空調系統上。

雖然中國海軍最先給戰艦配備中央空調,所有在一九四零年之後開工建造的戰艦,都有中央空調,但是所有在此之前建造的戰艦,因爲受發電機功率限制,都沒有空調,也無法在改進的時候加裝空調。

更要命的是,中國海軍低估了空調的重要性,或者說並沒有考慮在熱帶海域作戰。

這也可以理解,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一直把日本海軍當成主要敵人。雖然馮承乾等海軍高層都認爲,美國海軍纔是真正的頭號勁敵,但是要想挑戰美國海軍,首先就得戰勝日本海軍。如果連日本海軍都打不過,也就沒有資格與機會挑戰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作戰的主要戰場在溫帶與寒溫帶,也就沒有必要考慮增大空調系統的功率,甚至沒有必要在戰艦上安裝空調。

當時,戰艦上的很多官兵都因爲不適應炎熱潮溼的熱帶氣候而患病。

可以說,這是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

李向龍能做的,只能讓廚房儘量提供消熱解暑的食物,並且讓在高溫環境下,比如在機艙裡工作的官兵縮短輪換時間。要到兩年之後,新建的戰艦上纔有了大功率空調,甚至有了製冰設備。

李向龍在等待時機的時候,美軍也知道了中國艦隊已經進入所羅門海。

其實,早在十月十七日,一架執行偵察任務的“雪雕”用機槍掃射了正在駛往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一艘美軍船隻後,美軍就已經知道,中國艦隊進入了所羅門海,而且正在逐步擴大搜索範圍。

結果就是,弗萊徹的第一航母大隊在十七日夜間轉向,沒有前往目的地悉尼,而是去了新赫布里底羣島的維拉港。

中國艦隊已經進入所羅門海,說不定還會南下進入珊瑚海。

這下,難題擺在了美軍面前。

如果美國海軍不採取行動,那麼要不了多久,中國軍隊就會登上所羅門羣島,而美軍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座羣島被中國軍隊佔領。如果美軍艦隊前去應戰,那麼就得在中國海軍選擇的戰場上與之決戰。

更要命的是,還有兩支航母大隊沒有趕到。

十月二十日,第一航母大隊到達新赫布里底羣島,只是沒有進入維拉港,主要就是擔心走漏消息。

要知道,新赫布里底羣島就在珊瑚海東面。如果中國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就能在兩天之內趕過來,而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港口並不是艦隊的安全港灣,停在港口裡的戰艦更容易遭到襲擊。

問題是,第一航母大隊留在新赫布里底羣島也不是個辦法。

二十一日清晨,弗萊徹收到了哈爾西發來的電報,讓他立即率領艦隊進入珊瑚海,但是儘量不要與中國艦隊決戰。

隨後,弗萊徹收到了更加詳細的戰場情報。

從十八日開始,美軍已經調動部署在澳大利亞的巡邏機在珊瑚海里搜尋中國艦隊,但是一直沒有發現中國艦隊。由此推斷,中國艦隊要麼還在所羅門海,要麼在進入珊瑚海之後沒有向南機動。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

中國艦隊能夠壓制部署在所羅門羣島上的美軍航空兵,但是不可能壓制整個澳洲,也就不會輕易進入岸基巡邏機的搜尋範圍。如此一來,就算中國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也會在北部海域活動。

也正是如此,哈爾西才命令弗萊徹進入珊瑚海。

此時,哈爾西已是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的艦隊司令官,即由他代表尼米茲,指揮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海軍作戰。

如果中國艦隊在珊瑚海北部活動,那麼第一航母大隊從新赫布里底羣島與新喀里多尼亞之間進入珊瑚海與中國艦隊遭遇的可能性並不大,甚至不會被發現。重要的是,只要第一航母大隊進入了珊瑚海,而且在珊瑚海南面活動,就能彌補岸基巡邏機的搜尋縫隙,讓中國艦隊無法深入珊瑚海。

哈爾西的這一部署,也正是爲了阻止中國艦隊深入珊瑚海。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哈爾西肯定希望用弗萊徹去限制中國艦隊的活動區域,等到斯普魯恩斯率領第二航母大隊與第三航母大隊抵達之後,再北上尋找中國艦隊決戰,一舉奪得珊瑚海的制海權。

當時,斯普魯恩斯已經獲得了第三航母大隊的指揮權。

主要就是,第三航母大隊的指揮官米切爾少將在艦隊出發前患了闌尾炎,也就沒有能夠跟隨艦隊出發。此外,第三航母大隊的等級本來就要差一些,米切爾的副手是一名上校,根本沒有指揮航母大隊的資格。結果就是,尼米茲臨時任命斯普魯恩斯兼任了第三航母大隊指揮官。

對於這一任命,哈爾西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因爲他也找不到更加合適的人選。

只是,哈爾西覺得,讓斯普魯恩斯一個人指揮兩支航母大隊,肯定會出問題,因爲一個人根本指揮不過來。

當然,這也與美國海軍航母大隊的編成有關。

從一九四一年初開始,中國海軍就開始推行三航母編隊,即在一支艦隊裡部署三艘艦隊航母,這三艘航母由一名艦隊指揮官統一指揮。實戰證明,三航母戰術不但具有更加強大的進攻能力,還擁有更加出色的防禦能力。比如在艦隊防空作戰中,三自毀相互協作的航母戰鬥羣所發揮出來的戰鬥力,絕對要比三支單獨作戰的航母戰鬥羣的戰鬥力之和還要高,能夠最有效的利用艦隊的防空力量。

問題是,美軍沒有采用三航母編隊。

主要是,美軍總共也就只有六艘艦隊航母,而且其中一艘還偏弱。更要命的是,美國海軍得兩洋作戰,即便把重點放在太平洋上,也需要在大西洋上保留一支強大的艦隊。在大戰爆發之前,第三航母大隊就隸屬於大西洋艦隊,主要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直到一九四零年底才轉到了太平洋艦隊。如果美國海軍採用三航母編隊,就只能平分艦隊航母,也就不能體現出重點。只有採用雙航母編隊,才能體現出重點,即把更多的艦隊航母部署在太平洋上。

事實上,斯普魯恩斯已經向尼米茲提出,應該採用三航母編隊。

可惜的是,在開赴西南太平洋之前,斯普魯恩斯的建議並沒得到落實,即美國海軍根本沒有時間來重新編組。

要知道,改變航母編隊並不僅僅是調整航母的部署那麼簡單。

別的不說,如果採用三航母編隊,就只需要兩位艦隊指揮官,因此現在的一名艦隊指揮官就得“下崗”。

更重要的是,當時美國海軍中還沒有人認識到航母編隊對海戰有多大的影響。

哈爾西是個急性子,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必須耐心等待,在斯普魯恩斯到達之前,弗萊徹必須藏起來。

也正是如此,他纔要求弗萊徹儘量避免與中國艦隊決戰。

如果有必要,弗萊徹可以退到塔斯曼海,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

總而言之,在沒有足夠的取勝把握的情況下,就不能與中國艦隊決戰,只有在勝算足夠大的情況下,才能主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

哈爾西這麼想,問題是李向龍會給美國海軍機會嗎?

弗萊徹收到命令的時候,李向龍率領的西南太平洋艦隊已經在珊瑚海里活動了幾天,只是一直沒有被美軍偵察機發現。除了一直呆在珊瑚海北部海域之外,還與這幾天的天氣有很大的關係,即在珊瑚海北部海域上空一直有較厚的積雨雲層,而大部分遠程巡邏機的巡航飛行高度都在雲層之上。

李向龍也在等待機會,只是不像哈爾西那麼被動。

十月二十二日,李向龍沒有收到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讓他意識到,弗萊徹的第一航母大隊很有可能沒有直接前往澳洲。

要知道,當時在西南太平洋上,有十多艘遠洋潛艇,而且主要任務就是搜尋美軍艦隊。

這些潛艇,早就接到了命令,嚴密監視前往澳洲的航線。

雖然潛艇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發現美軍艦隊,但是李向龍更願意相信,美軍艦隊根本就沒有去澳洲。

原因很簡單,美軍肯定知道他已經進入珊瑚海了。

如果與哈爾西有關的情報沒有錯,那麼李向龍就更加不會有所懷疑了,即哈爾西不是一個喜歡被動挨打的將領。

做爲一個很有攻擊性的將領,哈爾西肯定會努力獲取主動權。

如此一來,他就會讓艦隊進入珊瑚海,哪怕不與對手決戰,也會尋找決戰機會,並且等待決戰時機到來。

第140章 失控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582章 立場第10章 海軍起航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103章 餘波第221章 新賽場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22章 赴死之地第43章 拖累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486章 預警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492章 多用途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562章 頑抗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58章 時機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38章 進攻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9章 驟起波瀾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524章 能源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170章 錯失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80章 相互算計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135章 租借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117章 僞裝第212章 出動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87章 不戰而勝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79章 將計就計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419章 矛盾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34章 首敗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442章 證明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592章 佔領軍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245章 駕駛員第170章 報道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57章 錢第8章 帝國時代第41章 如釋重負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32章 轉折點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0章 利益同盟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
第140章 失控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582章 立場第10章 海軍起航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103章 餘波第221章 新賽場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22章 赴死之地第43章 拖累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486章 預警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492章 多用途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562章 頑抗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58章 時機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38章 進攻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9章 驟起波瀾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524章 能源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170章 錯失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80章 相互算計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135章 租借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117章 僞裝第212章 出動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87章 不戰而勝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79章 將計就計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419章 矛盾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34章 首敗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442章 證明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592章 佔領軍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245章 駕駛員第170章 報道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57章 錢第8章 帝國時代第41章 如釋重負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32章 轉折點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0章 利益同盟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