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對

平陽公主摟着麗質的手不由一緊,面上卻不動聲色,面上的笑容看似絲毫未變,只是卻不如方纔對着麗質時笑得真切。輕輕扶着麗質,平陽公主起身行禮:“拜見太子殿下!”

二郎神情複雜,似喜似怒:“阿姐……”

只叫了一聲,便再無聲息,就那麼望着平陽公主出神,忘了讓平陽公主免禮起身。二郎不說話,平陽公主也不動,就那麼保持着行禮的姿勢。

長孫看看丈夫,又看看平陽公主,心裡默默嘆息,開口道:“麗質,過來阿孃這裡,莫要讓姑母累到。”

麗質很乖巧,看看姑姑,又看看父親,神情雖有些疑惑,還是乖乖的走到母親身邊,依偎着母親站着。

經這一下,二郎回過神來,連忙上前兩步,扶起平陽公主:“阿姐快別多禮,快坐下罷。”

“謝殿下。”

平陽公主順勢起身,回到自己位子坐下。只是,坐下後,姐弟二人竟都沒了話語,沉默以對。

長孫輕輕瞟了兩人一眼,低頭溫柔的對女兒道:“坐得久了,身子受不住,麗質,陪阿孃出去走走可好?我們去吃個果子吧,阿孃有些餓了!”

聽到有吃的,小孩子嘛,自然歡喜。麗質立即笑眯了眼,歡喜的答應:“喏。麗質陪阿孃去!耶耶,姑母,麗質告退。”

對上麗質,不管平陽公主心裡的感覺如何複雜,卻也忍不住對她露出個慈愛的笑容來,頷首道:“麗質若想到姑母府上找妹妹玩,可使人來說一聲,姑母派人來接你。”

麗質立即歡喜的點頭:“喏!麗質知道了,姑母再見。”

長孫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牽着女兒出去了。偏殿中只剩下平陽公主與二郎姐弟兩人,二郎擡眼看姐姐一眼,一時間頗感口拙,想與阿姐說說話,卻一時又不知如何開口。

平陽公主看他那笨拙的樣子,心頭幽幽嘆了口氣,想起薛朗說的,阿孃與父親的子女,如今只剩她與二郎……想及阿孃,當年,兄弟姐妹中,阿孃最喜歡的便是她與二郎,二郎與她速來親厚,如今這般……何苦呢?又何必呢!

平陽公主長嘆一聲,二郎擡頭看着她,神情略有些激動:“阿姐!”

平陽公主道:“說來,爲姐當向你致歉纔是。你好心來迎我,我還給你冷臉看,如此不識好歹,陷你於不義,是我的不是。”

“阿姐!”

堂堂太子,未來的大唐陛下,二郎有些激動,眼眶瞬間就

紅了。平陽公主看他這樣,不禁笑了,問道:“可是還在生阿姐的氣?”

那眉目神態,依稀恍惚間,二郎似乎又回到幼時。他小的時候,阿孃接連生了玄霸與元吉,身體欠佳,阿姐只比他大了三歲,代母親執掌家事,細心照料他們幾個小的。曾經,阿姐也這般笑着,逗弄他玩。

“阿姐還願意與阿弟說話嗎?”

情不自禁的不自覺地,語氣帶上了幾分委屈。平陽公主笑容淡去,又嘆了口氣,坦誠道:“本是不願的,今日來東宮,只想與太子妃商議一下父親的壽辰該如何操辦,商議完了本打算立即告辭,不意麗質會來,不過是與她玩耍片刻,不想你竟提前回來了。這幾日應當政務繁忙纔是,你竟回來的如此之早?”

言下之意,大有打算都被他破壞了的意思,十分扼腕。

二郎無語,沉默片刻,沉聲問道:“阿姐怪我殺了大兄和四郎嗎?”

平陽公主又是一嘆,沒有立時回答。二郎卻不避不讓的盯着她的表情神色,大有不回答不罷休的意思。

平陽公主心中幽幽一嘆,幼陽啊,如何才能對着最親厚的弟弟理性以待,而不致波動心緒呢?真真爲難!

理智明知應當與二郎修好,可是,看着二郎,聽着他現在的問話,平陽公主便想起慘死的建成與元吉,無論如何,有些話若不能一吐爲快,只怕今後她良心難安!二郎是她的弟弟,可建成與元吉也是她的兄弟啊!幼陽,幼陽,這般時局,她該如何是好?

靜默片刻,平陽公主反問道:“你想我如何回答?如父親一般迫於你的威勢,尊你爲主,違心的說大郎與四郎當殺嗎?”

“阿姐!”

二郎滿面怒色,胸膛劇烈起伏,怒視着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心頭已作出決定,對他的怒視不避不讓,面色平靜,冷靜決然的道:“若你要求我也如此,那……抱歉,我是決然做不到的,礙難從命!”

二郎面上閃過一絲哀色:“阿姐便是這般想我?若不是父親偏聽偏信,我何至如此?阿姐難道不知,我雖是父親親子,然在父親處卻連宮妃也不如!我秉公行事,賞賜有功之臣,父親卻想以私寵而荒廢,數次責罵於我;我門下被欺辱,我卻連辯駁也不能!我明明有功於社稷,我明明乃是正宮嫡子,卻要妻子爲我去討好後宮嬪妃,活得如此窩囊!大兄呢?門下謀反也能被輕飄飄放過,不痛不癢;下毒暗害我,父親也不過是責罵了事,高舉輕放!阿姐,父親如此不公

,我如何能服氣!”

平陽公主一嘆,道:“父親這些年行事卻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然而,二郎,你與我,與大郎、四郎皆是阿孃所生,你是我的兄弟,他們也是我的兄弟!”

二郎怒道:“我們都是阿孃的孩兒,但是,大兄與四郎還有何顏面去面見阿孃!大兄身爲嫡長,竟然去討好嬪妃,縱容小人枉稱國丈,這般行事,如何爲人子?我雖殺了大兄與四郎,然若論爲人子之本分,來日九泉之下面見阿孃之時,我也比建成與元吉腰桿硬!”

平陽公主冷靜的眉眼突然變得犀利,道:“可是,即便如此,你殺了他們,我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到歡欣鼓舞!我拋下臺州的一切回長安,只是爲了阿耶,阿耶做得再錯,也是我們的父親,我只想好好照料父親。”

二郎怒極,道:“觀音婢曾勸我說,阿姐明是中立,實則卻是支持我的。我原以爲我勝了,阿姐定會支持我,如今看來,那不過是觀音婢寬慰我之語!”

平陽公主定定的望着他,突然清淡的一笑,道:“先前幼陽曾勸我說,父親與阿孃的孩子中,如今唯有你我了,當珍惜纔是。我理智也知,如今你爲太子,大權在握,不日即將登基,生殺予奪,皆可一語斷之。無論公私,我當與你修好纔是。只是,真面對你之時,我卻無論如何也無法違心行事。”

頓了頓,也不管二郎如何想,平陽公主坦然道:“二郎啊,不怕坦白告訴你,大兄與你之間,我心中確實覺得你方纔是繼任大統之合格人選。顧忌父親與大兄,我兩不相幫,然而,我還是向你引薦了諸多人才,包括我的駙馬。”

二郎一窒,想起當日平陽公主向他引見薛朗的情景。平陽公主直視着:“於你,我自問已然做到能做的一切,然而,對大兄,我終究有愧。二郎,爲人莫要太過貪婪,也莫要心厚,在你獲得勝利之後,在你殺了大兄之後,你不能要求我讚頌你!那不是我會做之事,你的阿姐雖然只是女子,然也謹記阿孃教誨,我李建瓴乃是竇氏之女,不以傲氣待人,心中當藏傲骨!”

“阿姐,我不是……”

二郎想解釋,平陽公主已然疲累的擺擺手,頹然道:“罷了,無需再說!這些年連年征戰,生死置之度外,我累了!我的駙馬待我情深義厚,寬容於我,然我卻連個子嗣都未曾爲他誕育,實在愧對於他,我明日會上請罪表,請辭水師都督一職,若你還念阿姐一分好,便準了我的請求,許我歸家,爲駙馬生兒育女吧!”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53章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三卷_第205章 天下熙熙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
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53章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三卷_第205章 天下熙熙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