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

隨着詔書發出,薛朗也升官了!爵位沒變,實職官也沒變,升的是散職的品階,升任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隨着升官,還有大批賞賜賜下。

這樣的官階,在朝中算不上位高權重,但是,薛朗今年才二十六歲,以他的年紀,配上他的官職和爵位,可謂真正的青年才俊。

然而,這位青年才俊卻已經成了平陽公主的未來駙馬,府上連個主事的女主人也沒有,想往來,一時間也沒什麼藉口,總不能主動上門拜訪,無緣無故的,師出無名啊!

薛朗自然不知道這些內情,他忙得很,忙着指揮人儲存紅薯,安排粉條作坊的人,開工做粉條。同時,他還要把他自己農莊裡種的紅薯挖出來,做成粉條。

薛朗自己田裡種植的紅薯,留了兩百來斤藏在地窖裡,其餘的,一半留着做粉條,一半分給了部曲家裡,加上秋糧的收穫,基本上,部曲們的日子就算過起來了,以後不到大災大難的時候,應該不需要他補貼了。

薛朗這樣的做法,竟讓部曲們對他感激不已,但凡他去田裡,莊上的人,不管男女老幼,見到他都會誠心誠意、畢恭畢敬的行禮,感激他的仁善。

薛朗很無奈,卻也不好分說。他府上人口簡單,開銷本來就不大。這些部曲跟了他,爲他以命相搏,照顧好他們的家人,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是他的責任。如果連手下的家人都照顧不好,哪裡會有人真的願意爲他賣命。做這一切,所爲的不過是不想自己良心不安罷了。

薛朗忙完自己府上的,平陽公主也從仁智宮回來了,她莊上的紅薯也挖了,並沒有讓薛朗幫她製成粉條,而是直接去如今隸屬於少府監的粉條作坊,等着粉條作坊給她做。

薛朗明白她的用心,她這是在爲今後立規矩,逐也不說什麼。從田裡回城,還不到飯點,薛朗卻有些餓了,問長儉:“城中哪家食肆好些?先去吃一點兒墊墊底吧。”

“喏。”

薛朗今天出來是騎馬的,長儉牽着馬,兩人一塊兒去西市。若說長安城內好吃的飯食,還要是西市,這裡胡人多,胡人的餅做得好,唐人愛吃胡餅的不在少數,所以,喜歡在西市吃飯的人不少。於是,但凡有點兒本事的食肆,多開在西市。薛朗這還是第一次在外面吃,長儉自然要帶着去出名的、口碑好的地方。

長儉帶着薛朗去了西市最好的一家食肆。這食肆居然設有雅座,裝修的還不錯。薛朗就穿着一身普通的麻布圓領袍,裹着黑色

的襆頭,天兒熱,粗麻布吸汗比綢布好,穿着舒服。點了三個招牌菜和餅,在小二的引領下進入雅座等着上菜,長儉低聲問道:“大郎,可要酒?”

沒錯,這年頭的食肆就只賣吃的,想要酒只能自己去隔壁的酒肆買。這倆兒是分開的。薛朗擺擺手:“不用了。”

外頭的酒,怎麼可能比得上他家的酒,所以,如非必要,他一般不在外面喝酒。那不是享受,那是虐待味蕾。

隔壁雅座似乎也有人在吃飯,推杯換盞的聲音不時傳來。今天是休沐日,食肆的生意還不錯,薛朗想在雅座吃飯,剛纔還在樓下等了一會兒纔有座。

“唉!”

“王兄何故嘆氣?”

“喝過長平郡公府上的酒,再來喝這些,真真敗興!”

聽聲音就知道是兩個年輕的男子。聽到說到自己,薛朗特意側耳聽了聽,聲音並不熟悉,以他的記憶力,顯然這倆兒不認識。

“噢?聽說那位薛郡公深居簡出,不喜與人交往,王兄竟能上門做客?”

那位被稱作王兄的男子道:“柳賢弟不知,不是我,是我的叔父。我家叔父在民部任職,前些時日,聖人下敕,招薛朗爲安國平陽公主駙馬,薛朗曾在民部贈酒作賀。我叔父分到一小壇,我去叔父家做客時,有幸嘗過,一嘗之後,才知以前喝的那都叫什麼!哪裡能稱美酒,不過是酸水!”

“真有那般好喝?”

“如有半句虛言,叫我一個月都上不了辛都知的榻。”

“竟拿辛都知發誓,小弟信你了!”

那位柳賢弟的聲音,頗爲鄭重的樣子。薛朗聽得不禁悶笑連連,兩個紈絝子弟,這發誓發的也是別具一格了!

就聽柳賢弟道:“王兄,說到那位未來的薛駙馬與安國平陽公主,城中最新的話頭,聽說過否?”

王兄連忙問道:“小弟今日皆被叔父壓在家中讀書,不曾出來遊玩,城中有何新鮮話頭?柳賢弟快給愚兄道來纔是。”

柳賢弟的聲音壓低了些,頗有幾分神秘的意味,薛朗如果不是凝神傾聽,都要聽不到了——

“前些時日,聖人招長平郡公做安國平陽公主駙馬的詔書下發後,便有人戲稱這倆人之婚姻,真乃絕配。”

“安國平陽公主以女子之身統兵,戰功赫赫,薛朗雖有些才華,但也算不上天作之合吧?薛朗出身太差,配不上公主。”

那位王兄頗爲耿直。柳賢弟嗤笑一聲:“誰與你說這些!這絕配乃是另有所指!”

“還請賢弟解惑。”

王兄虛心請教。柳賢弟得意一笑,低聲道:“平陽公主年少之時

,曾嫁與前朝東宮千牛柴紹爲妻,新婚之夜,夫婿暴斃,剋夫之名,可謂響亮一時,你聽過吧?”

“此事愚兄聽過,我阿孃還說曾拿此事教育家中姊妹。”

“那薛朗的身世來歷,你聽過否?”

“曾聽叔父說過,說長平郡公乃是從異國歸化而來,家中親族皆已被迫害,僅餘他一人。”

那柳賢弟謔笑道:“此二人,女方剋夫年少守寡,男方六親斷絕,全族僅餘一人,天絕地滅,可不就是絕配麼?”

“噗……”

王兄噴了:“這……這誰這麼損?如此……如此……”

柳賢弟笑言:“雖則損,然則卻不能不說貼切,對否?”

王兄噴笑連連:“確實貼切!這……這是誰說出來的?”

“不知!小弟也是前些時日春遊時聽人說的。”

“哎喲,看來以後愚兄也當多出來走動走動,否則,將錯過京中多少趣聞!”

“正是,無有王兄,出去玩耍都無趣許多。”

……

接下來,兩人便轉了話題,嘻嘻哈哈的討論起平康坊裡哪家的都知曲兒唱得好,哪家的都知在榻上滋味兒更加動人,言辭頗爲不堪。

薛朗靜靜地坐着,店家把菜端來,也安靜地吃完,吃完了也不急着走,等着聽到旁邊的兩個小子也要走時,方纔起身走出雅座,也不走,就站在雅座門口,看隔壁那倆兒小子出來了,才沖人微微一笑,還特意拱了拱手,之後才轉身走人。

兩個小子裡,有一人顯然是認識他的,迎面遇上他,臉都給嚇白了,本來有些微醺,直接給嚇醒了。另一人醉眼朦朧,看他不走了,不解的問道:“王兄,何事如此驚慌?”

那被叫做王兄的少年,哭喪着臉,指着柳賢弟:“今日被你害慘了!你可知剛纔從隔壁雅座出來的是誰?”

那柳賢弟扭頭看看薛朗的背影,笑嘻嘻地道:“不知!難道王兄認識?那是何家的郎君,好生俊朗,風采儀態叫人心折,王兄如認識,不如給小弟引見引見?”

王兄臉上的表情更加的苦,連嘴裡都泛着苦味:“剛纔那位就是長平郡公。”

“長平郡公?!誰……噗!”

柳賢弟終於反應過來了,酒也醒了:“剛……剛纔便是天絕地滅裡的一位?”

“砰”——

王兄終於忍不住動手,給了柳賢弟腦袋上一下,苦笑道:“今日被你害慘了!背後議論人,還被人聽到!唉,賢弟保重,爲兄要回去領罰去也!”

“哎……王兄,王兄,等等我!”

兩人相繼下樓而去。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發動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
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發動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