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防不勝防

戰備巡邏是一件很枯燥,甚至有點痛苦的事情,對於重型戰鬥機的飛行員來說,那就更加如此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帝國海軍的飛行員都不是很喜歡重型艦載機。

原因也很簡單:重型艦載機的續航力實在是太強了!

在執行巡邏任務的時候,重型艦載機的飛行員都會準備幾個專用的密封袋,用來盛放排泄物。在螺旋槳飛機的時代,飛行員還能把裝滿了的密封袋丟出機艙。上次大戰中,出現過巡邏機用“屎彈”襲擊敵方船隻,迫使敵人棄船投降的奇事。只是進入噴氣時代後,就沒那麼方便了。等到返航的時候,特別是降落到航母上,如果不小心弄破了密封袋,就會被屎尿糊滿一身。

此外,在駕駛戰鬥機的時候撒尿,而且不尿到褲子上面,那還是一門技術。

當然,在“戰-9”服役之後,這門“技術”基本沒有了用武之地。

跟以前的艦載戰鬥機比,“戰-9”配備了更加完善,也更加先進的自動駕駛儀,極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

關鍵還有,後座的導航員也能駕駛戰鬥機。

雖然海軍從來沒要求導航員達到飛行員的技術水準,但是在設計“戰-9”的時候認真的聽取了基層官兵的意見,爲導航員保留了一套操作系統,確保在飛行員發生了意外,無法操作戰鬥機的情況下,能夠由導航員駕駛戰鬥機進行緊急迫降。哪怕只是控制戰鬥機飛行,也比直接失控好得多。

這個設計還有一個好處,不用爲“戰-9”採購配套的高級教練機。

“戰-9”的飛行員都是在飛過中級教練機,拿到了上艦許可之後,在“戰-9”上完成最後的5次考覈飛行。

通常,負責考覈的教官坐在後面,而接受考覈的新手在前面。

雖然帝國海軍還是採購了高級教練機,主要就是“戰-9”飛行一個小時的開支,足夠讓教練機飛行10個小時,因此採購高級教練機進行日常訓練的費用反而低一些,但是通過同型機訓練,“戰-9”飛行員的培訓合格率遠高於“戰-6”,結合高級教練機,能夠讓培訓效率達到最優。

正是如此,在換裝“戰-9”之後,帝國海軍並沒有遇到飛行員不夠的情況,只用了短短3年時間,就把飛行員係數提高到了1.5,達到形成作戰能力的最低標準,而之前往往需要耗費5年時間。

此外,一些有天賦的導航員,還有機會成爲飛行員。

朱廷偉的搭檔,胡海濤少尉就是如此。

6月下旬,他才通過了三試,也就是飛行考覈。在經過半年的觀察期之後,他就會成爲戰鬥機飛行員。

推薦他的,就是朱廷軒。

當然,推薦導航員去參加飛行員考覈,對朱廷軒來說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

現在的帝國海軍航空兵司令,朱耀祖中將就是朱廷軒的小叔,也是帝國海軍大將朱華聖的小兒子。

起飛之後,胡海濤才告訴朱廷軒,他已經收到調令,過幾天就要去新部隊報道。

大戰已經爆發,帝國海軍一直在擴充編制,新建了幾支聯隊,需要飛行員,因此觀察期全部取消。

按照海軍司令部下達的命令,通過三試的準飛行員直接編入作戰部隊。

當然,這並不是說兩人就要分開。

他們所在的第十二艦載航空兵聯隊本身就是一支“預備隊”,其存在價值,就是爲了在戰時擴編。

準確的說,充當擴編的骨幹。

雖然帝國海軍總共保留了15艘航母,以及15支艦載航空兵聯隊,但是在任何時候,最多隻有10艘航母處於部署狀態,也就只有10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充當主力,另外5支聯隊是替補。

關鍵還有,按照第三次軍事改革做的調整,艦載航空兵聯隊不與航母對應,而是以輪替方式部署。

這麼安排,就是要讓充當替補的5支聯隊處於超編狀態。

比如在第十二聯隊,除正規的2個戰鬥機大隊與3個攻擊機大隊,還額外編有5個混成大隊。即便在和平時期,第十二聯隊都擁有140架作戰飛機,而在戰時還可以把規模再擴充一倍。

爲了保持作戰能力,聯隊裡的正規大隊都會以輪換方式,臨時編入其他的聯隊,並且隨其他聯隊執行部署任務。

只是,額外編入的大隊,通常配備從一線部隊退下來的老舊飛機。

說得直接一點,其實就是要保持規模,讓更多的飛行員獲得訓練機會,在和平時期也能保持狀態。

相對而言,培訓飛行員的難度比生產戰鬥機高得多,海軍的艦載機飛行員更加如此。

因爲編制過於龐大,就只有幾個正規大隊,所以替補聯隊平常部署在地面,以海軍航空站爲基地。

朱廷軒早就收到了消息,第十二聯隊即將一分爲三。

在現有的聯隊之外,還將新增第二十二與第三十二聯隊,而且由第十二聯隊的骨幹去擔任聯隊長與大隊長。

不出所料,朱廷軒將去第二十二聯隊,擔任重型戰鬥機大隊的大隊長。

關鍵,胡海濤也有可能被分配到第二十二聯隊,並且編入重型戰鬥機大隊。

這樣一來,他還是朱廷軒的部下。

只是,朱廷軒沒有把這些事情告訴胡海濤,畢竟他是通過關係獲得的內部消息,相關任命還沒有下達。

飛了接近1個小時,才與加油機匯合。

不是說“戰-9B”的巡航飛行速度不夠快,而是要讓前出的戰鬥機先補充燃油,也就得飛慢一點。

前後用了差不多5分鐘,朱廷軒駕駛的“戰-9B”從那家空軍的“油-29A”獲得了5噸航空煤油。

飛行高度超過8000米,在雲層上方,氣流很穩定,算得上順利。

隨後,加油機就轉向返航了。

在此之前,這架“油-29A”已經爲另外7架“戰-9B”戰鬥機各補充5噸燃油。

要說的話,這也是大型加油機的優勢。

換成海軍自己的攻擊機,哪怕是“攻-5”,在飛行700千米之後,最多也就能夠爲其他飛機提供6噸燃油。

只是,有一個問題,朱廷軒一直想不明白。

爲了給海軍艦載機服務,空軍專門改進了幾十架“油-29A”,準確說是爲這種加油機增添了1套軟管加油設備。

有趣的是,每架“油-29A”只有1套,安裝在左翼外側的掛點上,1次就只能爲1架艦載機加油。

空軍給出的理由是,“油-29A”只有1名加油設備操作員。

顯然,這個理由根本就說不過去!

“油-29A”在通常情況下有5名機組成員,出了正副飛行員,還有加油設備操作員,領航員與機械師。進行加油作業的時候,完全可以讓領航員或者機械師控制一套加油設備。再說了,對內部空間充足的加油機,多安裝1套控制設備,增加1名加油設備操作員,根本就不是難事。

西陸集團一直使用的是軟管加油設備,其大型加油機有3套加油設備,在理論上能夠同時爲3架飛機加油。

就算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也可以在右側機翼下安裝一套加油設備。

要說的話,真正的原因,或許是空軍不想承擔額外任務,想讓海軍自己掏錢採購大型加油機。

其實,海軍也有類似的想法,不過是租用。

當然,這些跟朱廷軒沒什麼關係。

補充了燃油後,朱廷偉追上了中隊裡的其他7架戰鬥機,又向東飛行了100多千米。

在他東邊還有2箇中隊。

嚴格的說,其實只有1個半中隊。

“戰-9”是帝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大與最重的艦載戰鬥機,而且採用可變後掠翼,主翼無法摺疊以縮小停放時佔用的甲板面積,部署狀態下,佔用的空間比上一代,即“戰-6”多出大約20%。

受此影響,裝備“戰-9”的重型戰鬥機大隊的編制規模縮減到20架,由3箇中隊減少爲2個半中隊。

因爲“戰-9”的性能更好,特別是截擊能力遠遠超過了“戰-6”,所以縮編之後的戰鬥力非但沒減弱,還增強了一大截。

通常情況,由大隊長直接指揮那半個中隊,也就是1個小隊的4架戰鬥機。

現在,那半個中隊的“戰-9”就在最前面。

這4架“戰-9B”從南到北,保持大約150千米的間隔距離,在預警機前方大約550千米處搜索飛行。

如此一來,等於把搜索範圍往東延伸了200多千米!

關鍵就是“戰-9B”的火控雷達。

做爲帝國海軍有史以來最爲強悍的艦載戰鬥機,還是全球第一種配備遠程空空導彈,能夠朝150千米之外的敵機開火的截擊機,“戰-9B”擁有帝國,乃至是全世界最先進,探測距離最遠的火控雷達。

“戰-9B”裝備的平板縫隙火控雷達,理論上對高空飛行的B-52,擁有超過300千米的探測距離,跟蹤距離不低於200千米。即便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探測距離都不會低於200千米。

正是如此,“戰-9B”完全能獨自完成截擊任務。

在艦隊防空作戰中,“戰-9B”還經常被當成小型預警機使用。

此外,這麼安排也有戰術方面的考量。

“戰-9B”前出用火控雷達搜索前方空域,如果敵人出動了預警機與電子戰機,未必能發現跟在後面的“指-8C”,反到有可能認爲,那些“戰-9B”是單獨活動,或者是來自某艘航母。

如果敵人試圖發起突襲,就得首先幹掉這幾架“戰-9B”,也就會暴露作戰意圖。

跟在後面的就是第一中隊的8架“戰-9B”。

這8架戰鬥機,全都保持無線電靜默,不但沒啓動火控雷達,甚至沒有使用會被敵人截獲的長途電臺。

戰鬥打響之前,只接收預警機或其他戰鬥機提供的戰場信息。

在理論上,8架“戰-9B”能夠同時朝48架轟炸機開火,然後還能夠用格鬥導彈與航炮對付漏網之魚。

從戰術層面看,肯定是綽綽有餘。

雖然紐蘭空軍擁有上千架戰略轟炸機,只是B-52系列就生產了1000多架,但是當今的指揮體系,特別是使用空射巡航導彈進行遠程打擊,能同時出動2個大隊,也就是40架轟炸機,就是極限了。

不是說看不起紐蘭空軍,而是沒有哪支空軍辦得到。

帝國空軍也不例外!

至於像第二次全球大戰那樣,組織發起千機大轟炸,不是不可能,而是沒什麼意義。

所謂的千機大轟炸,不是在同一時間進行,往往會持續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並且以小機羣爲單位,分批次投入戰鬥。

其實,隨着巡航導彈等精確制導彈藥誕生,就不再以投入的轟炸機的數量來衡量戰略轟炸的規模。

只是,並不等於說,防禦壓力減輕了。

不說別的,誰能保證AGM-86C的射程只有1500千米?

雖然軍情局的分析有較高可信度,紐蘭空軍會根據對手,即帝國空軍與海軍的重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確定空射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確保載機能夠在防空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外投射導彈,提高載機的生存能力,但是帝國空軍有數百架加油機,防空戰鬥機能飛到1500千米之外執行截擊任務。

其實,帝國空軍自己就在研製射程超過2000千米,甚至是2500千米的巡航導彈。

如果AGM-86C的射程超過了1500千米,那麼紐蘭轟炸機就能夠在更遠的地方開火!

關鍵還有,更遠的射程,讓發起攻擊的一方有了更多的戰術選擇。

比如說B-52機羣可以向南繞行,在霍努島的東南方向發射導彈,避開霍努島東邊的防空戰鬥機。

不管什麼時代,主動權都在進攻方的手裡。

正是如此,才得讓一箇中隊留在後方。

爲了應付來自其他方向,特別是南邊與東南的威脅,朱廷軒的中隊分成了2個小隊,由他直接指揮的小隊在預警機的東南方向上,另外1個小隊在預警機的東邊,2個小隊保持着差不多100千米的距離。

這樣一來,如果敵機從南面殺來,至少有1個小隊的4架“戰-9B”能夠及時趕到。

其實,朱廷偉一直想不明白。

既然相信紐蘭共和國會出兵參戰,還很有可能跟梵羅國一樣,在正式宣戰之前發起突然襲擊,那麼帝國當局爲什麼不先向紐蘭共和國宣戰,然後出動轟炸機,對紐蘭本土,至少是其西海岸地區發起打擊。

哪怕不會有多好的效果,也總比被動防禦強吧。

只要雙方正式開戰,那麼現在這種防不勝防的狀態就不會存在了。

不過,朱廷軒同樣相信,帝國當局肯定有很重要的理由,因爲現任首輔周涌濤,是他最崇拜的人。

第71章 改變打法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36章 大敗虧輸第31章 鋪天蓋地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32章 犯規搶跑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403章 重返腳趾半島第364章 一面倒第27章 年終歲末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612章 出征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72章 斯文野獸第87章 防空中堅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266章 密約的草案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218章 豁出去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122章 王子參戰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5章 帝國首輔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541章 返航第187章 誅心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89章 返航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597章 盟友的價值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584章 穩步推進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53章 全線潰退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1章 平民軍官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37章 地面部隊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167章 軍人的價值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76章 臨時變更第42章 突然發難第37章 地面部隊第577章 會師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56章 幻想破滅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29章 初見監造長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75章 刺破蒼穹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353章 快準狠第202章 釋懷第79章 佯攻行動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15章 舉棋不定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50章 速歸第62章 低空之虎
第71章 改變打法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36章 大敗虧輸第31章 鋪天蓋地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32章 犯規搶跑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403章 重返腳趾半島第364章 一面倒第27章 年終歲末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612章 出征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72章 斯文野獸第87章 防空中堅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266章 密約的草案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218章 豁出去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122章 王子參戰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5章 帝國首輔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541章 返航第187章 誅心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89章 返航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597章 盟友的價值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584章 穩步推進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53章 全線潰退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1章 平民軍官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37章 地面部隊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167章 軍人的價值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76章 臨時變更第42章 突然發難第37章 地面部隊第577章 會師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56章 幻想破滅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29章 初見監造長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75章 刺破蒼穹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353章 快準狠第202章 釋懷第79章 佯攻行動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15章 舉棋不定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50章 速歸第62章 低空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