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

司馬宏看着被自己這番話,刺激的臉色從黑色變成了紫色的蘇進,卻顯露出沒有一絲的得意。而是臉上帶着三分失意、七分不甘的神色道:““老朽是世宗朝最後一科明算科狀元,自然精通明算之術。而精通明算之術的人,你說算計會差嗎”

“老朽若是真的盜賣御用之物,又豈會被你,一個多少年都未出京城一步的書呆子,抓到把柄的?你少在那裡自作多情了。今兒,老朽就明白的告訴你。老朽倒黴,是因爲在鈞窯都監的位置上,先是因爲鈞窯改制的事情得罪了太子。”

“後又身不由主的,被捲入了太子與景王的明爭暗鬥才倒黴的。與被你參倒的工部官員,完全是兩碼回事好吧。而工部那些官員實際上,也不是被你給參倒的。是倒在了景王的手中,因爲工部上下一直都是由太子一黨把持的,是太子最早的錢袋子。”

“其餘諸王早就看不過眼,一直都在想方設法的找工部麻煩。正好遇到鈞窯發生的盜賣御瓷一事,被景王抓住了把柄,連同瑞王一同出手,纔有當初的從工部尚書、兩位侍郎,連同下面四十多名官員一同被革職鎖拿一事。”

對於二人的爭吵,黃瓊並沒有去理會。而是就坐在那裡靜靜的聽着,直到司馬宏將當年的案子真實情況掀起來,眉毛才略微動了動。五年前的一端公案,居然牽扯出來太子與景王、瑞王的一樁恩怨來,這是黃瓊沒有想到的。

鈞窯所在的均州,現在就歸鄭州府管轄。以景王的爲人,在就藩鄭州之後,對着日進斗金的鈞窯不插手,那就不正常了。不過,五年前景王實際上已經被蜀王給控制了。也就是說當年的案子,倒未必真的是景王做的。出手的人,極有可能是背後的蜀王。

至於景王,只不過成了這事的背鍋俠罷了。而且挑起別人之間的爭鬥,自己在一旁坐收漁利,這倒也像是自己出兵平叛以來,接觸到的蜀王一貫作風。不過盜賣御用之物,按照本朝律法就是一個死字。此人能夠活到現在,應該是後面有人保他。

不過,能從這樣一個潑天大案中,保下來一個官員,而且很有可能處在漩渦中心的官員,這個人應該不是一般的人。要知道作爲鈞窯都監,鈞窯出了盜賣御用物的事,他這位都監的罪名不可能會比別人小。哪怕就是他沒有參與,但一個失查之罪就夠他掉腦袋的了。

這個人雖說眼下處境不是太好,但卻還消消停停的活着,就足以說明暗中保他的不一般。否則,連工部尚書都倒了,他一個五品都監卻沒有什麼大事。司馬宏因爲什麼倒黴的,說實在的黃瓊沒有多大的興趣。但對背後保他的人是誰,黃瓊興趣卻是很大。

而黃瓊臉上表情細微的變化,雖說正忙着與司馬宏吵架的蘇進沒有發現。但是明顯老奸巨猾得多的司馬宏,卻是看在了眼裡。想起這位年輕的王爺,在鄭州府大開殺戒,一口氣砍了一百多個人的腦袋。若是連景王府那些狗仗人勢的奴才都算上,足足有二百人。

便是連新蔡長公主的兒子,也是他的嫡親表哥都殺了。而眼前這位蘇知府,在調任鄭州知府之前,是他英王府的長史。也就說明這位蘇知府,是他英王的人。自己在這裡找蘇進的茬,不等於在找他的茬一樣嗎?想到這裡,司馬宏立馬很明智的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見到司馬宏閉上了嘴,那邊的蘇進被司馬宏之前的話,噎的一時說不出來話,二人的這番爭吵總算告一段落。黃瓊淡淡的一笑,對着司馬宏道:“剛剛聽到司馬老先生的話,當年的案子另有隱情。不知司馬先生可否與本王詳細說說,若是真的有冤情,本王也好替您申述。”

黃瓊這句話剛一說完,司馬宏非但沒有表現出感激之情,反倒是面目有些蒼白。沉默良久才嘆息一聲道:“伸冤?老朽早就已經沒有那個心思了。太子只要在位一天,老朽這個冤就沒有地方去申述。英王您爲了老朽一個罷官之人,去得罪太子犯不上。”

“當年老朽奉詔,以工部御用司員外郎的身份,調任鈞窯都監。原本以爲獲取一個外放的機會,總算可以大展拳腳了。卻沒有想到,還沒有上任,便已經被捲了一場爭鬥之中。我之所以能出任這個,號稱大齊朝工部除了督水司之外,最肥的缺原來本身就是算計的結果。”

“我並非是時任工部尚書的心腹,甚至可以說在清一色太子死黨把持的工部,我這個小小的五品員外郎是一個另類。我能出任這個都監,是一場幕後激烈爭鬥最終的妥協。後來我才知道,被我頂替的那個前任,是太子的心腹死黨。”

“在均州有兩個職責,一個是撈錢孝敬給太子,另外一個便是監視與均州近在咫尺鄭州的景王。那位都監被調走,對太子來說損失不爲不慘重。最後我這個因爲從不站隊,而被選出來的繼任者成了太子整治的對象。而想要安插心腹也未能成功的景王,也極其不待見我。”

“原本在御用司,雖說平日裡面也要受內侍省那些閹宦的氣,但小日子過的還算是滋潤。而且御用司平日裡面,掌管各種御用器具的督造,也算是一個肥缺。我這個人雖說向來不站隊,但有的人卻怕我鬧事,所以該有的都有。”

“那裡想到,調任被視爲工部肥缺前三的鈞窯都監後,那兩年的任期卻成了一場噩夢。鈞窯與半官辦、半民辦,出乎了專門窯燒製御用瓷器,其餘窯所產的瓷器准許發賣的的汝窯不同,自本朝太宗年間重新開辦以來,一直都爲官辦。”

“最早歸內侍省御用監管理,後來因爲弊端太多,在宣宗年間便劃到了工部掌管。鈞窯所出瓷器,與被當年桂林郡王稱讚爲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人稱似玉、非玉、而勝玉的汝瓷相比,以釉具五色、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

“有着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向來以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魚蟲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以及奇妙韻味而享譽天下。常言道物以稀爲貴,這市面上越是稀罕的東西,這價值也就越高。”

“鈞瓷價值千金,除了本身因爲是御用瓷,民間流傳極少之外,鈞瓷難以燒製也是主要原因。百瓷入窯,成品不過三成左右。兩樣原因加在一起,所以才使得民間有黃金有價、鈞無價之說。而在外洋和北遼,鈞瓷更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正因爲如此,鈞瓷與桂林郡王府所出的鐵觀音茶葉,向來是我朝最奢侈的物品。別說尋常百姓之家,便是那些官宦、王侯世家,非到一定的等級,得歷代皇帝的賞賜,否則也難得一見。也正是鈞瓷價值昂貴,這纔有了前唐玄宗,以及本朝高宗那兩道鈞不隨葬的聖諭。”

“這鈞瓷價值萬金,自然會引來不少有權勢之人的窺視。我在上任不久,便發現有人居然堂而皇之的,就在官窯周邊開設私窯,而且居然還能役使窯工爲其燒造瓷器。而這些私造的瓷器,無論是工藝還是外觀,與官窯燒製的居然一模一樣,甚至連御用監的章款都有。”

“唯一不同的,便是缺了某某呈上的文字款。要知道,御用瓷器有兩種落款,一種直接刻有御用監加上年號的款,這一類的瓷器大多數爲小物件。那些大物件爲了保證質地足夠,一般都要有兩個款,除了御用監的款之外,還有某某呈獻的款。”

“鈞窯爲天子御窯,所產之瓷向來是宮中所用,其他人家無論身份貴胄與否,未得御賜便擅自使用,那是逾越的大罪。而且鈞窯因爲是御用窯,巡查之嚴不次於皇陵。若是其他人家擅自開窯,一經發現輕者流放、重者斬首。”

“當時,居然有人就在官窯的眼皮子底下擅自開窯,甚至到役使官窯窯工爲其燒造瓷器的地步。這若是傳到宮中,我這全家人的腦袋還要不要了?更何況,鈞窯就在鄭州府的地盤上。而鄭州府又是景王的地盤,在不知道這些私下開窯人身份的情況之下,我只能慎重一些。”

“原本,我還想着雖然不能名查,但是隻要用心,暗查也是一樣的。結果卻沒有想到,只查了一個開頭便已經查不下去了。因爲我上任還不到三個月,實際上便已經被架空了。身邊除了帶的一個侍奉起居的侍妾之外,連一個可用之人都找不到。”

“真正的權利,都落到了督造太監與副都監手中,老朽這個都監成了他們手中的擺設。甚至就連我接任的時候,他們移交的賬本根本就是假的。那個督造太監,原來是太子身邊的內坊令。副都監是時任工部尚書的嫡親侄兒,從工部營造主事調過來的。”

“老朽這個都監原本就是一箇中庸的結果,身後沒有過硬的後臺,人家那二位自然不待見。他們兩個狼狽爲奸、欺上瞞下,不僅大肆剋扣窯工錢糧,還私自開窯燒製鈞瓷。官窯周邊的私窯之中,有六成是他們私設的。燒製鈞瓷私下販賣以牟取暴利。”

“雖說被他們架空,但老朽並不甘心。好在他們也不趕盡殺絕,只要我老實聽話,許諾一年十萬貫的好處。還按季節,不時的給一些所謂的冰敬、炭敬,想以此收買老朽,爲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定罪。畢竟私開御窯,一旦被發現便是一個死。”

“尤其還是在景王已經就藩,距離均州不過百餘里的鄭州,他們更需要找一個替罪羊人選。誰也不知道,景王會不會插手鈞窯。畢竟有些皇子,貪婪成性已經是全天下都知道。而老朽這個沒有後臺的都監,在他們的眼中就成了最適合的人選。”

“老朽便利用他們的這個心裡,一方面與其虛與委蛇,一方面暗中查訪。老朽知道,他們如此仗義,甚至是光明正大,身後必定會有儀仗。他們都是太子身邊選出來的人,這背後的儀仗恐怕除了太子之外,也不會有其他的人了。也就是說此事,肯定會涉及到太子。”

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齊朝的動物園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一章 星辰變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五百八十章 段錦的心思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一百八十七章 永王的過往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
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齊朝的動物園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一章 星辰變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五百八十章 段錦的心思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一百八十七章 永王的過往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