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

“好,好,好!”

平陽公主秀手輕拍,撫掌讚道:“幼陽心明眼亮,果真沒讓我失望。只可惜公主府太小,幼陽才大,不能久留也。”

薛朗真誠的道:“只要殿下需要薛朗,就能見到薛朗。這件事永遠不會改變!”

平陽公主一怔,伸手端起茶碗,淡然道:“幼陽慎言,本宮會當真的。”

“肺腑之言,出自內心,不會改變。”

薛朗說得平靜,神情卻頗爲堅定。平陽公主擡眼看他一眼,沒做評價,看神情也看不出她的想法,不過,薛朗並不介意,他堅定地只是自己的想法。

公主殿下直接轉換話題道:“今日招幼陽前來,乃是爲募兵之軍糧一事。幼陽統領倉曹、土曹,我欲募兵五萬,後勤可能跟上?”

薛朗在心裡默算一下庫存,道:“殿下募兵五萬的話,庫中存糧缺口約三成左右。另外,有個問題屬下想知道,殿下招募的五萬士卒,是就地招募還是從異地招募?”

平陽公主道:“自是就地招募,直接從府兵中挑選精兵入列邊防駐軍。”

薛朗直接把他帶來的各種數據攤在案几上,肅容道:“殿下,那麼,屬下不得不提醒殿下,來年府兵家中有人餓死或出現賣兒鬻女的現象也不奇怪,請殿下做好準備,以防動搖軍心。”

平陽公主點點頭。

薛朗繼續道:“因此,來年耕種之時,請殿下准許邊軍幫助耕種,以避免府兵家庭因缺乏勞動力而出現餓死人之類的情況。”

唐朝前期之所以府兵佔據軍隊的大部分比例,其實跟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有關。在這個沒有優質高產種子,無有機械化提高生產力的古代,耕種是一件很需要勞動力的事情。

平陽公主招募了五萬府兵進駐軍隊伍,就代表着缺少了五萬個男丁,五萬個壯勞力。因此而會產生的影響,在薛朗看來,簡直不可預估,不過有一點卻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會有很多家庭因爲缺乏壯勞力而減產,可能會發生饑荒等現象。

在看數據彙總的時候,看到公主殿下從府兵中招募五萬士卒的時候,薛朗就有這個擔心。如果是從各地府兵中抽調,那造成的影響不會這麼大,如果是從葦澤關本地的府兵中抽調,薛朗的擔心將成爲現實。

平陽公主道:“多謝幼陽,幼陽之憂慮,我已預料到。所以,這五萬士卒乃是臨時招募,待來年春耕之時,依舊發還其家。以解軍糧不足以及勞力缺乏之困。”

薛朗不禁變色:“那殿下的兵不是白招了嗎?李公的建言……”

平陽公主舉起手,制止薛朗繼續往下說,而是神情平靜的道:“我知幼陽想說之話,然則,是我之權勢重要還是百姓存亡重要,幼陽心中可有權衡?”

薛朗急急道:“自是百姓重要!可是,募兵事關……”

薛朗噎住——

可是募兵事關公主殿下的生死大劫,他只知道歷史記載是明年,但是哪月哪日卻沒有記錄。萬一是明年呢?公主殿下手中的兵員多些,勝算也更大不是嗎?

“事關什麼?”

公主殿下淡然問道。

薛朗搖搖頭,道:“其實所有問題的根本就是勞動力缺乏的問題。士卒要提升戰鬥力唯有多加訓練一途,因此,軍糧物資的消耗肯定要增加。花在訓練上的時間多了,勞作的時間自然就少了,收穫的時候,產量肯定也會有所降低,於是,可能就會發生饑荒。”

平陽公主再次點頭:“然也。”

朝廷先有頡利可汗要對付,完了緊接着要對付劉黑闥。想來應該是抽掉不出多餘的兵員來擴充平陽公主的軍隊,所以,平陽公主升任大將軍之後,其實手下的人馬並沒有增加,然則,寒冬來臨,突厥來的少還好,如若來得多,靠葦澤關這點人馬……那就危險了!

想來公主殿下也是預見到這些問題,無奈之下只得從本地府兵中抽調人員擴增邊軍。但是,府兵與邊軍的素質,差距不是一點點,而是很大。要把府兵練出邊軍的素質來——

作爲主管後勤的官員,薛朗覺得壓力很大。

想了一陣,薛朗靈機一動,問道:“殿下,可否採用輪訓制?”

公主殿下凝眉沉思,問道:“輪訓制……顧名思義便是輪流訓練之制?”

薛朗道:“沒錯,就是輪流訓練。新招募的五萬府兵就全力訓練,而已經成軍的邊軍,則可以分成兩組或是三組,輪流訓練。比如說,單日甲軍訓練,乙軍幹活兒;雙日則反過來。”

平陽公主眼神一凝,點頭道:“此法倒也可行。常駐邊

軍皆以訓練有成,只要不長期閒置不練,就能保證戰力。幼陽此法,可行!只是,如此一來……”

薛朗接話:“軍糧就成了問題。”

“正是。”

平陽公主道:“在來年秋收之前,朝廷恐無餘力支援我軍。”

wωw⊙тt kдn⊙¢O

朝廷的力量都朝着對付頡利與劉黑闥使了!

薛朗道:“關於此事,屬下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請殿下參詳一二。”

“幼陽請講。”

薛朗道:“說起糧食,存糧最多的當屬富豪華貴之家,對吧?”

平陽公主看薛朗一眼,斬釘截鐵的道:“我之麾下士卒乃是朝廷之兵,不可爲搶劫之事!”

薛朗囧,苦笑道:“殿下你想哪裡去了?屬下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找這些富豪們做個交易,比如,用我們今年全部的新糧去換他們存下的陳糧。一斤新糧換兩斤陳糧,可行否?”

公主殿下沒答,而是奇怪的看着薛朗,有種古怪的欣慰感。薛朗被看得莫名其妙:“殿下爲何如此看屬下?”

平陽公主道:“我在慶幸府中有幼陽這般長於異國之人。”

“啊?”

薛朗還是一臉不解。

平陽公主道:“時人說起世家貴族,多有敬畏,依附者有之,遠避者有之,甚或有那膽大包天、不識禮儀之輩,把主意打到世家頭上,行那搶劫之事、然則,我之麾下乃是朝廷之正統,不可行那大不違之事!”

薛朗點點頭,表示理解,但是,這些跟他有毛關係?!

平陽公主一眼就看穿他的想法, 笑道:“幼陽與時人多有不同,似乎在幼陽眼中,世家也無有什麼可敬畏之處,不過稀鬆平常,需要的時候,甚至可利用一二。”

薛朗大汗,又被公主殿下看穿了!其實在他眼裡,對聖人李淵也沒有什麼敬畏之心。即便對公主殿下,他敬佩她的爲人與才幹,感激公主殿下救他性命的想法,更多於對公主殿下權勢的敬畏。

不過,這些卻是無法對公主殿下言說的。

於是,薛朗也學着公主殿下斬釘截鐵的道:“那是因爲屬下與那些世家們不熟,也沒聽過他們的輝煌歷史,所以,敬畏不起來。”

平陽公主淡然一笑,也不知道有沒有信薛朗的話。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五卷_第 457章 爲難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8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
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五卷_第 457章 爲難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8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