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

真相大白,主犯、從犯皆認罪。

姜確忙着找太醫救盧堅,盡人道主義責任,

薛朗道:“既然事情已然真相大白,之後該如何判罰,乃是姜府尹的職責了。作爲苦主原告,看到事情水落石出,我的心也定了,冤屈也就了了!時日已晚,恐有宵禁,先走一步。秦王,請;姜府尹,請。”

薛朗倒是乾淨利落的走了,留下秦王、姜確面面相覷。秦王微一怔愣後,一聲低笑,起身道:“盧堅一事,就交由姜府尹處理,我也該回府了!”

“恭送大王。”

秦王擺擺手,坐上馬車,打道回秦王府。

“恭迎大王回府。”

門口的侍女們恭敬行禮。秦王理也沒理,徑直進屋,屋內秦王妃長孫氏正看着孩子們玩耍。

沒錯,就是孩子們。年輕的秦王,未來的二鳳陛下,如今與薛朗年歲相差不大,卻已經是好幾個孩子的父親。與王妃長孫氏恩愛有加,已然育有三個孩子——

長子承乾四歲、次子泰三歲、長女麗質剛滿週歲。此外,還有庶子女若干。如若薛朗薛郡公在此,只怕又要感嘆闊怕的古代。

“二郎回來了?”

見夫君歸家,長孫氏給他一個美麗的笑容:“今日下朝頗晚,妾這就叫人擺飯?”

秦王道:“不用了,已在宮中用過。回來晚了卻是拐道去了一趟長安府衙。”

“兒恭迎阿耶歸家!”

四歲的承乾,帶着三歲的青雀,有模有樣的向父親行禮。秦王滿臉欣慰,一把把兩個兒子,一左一右的攬於懷中,笑問道:“好,承乾今日可學會認新的字?”

承乾奶聲奶氣的道:“今日新學了十個字!”

“好!承乾要好好向先生學習纔好。”

“喏。”

青雀不甘寂寞的拉拉父親的袖子,搶着道:“阿耶,阿耶!我今天也很乖哦,阿孃,對不對?”

秦王妃笑着抱過次子,笑着點頭:“對,對,青雀今日也很乖,不過,要讓大哥把話說完你再說也不遲,你倆一起說話,亂糟糟的,阿耶會聽不清楚的。”

“是嗎?阿耶。”

“是啊!”

“耶!耶!”

還未學會走路,說話也不利索,只能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叫人的女兒,揮舞着雙手,在僕人的懷中扭動,要剛回家的阿耶抱抱。

秦王看見閨女要抱抱,立即就抱了過來,抱着女兒親了兩口,逗得她咯咯笑,秦王妃笑看着,道:“孩兒已到就寢時間,二郎莫要逗她,否則又該不睡覺了。”

秦王把女兒交還給奶孃,讓奶孃帶下去哄睡覺。秦王妃柔聲道:“好了,孩子們,該洗漱睡覺了,快隨各自的奶孃去洗漱吧。”

“是,阿孃。”

孩子們跟隨各自的奶孃下去。

秦王跪坐着道:“ 觀音婢可還記得前些時日阿姐來信託我們關照的薛朗?”

秦王妃道:“自是記得。薛郡公進獻祥瑞一事,風頭正盛,京中猶在議論。二郎今日晚歸與薛郡公有關?”

秦王道:“確與他有關。阿姐心中曾說,薛朗此人爲人忠懇,雖是才德兼備之士,然脾性太過寬仁,律己以嚴,待人以寬,有時說話做事過於心直口快,有德無威,又是異域歸化之人,在京中行走,恐被人欺侮,故而叫我們關照一二,必要之時,一伸援手。”

秦王妃道:“正是如此。今日進了長安府衙,可是薛郡公與人有了糾紛?”

秦王點點頭,把今天發生的事情,向王妃說了一遍。說完,道:“此事金吾衛管了也不算越權,然龐卿惲那廝不想惹麻煩,使人移交到長安府。姜確做事精明,爲人頗有成算,卻不是推脫之人,此事交由他之手,倒也算人盡其才。”

秦王妃道:“何況二郎乃是雍州牧,受阿姐之託,看顧薛郡公,此事也該過問,移交長安府,倒也方便看顧。”

秦王點頭,想起今日公堂之上的情形,不由笑起來,道:“可是我今日到公堂後,看薛朗與盧家那紈絝子對質,稱得上雄辯滔滔、言辭犀利,我看今日之後,那盧靖可謂聲名盡散,前途斷絕!”

“噢?不知薛郡公如何說的?”

秦王妃問道。秦王哈哈一笑,把薛朗那直擊重點的精彩三問一擺,還有盧家叔侄的辯駁之詞和薛朗最後的評述給說了一遍,笑道:“於國於家無望,古今不肖第一!這般評論落於范陽盧氏子身上,羞辱之大,大於青天。盧靖此人,以後焉有

前途之說耶?”

秦王妃問道:“與盧靖一起的崔氏子與方氏子呢?薛郡公如何處置的?”

秦王道:“這兩人看盧靖之慘狀,已嚇破了膽,主動認罪認罰,毫無怨言,並當堂向薛朗致歉,薛朗表示二人迷途知返,知錯能改,就原諒他們,不再與他們計較,還主動替他們向姜確求情來着。”

秦王妃讚道:“如此看來,這位薛郡公真乃有才有德有智之仁人君子也!”

“觀音婢何出此言?竟對薛朗評價如此之高?”

秦王追問道。

秦王妃道:“妾身未曾見過薛郡公,只往日二郎曾說過薛郡公的諸般功績,於聖人處,也有真知灼見之言,二郎常讚歎之,可見薛郡公此人才識過人。聖人留薛郡公於京中任職,以民部侍郎一職詔之,薛郡公也執意推辭,不肯於戰時離開葦澤關,如此重情重義,可謂有德。”

秦王點頭道:“確實如此,我看他待人,不管是居於高位之人,還是普通小吏,似乎都是一樣平等,待誰都是有禮客氣。阿姐也是因此緣故,覺得他親和有餘,威嚴不足。”

秦王妃反問道:“何故執着於威嚴耶?”

“呃……”

秦王被問得啞口無言。秦王妃道:“觀薛郡公於今日之事上之舉措,可謂有理有據有節有度,既嚴懲了首惡,又對從者以寬仁。范陽盧氏,博陵崔氏,博陵方氏,莫說是薛郡公,即便是我們,如若不論主次,一味嚴懲,也當思慮後果。招惹衆怒,仁人智者不可爲也。今日薛郡公,嚴懲首惡,對從者高擡輕放,既起了警示作用,又免了惹衆怒之禍。有可爲有可不爲,豈不是薛郡公寬仁睿智之表現?”

秦王聽得頻頻點頭,道:“觀音婢看得分明!我後日就要出征迎戰頡利,今日之事,交由觀音婢你寫信告知阿姐,讓阿姐儘可寬心,以薛朗之智,於京中可無憂矣。”

“喏。”

秦王妃答應,柔聲道:“二郎在外安心殺敵,家中有妾身在。”

秦王道:“就因家中有觀音婢,我才能無有後顧之憂,專心征戰。我當多謝觀音婢纔是。”

“你我夫妻,二郎何出此言?”

夫妻倆相視一笑,脈脈無語,一切盡在不言中。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
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