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

只是黃瓊卻沒有想到,這張更多用來鼓舞士氣三石弓,會在自己到達隴右之後,便在第一時間派上了用上。黃瓊可沒有那麼多仁義道德,在他看來到了戰場之上,怎麼樣以自己最小損失,儘快爭取勝利纔是最需要的。否則前世,那麼多國家的軍隊,培養那麼多狙擊手幹嘛?

狙擊手做的,不就是在戰場上的刺殺行動嗎?現在雖說沒有狙擊手,可這弓箭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剛剛自己目測過,那兩個傢伙雖說躲在自己這邊,八斗弓的射程之外。可卻在自己手中,這張三石弓的射程範圍之內。這麼好的機會,不動手又待何時?

黃瓊穩穩的將這張三石弓拉開,弓弦上的利箭也指向了自己兩個人。對面同樣視力不錯的拓跋繼遷與宋公良,也並非是沒有看到。只不過二人,非但誰也沒有當回事。除了指指點點,嘲笑黃瓊做白日夢之外。甚至還料定黃瓊註定會射空一樣,還將身下的戰馬向前提了提。

他們眼下所在的位置,雖說有點擦邊,可還是在八斗弓最大射程之外。之前的戰場情況,已經告訴了他們,這些官軍手中的弓箭雖說比他們精良。可最好的弓,也沒有超過八斗弓。而且眼下正面的官軍,在沒有人替換的情況之下。鏖戰多時,已經略微顯露出一絲的疲態。

射出來的箭雨,射程也越來越近。弓箭的斗數越大,弓箭手每次拉動弓弦所耗費的力氣也就越大。是個人,體力就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刻不歇的連續開弓放箭。尤其是這些八斗硬弓,對弓箭手的體力消耗猶大。這個時候,自己將位置提前,即安全又可以鼓舞全軍的士氣。

至於英王手中正瞄着自己兩個人的利箭,兩個人則誰也沒有當回事。不過一個書生而已,拿出一張弓來,也不過就是裝裝樣子,鼓舞一下已經顯露出疲態的自己隊伍士氣罷了。至於他手中的那張弓,恐怕連一斗之力都沒有。這樣弓射出的箭,能越過他們自己隊形就不錯了。

別看在英王府待了近一年,可宋公良直到自己被趕出來,也不知道這位英王是一個武功高手。別說大齊精銳之中常用的八斗弓,就是常人無法拉動的三石弓,也可以輕鬆的拉開。甚至還通過之前在鄭州的練習,箭術還算是不錯的。至少眼力上,比一般弓箭手要強上許多。

兩個人都在等着,這位英王自不量力的這一箭射空之後,好好的嘲諷一下這位英王。以便能夠徹底的瓦解敵軍的士氣,力爭一舉奠定勝負。自認爲對這位英王知根知底的宋公良,甚至還在暗暗的運足力氣,準備一會英王這一箭落空了,自己可以好好的嘲笑一下這位英王。

對於對面的倆個人,嘲諷一樣的舉動,黃瓊臉上的笑容更勝。對於他來說,這兩個傢伙靠的越近越好,自己的把握也就越大。不過,黃瓊也沒有太着急放箭,而是在耐心的等待最佳的時機。他要的是一箭奠定勝負,一舉將這兩個人擊殺在這裡,而不是在這裡放空箭。

就在拓跋繼遷再一次舉起馬鞭的時候,黃瓊鬆開了一直緊扣弓弦的手指。一支利箭,直奔着拓跋繼遷面門而去。還沒有等黃瓊身邊的親兵,從這位書生一樣的英王,居然真能夠拉開三石硬弓,而帶來的驚訝之中清醒過來,黃瓊手中的第二支利箭已經射出,奔着宋公良而去。

拓跋繼遷到底是在馬上長大的,雖說之前對這位英王騎射的功夫很是看不起。但當射向他的利箭,破空而至的時候,他立馬就感覺出了不對。來不及做太多反應的他,只能一帶馬繮,讓自己的坐騎騰身而起,爲他擋住這支利箭。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支利箭勁頭如此之大。

雖說他反應及時,但這一箭勁頭卻是極大。在直接將他馬脖子射穿後勁頭不衰,直接釘在了他的胸口上,將他護心鏡都撞的稀碎。黃瓊這一箭下去,拓跋繼遷一人一馬立即倒在地上。雖說因爲有戰馬阻隔,在加上作爲主帥,身上穿着軍中不多金屬鎧甲,他的傷勢並不算重。

但在穿透馬脖子後,射在他胸口上的一箭,依舊讓他大口的吐血。而他身邊雖說會騎馬,也會觀馬,可老底子其實還只是一個普通書生的宋公良,卻沒有這個好運了。這一箭直接射在他,只帶了一個帽子的腦袋上。從他的左眼射進去,直接將他腦袋射了一個對穿。

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在場的兩軍所有官兵。拓跋繼遷那些作爲子侄的親兵,急忙上前便要搶救自己這位主子。卻沒有想到,對面射來的連珠箭,將這些親兵射的死傷累累。一時之間,旁人根本無法上前救援。眼前這一幕,讓拓跋繼遷急怒攻心,又是一口鮮血吐出來。

喊出一聲德明之後,便陷入了昏迷。原來上前搶救拓跋繼遷的親兵之中,有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拓跋繼遷最爲鍾愛,也是最爲重視的長子拓跋德明。這個長子氣度深沉、頗具才幹、善於權謀,拓跋繼遷之所以能夠起兵成功,至少有一半是這個兒子一手策劃的。

那怕那些他聯姻所娶各部族妻子,已經爲他生下了數個兒子。但這個長子,一向被他視爲不二繼承人選。原本他還想着,將這個長子帶在身邊歷練一段時日,然後便讓他出去獨自帶兵經營一方。卻不成想,這第一戰便折損了自己最鍾愛,也是自己最得力助手的這個兒子。

原本就傷勢很重的拓跋繼遷,在見到兒子被一箭直接釘在地上,怎麼又能不急怒攻心?而隨即便陷入昏迷的他不知道,黃瓊第一箭被他躲過去之後,後面的連珠箭真正第一目標依舊是他。若不是他身邊的戰馬屍體,給他起了一定的遮擋作用,此時變成屍體的就是他了。

至於他那個最爲鍾愛的長子,拓跋德明只是黃瓊捎帶着而已。黃瓊一口氣,將身邊親兵攜帶的箭囊之中,幾十羽箭都射出去之後才罷手。而以歐陽善的才幹,又那裡抓不住這麼一個絕佳的機會?早在拓跋繼遷倒下的第一時間,官軍之中便爆發出一陣萬歲之聲。

原本因爲過於疲憊,而有些下降的士氣,轉瞬之間便重新振作起來。而他們的對手,党項人卻因爲自己主帥被敵軍射殺,此刻生死不明,士氣快速下滑。見到這個機會,歐陽善甚至來不及請示黃瓊,立即指揮全軍殺了出去。一馬當先的,正是之前養精蓄銳的那三百鐵騎。

此時因爲主帥生死不明,軍心已亂的党項精騎,雖說兵力依舊遠超過,歐陽善帶領的這些軍馬。卻又那裡抵擋得住,歐陽善親自帶隊衝殺。一經交手便全軍崩潰,一路上被歐陽善帶着的一千騎兵追殺得死傷累累。只能拖帶着此時昏迷不醒的拓跋繼遷,一路拼命的向北潰退。

黃瓊開三石硬弓三箭,以超遠的距離一箭重傷拓跋繼遷,一箭射殺其重要謀士宋公良,一箭射殺拓跋繼遷最器重的長子,也是他選定的繼承人拓跋德明。其後軍中便傳言英王力大無窮,可以開得三石硬弓,而且還百發百中。單單就這三箭,便打垮了五千党項精騎。

一時之間軍中廣爲流傳,前唐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今有英王爺三箭定寧夏。英王若是沒有射出這三箭,瓦解了敵軍的士氣,鼓舞了官軍的威風。以當時官軍力戰疲憊的情況,後果還不知道會怎麼樣。不過對於這個傳言,黃瓊聽後只是一笑了之,卻是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當然,這些事情還不是眼下將心思,都放在戰局上的黃瓊能夠想到的。他更不會想到,自己就射出那麼幾箭,在以訛傳訛之下,到最後居然還被神話了。要知道,在事後檢查戰場的時候,黃瓊對拓跋繼遷,居然能夠在自己射出的連珠箭下,還能逃過一劫可都懊悔不已的。

此時的黃瓊,並沒有想到自己射出的幾箭,在後來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在歐陽善全軍出擊之後,黃瓊雖說沒有參與追擊行動。但卻是不顧自己侍衛的勸阻,一路帶着歐陽善給他留下的一百親兵,遠遠的跟在後面。有些東西和事情,他還需要好好的看看和品一品才行。

而就在這些潰軍,好不容易逃到甘河岸邊,卻不想迎面正撞上得知英王,只帶一千輕騎來環州。生怕這位王爺路上出什麼事情,馬上帶着人馬出來迎接馮舟山指揮的兩千軍馬之中。此時已經無力,也無心應戰的潰軍,又那裡抵得住以逸待勞的馮舟山這兩千騎兵的衝殺。

等待這些殘兵敗家,總算衝過因爲連年大旱,沒有多少水的甘河,在拓跋大信親自統帶的援軍拼死接應之下,才勉強穩住陣腳。而這個時候,拓跋繼遷親自統帶的這五千軍馬,能夠平安回來的只有不到七百人。其餘的不是死在了官軍刀下,便是不知道潰散到了那裡去。

Www▪ ттkan▪ ¢o

在得知,集中了平夏部幾乎所有精銳的這五千鐵騎,居然被官軍一千軍馬便打垮。饒是往日裡面,號稱平夏部第一勇士,拓跋大信也不敢在環州繼續待下去了,連夜便打算拔營撤走。只是就在他這邊剛一開始撤離,便遭到了馮舟山,與已經趕到的歐陽善兩個人聯手夜襲。

爲了此次夜襲,馮舟山與歐陽善在黃瓊同意之下,幾乎是傾巢出動。整個環州城,只留下了一百親兵保護英王。其餘的人馬全部出動,就連歐陽善所帶的一千騎兵,也不顧長途趕路疲憊全部出動。兩軍一左一右,一邊四處放火,一邊一路對着叛軍的中軍所在猛攻。

這位拓跋大信雖說號稱平夏部第一勇士,可個人在戰場上的勇猛,並不能說明他在指揮上水平也高。面對着重傷昏迷的拓跋繼遷,此時同樣心思已亂的拓跋大信,一心只想着趕快脫離這些妖孽一樣的官軍。對官軍可能的夜襲,除了一些崗哨之外,根本沒有做任何的防備。

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七百四十五章 都是摯愛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八十四章 都在裝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四百三十二章 兩隻老狐狸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太子的奢華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一十七章 處置與失落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八百五十六章 真的那麼重口味?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
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七百四十五章 都是摯愛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八十四章 都在裝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四百三十二章 兩隻老狐狸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太子的奢華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一十七章 處置與失落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八百五十六章 真的那麼重口味?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